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普适性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价值观,民胞物与,惯性力,儒家,识字率,价值,相对性。
普适性价值观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宋伟[1](2015)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性、传承性与普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经不断提炼凝聚,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关键词的方式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高度凝练的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在建构社会文明、文化价值与道德规范上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以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为时代语境,以中华传统伦理价值为历史传承,以全民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循为基本诉(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吴倬,刘新刚[2](2014)在《马克思经济哲学视域中的价值观普适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研究——一个基于《资本论》学术方法与学术观点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处理所谓的全球"普适价值观"与中国的特殊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有学者认为要使中国融入全球化,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必须坚持普适价值观而摒弃中国的特殊价值观;也有学者认为,由于中国的社会制度、文化基因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有差异,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的特殊价值观而拒斥普适价值观。鉴于这一争议,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展开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考察。马克思一直坚持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进行价值观的考察,其这一考察集中体现在其鸿篇巨着《资本论》中。《资本论》通过"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经济状态及与其对应的普适的价值观状态,然后通过"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找到了一种现实的经济状态及与其对应的特殊的价值观状态。在这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展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价值观普适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分裂。马克思给出了处理这一分裂的方法——"理性与价值的辩证统一方法论",按照这一方法论处理价值观普适性与特殊性的矛盾,才能带领中国走出价值观普适主义与价值观特殊主义给我们带来的发展困境,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赵馥洁[3](2013)在《论张载“民胞物与”价值观的普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价值观具有普适性。儒家价值观的普适性是指儒家价值观所具有的普遍适用的性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如"仁者爱人"、"义而后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民爱物"等,无论对于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世界,都具有其普遍的适用性。儒家价值观有无普适性乃是儒家观念能否继承、能否推广的根据。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冯友兰先(本文来源于《华夏文化》期刊2013年02期)
袁一[4](2010)在《相对性原理的普适性价值观——兼论惯性力的真实性存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模糊地将相对性原理等同地看作为相对主义(?),物理学家习惯性地将相对论看作为相对性原理的经典(?),物理学严格定义的惯性系统在宇宙中是怎么能够稳定存在的?只有我们将这些问题辨清后,才能看到"宇宙大船"中的惯性来源,并从而认识到相对性原理的普适性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04期)
黄亮宜[5](2007)在《具体分析 合理抽绎 把握分寸——也谈“普适价值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有关普适价值观的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价值观建设方面,应当对普适价值观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避免空泛的议论;通过合理的分析、比较和鉴别,从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中抽绎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在处理价值观的普适性和差异性、民族性的关系方面做到把握分寸,防止由于采用单一的价值尺度而偏执一端。(本文来源于《学习论坛》期刊2007年08期)
来小乔[6](2007)在《和谐——企业文化的普适价值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和谐理念源远流长。中国历代的仁人志士,曾不懈地探寻和追求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人际和谐、民心和谐的美好境界。荀子说:“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本文来源于《特区实践与理论》期刊2007年03期)
阿玛蒂亚·森,程晓农[7](2001)在《民主价值观的普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选举制为基石的民主政治 ,以科考制为基石的精英政治 ,在人类历史上都有过盛衰兴亡的表现 ,而且在现代政治中往往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可避免。这种改革如果要告别种种空疏虚浮的情绪、姿态和宣言 ,就必须有认真的调查研究 ,必须有切实和智慧的思考。这里发表两篇思路相异的文章 ,也许对读者开拓思想视野和推进体制创新不无参考与批评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天涯》期刊2001年01期)
普适性价值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处理所谓的全球"普适价值观"与中国的特殊价值观之间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有学者认为要使中国融入全球化,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必须坚持普适价值观而摒弃中国的特殊价值观;也有学者认为,由于中国的社会制度、文化基因与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有差异,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的特殊价值观而拒斥普适价值观。鉴于这一争议,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展开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考察。马克思一直坚持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进行价值观的考察,其这一考察集中体现在其鸿篇巨着《资本论》中。《资本论》通过"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经济状态及与其对应的普适的价值观状态,然后通过"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找到了一种现实的经济状态及与其对应的特殊的价值观状态。在这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展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价值观普适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分裂。马克思给出了处理这一分裂的方法——"理性与价值的辩证统一方法论",按照这一方法论处理价值观普适性与特殊性的矛盾,才能带领中国走出价值观普适主义与价值观特殊主义给我们带来的发展困境,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普适性价值观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鹏,宋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性、传承性与普适性[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2].吴倬,刘新刚.马克思经济哲学视域中的价值观普适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研究——一个基于《资本论》学术方法与学术观点的考察[J].广东社会科学.2014
[3].赵馥洁.论张载“民胞物与”价值观的普适性[J].华夏文化.2013
[4].袁一.相对性原理的普适性价值观——兼论惯性力的真实性存在[J].科技信息.2010
[5].黄亮宜.具体分析合理抽绎把握分寸——也谈“普适价值观”[J].学习论坛.2007
[6].来小乔.和谐——企业文化的普适价值观[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
[7].阿玛蒂亚·森,程晓农.民主价值观的普适性[J].天涯.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