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钢桥壳切割用转运系统,包括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平行布置,所述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的两端分别设有转移装置,所述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上端分别设有转运车;所述转移装置包括两条纵向导轨,纵向导轨上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两侧设有与纵向导轨配合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装置可以驱动第二滚轮转动以使支撑板沿着纵向导轨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铸钢桥壳的自动化切割中的有序转运,解决现有输送线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铸钢桥壳切割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平行布置,所述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的两端分别设有转移装置,所述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上端分别设有转运车;所述转移装置包括两条纵向导轨,纵向导轨上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两侧设有与纵向导轨配合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装置可以驱动第二滚轮转动以使支撑板沿着纵向导轨的方向移动;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设有两条横向导轨,横向导轨与纵向导轨垂直设置;所述支撑板上端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向下穿过支撑板后安装有齿轮,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配合,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设有限位装置以实现齿条运动的导向,所述齿条的上端设有推板。
设计方案
1.一种铸钢桥壳切割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平行布置,所述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的两端分别设有转移装置,所述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上端分别设有转运车;
所述转移装置包括两条纵向导轨,纵向导轨上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两侧设有与纵向导轨配合的第二滚轮;
所述第二滚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装置可以驱动第二滚轮转动以使支撑板沿着纵向导轨的方向移动;
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设有两条横向导轨,横向导轨与纵向导轨垂直设置;
所述支撑板上端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向下穿过支撑板后安装有齿轮,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配合,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设有限位装置以实现齿条运动的导向,所述齿条的上端设有推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钢桥壳切割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的上端分别设有转运导轨,所述转运车的下端设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转运导轨配合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钢桥壳切割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轨与外部支撑平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钢桥壳切割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安装有第一电机的一侧设有侧向导向轮,所述侧向导向轮与侧向导轨配合使用,所述侧向导轨通过肋板与外部支撑平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铸钢桥壳切割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导轨与纵向导轨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钢桥壳切割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轮设有至少两对,每对第二滚轮通过连接轴连接,连接轴关于纵向导轨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铸钢桥壳切割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皮带传动驱动一对第二滚轮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钢桥壳切割用转运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纵向导轨之间通过加强杆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壳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铸钢桥壳切割用转运系统。
背景技术
装载机桥壳在铸造后一般需要进行浇口和冒口的切割工作,现有的生产工艺是直接将桥壳摆放在地面上,操作工人利用气割工具进行手动的切割。这种散乱、无序的操作工序不利于集中收集切割后产生的污染气体和粉尘,同时切割效率低,不利于规模化生产。
发明人了解到的现有铸钢桥壳加工工艺中,未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线式的有序加工,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与之配套的切割工装;另一方面是因为铸钢桥壳本身的质量和体积较大,造成转运输送系统的转运效率差,占地面积大,不便在厂房中布置。
而采用U型输送线时,两条输送线连接处为半圆形输送带,其转弯半径必须足够大以适应铸钢桥壳的体积,即U型输送线中的两个平直输送带的距离也必须足够大,占地面积大,不便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铸钢桥壳切割用转运系统,能够实现铸钢桥壳自动化切割中的有序转运,解决现有输送线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铸钢桥壳切割用转运系统,包括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平行布置,所述第一输送线与第二输送线的两端分别设有转移装置,所述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上端分别设有转运车;
所述转移装置包括两条纵向导轨,纵向导轨上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两侧设有与纵向导轨配合的第二滚轮;
所述第二滚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装置可以驱动第二滚轮转动以使支撑板沿着纵向导轨的方向移动;
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设有两条横向导轨,横向导轨与纵向导轨垂直设置;
所述支撑板上端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向下穿过支撑板后安装有齿轮,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配合,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设有限位装置以实现齿条运动的导向,所述齿条的上端设有推板。
采用互相垂直的纵向导轨及横向导轨作为转移装置,利用第二电机驱动支撑板沿纵向导轨运动,进而使得支撑板可以分别与两个输送线的末端接触,转运车可以通过横向导轨及第一滚轮的配合运动到支撑板上方,通过齿轮齿条的配合使用完成转运车从支撑板向下一输送线运动的过程,能够减少两条输送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的上端分别设有转运导轨,所述转运车的下端设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转运导轨配合使用。
进一步,所述纵向导轨与外部支撑平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安装有第一电机的一侧设有侧向导向轮,所述侧向导向轮与侧向导轨配合使用,所述侧向导轨通过肋板与外部支撑平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侧向导轨与纵向导轨平行。
进一步,所述第二滚轮设有至少两对,每对第二滚轮通过连接轴连接,连接轴关于纵向导轨垂直设置。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皮带传动驱动一对第二滚轮转动。
进一步,相邻纵向导轨之间通过加强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转移装置采用互相垂直的纵向导轨及横向导轨,利用第二电机驱动支撑板沿纵向导轨运动,进而使得支撑板可以分别与两个输送线的末端接触,转运车可以通过横向导轨及第一滚轮的配合运动到支撑板上方,通过齿轮齿条的配合使用完成转运车从支撑板向下一输送线运动的过程。
采用平行的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能够解决单条输送线过长造成的加工生产线过长,占地面积大,不易布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移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移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肋板;2、侧向导轨;3、侧向导向轮;4、第一电机;4A、第二电机;5、转运车;6、桥壳;7、第一滚轮;8、第二滚轮;9、纵向导轨;10、加强杆;11、齿轮;12、支撑板;13、齿条;14、第一输送线;15、第二输送线;16、第一转移装置;17、第二转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一种铸钢桥壳切割用转运系统,包括第一输送线14和第二输送线15,所述第一输送线14与第二输送线15平行布置,所述第一输送线14与第二输送线15的两端分别设有转移装置,所述第一输送线14和第二输送线15上端分别设有转运车5;
所述转移装置包括两条纵向导轨9,纵向导轨9上方设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的下端两侧设有与纵向导轨9配合的第二滚轮8;
所述第二滚轮8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装置可以驱动第二滚轮8转动以使支撑板12沿着纵向导轨9的方向移动;
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第二电机4A,所述第二电机4A通过皮带传动驱动一对第二滚轮8转动。
所述支撑板12的上端面设有两条横向导轨,横向导轨与纵向导轨9垂直设置;
所述支撑板12上端设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向下穿过支撑板12后安装有齿轮11,所述支撑板12的下端面设有齿条13,所述齿条13与齿轮11配合,所述支撑板12的下端面设有限位装置以实现齿条13运动的导向,所述齿条13的上端设有推板。
具体的,所述推板竖直向上设置,推板与转运车的侧壁接触,通过齿轮带动齿条往复直线运动,齿条带动推板运动,进而利用推板将转运车从转移装置推向第一输送线或第二输送线。
具体的,所述的转移装置包括第一转移装置16和第二转移装置17,所述第一输送线14和第二输送线15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移装置16和第二转移装置17。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线14和第二输送线15的上端分别设有转运导轨,所述转运车5的下端设有第一滚轮7,所述第一滚轮7与转运导轨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纵向导轨9与外部支撑平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12安装有第一电机4的一侧设有侧向导向轮3,所述侧向导向轮3与侧向导轨2配合使用,所述侧向导轨2通过肋板1与外部支撑平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向导轨2与纵向导轨9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二滚轮8设有至少两对,每对第二滚轮8通过连接轴连接,连接轴关于纵向导轨9垂直设置。
优选的,相邻纵向导轨9之间通过加强杆10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本申请中物料转运方向可以为顺时针,也可以为逆时针,此处顺时针转运为例进行说明:
当物料需要从第一输送线14往第二输送线15转运时,启动第二转移装置17,第二电机4A使得支撑板12移动到第一输送线14末端,横向导轨与第一输送线14上的导轨末端接触,第一输送线14运动带动桥壳6向着支撑板12运动,最终使得转运车5及桥壳6运动到支撑板12上方;
然后,第二电机4A反向转动使得支撑板12移动到第二输送线15末端,横向导轨与第二输送线15的导轨末端接触;
启动第一电机4,齿轮11运动带动齿条13直线运动,齿条13的直线运动带动推板的运动,推板将转运车5及桥壳6推动到第二输送线15上,第二输送线15继续进行桥壳6的输送。
同理,通过第一转移装置16可以实现物料从第二输送线15往第一输送线14的转运。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9809.6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授权编号:CN209618188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65G 35/00
专利分类号:B65G35/00;B65G47/52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山东新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新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76025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相公办事处刘家团社区东北角
发明人:邵明允;刘永钢;张卫军;刘文建
第一发明人:邵明允
当前权利人:山东新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晓敏
代理机构:37221
代理机构编号: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