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主义新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高中历史教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新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吴丽萍[1](2019)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有必要有责任紧跟时代的步伐,为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而努力,真正培养出有理想、有纪律、有创新意识的接班人。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些任务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现以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来加以说明。第一,对相关知识的讲授。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主要有十一届叁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本文来源于《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期刊2019年11期)
刘美含,李有强,侯同童,庞洁,吉文洁[2](2019)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新时期体育文化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鲜明的主题,深入结合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实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超凡的远见卓识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和新举措,不但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还为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在这样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擘画未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马克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理论宣言和思想纲领,不但为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描摹了实施蓝图,同时也为确立新时期体育文化建设分内容、分阶段的实施方案的提供了方向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体育文化的属性定位无论是从学术研究还是语用范例角度而言,"体育"都是范畴指向和语义内容相对较为模糊的词语。作为术语概念,体育的属性定位更是充满争议、见仁见智。有研究者从生理机能出发,强调其身体活动性;有研究者从审美需求出发,强调其审美属性;有研究者从人的发展完善角度出发,强调其教育属性;还有研究者从人类起源角度出发,强调其娱乐休闲属性。由于体育属性的认知是人们从事体育工作的价值起点,所以对体育所持有的这种基于不同视角的属性定位,会很大程度影响我们开展体育工作时的重心所在和形式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体育文化建设的着力方向虽然在不同的视角下,"中国梦"的内涵解读不尽相同。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中国梦"的内涵清晰而明确。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中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新时期,我们开展体育文化建设,发挥体育文化在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便需要紧紧抓住"中国梦"内涵中国家层面富强、民族层面振兴和人民层面幸福的这叁项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体育文化建设的阶段性重点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全面认识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描绘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准路线图和时间表,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拆分为具体的叁个阶段性步骤:当前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至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6至2050,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按照这一战略部署,新时期我们的体育文化建设也需要结合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分阶段、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开展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从习近平同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健康"、"奥林匹克运动就是要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等表述中可以发现,体育文化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处于突出重要的民生位置。我们踏上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时,关乎人民健康福祉的体育强国梦便开始进入加紧推进的快车道,而最终我们能否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育强国梦、个人健康梦的实现既是表现形式也是重要内容。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在筹划和推进体育文化建设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体育文化定位,结合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个人幸福这叁个主要内涵,按照两个一百年、分叁步走的战略部署,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体育文化建设,使其更好地体现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张力[3](2019)在《新中国70年教育事业的辉煌历程(四) 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叁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叁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30期)
余琳珣[4](2019)在《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外开放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外开放思想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内涵。中国发展阶段进入新阶段,由此产生新使命,对外开放从过去以"求外"为目的,转变为推动世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9期)
[5](2019)在《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这标志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此后,国家和人民开始从灾难中走出来,国家政权与政治制度建设的恢复与发展提上了日程。1976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召开会议,重新恢复活动。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修改通过了宪法。这部宪法以1954年宪法为蓝本制定,局部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政治制度的规定。这期间,地方各级人大陆续(本文来源于《共产党员》期刊2019年19期)
张州[6](2019)在《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为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凝聚全国向心力,坚定民族自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必不可少。国家意识形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受到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和信息的冲击,呈现出多样化。本文针对当前新时期意识形态受到的各种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寻求可行性对策,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李仕波,唐元松[7](2019)在《新时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该课程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合作理念、团队专业素养等有所弱化的现状,必须从明确组长责任制、教师间沟通机制及教研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积极构建"团队发展性评价"考评体系模式,且不断完善制度、组织及教师层面的保障机制,从而提升新时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研水平。(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薛宇,夏彦恺,苏益民[8](2019)在《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江苏省高校毕业生的调查,了解新时期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提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法上从"教育"转向"服务",培育方式上从"局部"转向"整体",培育平台上从"课外"转向"课内",效果考核上从"成绩"转向"素质",培育目标上从"短期"转向"长远",培育机制上从"学校"转向"社会"。(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向羽[9](2019)在《新时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分析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化教育改革背景下,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需求,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使学生拥有客观正确的观念,学校对其展开思维引导时应将社团建设与核心价值观理念相融合。文章以高校学生社团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学校管理层面、学校社团管理建设层面以及学生个人层面阐述社团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3期)
甘守伟[10](2019)在《“四个全面”视角下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对"四个全面"任务进行了全方位部署。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及全面依法治国四方面进行详细的思想解读。针对"四个全面"视角下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理论依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等观点。(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社会主义新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鲜明的主题,深入结合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实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超凡的远见卓识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和新举措,不但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还为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在这样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擘画未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马克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理论宣言和思想纲领,不但为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描摹了实施蓝图,同时也为确立新时期体育文化建设分内容、分阶段的实施方案的提供了方向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体育文化的属性定位无论是从学术研究还是语用范例角度而言,"体育"都是范畴指向和语义内容相对较为模糊的词语。作为术语概念,体育的属性定位更是充满争议、见仁见智。有研究者从生理机能出发,强调其身体活动性;有研究者从审美需求出发,强调其审美属性;有研究者从人的发展完善角度出发,强调其教育属性;还有研究者从人类起源角度出发,强调其娱乐休闲属性。由于体育属性的认知是人们从事体育工作的价值起点,所以对体育所持有的这种基于不同视角的属性定位,会很大程度影响我们开展体育工作时的重心所在和形式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体育文化建设的着力方向虽然在不同的视角下,"中国梦"的内涵解读不尽相同。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中国梦"的内涵清晰而明确。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中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新时期,我们开展体育文化建设,发挥体育文化在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便需要紧紧抓住"中国梦"内涵中国家层面富强、民族层面振兴和人民层面幸福的这叁项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体育文化建设的阶段性重点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全面认识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描绘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准路线图和时间表,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拆分为具体的叁个阶段性步骤:当前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至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6至2050,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按照这一战略部署,新时期我们的体育文化建设也需要结合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分阶段、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开展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从习近平同志"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健康"、"奥林匹克运动就是要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等表述中可以发现,体育文化建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处于突出重要的民生位置。我们踏上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时,关乎人民健康福祉的体育强国梦便开始进入加紧推进的快车道,而最终我们能否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育强国梦、个人健康梦的实现既是表现形式也是重要内容。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在筹划和推进体育文化建设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体育文化定位,结合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个人幸福这叁个主要内涵,按照两个一百年、分叁步走的战略部署,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动体育文化建设,使其更好地体现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主义新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吴丽萍.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
[2].刘美含,李有强,侯同童,庞洁,吉文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新时期体育文化建设[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张力.新中国70年教育事业的辉煌历程(四)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J].中国农村教育.2019
[4].余琳珣.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外开放思想[J].长江丛刊.2019
[5]..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J].共产党员.2019
[6].张州.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7].李仕波,唐元松.新时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建设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8].薛宇,夏彦恺,苏益民.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重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向羽.新时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9
[10].甘守伟.“四个全面”视角下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J].黑河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