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循环论文_郑华雷,王召广,蔡建兵,黄兴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力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力,烟气,汉弗莱,方法,工质,计点,声速。

热力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郑华雷,王召广,蔡建兵,黄兴[1](2019)在《航空发动机多设计点热力循环分析方法的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航空发动机设计中涉及多性能需求与多约束条件的问题,提出一种以多个工作状态作为设计点进行热力循环分析的实现方法,并介绍了多设计点方法的构建及求解过程。采用单设计点方法和多设计点方法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进行热力循环分析,并对比了两种方法得到的设计域。结果表明,由于单设计点方法需假设某些热力参数在循环分析过程中不变,使设计域内部分区域不能满足性能需求或技术限制,且该区域内可能包含性能最优点。多设计点方法考虑了全部技术限制和所有工作状态的性能需求,在单设计点方法中不变的循环参数,在多设计点方法中作为非线性方程组中的迭代变量,确保了多设计点方法的设计域总是可以满足所有的性能需求和技术限制。(本文来源于《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李秉坤,袁成清,孙玉伟,汤旭晶,卢明剑[2](2019)在《多种热力循环在船舶热能发电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和应用船舶柴油机热能发电技术是实现航运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围绕蒸汽朗肯循环、有机朗肯循环、卡琳娜循环和布雷顿循环4种应用于船舶主机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领域的热力循环,介绍各循环的基本原理和工质选择,并进行装置效率对比,对以热力循环为基本原理的船舶柴油机热能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论文研究认为:有机朗肯循环拥有相对较高的热能回收发电效率,而以S-CO2为循环工质的布雷顿循环拥有更显着的船舶热能回收发电应用前景,在探求可联合"契合点"的基础上建立以"蒸汽-有机朗肯联合循环系统"为代表的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循环方式的联合热力循环余热回收发电系统是提升船舶热能发电整体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过增元,赵甜,薛提微[3](2019)在《基于(火积)守恒方程的可逆热力循环(火积)分析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火积)分析应用于热力循环性能的分析和优化中.首先在可逆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中提出了热(火积)流和功热(火积)流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火积)守恒方程.其次通过对可逆热机热泵联合循环中(火积)守恒的分析表明,与通常的热泵循环不同,热机-热泵联合循环的功能类似于电学中的变压器(电压变换器),因此可把此类联合循环称之为变温器或温度变换器.此外,取决于联合循环热源的温度,在某些条件下联合循环必须向环境输出功热(火积)流,从而降低联合循环的性能;而在另外一些条件下则可以从环境吸收功热(火积)流,从而提高联合循环的性能.最后,基于热质理论指出了热(火积)实际上是热质能的简化表达式,因而热(火积)流和功热(火积)流则分别是热质能流和功热质能流的简化表达式,它们实际上都是相对性能量.因此,类似于电压变换器中电能与磁能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热机热泵联合循环中不仅热量和功量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热(火积)流和功热(火积)流还满足相对性能量守恒定律,从而(火积)分析方法可用于分析可逆热力循环的性能,而熵分析及?分析方法则无法分析可逆热力循环的性能.最后,本文以两种典型的热机-热泵联合循环为例分析了联合循环的性能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雷雨,王金龙,杨智,白月[4](2019)在《火力发电厂实际蒸汽热力循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产125 MW火力发电机组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根据?平衡方程,计算?损失和?效率,确定系统中能量损失的主要部位,为整套机组的运行优化和节能技术改造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锅炉?损最大其次为汽轮机,?损分别为60.46和5.83,该部分为动力循环中能量利用的薄弱环节。(本文来源于《电站系统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许伟聪,赵力,邓帅,李双俊[5](2019)在《基于非共沸工质的热力循环叁维构建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力循环是实现能量转换的重要路径之一,因此提高热力循环的效率仍是现阶段促进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必经之路.针对目前亚临界热力循环效率较低的现状,本文首先以循环工质为出发点,利用非共沸工质相变过程中组分迁移的特点,通过增加非共沸工质的混合与分离过程,突破单一循环工质对热力循环性能的限制,在传统温-熵分析的基础上增加非共沸工质组分的维度,提出亚临界热力循环叁维构建方法.其次,将叁维热力循环与传统二维热力循环进行对比,明确热力循环叁维构建的优势.最后,针对内燃机余热利用,提出组分可调型有机朗肯循环,阐述了叁维构建方法的应用和功能,对叁维空间内热力循环相对于传统二维构建方法的优势给出了初步探索结果.(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恩慧,郑雅文,王鸽,徐进良[6](2019)在《超临界CO_2再压缩/再热燃煤发电系统热力循环》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在我国处于基础能源地位,发展变革性燃煤发电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与超临界水蒸气朗肯循环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具有效率高及系统紧凑等优点,是未来动力循环的发展方向,但S-CO_2燃煤发电面临循环构建、锅炉压降及烟气余热吸收等关键难题.为此,本文发展了热力学、CO_2流动传热及烟气余热能量分布综合模型,研究了S-CO_2再压缩/再热燃煤发电系统热力学特性,首次发现热效率曲线对于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出现交叉,进而提出了S-CO_2循环采用一次再热或二次再热的筛选准则.针对锅炉烟气余热吸收问题,本文通过揭示主蒸气温度和压力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调节主蒸气压力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吸收烟气余热,但受材料耐压极限所制约,因而本文在S-CO_2再压缩/再热循环基础上,引入烟气冷却器,以解决烟气余热吸收问题,给出了烟气冷却器与热力系统间的最佳集成模式,所构建的燃煤发电系统热效率达50.82%,锅炉效率达94.43%.本文为发展S-CO_2燃煤发电系统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钟文荣[7](2018)在《毛细管换热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热力循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在高速飞行中产生大量摩擦热却难以再利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毛细管换热系统为基础的热防护及热生电装置解决方案。在毛细管换热系统高效便捷特点的基础上,将飞行过程中表面摩擦所损耗的热量进行有效收集以达到热防护的目的,并通过自由涡轮及发电机构成的热生电装置加以回收利用。本文详细阐述了该方案的工作原理,同时论证了相关的适用可行性。该方案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表面热防护及能量整体循环利用上是一个很好的完善,与当下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的趋势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8年23期)

张恩慧[8](2018)在《定容燃烧在未来燃气轮机热力循环中的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燃气轮机效率连年创造新记录,但接近了布雷顿循环的极限,必须有热力学上的突破才能更进一步。本文介绍了使用布雷顿循环的燃气轮机的发展史,分析计算了采用定容燃烧的汉弗莱循环比布雷顿循环效率上的优势,介绍了使用汉弗莱循环热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32期)

赵德材,秦政,刘惠民[9](2018)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发电系统热力循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简单回热循环系统,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系统效率更高的S-CO_2布雷顿再压缩循环系统。针对S-CO_2布雷顿再压缩循环系统,在相关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S-CO_2布雷顿再压缩循环热力计算模型,并给出了进行热力参数分析时系统主要设备性能参数及状态点工况参数,然后详细研究了S-CO_2布雷顿再压缩循环系统初始状态参数、循环最高参数、叶轮机械效率及回热度、换热器设备压降、分流系数等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及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针对这些参数分析了提高系统效率的主要方法及其限制因素,并给出了工质初始状态参数推荐值、循环最高参数的取值参考范围。(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8年06期)

刘明磊[10](2018)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与建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系统初期设计过程中,为了缩短设计周期和减少研发成本,需要建立精度高、实时性好的面向控制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高超声速工作环境决定了其内部流场的复杂性,为了满足模型精度要求,需要在建模过程中充分考虑内部流场,而实时性的要求则需要降低模型的计算复杂性来提高计算速度。考虑到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精度与实时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本文从热力循环的角度分析了内部流场对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力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基于部件级特性建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数字仿真模型为基础,开展了考虑内部流场主要影响因素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建模技术研究,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以推力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表征参数,通过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实际热力循环分析得出,在相同加热比下,其推力性能与总压恢复系数呈一一对应关系,并以此得出压缩过程中的激波反射、激波与附面层相互作用等空气动力学问题以及加热过程中的加热规律是推力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T-S图研究了不同加热规律特性以及组合加热规律特性,并给出了在组合加热规律下的多级燃烧室型面。其次,针对压缩过程中的空气动力学问题,给出了基于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原理的等效计算方法;提出了考虑其内部流场主要影响因素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建模方法,其中,提出了基于上述等效计算方法的进气道、隔离段以及多级燃烧室建模方法,而且在隔离段建模过程中考虑了燃烧室背压对其工作状态的影响。最后,针对进气道、隔离段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能够模拟其主要流场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罚函数法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型面优化设计方法,其型面优化结果优于基于遗传算法的型面优化结果,同时验证了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的实时性,单个状态点的发动机模型平均计算时间为0.25s;采用SQP算法基于节流率分配比进行了推力性能分析,重点分析了在等动压线上最佳节流率分配比需要满足的条件。(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热力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发展和应用船舶柴油机热能发电技术是实现航运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围绕蒸汽朗肯循环、有机朗肯循环、卡琳娜循环和布雷顿循环4种应用于船舶主机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领域的热力循环,介绍各循环的基本原理和工质选择,并进行装置效率对比,对以热力循环为基本原理的船舶柴油机热能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论文研究认为:有机朗肯循环拥有相对较高的热能回收发电效率,而以S-CO2为循环工质的布雷顿循环拥有更显着的船舶热能回收发电应用前景,在探求可联合"契合点"的基础上建立以"蒸汽-有机朗肯联合循环系统"为代表的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循环方式的联合热力循环余热回收发电系统是提升船舶热能发电整体效率的重要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力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郑华雷,王召广,蔡建兵,黄兴.航空发动机多设计点热力循环分析方法的构建及应用[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9

[2].李秉坤,袁成清,孙玉伟,汤旭晶,卢明剑.多种热力循环在船舶热能发电系统中的应用[J].船舶工程.2019

[3].过增元,赵甜,薛提微.基于(火积)守恒方程的可逆热力循环(火积)分析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2019

[4].雷雨,王金龙,杨智,白月.火力发电厂实际蒸汽热力循环?分析[J].电站系统工程.2019

[5].许伟聪,赵力,邓帅,李双俊.基于非共沸工质的热力循环叁维构建方法初探[J].科学通报.2019

[6].孙恩慧,郑雅文,王鸽,徐进良.超临界CO_2再压缩/再热燃煤发电系统热力循环[J].科学通报.2019

[7].钟文荣.毛细管换热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热力循环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8

[8].张恩慧.定容燃烧在未来燃气轮机热力循环中的应用前景[J].科技视界.2018

[9].赵德材,秦政,刘惠民.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发电系统热力循环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8

[10].刘明磊.超燃冲压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与建模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永荣矿务局热力发电厂低压加热系统改...系统热力循环对1点进行两相平...基于再生式蒸发冷却的(a)SENS循环...变温热源卡诺循环基本热力过程仿真模型结构图制冷剂热力循环压焓图

标签:;  ;  ;  ;  ;  ;  ;  

热力循环论文_郑华雷,王召广,蔡建兵,黄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