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改良式浇注模具,包括顶板、水口板、上模仁、下模仁及开模机构;水口板设有水口盲槽及位于水口盲槽的内的多个注液孔,顶板设有与水口盲槽连通的浇注孔;水口板及上模仁以连通型腔,顶板设有贯穿顶板并与水口盲槽连通的浇注孔;熔融物料经由浇注孔、水口盲槽、多个注液孔同时注入型腔内,熔融物料冷却固化之后成型为工件;相较于仅设有一个注射孔,提升工件成型效率;驱动电机经由齿轮驱动两个齿条连带水口板、下模仁同步靠近或远离上模仁,提升开模效率及合模效率;经由多个注液孔环形阵列,降低先后进入型腔内的熔融物料的温度不均所导致的成型不良。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改良式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水口板、上模仁、下模仁及开模机构,水口板夹持在顶板与上模仁之间,上模仁夹持在水口板与下模仁之间,上模仁与下模仁围设形成用于成型工件的型腔;开模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上模仁的齿轮、分别设置于水口板及下模仁的两个齿条,两个齿条平行设置,两个齿条分别与齿轮啮合,齿轮位于两个齿条之间;水口板设有水口盲槽及位于水口盲槽的内的多个注液孔,水口盲槽自水口板靠近顶板的一侧凹设而成,注液孔贯穿水口板及上模仁以连通型腔,顶板设有贯穿顶板并与水口盲槽连通的浇注孔,浇注孔位于水口盲槽的中心位置,多个注液孔围绕浇注孔呈环形阵列。
设计方案
1.一种改良式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水口板、上模仁、下模仁及开模机构,水口板夹持在顶板与上模仁之间,上模仁夹持在水口板与下模仁之间,上模仁与下模仁围设形成用于成型工件的型腔;开模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上模仁的齿轮、分别设置于水口板及下模仁的两个齿条,两个齿条平行设置,两个齿条分别与齿轮啮合,齿轮位于两个齿条之间;水口板设有水口盲槽及位于水口盲槽的内的多个注液孔,水口盲槽自水口板靠近顶板的一侧凹设而成,注液孔贯穿水口板及上模仁以连通型腔,顶板设有贯穿顶板并与水口盲槽连通的浇注孔,浇注孔位于水口盲槽的中心位置,多个注液孔围绕浇注孔呈环形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设有导柱,导柱贯穿水口板、上模仁及下模仁,水口板、上模仁、下模仁均与导柱滑动设置,顶板彼此远离的两侧分别设有容置盲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式浇注模具还包括底板及顶出机构,下模仁位于上模仁与底板之间,顶出机构包括滑动设置于底板的滑竿、套设于滑竿外侧并用于驱动滑竿复位的弹簧、连接于滑板并位于下模仁与底座之间的托板、设置于托板的多个顶针,顶针贯穿下模仁以抵触型腔内的工件,多个顶针呈矩形阵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下模仁均设有盲腔,盲腔自上模仁、下模仁彼此靠近的一侧凹设而成,上模仁的盲腔与下模仁的盲腔连通形成型腔,盲腔内设有肋槽,肋槽呈U型,肋槽自盲腔的侧壁及底壁凹设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盲槽包括多个第一槽体及多个第二槽体,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一一对应,多个第一槽体围绕浇注孔呈环形阵列,多个第二槽体围绕浇注孔呈圆形阵列,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垂直设置,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的中部连通,每一第二槽体的两端内均具有注液孔,浇注孔经由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式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板设有排气盲槽,排气盲槽自水口板靠近顶板的一侧凹设而成,排气盲槽的一端与第二槽体连通,排气盲槽的另一端贯穿水口板的侧表面,排气盲槽的深度小于第二槽体的深度的五分之一,注液孔自第二槽体的底壁凹设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板设有与水口盲槽连通的让位盲槽,让位盲槽自水口板靠近顶板的一侧及自水口盲槽的侧壁凹设而成,顶板设有突伸入让位盲槽内的让位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浇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板设有多个收容孔,收容孔自水口板的侧表面凹设而成,多个收容孔围绕水口盲槽及注液孔设置,水口板可拆卸地连接有容设于收容孔内的发热体。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改良式浇注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用于成型各种工件常用的配置之一,在工件的制造过程中,常常需要把工件的原料融化成熔融状态,然后将熔融状态的物料注入模具内,待模具冷却之后,工件即可自动成型。现有技术中模具的构造设计不合理,模具大都只有一个注射孔用于注入熔融物料,一方面导致工件成型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同一注射孔先后注入模具中的物料的温度存在差别,往往会导致工件成型不良。此外,在模具的开模或合模过程中,需要外界的驱动机构驱动模具的各个板件逐个移动,费时费力,使用极其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式浇注模具,熔融物料经由浇注孔、水口盲槽、多个注液孔同时注入型腔内,熔融物料冷却固化之后成型为工件;相较于仅设有一个注射孔,提升工件成型效率;驱动电机经由齿轮驱动两个齿条连带水口板、下模仁同步靠近或远离上模仁,提升开模效率及合模效率;经由多个注液孔环形阵列,降低先后进入型腔内的熔融物料的温度不均所导致的成型不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式浇注模具,包括顶板、水口板、上模仁、下模仁及开模机构,水口板夹持在顶板与上模仁之间,上模仁夹持在水口板与下模仁之间,上模仁与下模仁围设形成用于成型工件的型腔;开模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上模仁的齿轮、分别设置于水口板及下模仁的两个齿条,两个齿条平行设置,两个齿条分别与齿轮啮合,齿轮位于两个齿条之间;水口板设有水口盲槽及位于水口盲槽的内的多个注液孔,水口盲槽自水口板靠近顶板的一侧凹设而成,注液孔贯穿水口板及上模仁以连通型腔,顶板设有贯穿顶板并与水口盲槽连通的浇注孔,浇注孔位于水口盲槽的中心位置,多个注液孔围绕浇注孔呈环形阵列。
其中,所述顶板设有导柱,导柱贯穿水口板、上模仁及下模仁,水口板、上模仁、下模仁均与导柱滑动设置,顶板彼此远离的两侧分别设有容置盲孔。
其中,所述改良式浇注模具还包括底板及顶出机构,下模仁位于上模仁与底板之间,顶出机构包括滑动设置于底板的滑竿、套设于滑竿外侧并用于驱动滑竿复位的弹簧、连接于滑板并位于下模仁与底座之间的托板、设置于托板的多个顶针,顶针贯穿下模仁以抵触型腔内的工件,多个顶针呈矩形阵列设置。
其中,所述上模仁、下模仁均设有盲腔,盲腔自上模仁、下模仁彼此靠近的一侧凹设而成,上模仁的盲腔与下模仁的盲腔连通形成型腔,盲腔内设有肋槽,肋槽呈U型,肋槽自盲腔的侧壁及底壁凹设而成。
其中,所述水口盲槽包括多个第一槽体及多个第二槽体,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一一对应,多个第一槽体围绕浇注孔呈环形阵列,多个第二槽体围绕浇注孔呈圆形阵列,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垂直设置,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的中部连通,每一第二槽体的两端内均具有注液孔,浇注孔经由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连通。
其中,所述水口板设有排气盲槽,排气盲槽自水口板靠近顶板的一侧凹设而成,排气盲槽的一端与第二槽体连通,排气盲槽的另一端贯穿水口板的侧表面,排气盲槽的深度小于第二槽体的深度的五分之一,注液孔自第二槽体的底壁凹设而成。
其中,所述水口板设有与水口盲槽连通的让位盲槽,让位盲槽自水口板靠近顶板的一侧及自水口盲槽的侧壁凹设而成,顶板设有突伸入让位盲槽内的让位块。
其中,所述水口板设有多个收容孔,收容孔自水口板的侧表面凹设而成,多个收容孔围绕水口盲槽及注液孔设置,水口板可拆卸地连接有容设于收容孔内的发热体。
有益效果:熔融物料经由浇注孔、水口盲槽、多个注液孔同时注入型腔内,熔融物料冷却固化之后成型为工件;相较于仅设有一个注射孔,提升工件成型效率;驱动电机经由齿轮驱动两个齿条连带水口板、下模仁同步靠近或远离上模仁,提升开模效率及合模效率;经由多个注液孔环形阵列,降低先后进入型腔内的熔融物料的温度不均所导致的成型不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口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口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顶板 2—水口板 3—上模仁
4—下模仁 5—齿轮 6—齿条
7—水口盲槽 8—注液孔 9—容置盲孔
11—底板 12—滑竿 13—弹簧
14—托板 15—第一槽体 16—第二槽体
17—排气盲槽 18—让位盲槽 19—收容孔
21—浇注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式浇注模具,包括顶板1、水口板2、上模仁3、下模仁4及开模机构,水口板2夹持在顶板1与上模仁3之间,上模仁3夹持在水口板2与下模仁4之间,上模仁3与下模仁4围设形成用于成型工件的型腔;开模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上模仁3外侧上的齿轮5、分别设置在水口板2上及下模仁4上的两个齿条6,两个齿条6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两个齿条6分别与齿轮5啮合,齿轮5位于两个齿条6之间;水口板2设有水口盲槽7及位于水口盲槽7的内的多个注液孔8,水口盲槽7自水口板2靠近顶板1的一侧凹设而成,注液孔8贯穿水口板2及上模仁3以连通型腔,顶板1设有贯穿顶板1并与水口盲槽7连通的浇注孔21,浇注孔21位于水口盲槽7的中心位置,多个注液孔8围绕浇注孔21呈环形阵列。
在浇注模具的使用过程中,外界的熔融物料经由浇注孔21、水口盲槽7、多个注液孔8同时注入型腔内,熔融物料冷却固化之后成型为工件;相较于仅设有一个注射孔的模具,大大提升工件成型效率;当工件冷却固化成型之后,外界的驱动电机驱动齿轮5转动,齿轮5转动时驱动两个齿条6连带水口板2、下模仁4同步靠近或同步远离上模仁3,无需单个移动水口板2、上模仁3、下模仁4,大大提升浇注模具的开模效率及合模效率;经由多个注液孔8环形阵列,确保熔融物料大致同时注入型腔内,降低先后进入型腔内的熔融物料的温度不均所导致的成型不良。
本实施例中,所述注液孔8呈圆锥形,注液孔8靠近型腔一端的孔径小于注液孔8远离型腔一端的孔径。当水口盲槽7内的熔融物料经由注液孔8注入型腔内时,利用注液孔8的构造设置,使得流出注液孔8的熔融物料的流速增大,使得熔融物料喷射入型腔内,使得熔融物料快速、稳定地充满型腔内的拐角处,辅助提升工件的成型效率。此外,当取出水口板2的水口时,借助注液孔8的特殊构造设置,降低注液孔8的侧壁对水口板2内水口的阻力,便于将水口从水口板2内取出。
所述顶板1设有导柱,导柱大致为直条圆柱,导柱贯穿水口板2、上模仁3及下模仁4,水口板2、上模仁3、下模仁4均与导柱滑动设置,在模具的开模或合模过程中,利用导柱确保各个板件之间的准确位置移动,顶板1彼此远离的两侧上分别设有容置盲孔9,使用时,外界的机械手插入容置盲孔9内,进而驱动顶板1移动,以使得顶板1与水口板2彼此分离或彼此靠拢。
所述改良式浇注模具还包括底板11及顶出机构,下模仁4位于上模仁3与底板11之间,顶出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底板11的滑竿12、套设在滑竿12外侧并用于驱动滑竿12复位的弹簧13、连接在滑板上并位于下模仁4与底座之间的托板14、设置在托板14上的多个顶针,滑竿12贯穿底板11,弹簧13位于底板11的下方,顶针贯穿下模仁4以抵触型腔内的工件,多个顶针呈矩形阵列设置。
实际使用时,外界的驱动机构驱动托板14或\/和滑竿12移动,使得滑竿12相对底板11滑动,托板14移动时带动顶针将工件顶出,当工件被顶出之后,驱动机构释放托板14或\/和滑竿12,弹簧13驱动滑竿12复位,为下一次顶出工件做好准备。利用多个顶针矩形阵列的设置,确保型腔内的工件受力均匀,避免因工件局部受力而导致发生形变而不良。
所述上模仁3、下模仁4均设有盲腔,盲腔自上模仁3、下模仁4彼此靠近的一侧凹设而成,上模仁3的盲腔与下模仁4的盲腔连通形成型腔,盲腔内设有肋槽,肋槽呈U型,肋槽自盲腔的侧壁及底壁凹设而成。当工件成型之后,肋槽内的塑料形成设置在工件外侧上的肋条,增强工件的强度。
所述水口盲槽7包括多个第一槽体15及多个第二槽体16,第一槽体15与第二槽体16一一对应,多个第一槽体15围绕浇注孔21呈环形阵列,多个第二槽体16围绕浇注孔21呈圆形阵列,第一槽体15与第二槽体16垂直设置,第一槽体15与第二槽体16的中部连通,每一第二槽体16的两端内均具有注液孔8,浇注孔21经由第一槽体15与第二槽体16连通。
经由第一槽体15、第二槽体16的设置,确保浇注孔21到任意一个注液孔8的距离大致相等,有效保证浇注孔21流出的熔融物料流经相同长度的路程再经由注液孔8注入型腔内,确保熔融物料在注入型腔之间的热量损耗大致相同,进一步辅助提升物料的成型良率。
所述水口板2设有排气盲槽17,排气盲槽17自水口板2靠近顶板1的一侧凹设而成,排气盲槽17的一端与第二槽体16连通,排气盲槽17的另一端贯穿水口板2的侧表面,当浇注孔21的熔融物料注入水口盲槽7内之后,熔融物料将水口盲槽7内的空气经由排气盲槽17排出,避免排气盲槽17内的空气对工件成型产生不良影响;排气盲槽17的深度小于第二槽体16的深度的五分之一,避免熔融物料进入排气盲槽17内太多而造成工件的成型效率下降,注液孔8自第二槽体16的底壁凹设而成。
所述水口板2设有与水口盲槽7连通的让位盲槽18,让位盲槽18自水口板2靠近顶板1的一侧及自水口盲槽7的侧壁凹设而成,顶板1设有突伸入让位盲槽18内的让位块。当需要取出水口板2的水口时,将顶板1与水口板2分开,外界的机械手突伸入让位盲槽18内,进而驱动水口盲槽7内的水口移动使得水口从水口板2内脱出。优选地,让位盲槽1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让位盲槽18围绕水口盲槽7设置,实际使用时,机械手的突伸入多个让位盲槽18内,确保机械手可以对水口施加足够的驱动力以将水口取出。
所述水口板2设有多个收容孔19,收容孔19自水口板2的侧表面凹设而成,多个收容孔19围绕水口盲槽7及注液孔8设置,水口板2可拆卸地连接有容设在收容孔19内的发热体。
在熔融物料注入的过程中,发热体加热水口板2,使得水口板2的温度升高至与熔融物料温度大致相同的温度值,当浇注孔21内的熔融物料流入水口盲槽7内时,相较于水口板2为常温设置,避免熔融物料遇冷而造成工件成型不良。此外,当注液孔8内的水口断裂残留在注液孔8内时,利用发热体加热水口板2,进而使得残留在注液孔8内的水口软化而便于取出。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0205.3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832430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B29C45/26
专利分类号:B29C45/26;B29C45/66;B29C45/40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东莞市焱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市焱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西城二区金金碧园区第D幢厂房第一层
发明人:张东
第一发明人:张东
当前权利人:东莞市焱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代理人:孟宪会
代理机构:23213
代理机构编号: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塑料成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