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基因马铃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铃薯,转基因,基因,抗旱性,拟南芥,抗性,杆菌。
转基因马铃薯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个非转基因马铃薯新品种获国家认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陈勤及其团队培育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种"紫玫瑰2号""红玫瑰3号""黑玫瑰4号"7月份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并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经多年田间筛选鉴定,陈勤教授团队选育出系列适合主食加工型高营养彩色马铃薯新品种。这些品种由常规杂交育种途径培育而成,属于非转基因品种,其产量和品质均优于现有的彩色马铃薯品种。(本文来源于《蔬菜》期刊2019年09期)
贾小霞,刘石,齐恩芳,吕和平,文国宏[2](2019)在《草铵膦对转基因抗草铵膦马铃薯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草铵膦对转基因抗草铵膦马铃薯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对马铃薯和环境的安全性,本研究在转基因抗草铵膦马铃薯苗期向田间杂草和马铃薯茎叶定向喷施有效成分分别为0(G0)、847.5(G1)、1 271.25(G2)和1 695 g·hm~(-2)(G3)的草铵膦,系统比较了药后1、4、11和20 d时马铃薯叶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药后30和45 d时马铃薯植株的平均株高、茎直径、根茎叶鲜干重和杂草株数,以及成熟期马铃薯块茎营养品质、单株产量、土壤和块茎中草铵膦残留在各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药后不同时期,各处理间的马铃薯叶片MDA和Pro含量、SOD和CAT活性均无显着差异。药后30和45 d时,除各草铵膦处理区的根茎叶鲜干重显着高于清水对照外,各处理间的马铃薯株高、茎直径和成熟期块茎营养品质均无显着差异,说明试验剂量的草铵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品质无显着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各剂量的草铵膦对杂草均有明显的防除效果,且可以明显地提高马铃薯的单株产量,杂草的株、鲜重防效和成熟期马铃薯单株产量在各处理间的差异均依次表现为G3>G2>G1,但在土壤和块茎中均未检测到草铵膦残留。综上,采用有效成分1 695 g·hm~(-2)草铵膦可以有效防除杂草,对马铃薯安全,且在土壤和马铃薯块茎中未检出草铵膦残留。本研究结果为草铵膦的科学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裴怀弟,李忠旺,陈玉梁,罗俊杰[3](2019)在《转GhABF2基因马铃薯植株的获得及抗旱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录因子GhABF2是AREB1/ABF2的同源基因,过表达GhABF2能显着提高植物的抗旱性。为了创制马铃薯抗旱种质资源,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GhABF2基因导入马铃薯栽培品种‘大西洋’中,获得卡那霉素抗性苗12株,并通过PCR、qRT-PCR、Southern-blotting检测,筛选出GhABF2基因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且表达量较高的8个转基因株系。在干旱条件下,对苗期植株生长情况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PEG模拟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株系与对照植株相比,其生物量显着增加,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显着提高,转GhABF2基因植株在生长状态、生理生化指标方面都表现出更强的耐受性,说明转录因子GhABF2的高表达显着提高了马铃薯的抗旱性。结果为马铃薯抗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中间材料和重要基因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11期)
齐恩芳,贾小霞,刘石,陈晓艳,文国宏[4](2019)在《利用RNA干扰介导抗病性获得兼抗四种病毒的转基因马铃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兼抗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和马铃薯潜隐花叶病毒(Potato virus S,PVS)4种病毒的转基因马铃薯新材料,分别以这4种病毒全长CP基因为模板,通过设计PCR引物和亚克隆获得4种病毒CP基因相对保守区段的基因片段,并将其拼接成融合基因,以载体pHANNIBAL和pBI121为基础,构建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体系进行马铃薯遗传转化,并对获得的转基因马铃薯进行病毒抗性检测。结果表明,所获得的融合基因片段RH1和RH2,酶切鉴定分别得到长度为1 200 bp的条带,与预期片段相符;构建了含pdk内含子和RH1、RH2融合基因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经Bam H I/Sac I双酶切,获得长度约3 200 bp的片段,表明RNAi植物表达载体pBI121-pRH构建成功;转化易感病毒马铃薯品种陇薯11号,PCR检测和PCR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融合基因已整合到陇薯11号马铃薯基因组中;抗病性检测显示4株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对4种病毒均免疫。表明利用RNAi可筛选出抗多种病毒的转基因马铃薯新种质。(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吴英英,张丽,巩檑,甘晓燕,聂峰杰[5](2019)在《转基因HaBADH马铃薯无性一代耐盐性及农艺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生物学、形态学及生理检测等方法对转化HaBADH马铃薯无性一代2个株系目的基因整合情况,耐盐性鉴定及农艺性状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经PCR、RT-PCR及Southern blot分析,验证HaBADH基因稳定存在于转基因无性一代株系基因组中。当120 mmol/L NaCl持续胁迫20 d后,转基因无性一代株系表现出较强的抗盐能力,B10及B22株高平均增幅均达到15 cm,冠径平均增幅均达到12 cm,对照株高和冠径平均增幅分别达到5 cm和7 cm,平均单株结薯重量分别较对照重9 g和2 g,平均单株结薯数量较对照高0.53个和12.28个,Pro含量显着上升,MDA含量显着下降,进一步表明了转入HaBADH基因可稳定提高马铃薯的耐盐性。(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7期)
孙端方,董睿[6](2018)在《贵阳市售马铃薯及相关产品转基因成分抽样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虽然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4种主粮并未允许商业种植转基因品系,但允许进口获批的商业转基因品系及相关产品。在欧美,转基因马铃薯主要有Monsanto公司的抗病毒抗甲虫品系和BASF公司的EH92-527-1高支淀粉品系。为初步了解贵阳市售马铃薯及相关产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及其所占比例,本研究安排专业抽样人员对生鲜马铃薯、非即食马铃薯产品、即食马铃薯食品进行随机抽样,依据SN/(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8年24期)
李姗姗,哈达[7](2018)在《抗病毒转基因马铃薯的获得》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在中国粮食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长过程中易受病毒病危害,病毒侵入到马铃薯植株后,会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植株生长异常,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我国马铃薯病毒主要有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常发生复合侵染。植物中克隆得到的抗病(resistance,R)基因大多数属于NBS-LRR蛋白编码基因。在前期研究中利用本氏烟草瞬时表达及HR反应系统克隆得到一个NBS-LRR家族抗病毒蛋白编码基因GmNH23,其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本实验建立了马铃薯的再生体系和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转化体系,构建GmNH23基因转基因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GV3101介导转化马铃薯,转化后获得马铃薯再生植株。对转化后的马铃薯进行PCR、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生物学检测,证明GmNH23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通过对转GmNH23马铃薯进行抗病毒鉴定,结果证明转GmNH23马铃薯对马铃薯病毒具有显着的抗性作用。抗病毒转基因马铃薯培育成功,为我国马铃薯病毒病害防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也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张婷[8](2018)在《马铃薯Patatin启动子及其前导肽序列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atatin是一组分子量约40 k Da的马铃薯块茎专一性蛋白,通常有糖基化修饰,其含量可占到马铃薯块茎总可溶性蛋白的40%左右。Patatin启动子赋予其编码基因的块茎专一性表达,是一个强启动子。在高浓度蔗糖的诱导下,Patatin启动子也能启动下游基因在马铃薯植株的其它部位表达。早期依据Patatin编码基因的5’-端非翻译区有无插入序列将其分为两大类:Class I在其5’-端非翻译区无22bp的插入序列;Class II在其5’-端非翻译区有22 bp的插入序列。Class I Patatin最初的23个氨基酸残基被推测为其信号肽,但未有实验证明。据此,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生构建了Class I Patatin启动子驱动的GUS(p05质粒)和23aa-GUS(p06质粒)载体并对马铃薯进行了遗传转化,但转基因马铃薯的GUS表达信号很弱。对此,我们测试了上述构建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特点,结果如下:1.已有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分子鉴定及RT-PCR检测转录水平分析。本实验研究生前期将p05质粒转化拟南芥获得2株Pro Patatin::GUS植株,命名为At G-1与At G-2。将p06质粒转化拟南芥获得6株Pro Patatin::23aa-GUS转化株,命名为At SG-1~At SG-6。经PCR扩增及扩增产物测序,上述2株p05质粒转化株系均为p06质粒转化而来,分别更名为At G-1→At SG-7、At G-2→At SG-8(本论文中均使用了更正后的株系名)。RT-PCR检测结果表明,野生型无条带,At SG系列8株转化株都显示出专一条带,其中At SG-1与At SG-3较弱,At SG-2、At SG-4~At SG-8条带较强。说明p06质粒遗传转化获得的8株At SG转基因株系均有GUS基因的表达。2.Pro Patatin::GUS、Pro Patatin::23aa-GUS的重新构建及Pro35s::23aa的构建。为验证Patatin最初的23个氨基酸残基是否为信号肽序列并定位Patatin的亚细胞部位,我们双酶切Pro Patatin::GUS、Pro Patatin::23aa-GUS载体获得了Pro Patatin和Pro Patatin::23aa两个DNA片段,又扩增出Pro35s::23aa DNA片段,插入至含有GFP基因的植物遗传转化载体p CAMBIA-1304。重组质粒p1304-Gus、p1304-SGus和p1304-SP经测序核实分别插入了Pro Patatin、Pro Patatin::23aa和Pro35s::23aa,即形成了新的重组片段Pro Patatin::GFP-GUS、Pro Patatin::23aa-GFP-GUS和Pro35s::23aa-GFP-GUS。3.转基因拟南芥At SG植株GUS基因表达的蛋白水平分析。分别选取哥伦比亚野生型、转基因At SG-2与At SG-7株系受高糖诱导生长13天的幼苗,各自称重70 mg,蛋白简易提取法粗提蛋白。一抗使用美国Sigma公司小鼠抗His-tag单克隆抗体(YB30401ES10),二抗使用碧云天生物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山羊抗小鼠Ig G(H+L)(A2016)单克隆抗体。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两条清晰的蛋白带,分子量分别在65~70KD、70~75KD之间,与理论上切割/未切割信号肽后含组氨酸标签GUS蛋白分子量69.5KD、72.2KD相符。认为可能是信号肽在参与跨膜运输时会被切割,从而产生两条不同分子量的条带,一条为切割前的分子量条带,一条为切割了信号肽后的分子量条带。4.转基因拟南芥At SG植株GUS基因表达的时空特性分析。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At SG-2株系进行全生长发育期GUS组织化学染色。分别取种子、萌发的种子、生长7天的幼苗、生长13天的幼苗、花、果荚进行染色。结果表明:At SG-2植株中GUS基因在种子中全部表达,在种子萌发期间不再表达,在生长7天和13天的幼苗中不表达,在花器官中有微弱表达,主要表达在花柱、花瓣和花柄中,在果荚中不表达。5.高浓度蔗糖对转基因拟南芥At SG植株GUS基因表达的影响。已知Patatin启动子在马铃薯中受高浓度蔗糖的诱导。将Patatin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转入拟南芥,使用8%蔗糖进行诱导。取高糖诱导的At SG-2株系种子、萌发的种子、生长7天的幼苗、生长13天的幼苗、花、果荚进行染色。结果表明:种子时期在子叶和胚根中全部表达GUS基因,萌发的种子中表达微弱,只在下胚轴中表达。在生长7天的幼苗中子叶,胚柄,根均有表达,胚柄表达最为强烈。在生长13天的幼苗中,子叶、胚柄及叶脉处表达最强烈。在花器官中均有表达,花柱和花瓣处表达最强烈。在果荚中均有表达。(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2)
张萍[9](2018)在《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抗性筛选及其PCR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转基因技术研究发展很快,筛选、鉴定转基因植株是基因转移的必须环节。本实验利用农杆菌(含有pARTGF植物表达载体)介导法将外源基因转入马铃薯植株,经过含有卡那霉素培养基的抗性筛选,初步筛选出转基因马铃薯植株A、B、C分别为5株、7株、8株;将筛选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利用PCR进行检测,经分析,其结果初步表明,已成功将目的基因转入马铃薯基因组中,并获得阳性植株分别为2株、4株、5株。(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周延培,孙海新,赵美丽,崔玲君[10](2018)在《一种转基因马铃薯PCR鉴别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一种鉴别转基因马铃薯的PCR方法,设计转基因马铃薯常用调控元件的特异性引物,以4种转基因马铃薯标准品系EH92-527-1、AV43-6-G7、AM04-1020、PH05-026-0048为模板进行单基因PCR和多重PCR扩增工艺方法研究。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分析后,从中筛选出一组引物特异性较强,且无交叉污染或非特异性扩增现象的引物组合对。对9种已知转基因马铃薯样品进行多重PCR验证,均得到条带清晰且区分明显的目的条带。成功建立了能够快速、准确鉴别转基因马铃薯中多种调控元件的多重PCR与单基因PCR相结合的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粮油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转基因马铃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草铵膦对转基因抗草铵膦马铃薯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对马铃薯和环境的安全性,本研究在转基因抗草铵膦马铃薯苗期向田间杂草和马铃薯茎叶定向喷施有效成分分别为0(G0)、847.5(G1)、1 271.25(G2)和1 695 g·hm~(-2)(G3)的草铵膦,系统比较了药后1、4、11和20 d时马铃薯叶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药后30和45 d时马铃薯植株的平均株高、茎直径、根茎叶鲜干重和杂草株数,以及成熟期马铃薯块茎营养品质、单株产量、土壤和块茎中草铵膦残留在各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药后不同时期,各处理间的马铃薯叶片MDA和Pro含量、SOD和CAT活性均无显着差异。药后30和45 d时,除各草铵膦处理区的根茎叶鲜干重显着高于清水对照外,各处理间的马铃薯株高、茎直径和成熟期块茎营养品质均无显着差异,说明试验剂量的草铵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品质无显着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各剂量的草铵膦对杂草均有明显的防除效果,且可以明显地提高马铃薯的单株产量,杂草的株、鲜重防效和成熟期马铃薯单株产量在各处理间的差异均依次表现为G3>G2>G1,但在土壤和块茎中均未检测到草铵膦残留。综上,采用有效成分1 695 g·hm~(-2)草铵膦可以有效防除杂草,对马铃薯安全,且在土壤和马铃薯块茎中未检出草铵膦残留。本研究结果为草铵膦的科学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基因马铃薯论文参考文献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个非转基因马铃薯新品种获国家认证[J].蔬菜.2019
[2].贾小霞,刘石,齐恩芳,吕和平,文国宏.草铵膦对转基因抗草铵膦马铃薯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J].核农学报.2019
[3].裴怀弟,李忠旺,陈玉梁,罗俊杰.转GhABF2基因马铃薯植株的获得及抗旱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4].齐恩芳,贾小霞,刘石,陈晓艳,文国宏.利用RNA干扰介导抗病性获得兼抗四种病毒的转基因马铃薯[J].植物保护学报.2019
[5].吴英英,张丽,巩檑,甘晓燕,聂峰杰.转基因HaBADH马铃薯无性一代耐盐性及农艺性状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6].孙端方,董睿.贵阳市售马铃薯及相关产品转基因成分抽样调查[J].食品安全导刊.2018
[7].李姗姗,哈达.抗病毒转基因马铃薯的获得[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8].张婷.马铃薯Patatin启动子及其前导肽序列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
[9].张萍.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抗性筛选及其PCR鉴定[J].陕西农业科学.2018
[10].周延培,孙海新,赵美丽,崔玲君.一种转基因马铃薯PCR鉴别方法的建立[J].粮油食品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