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空间关系论文_刘秋蓉,曹广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功能空间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功能,空间,关系,城市,区划,岷江,莱州。

功能空间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刘秋蓉,曹广忠[1](2019)在《县域城乡建设用地效率及其与区域主体功能的空间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区域主体功能视角考察我国县域单元城乡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异、与主体功能的空间关系、用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总体呈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逐渐降低的格局特征,并且不同功能层级间表现不同;(2)空间相互作用有明显影响,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较高的区县对周边区县有带动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是主要驱动因素,而人口密度有"先扬后抑"的影响效果,产业服务化和政府干预均有正向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和公共服务设施却与之相反,而城镇化水平异质效应明显。(本文来源于《城市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朱昌丽,张继飞,赵宇鸾[2](2016)在《岷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系及其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厘清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特征是生态系统管理工作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谢高地2014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标准,利用2000、2005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定量评估了岷江上游流域乡镇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着重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不同关系模式及其空间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流域的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服务功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研究期内流域的调节、支持和文化服务价值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供给服务则趋于减少;(2)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居民福祉的空间聚类特征出发,将研究期内岷江上游流域89个乡镇划分为8种关系模式:其中2000年有高服务中福祉、高服务低福祉、中服务中福祉、低服务高福祉、低服务低福祉5种模式,2005年有高服务高福祉、高服务中福祉、高服务低福祉、中服务中福祉、低服务低福祉5种模式,2010年有高服务高福祉、高服务中福祉、中服务低福祉、低服务中福祉、低服务低福祉5种模式;(3)2000-2005年生态系统服务-居民福祉模式主要由低服务低福祉向中服务中福祉转变,2005-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居民福祉关系模式则由中服务中福祉向低服务中福祉转变,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居民福祉则持续增加。针对岷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居民福祉关系模式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提出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居民福祉的建议,以期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2016第六届海峡两岸经济地理学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6-06-24)

郭付友,陈才,刘继生,梁振民[3](2015)在《转型期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关系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95年、2003年、2008年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11年遥感图像和相关年份统计年鉴,结合GIS技术和SPSS统计工具,综合利用空间重心法、圈层分析法以及轴带扩展度等方法,对转型期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关系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服务地块开发重心空间波动性差异性明显,扩展方式以快速向外推进为主,以内部填充为辅;2服务地快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聚态势,且扩展强度增加,服务地块郊区化显现;3长春市服务空间扩展与工业空间扩展具有非协调性;服务空间与居住空间整体属于混融状态,但剥离趋势凸现;服务空间"单中心"结构相对于交通空间分散化发展,已表现出滞后趋势。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时空特征形成的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马文娟,霞姜[4](2013)在《简析北京传统四合院的空间功能及空间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传统四合院是北方优秀民居的代表。在北京传统的四合院设计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朴素的建筑观、寄情山水的环境观、追求意境的人文观及建筑空间组织的礼乐精神。总的说来,简洁质朴、色调清新、思想高尚、细节雅致、共荣和谐、韵律美感、摒弃浮华,都是对北京传统四合院最好的诠释。一、北京传统四合院的空间功能北京传统四合院的首要功能为居住。其合理的布局模式满足了居住功能需求,并且很好地体现了封建社会礼教及家族中的尊卑关系。在传统的四合(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3年11期)

佟玲玲[5](2010)在《空间关系的功能语法描写及其研究的实践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空间之中,空间关系是我们最为熟悉的。空间关系意义是一些语言手段最基本的语义,对最基本的空间关系的功能语法描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词汇意义的把握。除此之外,很多理论的建立也都是以空间关系为基础,因此,本文选择空间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前人对空间关系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空间关系语义范畴进行详细划分,以功能语法理论中的功能语义场、范畴情景为主要指导思想,力求对空间关系进行系统、全面地描绘,并阐述空间关系的功能语法描写对俄语教学尤其是在词汇教学和语篇教学方面的指导作用。本论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绪论:空间关系问题的研究综述、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论文的理论基础:功能语法基础。第二章:首先将空间关系语义范畴划分为一般空间关系范畴和个别空间关系范畴。由于一般空间关系比较绝对化,因此一般空间关系范畴不在本论文的研究范围之内,只做简略介绍。个别空间关系语义范畴分为静态空间关系语义范畴、动态空间关系语义范畴。依据“以人体为中心”的原则在静态语义范畴中划分出内-外空间关系语义范畴、空间维度语义范畴,近-远语义范畴和其它类型的空间关系语义范畴。在动态空间关系中又划分出了起点、过程、终点意义这叁个子范畴。第叁章:在语义范畴类型划分的基础之上,以功能语义场理论为指导,进行功能语义场描写,打破传统语法中词法和句法的界限,把各个语言层面的手段聚合到一起并区分出核心与边缘。第四章:范畴情景是言语层面的内容类型,将空间关系范畴情景划分为典型范畴情景和非典型范畴情景。第五章:空间关系的功能语法描写对俄语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第叁部分为结语。本论文遵循由里及表的原则通过语义范畴、空间关系功能语义场、范畴情景从整体结构上实现了由言语思维层面→语言层面→言语层面的过渡。对空间关系遵循由语义范畴(深层结构)——表达手段(表层形式)的描写。(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06-01)

严明疆,张光辉,王金哲,申建梅,聂振龙[6](2007)在《地下水的资源功能与易遭污染脆弱性空间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滹滏平原为研究区,从地下水资源功能和地下水易遭污染脆弱性内在联系为切入点,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地下水的资源功能与易遭污染脆弱性关系。结果表明,当地下水资源功能为一般时,地下水易遭污染脆弱性为一般或较低;地下水资源功能强或较弱时,地下水易遭污染脆弱性较高;地下水资源功能较强和弱时,地下水易遭污染脆弱性较低。当地下水易遭污染脆弱性一般时,地下水资源功能为一般或较强;地下水易遭污染脆弱性高或低时,地下水资源功能较弱;地下水易遭污染脆弱性较高或较低时,地下水资源功能强或较弱。然后从地下水补给和含水层状况等二者之间共有的评价指标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功能较低和脆弱性低时形成多种对应关系的机理。(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高岭夏[7](2006)在《宁波中心城市发展中城市功能与空间关系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确处理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相互关系对进一步增强宁波中心城市的集聚、融合与辐射能力。提高城市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宁波中心城市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将拓展、整合中心城市北部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形成南北城市副中心,以迎合长叁角区域城市互动需要和在区域城市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适时调整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有利于处理城市功能与空间关系。(本文来源于《宁波经济(叁江论坛)》期刊2006年04期)

龚欣[8](2003)在《现代城市旅馆的功能空间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间旅馆的功能空间关系是否符合使用的要求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就必然要求设计师对使用者的需求和行为规律有充分的了解,这一点也是旅馆设计最根本的依据。本篇论文就是从不同使用者的行为规律研究现代城市旅馆的功能空间关系。 本篇论文运用行为心理学研究体系,以旅馆中活动的“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充分吸纳原有研究成果,从总体到局部,通过大量实例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出现代城市旅馆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力求在设计者、使用者、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以解决现代城市旅馆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得出结论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法。 本文的第一章着重论述了现代城市旅馆的发展历程和旅馆功能空间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国内外旅馆设计的现况。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我国城市旅馆功能空间关系设计上的问题;论文的第二章介绍了城市旅馆的分类、等级与规模,并论述了其各部分功能空间的组成内容;第叁章主要论述的是本文的研究方法,并以此研究了旅馆内的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后一章是本文的重点,它从总体到局部,分别从使用者的行为规律分析了旅馆的各部分功能空间关系,得出了符合使用者行为规律的现代城市旅馆功能空间关系的设计原则。(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3-06-01)

陈明剑[9](2003)在《海洋功能区划中的空间关系模型及其GIS实现(以莱州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主题,科学、合理、有序地利用海洋可以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叁大问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以15%的土地养育着全国40%的人口,拥有全国70%以上的大中城市,55%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来自沿海省区,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在海洋功能区划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国家海洋局于1989年布置开展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历时8年于1997年底全都结束,通过系统地搜集中国海岸带和海洋资源调查资料最终确定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的整体功能,此次区划共划分出各种功能区3642个,其中开发利用区2482个,治理保护区529个,自然保护区221个,特殊功能区330个,保留区80个。 在完成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于1998年在全国各沿海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推动了海洋功能区划向更加精细和应用方向发展。为了规范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对海洋功能区划的概念、目的、划区原则等作了规定。在开展海洋功能区划的同时,国内一些专家学者都对此项工作给予了认真研究,系统地讨论了海洋功能区划中的目的、意义、原则和实施要点,提供了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 本文回顾了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成果、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较系统地总结,针对海洋功能区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重新讨论了海洋功能区划的对象及其之间需要处理的关系,本文试图提出空间关系模型并给出海洋功能区划可应用的数量化方法,推动海洋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和深化。应用GIS技术实现了空间关系模型,并通过莱州湾海洋功能区划案例检验了空间关系模型的适宜性。主要研究内容摘要如下: 1、我国海洋功能区划成果的回顾和功能区划理论体系的分析 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历程以及在此历程中积累的成果和形成的理论是进行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和指导、同时也是海洋功能区划从定性逐步走向定量化方法的科学依据。由于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来自海洋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是影响功能区划结果的最主要的因素。海洋资源分为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新能源和海洋旅游资源,海洋资源的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的复合性使得功能区往往出现出现重迭,这会使得海洋功能区划的结果出现不确定性。本文从海洋功能区划的问题与原则出发,系统分析了海洋功能区划中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海洋功能区划的空间关系模型方法。 2、给出了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空间关系模型及其算法的定义 本文将海洋功能区定义为空间属性和功能属性的集合对象,属性主要指功能区的自然特征,每个自然特征称为属性的元素,属性是其元素的集合。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的关系来描述,而海洋功能区划的实现是通过处理功能区空间关系来完成的。应用集合论和逻辑代数的理论本文成功地定义了海洋功能区划中的空间关系模型及其算法。 3、空间关系模型在Gls中的实现 GIS技术是处理空间对象及其属性的最佳工具,以往的研究和实践中出现了多个海洋功能区划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提供了海洋功能区划成果的存储、查询和交换与发布。空间关系模型的应用提供了计算机辅助海洋功能区划的新能力,海洋功能区划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使区划人员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组织区划方案,快速区划和区划方案的优化与比较成为可能。 4、空间关系模型在莱州湾海洋功能区划中的应用与检验 莱州湾位于山东半岛的北岸,隶属山东省潍坊市管辖。区划区域内自然资源类型繁多,储藏量丰富。主要资源有港口、航道、锚地资源、海洋水产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海盐及地下卤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和淡水资源等, 这些资源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开发利用,其开发利用活动己成为该地区的海洋支柱产业。使用海洋功能区划支持系统并应用空间关系模型对莱州湾进行了区划并与已有的方案进行了统计和比较,二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证实了空间关系模型的可行性。 5、海洋功能区划的发展与空间关系模型的完善 空间关系模型是在海洋功能区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这一模型建立起理论与方法的桥梁,空间关系模型表达及其应用需随着我国海洋功能区划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使之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实践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3-01-01)

田恺[10](1999)在《从功能到图像——汉墓帛画功用及画面空间关系、构图原则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引 言 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共有五个地点发现了处于墓葬中的帛画:长沙,江陵,广州,武威,临沂一带。众所周知,在所有的二十余幅帛画中,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由于形制完备,内容丰富,画面精美和完好的保存而成为最重要的一幅。同时。它也是其中疑点最多,争论最大的一幅。自它出土二十余年来,海内外大量专家着文研究论争,有关它的叙述超过了其它帛画的总和。似乎是解释了它的疑点其它帛画的疑问也就释然了。但遗憾的是,对于这幅帛画的内涵及功用,至今学术界也无定论,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学者们一般的研究方法是,依据异常丰富的古文献记载来逐一释读帛画中纷繁的个体形象,并以此为依据试图阐释其主题思想。这样做无疑会有一种“看图说画”式的趣味性(更有古文研究者用帛画中的形象来诠释典籍),但它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帛画里总会有这几个或那几个具体形象或组合不能完全看作是对典籍的直接图解,这需要考虑到当时当地丧葬制度本身的具体化要求(甚至是死者家属的具体要求),并且还需把它们放置于装饰图案的上下文中。(本文来源于《西北美术》期刊1999年01期)

功能空间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厘清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联特征是生态系统管理工作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谢高地2014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标准,利用2000、2005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定量评估了岷江上游流域乡镇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着重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不同关系模式及其空间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流域的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服务功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研究期内流域的调节、支持和文化服务价值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供给服务则趋于减少;(2)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居民福祉的空间聚类特征出发,将研究期内岷江上游流域89个乡镇划分为8种关系模式:其中2000年有高服务中福祉、高服务低福祉、中服务中福祉、低服务高福祉、低服务低福祉5种模式,2005年有高服务高福祉、高服务中福祉、高服务低福祉、中服务中福祉、低服务低福祉5种模式,2010年有高服务高福祉、高服务中福祉、中服务低福祉、低服务中福祉、低服务低福祉5种模式;(3)2000-2005年生态系统服务-居民福祉模式主要由低服务低福祉向中服务中福祉转变,2005-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居民福祉关系模式则由中服务中福祉向低服务中福祉转变,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居民福祉则持续增加。针对岷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居民福祉关系模式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提出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居民福祉的建议,以期为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功能空间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刘秋蓉,曹广忠.县域城乡建设用地效率及其与区域主体功能的空间关系[J].城市发展研究.2019

[2].朱昌丽,张继飞,赵宇鸾.岷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居民福祉的空间关系及其演变[C].2016第六届海峡两岸经济地理学研讨会摘要集.2016

[3].郭付友,陈才,刘继生,梁振民.转型期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关系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5

[4].马文娟,霞姜.简析北京传统四合院的空间功能及空间关系[J].美术大观.2013

[5].佟玲玲.空间关系的功能语法描写及其研究的实践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10

[6].严明疆,张光辉,王金哲,申建梅,聂振龙.地下水的资源功能与易遭污染脆弱性空间关系研究[J].地球学报.2007

[7].高岭夏.宁波中心城市发展中城市功能与空间关系处理[J].宁波经济(叁江论坛).2006

[8].龚欣.现代城市旅馆的功能空间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

[9].陈明剑.海洋功能区划中的空间关系模型及其GIS实现(以莱州湾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3

[10].田恺.从功能到图像——汉墓帛画功用及画面空间关系、构图原则的思考[J].西北美术.1999

论文知识图

城市规划主、客体的信息接口Fig.1.8T...梯度带IV景观生态功能空间分布梯度带IV景观功能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北海倚晴楼,自绘:颐和园文昌阁,自绘模糊的命名,...梯度带II景观功能空间相互作用关系

标签:;  ;  ;  ;  ;  ;  ;  

功能空间关系论文_刘秋蓉,曹广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