导读:本文包含了围岩稳定性评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围岩,稳定性,模糊,力场,巷道,各向异性,地下。
围岩稳定性评判论文文献综述
杨继华,路新景,闫长斌,齐叁红,郭卫新[1](2018)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护盾式TBM施工围岩稳定性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分类方法难以对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的问题,以护盾式全断面隧掘进机(TBM)施工隧洞的围岩稳定性评价为目标,在研究护盾式TBM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常用的围岩分类方法,选择了岩石的回弹值、刀盘推力、刀盘扭矩、片状岩渣含量、地下水渗流量和最大主应力与洞轴线的夹角作为围岩稳定性评判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围岩稳定性多因素评判模型,通过确定评判因素的权重向量选取隶属函数,进而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定量评判,并将之应用到某工程双护盾TBM施工的围岩稳定性评判中。结果表明:序号1、2、3和4洞段对应的较稳定、较稳定、局部稳定性差和不稳定的最大隶属度分别为0.494、0.403、0.388、0.442,分别对应Ⅱ、Ⅱ、Ⅲ和Ⅳ类围岩;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合理,评判结果较为可靠。研究成果对护盾式TBM施工的围岩稳定性评价、围岩分类及支护方式选择等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姚晓晗,赵玉栋[2](2014)在《厚煤顶煤巷围岩稳定性类别评判及支护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结分析厚煤顶煤巷围岩变形破坏的主导因素基础上,进行煤岩样采集测试和底板比压测试,得出巷道煤岩几何力学参数值。选取围岩稳定性分类指标,确定合理取值,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判围岩稳定性类别。根据评判结果,确定支护参数选择方向,进而设计出合理的支护方案。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刘浩,耿建国,刘欣,姜亮亮[3](2014)在《基于修正BQ值法的矿山围岩稳定性分级评判》一文中研究指出矿山围岩的稳定性分级是矿山地下工程井巷支护设计和采场结构参数设计等工程基础数据,结合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现场调查资料及岩石力学试验数据,利用修正的BQ值进行围岩稳定性分级识别,综合考虑天然应力、地下水等因素,对矿山围岩进行工程质量分级和评判,确定围岩的稳定性,为矿山经济安全开采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4年11期)
李景龙,李嘉春,隋斌[4](2014)在《多因素综合模糊评判法在地下建筑围岩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地下洞室群工程的特殊性,对地下工程稳定性判据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对已有判据进行改进,以位移判据为主,结合其他判据,定义了地下工程稳定性判别指标"SI",以此来表示洞室围岩稳定性的级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洞室稳定的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得出两级层次权重;在地下洞室群稳定性评价中应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法,考察当洞室群稳定影响因素变化时,利用已有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在建或已建的工程进行各种工况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各种情况下的风险失稳指标"SI",组成模糊隶属数据库,然后结合相应的权重矩阵,得到输出判断向量;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利用模糊级别描述出洞室群的稳定性等级。(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4年09期)
李宁,张承客,刘乃飞[5](2014)在《围岩稳定性评判方法适用范围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修正芬纳公式建立了围岩稳定性评判新方法,该方法基于轴对称模型建立径向位移解析表达式。轴对称的基本假定就是圆形洞室,静水压力和均匀初始应力场,各向同性和均匀围岩条件。通过系统分析轴对称假定条件的偏差范围对围岩稳定性判断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研究。基于经典的遵循莫尔–库仑屈服准则理想线弹塑性围岩中的洞室开挖问题,分析了各项异性和非均匀性的初始应力场及城门洞型洞室对洞壁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围岩稳定性评判方法的合理使用范围、精度与轴对称围岩条件提出了量化评价范围。(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李芬,孟刚[6](2011)在《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围岩稳定性分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某水电站导流隧洞的围岩稳定性,选取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一些主要因素,如岩石质量指标、湿抗压强度、完整性系数、结构面强度系数、地下水渗流量,引入评分机制来评价定性因素对围岩稳定的影响.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分析,获得了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张宏伟[7](2010)在《围岩稳定性评判的支持向量机多分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围岩稳定性评判对指导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引入支持向量机多分类方法,进行围岩稳定性分类.选用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岩石质量指标、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完整性系数、结构面强度系数和地下水渗水量等5项指标作为模型的判别因子,建立了围岩稳定性分类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以围岩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判别函数对待判样本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分类性能良好,预测精度高,是围岩稳定性分类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0年10期)
魏锦平,李宗岑,桑培淼[8](2010)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阐述模糊综合评判的主要内容,介绍了影响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类,利用VB编程设计了人机友好交互界面,简化了模糊综合评判的计算过程,通过该界面得出郑煤集团教学二矿巷道围岩为Ⅳ类不稳定围岩。(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0年05期)
程立朝,田灵涛,陈龙,崔石磊[9](2009)在《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巷道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生产人员的安全。因此,及时准确地对煤矿巷道的稳定性做出预评价,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或处理措施,对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对人员及生产造成的危害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研究分析影响巷道稳定性的地质条件、支护、施工和巷道变形监测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巷道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其评价方法,为煤矿巷道稳定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州煤炭》期刊2009年08期)
薛源[10](2007)在《基于仿生智能方法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评判及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道路交通、水电建设以及矿产能源开发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修建的各种用途的隧道长度越来越长,跨度越来越宽,埋深越来越深,地质条件愈趋复杂,规模日益巨大,技术问题日趋复杂。而围岩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隧道建筑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条件,所以围岩稳定性的分析、评判及预测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隧道建筑的成败。如果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评判围岩的状态,就可尽早地预见隧道失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由于隧道失稳而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基于上述目的,本论文针对目前隧道围岩稳定性预测评判中存在着不能很好地剔除监测位移中影响隧道稳定性判定的虚假噪声,监测点不能完全紧跟掌子面步设致使隧道开挖后部分重要的前期位移释放值丢失,且没有充分利用多个监测点的位移监测资料的叁个典型难题,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BP神经网络、基于克隆选择原理的免疫算法以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着重从围岩位移信息预处理、围岩位移值的前推修正与预测和多个监测点位移信息融合叁个方面开展研究。在分析传统的信息预处理的方法不足的基础上,首次应用基于奇异值分解的信号处理方法对隧道围岩的监测位移信息进行降噪处理;然后针对BP神经网络的缺陷,将BP神经网络和基于克隆选择原理的免疫算法改进并结合提出免疫克隆BP网络,对隧道围岩的监测位移进行前推修正和预测;在此基础上,依据改进的基于克隆选择原理的免疫算法和信息融合理论提出了基于免疫克隆算法的信息融合方法及围岩多点监测位移信息融合结构模型,结合近年来提出的变形速率比值法,对隧道围岩多个监测点的位移信息进行了融合处理和综合分析,提取了能反映隧道围岩整体状态变化的综合位移信息,并以此来预测评判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最后,用毛尔盖水电站隧道工程实例对本文提出的各种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和总结。实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针对监测位移的降噪方法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提出的针对位移监测信息的前推修正和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精度,提出的针对多点监测位移信息的融合方法也具有较好的融合能力,且在此基础上对围岩状态的评判有较高的准确度。本文的研究成果丰富了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分析评判理论,为隧道围岩稳定性的评判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以及有效可行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7-05-01)
围岩稳定性评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总结分析厚煤顶煤巷围岩变形破坏的主导因素基础上,进行煤岩样采集测试和底板比压测试,得出巷道煤岩几何力学参数值。选取围岩稳定性分类指标,确定合理取值,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判围岩稳定性类别。根据评判结果,确定支护参数选择方向,进而设计出合理的支护方案。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围岩稳定性评判论文参考文献
[1].杨继华,路新景,闫长斌,齐叁红,郭卫新.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护盾式TBM施工围岩稳定性分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8
[2].姚晓晗,赵玉栋.厚煤顶煤巷围岩稳定性类别评判及支护设计[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刘浩,耿建国,刘欣,姜亮亮.基于修正BQ值法的矿山围岩稳定性分级评判[J].现代矿业.2014
[4].李景龙,李嘉春,隋斌.多因素综合模糊评判法在地下建筑围岩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2014
[5].李宁,张承客,刘乃飞.围岩稳定性评判方法适用范围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14
[6].李芬,孟刚.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围岩稳定性分类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
[7].张宏伟.围岩稳定性评判的支持向量机多分类模型[J].河南科学.2010
[8].魏锦平,李宗岑,桑培淼.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J].煤炭工程.2010
[9].程立朝,田灵涛,陈龙,崔石磊.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判[J].中州煤炭.2009
[10].薛源.基于仿生智能方法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评判及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