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烟草过敏性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烟草,基因,致病性,病菌,性反应,花叶,水稻。
烟草过敏性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谢鹏,胡丽,蔡永萍,林毅,高俊山[1](2013)在《TMV抗性基因N介导的烟草过敏性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烟草品种Nicotiana tabacum cv.Xanthi为材料,研究其在TMV感染下HR诱导的时间性和温度敏感性,以及不同浓度TMV接种对HR诱导和枯斑形成的影响。通过对HR出现的时间和枯斑的大小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显示:TMV接种后36h在感染部位开始出现HR,48h HR症状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斑点内的细胞逐渐死亡,形成枯斑。TMV接种一段时间后,在22℃或28℃时,烟草叶片出现典型的HR,而在15℃或35℃时,叶片上不出现HR,说明HR诱导具有温度敏感性。用不同浓度TMV提取液接种,无论在22℃或28℃下,对HR的诱导没有明显影响,但对枯斑的大小有一定的影响,高浓度导致枯斑增大,低浓度下枯斑大小变化不大,而且枯斑密度也与浓度呈一定的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N基因与TMV的复制酶基因相互作用诱导HR具有时间性和温度敏感性,为进一步理解植物的抗病机理和烟草抗病毒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谢鹏[2](2013)在《TMV抗性基因N介导的烟草过敏性反应及同源基因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侵染引起的烟草花叶病在我国发生极为普遍,严重影响了烟草的产量和质量。有效防治TMV的方法是培育抗病品种。因此,探究抗性基因N与TMV的相互作用诱导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response,HR)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其中的抗性基因进行克隆和功能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烟草品种Nicotianatabacumcv.Xanthi为材料,研究其在TMV感染下HR诱导的时间性和温度敏感性,以及不同浓度TMV接种对HR诱导和枯斑形成的影响,同时克隆TMV抗性基因N的同源基因,并对其主要功能区域进行分析。从而为进一步理解植物的抗病机理和烟草抗病毒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观察TMV感染含N基因烟草(N.tabacumcv.XanthiNN)与不含N基因烟草(N.tabacumcv.Xanthinn)的症状表现,结果显示,不含N基因的烟草Xanthinn在TMV感染后叶片侧脉及支脉组织呈半透明状,叶片薄厚不匀,呈花叶症状。含N基因的烟草XanthiNN在TMV感染后出现明显的HR,形成枯斑,获得抗性。2.通过对TMV感染后HR的出现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TMV接种后36h在感染部位开始出现HR,48hHR症状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斑点内的细胞逐渐死亡,形成枯斑。TMV接种一段时间后,在22℃或28℃时,烟草叶片出现典型的HR,而在15℃或35℃时,叶片上不出现HR。这些结果说明HR的诱导具有时间性和温度敏感性。3.不同浓度TMV感染对HR的诱导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用不同浓度TMV提取液接种,无论TMV提取液浓度的大小,在22℃时,都是在接种36h后出现HR。而在28℃时,都是在接种48h后出现HR。这与前面的结果一致,说明TMV浓度对HR的诱导影响不明显。4.不同浓度TMV感染对枯斑形成的大小及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用不同浓度TMV提取液接种,无论在22℃或28℃下,都对枯斑的大小有一定的影响,高浓度导致枯斑增大,低浓度下枯斑大小变化不大,而且枯斑密度也与浓度呈一定的相关性。5.根据已知的烟草N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获得N基因同源基因的cDNA片段(命名为NH1)。序列分析显示NH1cDNA含2040bp核苷酸,编码679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NH1与其它N同源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构分析证明NH1具有P-loop、Kinase-2、Kinase3a、疏水结构域(HD)和3个典型的亮氨酸重复结构域(LRR),属于NBS-LRR类抗性蛋白。6.选取在22℃时TMV感染后0h、12h、24h、36h、48h、60h、72h的烟草叶片为材料,提取RNA,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NH1在不同时刻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TMV感染后0h、12h、24h、36h、48h,NH1基因的表达显着,而TMV感染后60h、72h,NH1基因表达略有下降。这表明NH1基因的表达不受TMV接种的诱导,而枯斑的形成和叶片的坏死可能影响NH1基因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3-05-01)
张佳环,李娟,高洁[3](2011)在《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hrpZ_(Psg12)基因增强病原菌对大豆的致病性并引起烟草过敏性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hrpZPsg12基因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从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中克隆hrpZPsg12基因,利用具有自杀特性的敲除质粒pKNOCK-Cm和具有功能互补作用的粘粒pUFR034,构建了hrpZPsg12基因的突变载体pKNOCK477-7和互补载体pU-FR1026-68,并筛选出hrpZPsg12基因的突变体477-1及其功能互补子1026-5。进一步将野生型Psg12、突变体477-1和互补子1026-5等3个菌株同时接种大豆叶片和烟草叶片,进行致病性测定和过敏性反应分析。[结果]所有被接种的大豆和烟草叶片都产生了反应斑。但是,反应斑的大小有差异,Psg12菌株接种的病斑较大,477-1的较小,互补子1026-5的接近野生型菌株Psg12。病斑中细菌繁殖量分析表明,野生型菌株Psg12繁殖量最高,突变体477-1的最低,互补子1026-5的接近野生型菌株Psg12的繁殖量。[结论]hrpZPsg12基因能够增强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对大豆的致病性,并且能够在烟草上产生过敏性反应。(本文来源于《Plant Diseases and Pests》期刊2011年03期)
张佳环,李娟,高洁[4](2011)在《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hrpZ_(Psg12)基因增强病原菌对大豆的致病性并引起烟草过敏性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hrpZPsg12基因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从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中克隆hrpZPsg12基因,利用具有自杀特性的敲除质粒pKNOCK-Cm和具有功能互补作用的粘粒pUFR034,构建了hrpZPsg12基因的突变载体pKNOCK477-7和互补载体pUFR1026-68,并筛选出hrpZPsg12基因的突变体477-1及其功能互补子1026-5。进一步将野生型Psg12、突变体477-1和互补子反应斑。但是,反应斑的大小有差异,Psg12菌株接种的病斑较大,477-1的较小,互补子1026-5的接近野生型菌株Psg12。病斑中细菌繁殖量分析表明,野生型菌株Psg12繁殖量最高,突变体477-1的最低,互补子1026-5的接近野生型菌株Psg12的繁殖量。[结论]hrpZ-Psg12基因能够增强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对大豆的致病性,并且能够在烟草上产生过敏性反应。(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5期)
张鼎鼎,邹丽芳,赵梅勤,邹华松,陈功友[5](2011)在《hrcQ基因决定水稻条斑病菌在非寄主烟草上的过敏性反应和在寄主水稻上的致病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icola)hrcQ基因在动植物病原细菌中高度保守。不同植物病原细菌的HrcQ蛋白因在N端有变化,推测可能与分泌的效应分子特异性有关。但水稻条斑病菌HrcQ蛋白对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3SS)的形成以及对效应分子的分泌性影响还不清楚。为弄清HrcQ蛋白在此方面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方式获得了水稻条斑病菌hrcQ基因的敲除突变体,该突变体丧失了在烟草上激发过敏性反应的能力和在水稻上的致病性。hrcQ基因与水稻细胞互作时受诱导表达。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结果显示,HrcQ可分别与Hpa1、HrcN、HrpB5和HrpB2互作。分泌性检测发现,HrcQ不通过T3SS分泌至胞外。hrcQ基因突变,影响Hpa1和HrpB2蛋白分泌。这些结果表明,HrcQ蛋白是形成Ⅲ型分泌系统的基本组分,并通过帮助Hpa1和HrpB2等T3SS效应因子的分泌,从而影响病菌在非寄主上的过敏性反应和在水稻上的致病性。这为进一步分析水稻黄单胞菌T3SS的形成和分泌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张鼎鼎,邹丽芳,赵梅勤,邹华松,陈功友[6](2010)在《hrcQ基因决定水稻条斑病菌在非寄主烟草上的过敏性反应和在寄主水稻上的致病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Xoc)属于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细菌,侵染水稻产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bacterial leaf streak,BLS,简称条斑病),是东南亚国家和我国水稻上的重要细菌病害,在局部地区已成为水稻上的第四大病害。Xoc在非寄主植物上的过敏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7-03)
乔卿梅,程茂高,蒋士君,王军红[7](2008)在《Harpin_(Ea)激发烟草过敏性反应与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arpinEa是植物病原细菌Erwinia amylovora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发子,能激发烟草的过敏性反应。用30μg/mL的HarpinEa溶液注射到具有不同抗感能力的烟草品种中,测定不同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力,结果显示:不同抗感能力烟草品种的POD,PPO活力变化在时间上均存在一致性;抗病品种的POD和PPO活力高于感病品种。说明烟草体内的POD,PPO活力变化规律同烟草品种的抗感性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1期)
程茂高,乔卿梅,蒋士君[8](2007)在《Harpin_(Ea)激发烟草叶片过敏性反应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不同浓度的HarpinEa溶液处理烟草品种,结果发现:①30μg/mL HarpinEa溶液激发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最高;②处理叶的上一片叶(上位叶)PAL酶活性明显高于对应半片叶和下一片叶(下位叶)的PAL酶活性;③经激发后不同抗感品种(对烟草根结线虫病和烟草普通花叶病)的PAL酶活性变化在时间上存在一致性;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的PAL酶活性间有明显差异,激发4 d后抗病品种的PAL酶活性显着高于感病品种,PAL酶活性与抗病性间呈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07年11期)
向梅春,刘杏忠,肖启明,邱德文[9](2003)在《真菌提取物诱导烟草过敏性反应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11株真菌在PDA平板上25℃恒温培养后,收集菌体、破壁及离心获得提取物,将提取物进行加热处理与不加热对照,在烟草上接种观察过敏反应、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蛋白浓度。结果表明这11株真菌的提取物在不加热的情况下都有过敏反应,其中恶疫霉的反应最好,番茄早疫、淡紫拟青霉和小麦赤霉较好。在加热处理后的提取物中除菌核菌无过敏反应外,其它的提取物的过敏反应也都比未加热处理对照弱,表明温度对提取物中的诱导因子有影响。电泳和浓度测定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含有蛋白质,为进一步进行提取物中蛋白诱导子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第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3-09-01)
张正光,王源超,郑小波[10](2003)在《棉疫病菌90kD胞外蛋白激发子诱导烟草过敏性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棉疫病菌 90kD胞外蛋白激发子诱导烟草过敏反应 (HR)过程中细胞死亡和防卫反应酶系活性变化及病程相关蛋白PR5的诱导进行研究。结果是 ,以 10nmol/L激发子溶液注射处理W38烟草叶片 ,HR枯斑周围 5mm宽组织在UV光下呈现蓝色荧光 ,对处理部位进行Evansblue染色测定结果是至 2 0h处理部位细胞全部死亡 ;激发子可诱导烟草防卫反应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提高 ;可快速诱导PR5基因的转录。上述结果表明 90kD蛋白激发子可诱发烟草的细胞死亡、苯丙烷代谢和PR基因的表达等多条信号途径。(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烟草过敏性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烟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侵染引起的烟草花叶病在我国发生极为普遍,严重影响了烟草的产量和质量。有效防治TMV的方法是培育抗病品种。因此,探究抗性基因N与TMV的相互作用诱导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eresponse,HR)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其中的抗性基因进行克隆和功能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以烟草品种Nicotianatabacumcv.Xanthi为材料,研究其在TMV感染下HR诱导的时间性和温度敏感性,以及不同浓度TMV接种对HR诱导和枯斑形成的影响,同时克隆TMV抗性基因N的同源基因,并对其主要功能区域进行分析。从而为进一步理解植物的抗病机理和烟草抗病毒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观察TMV感染含N基因烟草(N.tabacumcv.XanthiNN)与不含N基因烟草(N.tabacumcv.Xanthinn)的症状表现,结果显示,不含N基因的烟草Xanthinn在TMV感染后叶片侧脉及支脉组织呈半透明状,叶片薄厚不匀,呈花叶症状。含N基因的烟草XanthiNN在TMV感染后出现明显的HR,形成枯斑,获得抗性。2.通过对TMV感染后HR的出现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TMV接种后36h在感染部位开始出现HR,48hHR症状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斑点内的细胞逐渐死亡,形成枯斑。TMV接种一段时间后,在22℃或28℃时,烟草叶片出现典型的HR,而在15℃或35℃时,叶片上不出现HR。这些结果说明HR的诱导具有时间性和温度敏感性。3.不同浓度TMV感染对HR的诱导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用不同浓度TMV提取液接种,无论TMV提取液浓度的大小,在22℃时,都是在接种36h后出现HR。而在28℃时,都是在接种48h后出现HR。这与前面的结果一致,说明TMV浓度对HR的诱导影响不明显。4.不同浓度TMV感染对枯斑形成的大小及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用不同浓度TMV提取液接种,无论在22℃或28℃下,都对枯斑的大小有一定的影响,高浓度导致枯斑增大,低浓度下枯斑大小变化不大,而且枯斑密度也与浓度呈一定的相关性。5.根据已知的烟草N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获得N基因同源基因的cDNA片段(命名为NH1)。序列分析显示NH1cDNA含2040bp核苷酸,编码679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NH1与其它N同源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构分析证明NH1具有P-loop、Kinase-2、Kinase3a、疏水结构域(HD)和3个典型的亮氨酸重复结构域(LRR),属于NBS-LRR类抗性蛋白。6.选取在22℃时TMV感染后0h、12h、24h、36h、48h、60h、72h的烟草叶片为材料,提取RNA,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NH1在不同时刻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TMV感染后0h、12h、24h、36h、48h,NH1基因的表达显着,而TMV感染后60h、72h,NH1基因表达略有下降。这表明NH1基因的表达不受TMV接种的诱导,而枯斑的形成和叶片的坏死可能影响NH1基因的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烟草过敏性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谢鹏,胡丽,蔡永萍,林毅,高俊山.TMV抗性基因N介导的烟草过敏性反应研究[J].核农学报.2013
[2].谢鹏.TMV抗性基因N介导的烟草过敏性反应及同源基因克隆[D].安徽农业大学.2013
[3].张佳环,李娟,高洁.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hrpZ_(Psg12)基因增强病原菌对大豆的致病性并引起烟草过敏性反应(英文)[J].PlantDiseasesandPests.2011
[4].张佳环,李娟,高洁.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hrpZ_(Psg12)基因增强病原菌对大豆的致病性并引起烟草过敏性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1
[5].张鼎鼎,邹丽芳,赵梅勤,邹华松,陈功友.hrcQ基因决定水稻条斑病菌在非寄主烟草上的过敏性反应和在寄主水稻上的致病性[J].中国水稻科学.2011
[6].张鼎鼎,邹丽芳,赵梅勤,邹华松,陈功友.hrcQ基因决定水稻条斑病菌在非寄主烟草上的过敏性反应和在寄主水稻上的致病性[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7].乔卿梅,程茂高,蒋士君,王军红.Harpin_(Ea)激发烟草过敏性反应与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力关系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
[8].程茂高,乔卿梅,蒋士君.Harpin_(Ea)激发烟草叶片过敏性反应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关系[J].烟草科技.2007
[9].向梅春,刘杏忠,肖启明,邱德文.真菌提取物诱导烟草过敏性反应的初步研究[C].中国菌物学会第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3
[10].张正光,王源超,郑小波.棉疫病菌90kD胞外蛋白激发子诱导烟草过敏性反应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