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冻存管搅拌解冻装置,包括手柄、减速电机和固定套管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在手柄内腔中安装有电池且通过导线和启闭开关与减速电机连接;在固定套管内通过轴承或轴套安装有转轴,减速电机输出轴与转轴传动连接,转轴伸出固定套管之外的部分安装有连接座,该连接座一侧安装有销轴并通过该销轴铰接一个斗状体的上缘,在斗状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孔及密封垫,冻存管密封套装于底孔及密封垫内且管帽位于斗状体内,斗状体边缘高度高于管帽厚度。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冻存管在解冻液内快速搅拌,使冻存管与解冻液充分均匀接触,提高解冻效率和细胞存活率。操作简便,利用手柄和固定套管进行远距离操作,能够防止冷冻液冻伤实验人员手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冻存管搅拌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减速电机和固定套管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在手柄内腔中安装有电池且通过导线和启闭开关与减速电机连接,启闭开关位于手柄前端;在固定套管内通过轴承或轴套安装有转轴,减速电机输出轴与转轴传动连接,转轴伸出固定套管之外的部分安装有连接座,该连接座一侧安装有销轴并通过该销轴铰接一个斗状体的上缘,在斗状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孔及密封垫,冻存管密封套装于底孔及密封垫内且管帽位于斗状体内,斗状体边缘高度高于管帽厚度。
设计方案
1.一种冻存管搅拌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减速电机和固定套管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在手柄内腔中安装有电池且通过导线和启闭开关与减速电机连接,启闭开关位于手柄前端;在固定套管内通过轴承或轴套安装有转轴,减速电机输出轴与转轴传动连接,转轴伸出固定套管之外的部分安装有连接座,该连接座一侧安装有销轴并通过该销轴铰接一个斗状体的上缘,在斗状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孔及密封垫,冻存管密封套装于底孔及密封垫内且管帽位于斗状体内,斗状体边缘高度高于管帽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冻存管搅拌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座一侧安装有销轴并通过该销轴铰接一个锥形斗的上缘,在锥形斗的底部设置有底孔及密封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冻存管搅拌解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斗状体或锥形斗的上端口一侧连接有密封盖。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冻存管解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控制搅拌的方式对冻存管进行快速解冻装置。
背景技术
冻存细胞复苏在解冻那一刻是非常关键的,要尽量缩短溶解时间,以免形成的冰晶(膜内因自由水凝结成冰晶而使细胞损伤)将细胞划伤,若没完全溶解就开始操作,对细胞的伤害相当大。若没有完全解开冻就拿到超净台上处理,也会导致死细胞比刚刚复苏的时候多厂好多。冻存细胞解冻时常采用解冻器皿用温水解冻,如公开号为CN201634669U提供的简便保温防污染细胞解冻杯,能够同时对多组冷冻管进行批量解冻,操作方便。实际上用于实验目的对冻存管解冻,无需同时解冻多组,相对而言每组冻存管的解冻质量要求更高。另一方面,位于解冻杯中的解冻液的液位较深,但实际上冻存管在解冻过程中,其管帽不能被解冻液污染,所以冻存管只能在解冻液表面操作解冻,由于解冻液内热传递速度较慢,所以存在解冻效率低和解冻不充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对冻存管解冻过程存在解冻效率低的问题和操作不便甚至容易冻伤手臂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且高效高质解冻的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一种冻存管搅拌解冻装置,包括手柄、减速电机和固定套管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在手柄内腔中安装有电池且通过导线和启闭开关与减速电机连接,启闭开关位于手柄前端;在固定套管内通过轴承或轴套安装有转轴,减速电机输出轴与转轴传动连接,转轴伸出固定套管之外的部分安装有连接座,该连接座一侧安装有销轴并通过该销轴铰接一个斗状体的上缘,在斗状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孔及密封垫,冻存管密封套装于底孔及密封垫内且管帽位于斗状体内,斗状体边缘高度高于管帽厚度。
该连接座一侧安装有销轴并通过该销轴铰接一个锥形斗的上缘,在锥形斗的底部设置有底孔及密封垫,
在斗状体或锥形斗的上端口一侧连接有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便操作且能够高效解冻的装置,只需将冻存管移至对应的锥形斗内,通过开关控制冻存管在解冻液内快速搅拌,使冻存管与解冻液充分且均匀接触,能够提高解冻效率和细胞存活率。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利用手柄和固定套管进行远距离操作,能够防止冷冻液对实验人员手臂可能造成冻伤问题,也可配合手动搅拌,进一步提高解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解冻杯,2为解冻液,3为冻存管,4为管帽,5为手柄,6为启闭开关,7为减速电机,8为固定套管,9为转轴,10为连接座,11为销轴,12为锥形斗,13为底孔及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冻存管3搅拌解冻装置如图1所示,用于安装冻存管3并插入解冻杯1与解冻液2上层接触,通常不易插入过深以防止解冻液浸入冻存管3的管帽4造成污染。通过启闭开关6控制减速电机7转动,进而带动冻存管3在解冻液内旋转,使冻存管3重复与解冻液接触,实现快速均匀解冻目的。
由图1可知,该装置包括手柄5、减速电机7和固定套管8,三者依次固定连接。其中,手柄5为管状,含有内腔,在手柄5内腔中匹配安装有电池,启闭开关6位于手柄5前端,通过导线将电池、启闭开关6和减速电机7串联在一起。启闭开关6最好为按钮式,通过按压和释放启闭开关6,能够控制电机转动与停止。减速电机7为常见直流减速电机7,即为电机输出轴连接一个小型齿轮盒实现变速功能,控制电机转速和齿轮级数实现输出端30-120转\/分钟的速度范围均可。
从图2可以看出,在固定套管8内通过轴承或轴套安装有转轴9,减速电机7输出轴与转轴9传动连接。转轴9的下端伸出固定套管8之外,伸出的部分安装有连接座10。
本实施例采用一个锥形斗12来装配单个冻存管3,又在锥形斗12的底部设置有底孔及密封垫13,冻存管3密封套装于底孔及密封垫13内且管帽4位于锥形斗12内。另外,连接座10的一侧安装有销轴11,并通过该销轴11铰接一个锥形斗12的上缘。从而锥形斗12和其内侧的冻存管3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下垂状态,如图3所示,无论转轴9如何转动,锥形斗12携带冻存管3始终处于近似竖直状态,从而防止冻存管3出现大幅度倾翻问题,防止冻存液排泄。由于锥形斗12的边缘高度高于管帽4厚度,所以能够防止解冻液进入锥形斗12内污染冻存管的管帽4,也可以在锥形斗12的上端口一侧连接有密封盖。电机驱动搅拌时,也可配合手动搅拌,进一步提高解冻效率。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6295.5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468444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C12M 1/24
专利分类号:C12M1/24;C12M1/02
范畴分类:18H;
申请人:洛阳师范学院
第一申请人:洛阳师范学院
申请人地址:471023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路71号
发明人:史明艳;任红艳;杨涛;李惠侠;赵旭升;许振如
第一发明人:史明艳
当前权利人:洛阳师范学院
代理人:王明朗
代理机构:41162
代理机构编号:郑州明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减速电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