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负载电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流,负载,整流器,逆变器,变压器,级联,时域。
负载电流论文文献综述
黄文东,王慧,杨达亮,陈家豪[1](2019)在《不平衡负载下叁相四线制DSTATCOM无锁相环电流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DSTATCOM电流检测采用的是dq变换法,在检测叁相四线制负载电流的不平衡和无功分量会存在一些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无锁相环及坐标变换电流检测方法。在αβ静止坐标系下,依据通用矢量定义及归一化方法,计算出有功电压和无功电压单位分量。将负载电流进行正负序分解和相位纠正来获取基波正序有功电流分量,从而获得所需补偿的不平衡和无功分量总和。该算法无需锁相环和坐标变换,算法简单,易于实现。通过控制DSTATCOM输出所需的补偿电流,实现对叁相电网电流的补偿。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9年05期)
康雪峰,李景媛[2](2019)在《基于预测控制的叁相逆变器负载电流控制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及其在电压源型逆变器中的应用,该方法利用系统的离散时间模型来预测逆变器产生的所有可能电压矢量的未来负载电流值,建立并选择了具有最小代价函数的电压矢量。本文使用的代价函数在下一个采样周期评估当前的误差;将所提出的预测控制方法与滞环控制进行了比较。基于Simulink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控制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负载电流,且与传统控制相比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变频器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赵振民,李粤[3](2019)在《非线性负载下级联逆变器输入电流不对称的抑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非线性负载下级联逆变器直流侧输入电流不对称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控制策略。采用小信号建模法建立电压单环和电流峰值双闭环控制策略下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绘制两种控制策略下数学模型的波特图,分析两种控制策略下的频域特性。结果表明:改进控制策略使系统的相位裕度增加了2倍,避免传统控制方式下谐振峰值的出现,使非线性负载下直流侧输入电流峰值减小了50%,抑制了输入电流不对称。该研究验证了改进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朱文兵,张述铭,张欢[4](2019)在《考虑负载电流影响的500 kV变压器直流偏磁涡流损耗及温升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压器直流偏磁电流量值和衍生干扰对变压器及电网安全的影响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以500kV单相壳式变压器铁芯结构和设计参数为案例,考虑负载电流变化和漏磁通路径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500kV变压器叁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不同量值电流作用下变压器油箱和上下T型梁等支撑件的漏磁通损耗和温升效应,得到了这些支撑件漏磁通和温升明显增大的部位及直流偏磁电流的量值指标。(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15期)
尹懋文[5](2019)在《单相交流电子负载电流闭环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交流电子负载电流闭环控制策略,以直接电流控制的数字锁相环-比例-准谐振(DPLL-QPR)为无差调节控制器,使系统达到快速、准确、稳定的控制效果。同时介绍了能馈型单相交流电子负载的拓扑结构,分析了该电流环的控制原理以及具体设计方法,完成了试验样机的设计与调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控制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9年20期)
王泽忠,李冰,李明洋,刘恪,胥建文[6](2019)在《不同负载下直流偏磁对特高压变压器各侧绕组电流影响的计算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特高压变压器的时域场路耦合模型,利用磁场模型中的能量扰动原理以及电路模型中动态电感参数建立瞬态电路偏微分方程模型。对特高压变压器负载时绕组电流受直流偏磁的影响进行了仿真计算,针对阻性、感性和容性叁种不同负载类型,对绕组电流进行了直流偏磁计算,并对其各次谐波变化进行了分析。面对特高压变压器大电感、小电阻带来的极为漫长的过渡过程以及直流偏磁计算易被淹没的难点,通过在电路模型中增加串联电阻,使达到稳态的时间大大缩短,并通过电压迭代补偿,有效消除增大串联电阻值导致的计算偏差,通过对比所加偏置电流值与串联绕组中的直流分量值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07期)
姬更新,赵新明,周恩源,付江楠,赵青[7](2019)在《钳形泄漏电流表测量值受负载电流影响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实验方法钳形泄漏电流表是主要用于在差分测量模式下测量线路泄漏电流值的钳形仪表,线路的泄漏电流值一般情况下变化幅度不大,主要为mA级别,而线路中的负载电流会随着负载量的大小从mA级别到A级别大幅变化。在这个大幅度变化过程中,其(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期刊2019年06期)
袁义生,毛凯翔[8](2019)在《基于负载电流前馈的级联H桥整流器直流电压平衡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级联H桥整流器输出电压平衡问题,采用比例脉冲补偿法进行了建模和分析,分析了负载电流扰动对平衡环节的影响,给出了扰动下系统跌落值和调整时间与系统动态指标之间的关系曲线。针对比例脉冲补偿法在负载大范围切换时动态特性差的问题,通过将负载电流引入平衡控制环路,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脉冲补偿法的负载电流前馈电压平衡控制策略,其可以在不影响原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平衡控制器的动态特性,并给出了电压平衡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参数的设计公式。最后,基于级联H桥整流器的仿真模型和实验样机进行了比较测试,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在切载情况下各单元之间的最大电压差降低了23 V,调整时间减小了75%。(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9年06期)
宋卫章,余丰,戴智豪,何忠祥,余虎[9](2019)在《带负载电流前馈的VIENNA整流器PR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相VIENNA整流器传统PI控制器存在输入交流静差和抗负载扰动动态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VIENNA整流器的负载电流前馈比例谐振(PR)控制策略。利用PR控制器有效消除输入电压电流相位差,实现无静差跟踪。并在电流闭环外嵌入负载电流前馈补偿环节,将负载扰动信息通过前馈环节直接作用于电流给定,提高抗负载扰动动态调节时间,增强系统抗扰性。并将所提方法与传统PI控制策略进行性能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用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负载扰动下的动态性能和改善输入功率因数。(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辉,王爱涛,孟祥适[10](2019)在《双电感型脉冲电源模块负载电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炮的发射需要幅值足够大脉宽足够宽的梯形波电流。研究了两个电感型脉冲电源模块给同一负载供电时的叁种工作模式,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负载的电流放大倍数和脉宽增值不同。由实验和仿真结果知:两个STRETCH meat grinder电源模块在相同模式下工作时,负载电流放大倍数最大,脉宽增值最小。在主管同开同断且晶闸管延时的模式下工作时,脉宽增值最大,电流放大倍数最小。以第二模块延时第一模块的模式工作时,负载电流的放大倍数和脉宽增值都是居叁模式之中,因此可通过选取合适的触发方式获得所需要的负载电流。(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03期)
负载电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一种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及其在电压源型逆变器中的应用,该方法利用系统的离散时间模型来预测逆变器产生的所有可能电压矢量的未来负载电流值,建立并选择了具有最小代价函数的电压矢量。本文使用的代价函数在下一个采样周期评估当前的误差;将所提出的预测控制方法与滞环控制进行了比较。基于Simulink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控制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负载电流,且与传统控制相比性能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负载电流论文参考文献
[1].黄文东,王慧,杨达亮,陈家豪.不平衡负载下叁相四线制DSTATCOM无锁相环电流检测[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9
[2].康雪峰,李景媛.基于预测控制的叁相逆变器负载电流控制性能的研究[J].变频器世界.2019
[3].赵振民,李粤.非线性负载下级联逆变器输入电流不对称的抑制策略[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9
[4].朱文兵,张述铭,张欢.考虑负载电流影响的500kV变压器直流偏磁涡流损耗及温升效应研究[J].电工技术.2019
[5].尹懋文.单相交流电子负载电流闭环控制策略研究[J].机电信息.2019
[6].王泽忠,李冰,李明洋,刘恪,胥建文.不同负载下直流偏磁对特高压变压器各侧绕组电流影响的计算及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7].姬更新,赵新明,周恩源,付江楠,赵青.钳形泄漏电流表测量值受负载电流影响的探讨[J].中国计量.2019
[8].袁义生,毛凯翔.基于负载电流前馈的级联H桥整流器直流电压平衡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9
[9].宋卫章,余丰,戴智豪,何忠祥,余虎.带负载电流前馈的VIENNA整流器PR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9
[10].刘辉,王爱涛,孟祥适.双电感型脉冲电源模块负载电流的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