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五常市八家子乡中心学校邮编150226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合理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以及独立学习能力。有效问题情境创建是课堂提问的一种有效形式,其特点是直观、生动,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建为内容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对策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出具体问题,将提问与情境整合在一起,激发学生思考,使其能够主动思维,主动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服务,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遵循趣味性、思考性以及有效性等几项基本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1.创设的趣味性

兴趣是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以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要坚持趣味性原则,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特点出发,设计情境内容,这是保障情境有效性的前提,也是顺利激活学生思维,迅速进入情境的关键。

2.创设的思考性

提出问题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摆脱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因此有效问题情境创设还必须要坚持思考性的原则。问题情境创设不仅仅是几幅简单的图画,几段好听的音乐,而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和数学信息,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在生动的情境中扑住到有效的数学信息,最终顺利解决问题。

3.创设的有效性

有效性是问题情境创建的目的,无法保障问题情境的有效性,那么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将失去意义。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设计,选定教学主题,确保小学生能够充分投入到问题情境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才是成功的情境创设。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基于以上情境创设的内容,下面对其具体的实施对策进行分析:

1.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因为小学生现在所处的这个年纪正是对很多东西都好奇的年纪,所以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好奇心而产生很强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好奇心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数学教学,通过故事营造一种氛围,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但是老师所讲的故事内容要与实际的数学教学相关,这样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数学学习,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养成一种动脑思考的习惯。

比如:老师在教学生认识数字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的认识数字。故事可以是这样的:“小兔子放假,想要去看望奶奶,便买了两根胡萝卜一起带着,在路上小兔子饿了,就吃了一根胡萝卜,后来过马路胡萝卜掉下了,最后到奶奶家发现胡萝卜不见了,最后奶奶也没有吃到胡萝卜。”学生听完,就能够理解0的含义。

又如:老师在讲授一些数学中的“计算问题”的时候,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景,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进而让学生们开动大脑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这样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会很有效率。比如在讲如何计算图形周长的课程中,可以这样说:“在青青草原中要举办一场运动会,大家都来参加,狮子、大象、松鼠还有羊羊们,运动会的举办者为了照顾小动物同时保证运动会比赛结果的公平性,根据不同的参赛选手进行了不同的跑道设计,大型的动物跑长方形跑道,小动物跑圆形跑道,喜洋洋就跑圆形跑道,但是如何证明圆形跑道比长方形跑道短呢?”这样学生就会在老师设计的情景中进行思考,进而对图形的周长进行更好地了解。

2.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应该抓住学生的那种喜欢玩的心理,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比较容易开展的集体活动来辅助教学,将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在游戏中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地理解,同时也能够印象深刻。

比如:在对学生讲述分数的时候,可能大多数学生都不会理解,所以这时候就可以通过游戏来进行一个情景再现,让学生们将问题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的物上,这样能够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之后在每个小组中放一个橘子,然后选一个小组长,将一个橘子平均分给每一个同学,这样问题就会出现,怎样才能够让每个小朋友分到同样数量的橘子呢?学生们就会开动大脑进行思考,如何能够平均分配,这时候老师在适当的引入分数的知识,学生们针对问题就能够对分数有一个好的理解,从而找到如何分配的答案。

3.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在对一些新的数学问题的讲授时,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认知进行一种问题情境的建立,通过建立这种情境来让学生们认识到新的数学知识。如何能够正确的建立一个问题情境呢?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联系实际讲授的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设立,在进行问题的设立的时候既要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要能够与教学内容相关,从而能够为新知识的讲授有所铺垫。

比如,老师在给学生介绍面积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对课本进行测量,进而得到课本的答案,因为直尺的单位是厘米,所以测量之后课本的面积过大,不利于计算,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引进分米进行测量,之后还可以引进米进行测量。这样通过设置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冲突,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4.联系生活实际,创建有效情境

老师在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授的时候也要联系生活实际,来对数学知识进行讲授,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进行数学的乘除运算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举一个身边的例子来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思考。

比如:向学生提问,每天班级里的水是哪里来的?同学就会回答是谁送来的,是张爷爷送来的,那么谁知道张爷爷送的水有多重?我们学校有多少的班级?每个班级送几桶?最后问他每天需要送来多少水?学生们首先就会动脑思考这些问题,之后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因为学生对于这个水的例子很了解,每天都会对这个例子有所接触,这样的与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有较深的印象。

5.投其所好,创建有效情境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知识海洋的领路人,为了保持学生的课堂活力,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通过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在保证学生打足十二分精神进行学习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喜欢的方面入手,适当的借助动漫也是可以的。例如《熊出没》,“一天,光头强想要出售蜂蜜,而现在是冬天,蜂蜜都是一个大的整块,这样无法卖出去,所以他就找到雄大、熊二来帮忙分配,到底是分成十个小块好还是一分为二好,到底怎么分才能让卖出蜂蜜赚的钱更多呢?”猴子说:“一分为二吧,这样可以按照集体购买,众多动物都没有很多钱,一起集中买才会有人愿意买”,在这一问一答之间,既培养了师生感情,又对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科学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借助有效问题情境创建,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全守杰,李红惠.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18)

[2]李吉林.为儿童快乐学习的情境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3(02)

标签:;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