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复合污染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机,有机污染物,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吸附,去除
有机复合污染物论文文献综述
郑智阳,廖磊,颜嘉庆,邓善桥[1](2019)在《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去除水溶液中无机/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无机/有机污染物去除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溶液pH、离子强度、天然有机物种类、浓度及温度等对该类材料吸附无机/有机污染物的影响,也探讨了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再生性。(本文来源于《湿法冶金》期刊2019年06期)
付颖,杜园园,胡其兴,吴长举[2](2019)在《二氧化钛及其复合材料对有机污染物光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iO_2纳米材料因其催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成本低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以P25为原料,用简单水热法制备TiO_2纳米带,透射电镜显示TiO_2纳米带宽度为50-120nm。利用氧化还原方法,以TiO_2为基体材料,制备TiO_2@Ag复合材料。在太阳光照射下,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比较TiO_2、TiO_2@Ag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显示TiO_2@Ag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率要优于TiO_2。(本文来源于《花炮科技与市场》期刊2019年03期)
王虹,朱霞萍,朱亮亮[3](2019)在《零价铁凹凸棒复合材料制备及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凹凸棒工作为载体,利用化学液相还原法负载零价铁,制备零价铁凹凸棒复合材料,并以亚甲基蓝为代表,应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零价铁凹凸棒复合材料的优化制备工艺为:反应的铁土比为1:3、硼氢化钾浓度为0.075 mol/L (即相对于铁的物质的量过量300%)、反应时间为3 h。优化工艺下得到的复合材料应用于亚甲基蓝的降解,在温度为30℃,pH为4、降解时间为10 min时,50 mg复合材料可将25 mL浓度为30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降解到10 mg/L以下,降解率超过95%。相比于凹凸棒原土、纳米铁,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平衡降解量显着提高,达到260 mg/g。零价铁凹凸棒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该降解反应为化学反应,即亚甲基蓝先被吸附在材料上,亚甲基蓝中的生色团与零价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脱色降解。研究结果表明:零价铁凹凸棒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材料稳定性好,对亚甲基蓝降解效果好,可望作为土壤及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材料。(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孙莹[4](2019)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异位化学氧化和稳定化技术联合修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土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类和有机物共计16项污染物指标超出《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中非敏感用地标准,土方量共计1.64×105m3。项目于2018年10月通过环保验收,修复后的场地土壤质量满足《上海市场地土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筛选值(试行)》和《地下水质量标准》Ⅳ类标准。对该工程的场地布置、开挖清运、土方筛分、固废分类合规处置、化学氧化及稳定化技术等关键环节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张华,吴光锐[5](2019)在《MnO_2/M_xO_y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MnO_2在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基于MnO_2的MnO_2/M_xO_y复合金属氧化物在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中展现出高催化性。综述了MnO_2/M_xO_y复合金属氧化物在活化过硫酸盐、过氧化氢、臭氧和光催化方面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并对MnO_2/M_xO_y复合金属氧化物在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18期)
张亚茹[6](2019)在《基于MIL-53(Fe)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有机污染物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一种高级氧化工艺,具有无毒、安全、彻底氧化等优势。在众多的废水处理工艺中,光催化氧化技术凭借着独有的优势应用于污废水处理以及环境治理领域,引起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以TiO_2为代表的传统的半导体材料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具有量子产率低、极易失活、光吸收范围窄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光催化降解领域中的应用,因此,开发新型光催化材料成为学科前沿的研究热点。MIL-53(Fe)是一种叁维多孔有机骨架,其禁带宽度大约为2.7eV,吸收可见光,但其本身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较差,因此对于新型MIL-53(Fe)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BiOCl是一种铋酸盐,具有[Bi_2O_2]~(2+)与Cl~-双层交替的内部结构,用乙二醇溶剂合成过程中会造成晶格缺陷,改善光催化降解性能,与此同时MoS_2和g-C_3N_4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光催化降解潜能。本论文中,将MIL-53(Fe)分别与BiOCl、MoS_2复合,并将MIL-53(Fe)高温煅烧后沉积到g-C_3N_4的表面,成功制备了叁种新型可见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对材料的晶型、表面结构、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荧光光谱(PL)、光电流(PC)、交流阻抗(EIS)等技术手段考察材料的光电化学性质,与此同时,选取2,4-二氯苯酚(2,4-DCP)、罗丹明B(RhB)和盐酸四环素(TC-HCl)作为叁种模型污染物,考察材料的光降解性能,并探讨催化机理,研究中得出如下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两步溶剂热法制备MIL-53(Fe)/BiOCl新型可见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降解2,4-DCP,并选取最优配比进行光芬顿性能测试,在150 min之内,对于20mg/L 2,4-DCP的去除率达到100%。(2)利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MoS_2/MIL-53(Fe)可见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RhB,180 min之内对于15mg/L RhB的去除率达到99%。(3)利用一步煅烧法制备了Fe_2O_3/g-C_3N_4可见光催化剂,光芬顿降解TC-HCl,在可见光条件下,180 min之内对50mg/L TC-HCl的去除率可达95%。本论文的创新点:(1)首次成功制备了MIL-53(Fe)/BiOCl、MoS_2/MIL-53(Fe)、Fe_2O_3/g-C_3N_4叁种可见光催化材料,叁种光催剂分别对2,4-DCP、RhB以及TC-HCl具有优异的光降解效果。(2)MIL-53(Fe)/BiOCl、Fe_2O_3/g-C_3N_4具有优异的光芬顿性能,展现了对于高浓度有机模拟废水良好的降解性能。(3)MoS_2/MIL-53(Fe)在可见光照射下展现了对RhB高效的吸附以及光催化降解活性,叁种光催化材料的研究为光催化氧化工艺处理污废水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黄慧敏[7](2019)在《碳纳米材料复合膜分离-催化氧化去除水中常见有机污染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应对有机微污染物对水生态安全的潜在威胁,本研究采用超声辅助-过滤负载法,将氧化石墨烯(G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多壁碳纳米管(CNT)等多型碳纳米材料复合负载于尼龙微滤膜表面,构建了微界面反应平台,并通过投加过硫酸盐(PS)氧化剂,同步实现了膜吸附过滤与催化氧化功能。期间,首先采用恒压过滤和恒流过滤试验,系统考察了rGO还原程度、CNT表面基团类型等因素对复合膜碳层结构、过水性能和去除小分子富里酸(FA)效能的影响。同时在恒流连续过滤和循环过滤条件下,研究比较了PS直接氧化、复合膜过滤和膜催化氧化法对水中微量磺胺甲恶唑(SMX)的去除效能,并对rGO还原程度、PS投加量和溶液pH值等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根据膜界面催化氧化体系的反应机理提出了可行的应用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数据,使用水热还原法去除GO表面部分含氧基团,可以对碳层的碳氧原子比例实施精准控制(C/O≈3),制备以rGO为结构主体、以CNT为交联骨架的复合膜(rGO/CNT质量比=2:1),其在保持对FA较高去除率的同时,拥有比GO/CNT复合膜更加出色的过水性能,即更高的纯水通量(J)和更低的过滤比阻(r_c)。同时,rGO还原程度过高又会使碳层对FA的过滤吸附性能明显下降。尽管使用羟基化和氨基化CNT能够增强碳层表面的亲水性能,但原始CNT与rGO的交联碳层表现出了最佳的结构稳定性。当以rGO/CNT复合膜为反应平台,催化氧化法对SMX的去除率远高于PS直接氧化与膜过滤过程的合计。随着rGO还原程度的提高,复合膜对SMX的吸附过滤作用不断减弱,催化氧化效果却明显增强。在中性条件下,表面C/O≈3的复合膜催化氧化对SMX具有最佳的去除效果,且其分子结构被有效破坏。此外,使用高PS投加量将显着增强膜催化氧化法对SMX的去除率,并获得更低的过滤操作压力。依据伪二级动力学的拟合结果,rGO/CNT复合膜对SMX的平衡吸附量与PS投加量呈正比关系。这意味着在微尺度碳层内部发生的催化氧化反应,使得复合膜具备了较强的自清洁能力,从而获得了比膜过滤过程更稳定的除污效能。当膜催化氧化运行较长时间后,rGO/CNT碳层表面的含氧量有所上升,这可能会削弱复合膜的过水性能和催化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考虑采用水热还原法对碳层进行处理。基于上述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有机微污染物深度净化和膜功能原位再生的新工艺。这对于推动新型碳纳米材料和先进处理工艺在水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鲁海军[8](2019)在《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高速蓬勃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也让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其中环境健康也占着相当大的比重。水环境的安全紧密关系着公众安全与健康。然而,工业化的普及,大量的中间物、产品、副产物以及废弃物的泄露、丢弃和排放给水环境带来巨大的挑战,远远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印染废水的排放使得水环境问题日益变得严峻。因此,环境污染控制和修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眼于水污染控制和修复问题,立足于用经典的吸附法来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吸附法是通过吸附剂与目标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从而从环境介质中分离出目标污染物的方法。吸附法具有操作简便、设备简单、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吸附剂是吸附法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吸附剂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吸附法的去除效率以及操作成本。吸附法中比较关注的叁个因素是饱和吸附量、吸附选择性和吸附剂的分离性能。本文拟从这叁个方面入手,设计与合成新型吸附剂,并应用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对于新合成的吸附剂,采用一系列的技术对其形貌、结构、表面功能基团、磁性、比表面积等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通过批处理实验的模式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以评价新型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和实际应用潜力。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溶剂热法、模板法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纳米材料CoFe_2O_4@vacancy@mSiO_2,并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CoFe_2O_4@vacancy@mSiO_2进行物化性能表征。新合成的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和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可达712.49 cm~2/g。对于罗丹明B(RhB)的去除实验研究表明,吸附剂的饱和吸附量可达149.36 mg/g。CoFe_2O_4@vacancy@mSiO_2磁性纳米材料对RhB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线,说明RhB在CoFe_2O_4@vacancy@mSiO_2磁性纳米材料上的吸附是一种多分子层吸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并且整个吸附过程是自发、放热和混乱度降低的过程。2以CoFe_2O_4@CNTs为基质,首先进行表面改性以引入氨基,再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功能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四溴双酚A(TBBPA)为模板分子制备了新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之间以非共价键作用相结合,溶剂提取模板分子后得到TBBPA印迹的复合材料CoFe_2O_4@CNTs@PHEMA-MIP。该印迹材料含有大量印迹孔穴,可选择性吸附模板分子。批吸附实验结果表明CoFe_2O_4@CNTs@PHEMA-MIP对TBBPA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42.3 mg/g,明显高于未印迹材料(45.6 mg/g)。CoFe_2O_4@CNTs@PHEMA-MIP对TBBPA的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等温线,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并且吸附过程是一种自发和吸热的过程。CoFe_2O_4@CNTs@PHEMA-MIP对TBBPA、双酚A(BPA)、4-硝基酚(4-NP)吸附选择性实验显示CoFe_2O_4@CNTs@PHEMA-MIP对TBBP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总之,高的吸附量、明显的选择性、快速动力学以及方便的磁分离等优异特点使CoFe_2O_4@CNTs@PHEMA-MIP可作为一种有效和实际应用潜力的吸附剂用于废水中TBBPA的选择性去除。3采用溶剂法合成CoFe_2O_4,赋予碳纳米管(CNTs)以磁性。在此基础上,以FeCl_3为催化剂,氧化吡咯原位聚合形成聚吡咯高分子薄膜包覆在磁性CNTs上。所制得的CNTs-CoFe_2O_4@PPy用作吸附剂以去除水体中的有机合成染料。与阳离子型染料相比,CNTs-CoFe_2O_4@PPy对阴离子型染料如甲基蓝(MB)、甲基橙(MO)和酸性品红(AF)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CNTs-CoFe_2O_4@PPy可以在较宽pH(3.0-9.0)范围内有效去除叁种有机染料。CNTs-CoFe_2O_4@PPy对MB、MO和AF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37.00、116.06和132.15 mg/g。Langmuir等温线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叁种染料在CNTs-CoFe_2O_4@PPy上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过程。此外,CNTs-CoFe_2O_4@PPy上的CoFe_2O_4不仅作为磁响应介质,还可用作有效的非均相催化剂,可催化PMS产生活性自由基,因而进一步研究了CNTs-CoFe_2O_4@PPy催化PMS降解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MEB)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6-01)
樊文倩[9](2019)在《基于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污水处理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绿色、环保的光催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对太阳光可直接利用等优点,成为环境友好型污水治理技术的首选。因此,理想的半导体材料的开发,对于光催化技术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具有合适带隙(2.7 eV)的非金属半导体材料,由于它对光的响应明显,成本低廉,简单的制备工艺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而成为光催化技术中理想的半导体材料。然而,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较小的比表面积,低的可见光利用率和难以分离回收等缺点限制了g-C_3N_4的实际应用。因此,本论文针对g-C_3N_4自身的优缺点对其进行改性修饰,分别构造了Fe_3O_4/g-C_3N_4/RGO和g-C_3N_4/ATP/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提高g-C_3N_4的光催化活性。论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水热法制备了Fe_3O_4/g-C_3N_4/RGO复合光催化剂,Fe_3O_4不仅赋予了复合光催化剂磁性而且还作为电子的存储体,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使与污染物的反应更充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作为传输电子的媒介,将光激发跃迁的电子快速转移到Fe_3O_4,从而延长g-C_3N_4的光生载流子寿命,降低g-C_3N_4自身高的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从而提高g-C_3N_4的光催化活性。对Fe_3O_4/g-C_3N_4/RGO复合光催化剂进行XRD,Raman,TEM,FT-IR,UV-vis DRS,光电流阻抗等一系列表征测试,结果证明:所制得的复合光催化剂不仅具有较好的形貌和结晶度,而且与g-C_3N_4相比降解四环素的能力也有显着的提高。(2)凹凸棒石(ATP)构建的g-C_3N_4插层结构并且表面被Bi_2WO_6量子点修饰的新型复合光催化剂是通过高温煅烧和原位生长法所制备。在可见光的照射下,Z型复合光催化剂g-C_3N_4/ATP/Bi_2WO_6在可见光下对去除2-巯基苯并噻唑(MBT)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降解能力。与g-C_3N_4相比,Z型复合光催化剂g-C_3N_4/ATP/Bi_2WO_6活性的提高源于以下两点,一方面是由于均匀分散在材料表面的Bi_2WO_6量子点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另一方面,引入ATP纳米棒状构建的嵌入结构加快了g-C_3N_4和Bi_2WO_6量子点之间的电子传输,提高了g-C_3N_4/ATP/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珏[10](2019)在《石墨烯基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纺织、印染等工业过程排放出的有机污染物是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和降解已引起全世界科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吸附材料的运用为处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在众多吸附材料中,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GA)因其廉价、易获得、吸附能力好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机污染水的处理中。然而,由于吸附材料的普遍应用局限性,有机污染物一般只能被GA所聚集,而不能将其完全分解为无毒小分子物质。此外,GA吸附材料在达到饱和时需要进行处理以释放污染物,这无疑增加了操作难度和成本。因此,为了改善上述GA材料的不足,本文主要研究石墨烯基复合气凝胶的制备,通过不同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复合对GA的性能进行改进,制备出半导体/石墨烯气凝胶复合物,并对石墨烯基复合气凝胶进行一系列的表征和分析。此外,选择亚甲基蓝等有机染料作为目标污染物对其在模拟太阳光下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以此来测定所制备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W~(6+)掺杂TiO_2/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性能的研究。首先,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以硫酸钛(Ti(SO_4)_2)为钛源,水合钨酸铵(H_(40)N_(10)O_(41)W_(12)·XH_2O)为钨源,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和冷冻干燥处理合成出W~(6+)掺杂TiO_2/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W-TiO_2/GA)。在反应过程中,W~(6+)掺杂入TiO_2并形成W-TiO_2纳米颗粒,均匀密集地负载在叁维立体多孔状的石墨烯气凝胶中。将所得的光催化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Raman)等进行一系列表征。最后,在模拟太阳光下降解亚甲基蓝,以此来测定所制备出的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具有最佳W掺杂比和GA复合比的W-TiO_2/GA复合物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分别是纯TiO_2和GA的7.05倍和2.38倍。2.Bi_2MoO_6/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复合物的可控制备及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采用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以四水合钼酸铵((NH_4)_6Mo_7O_(24)·4H_2O)和五水硝酸铋(Bi(NO_3)_3·5H_2O)作为制备钼酸铋(Bi_2MoO_6)的原料,经简便的一步水热法和冷冻干燥处理,最终得到Bi_2MoO_6/还原氧化石墨烯气凝胶复合物(标记为BMO/GA)。在此过程中,通过调控反应pH使Bi_2MoO_6生长成为能够恰好嵌入GA孔中的纳米片,并整体呈现叁维立体气凝胶结构。通过多种表征方法对所得样品进行一系列分析,如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DRS)、拉曼光谱(Raman)、荧光分光光度计(PL)、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和总有机碳分析仪(TOC)等。为了测定所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选择在模拟太阳光下光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结果表明,含GO质量分数10%的BMO/GA-10复合物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最高,在100 min内达到了98.3%,分别是是纯钼酸铋(BMO)的2.1倍和GA的2.46倍。此外,还通过实验验证了BMO/GA的光催化机理并进行了详细讨论。3.BMO/GA复合物对不同有机染料的光催化活性研究。选用亚甲基蓝、甲基蓝、甲基橙和罗丹明B作为目标污染物在模拟太阳光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光催化降解实验。首先通过改变目标污染物的初始浓度来探究初始浓度不同对BMO/GA-10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目标污染物初始浓度的增加,BMO/GA-10对有机染料的降解率先增后减。此外,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探究了染料种类不同对BMO/GA-10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示,BMO/GA-10对不同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有随着染料分子复杂程度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有机复合污染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TiO_2纳米材料因其催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成本低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以P25为原料,用简单水热法制备TiO_2纳米带,透射电镜显示TiO_2纳米带宽度为50-120nm。利用氧化还原方法,以TiO_2为基体材料,制备TiO_2@Ag复合材料。在太阳光照射下,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比较TiO_2、TiO_2@Ag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显示TiO_2@Ag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率要优于TiO_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复合污染物论文参考文献
[1].郑智阳,廖磊,颜嘉庆,邓善桥.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去除水溶液中无机/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湿法冶金.2019
[2].付颖,杜园园,胡其兴,吴长举.二氧化钛及其复合材料对有机污染物光催化性能的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
[3].王虹,朱霞萍,朱亮亮.零价铁凹凸棒复合材料制备及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4].孙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例[J].环境卫生工程.2019
[5].张华,吴光锐.MnO_2/M_xO_y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管理.2019
[6].张亚茹.基于MIL-53(Fe)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有机污染物降解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9
[7].黄慧敏.碳纳米材料复合膜分离-催化氧化去除水中常见有机污染物[D].苏州科技大学.2019
[8].鲁海军.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9
[9].樊文倩.基于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10].王珏.石墨烯基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9
标签:无机; 有机污染物; 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 吸附; 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