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愈合论文_周子红,吴永伟,冯德宏,赵继军,顾叁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愈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胫骨,生物,诱导,细胞,有限元,绝经期。

骨愈合论文文献综述

周子红,吴永伟,冯德宏,赵继军,顾叁军[1](2020)在《早期与晚期行诱导膜内植骨的骨愈合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对于骨缺损的治疗,早期与晚期阶段行诱导膜内植骨修复的骨愈合效果可能存在差异。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阶段行诱导膜内植骨修复骨缺损的愈合效果差异和影响骨愈合的主要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7年8月无锡市骨科医院和无锡市人民医院行诱导膜技术治疗的63例胫骨骨缺损患者,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16-69岁,按骨水泥填塞后诱导膜内植骨时机不同分为2组:早期组(n=25)在骨水泥填塞后6-8周诱导膜内植骨,晚期组(n=38)在骨水泥填塞后10-12周诱导膜内植骨。随访评估两组骨缺损愈合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发生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原因。试验获得无锡市人民医院和无锡市骨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LW2019001)。结果与结论:(1)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骨移植手术,术中发现早期组形成的诱导膜较薄、毛细血管相对较多,而晚期组形成的诱导膜通常较厚、毛细血管相对较少;(2)63例获得16-50个月随访;早期组伤口或切口一期愈合22例,延期愈合3例;晚期组伤口或切口一期愈合34例,延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2例;(3)早期组延迟愈合1例,无骨不连病例,临床愈合时间5.0-12.0个月,平均6.64个月;晚期组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临床愈合时间5.0-16.0个月,平均7.42个月;两组骨缺损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4)早期组患肢功能恢复:优13例、良11例、可1例,晚期组患肢功能恢复:优17例、良18例、可3例,两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5)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行诱导膜内植骨对骨缺损骨愈合时间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对愈合率无影响,而诱导膜体积和完整性、植骨质量和数量及断端稳定性等其它因素对骨缺损骨愈合,尤其是愈合率的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20年04期)

林珍香,潘在兴,周晋阳,张丽锋,张国来[2](2019)在《2型糖尿病患者即刻种植骨愈合情况的影像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即刻种植骨愈合情况的影像学差异。材料与方法:选择10例糖尿病需即刻种植患者,10例无糖尿病患者为对照,在围术期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条件下,进行单颗牙即刻种植。结合CBCT观察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和术后叁个月种植体颈部、中部、根尖部骨密度差值以及植体周围透射区宽度变化。(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李蕾,张凯奇,崔军,李肇元[3](2019)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拔牙创早期骨愈合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究大鼠拔牙创早期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在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早期研究中,发现SDF-1在拔牙创周围软组织愈合过程中存在特征性表达。本实验于拔牙后0、1、2、4、7、10、14天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技术观察SDF-1在拔牙创骨组织愈合过程中的时空性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学显示SDF-1在拔牙后骨愈合早期有一定的表达。在拔牙后第1、2天,在牙周膜损伤血管周围的内皮细胞及血凝块的炎性细胞中可见SDF-1显着表达。拔牙后4天,可见成纤维细胞、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肉芽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新骨样基质中的成骨细胞染色加深。拔牙后7、10天,骨组织重建过程中,可见SDF-1在新生的内皮细胞及成骨细胞中表达。RT-PCR结果显示SDF-1 mRNA水平在拔牙创骨愈合过程中经历了单波峰的变化,在第1天明显增加(p<0.01),在第4天达到高峰,然后慢慢降低,最后到第14天基本趋于正常水平(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SDF-1在拔牙创早期愈合过程中特征性表达,为牙槽骨再生的新策略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0-15)

龙登燕,纪爱敏,赵仲航,方润心,陈长胜[4](2019)在《基于骨愈合过程的内固定物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螺钉布局和内固定物材料对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及骨愈合过程的影响。运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不同试验方案的骨愈合过程,观察愈合过程中接骨板与螺钉的应力、骨痂的应变及股骨密度的变化并得出最佳组合方式。骨愈合过程接骨板及螺钉上应力集中点出现转移,前期集中于骨折线附近,后期向骨折远端转移。考虑前期骨痂的形成与后期股骨的吸收,本试验最佳组合为A1-B2。(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赵西博,王国庆,石磊[5](2019)在《PRF在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促进骨愈合的临床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促骨愈合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期间接受上颌窦内提升术治疗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植入体分组,其中40例接受植入人工骨粉+PRF混合物并同期植入植体(研究组),另40例接受植入人工骨粉联合同期植入植体(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影像学检查其新骨形成和人工骨粉降解状况,并计算新骨密度指标。结果 2组患者种植体均无脱落,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炎性反应(牙龈流脓、破溃、肿胀充血等)和上颌窦黏膜穿孔。术后1个月,患者接受X线片检查,人工骨粉无降解,有较少新骨形成。术后3个月,研究组有新骨形成,人工骨粉出现降解,但对照组无一例人工骨粉降解,较少新骨形成。术后6个月,研究组人工骨粉完全降解,有显着新骨形成,对照组部分骨粉降解,新骨形成较少。研究组术后1、3、6个月时C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可促进上颌窦内新骨形成,增强新骨质量,对骨组织愈合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17期)

池雷霆,杨玉林,张怀先,高伟强,张林军[6](2019)在《围绝经期妇女胫骨骨搬运过程中促进骨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在胫骨骨搬运过程中骨愈合的影响因素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骨搬运技术治疗的因胫骨骨缺损、胫骨骨髓炎、胫骨骨不连入院的18例围绝经期妇女。年龄47-55岁,平均51岁,18例患者均行双能骨密度仪检测,14例骨密度T值为-1?-2.5, 4例T值<-2.5。因开放性胫骨骨折致骨缺损4例,胫骨慢性骨髓炎6例,骨不连8例。18例患者术后骨缺损长度为2-9 cm,平均5.6cm。受伤至骨搬运时间平均为13个月。截骨术后1周开始进行骨搬运,指导患者坚持循序渐进负重锻炼,均给予降钙素、阿仑麟酸钠、钙剂及阿法骨化醇等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 18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4. 5个月。18例患者最终均达到骨愈合,延长骨矿化充分、坚实,其中8例患者对合端自然愈合;其余10例通过处理断端后愈合,处理方式包括清理硬化骨、植骨、加压、调整力线。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处于特殊生理阶段,体内雌激素水平显着下降,促进破骨细胞增长,骨分解代谢增强,导致成骨细胞较前明显减少,成骨能力减弱,骨折愈合能力降低,且此类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因心理因素对身体免疫力,激素水平,营养水平等影响,将会影响骨折愈合。通过一系列抗骨质疏松治疗,增加负重,在骨搬运过程中更加注重心理干预等治疗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程斌,李强,张峰,庄泽民,张海参[7](2019)在《不同频率载荷的轴向应力对钢板内固定胫骨骨折骨愈合的叁维有限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叁维有限元方法建立胫骨骨折仿真模型,分析不同频率与大小组合的轴向应力促进骨折愈合过程,获得最佳理论参数。方法:(1)对健康志愿者胫骨进行CT扫描,所得图像以DICOM格式转存到计算机。导入Mimics软件建立胫骨结构的叁维模型,把生成胫骨模型的STL数据导入simpleware软件中模拟出胫骨中段1.5mm间隙横行骨折,并根据外固定架几何尺寸建立实体模型。将建立的胫骨骨折模型与外固定架模型进行装配,生成胫骨骨折外固定术后实体模型,利用simpleware软件模拟出骨折端的低弹性模量肉芽组织,在mesh模块中进行面网格划分、表面优化处理。随后,将所得的结果导入至Abaqus软件中进一步处理,生成胫骨骨折外固定术后的叁维有限元体网格模型;(2)在Abquas软件中,约束胫骨近端,胫骨远端施加轴向应力载荷(参数设置频率为0.5Hz、1Hz、1.5Hz、2Hz、2.5Hz、3Hz,应力大小为100N、150N、200N、250N、300N,参数两两组合),通过迭代计算的方法,模拟骨痂组织内应力、应变及位移。观察指标: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部应力与应变及骨折端位移;骨折愈合仿真所获得的骨痂单元数变化及愈合模式图。结果:(1)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了胫骨骨折间隙内骨痂组织的应力、应变及位移,模拟了骨折愈合中骨痂组织分化过程(2)就骨痂细胞转化时间而言,相比其他力学参数组合,200N、1Hz组合参数分化成熟骨组织细胞时间最短。结论:(1)建立了胫骨骨折愈合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并动态模拟了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部应力、应变变化及骨折端位移变化。(2)通过叁维有限元分析所获得的200N、1Hz最佳理论参数组合,为临床个体化促进胫骨骨折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程斌[8](2019)在《轴向应力促进胫骨骨折外固定术后骨愈合过程的叁维有限元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通过叁维有限元方法建立胫骨骨折外固定术后仿真模型,对骨痂组织的应力及应变进行动态模拟,(2)分析不同频率与叩击力大小组合的轴向应力促进骨折愈合叁维有限元仿真过程,获得最佳理论参数。方法:(1)利用CT扫描健康志愿者胫骨获得薄层扫描图像,将图像数据以DICOM格式转存。通过Mimics软件根据骨组织的CT值设定灰度阈值(226-1852),通过蒙板编辑、区域增长、空腔填充等功能对选择的部位进行分割、填充,生成我们所需的胫骨几何模型,把生成的胫骨模型以STL数据导入CAD模块模拟出胫骨中段间隙为1.5mm的横行骨折,并基于原始数据设计出的简化外固定系统模型。将建立的胫骨骨折模型与外固定系统模型进行装配,并模拟出低弹性模量肉芽组织填塞于骨折断端,生成胫骨骨折外固定术后实体模型,在Mimics软件中运用Remesh模块进行面网格划分、表面优化处理。随后,将所得的结果导入至Abaqus软件中进一步处理,生成胫骨骨折外固定术后的叁维有限元体网格实验模型。本研究中皮质骨与外固定架四面体单位元数分别为195525, 81502。其肉芽组织单元总数为50491;(2)在Abquas软件中,对各部分属性进行赋值,并约束胫骨近端,于胫骨远端予轴向应力载荷(参数设置频率为0.5Hz、1Hz、1.5Hz、2Hz、3Hz,应力大小为100N、150N、200N、250N、300N,参数两两组合),通过迭代计算的方法,模拟骨痂组织内应力、应变及位移。观察指标: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模型应力与应变及骨折端位移;骨折愈合仿真所获得的骨痂单元数变化及愈合模式图。结果:(1)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胫骨骨折间隙内骨痂组织的应力、应变及位移云图;(2)就骨痂细胞转化时间而言,200N、1Hz组合参数分化成熟骨组织时间为7周,时间最短。结论:(1)建立了胫骨骨折外固定术后骨愈合过程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并动态模拟了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部应力、应变及骨折端位移变化。(2)通过叁维有限元分析所获得的200N、1Hz最佳理论参数组合,为临床轴向应力促进胫骨骨折愈合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冯卫东[9](2019)在《黏土增强水凝胶可更好促进骨愈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纽约8月20日电 (记者冯卫东)据《自然·通信》最新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发的一种新型多孔水凝胶,能诱导天然存在的干细胞的迁移,有效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小鼠模型实验显示,这种水凝胶可更好地促进骨愈合。水凝胶是由聚合物链接成3D网络(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8-22)

方润心,纪爱敏,陈长胜,龙登燕,赵仲航[10](2019)在《接骨板内固定参数对骨愈合过程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不同内固定参数对横、斜形骨折两种情况下骨愈合过程的影响,利用Python对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对综合力学调控及细胞分化的作用下的骨愈合过程进行模拟;同时采用正交实验的设计方法,对不同内固定参数对骨愈合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L_9(3~4)正交表对不同的内固定参数进行组合,对不同组合下的愈合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优选长效内固定方式。分析结果表明,横形骨折在愈合初期的愈合效果优于斜形骨折的愈合效果;使用接骨板进行固定时,不同参数对愈合形式产生不同的影响,接骨板的工作长度对骨折愈合过程影响较大,较小的工作长度使横、斜形骨折的愈合过程出现较大的差异,横形骨折较斜形骨折更早地愈合至1 000 MPa;增加工作长度,横、斜形骨折愈合形式相近,并且两者16周的愈合结果皆高于1 400 MPa;同时,接骨板及螺钉上的最大等效应力随着工作长度的增加出现降低的趋势;整体来说,骨折近端空出1~2孔,为骨折的愈合提供较好的力学环境;横、斜形骨折的愈合速率与内固定系统参数的选择有很大的相关性,斜形骨折对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要求高于横形骨折,因此斜形骨折下应当适当增加螺钉数量,以保证其对稳定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骨愈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即刻种植骨愈合情况的影像学差异。材料与方法:选择10例糖尿病需即刻种植患者,10例无糖尿病患者为对照,在围术期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条件下,进行单颗牙即刻种植。结合CBCT观察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和术后叁个月种植体颈部、中部、根尖部骨密度差值以及植体周围透射区宽度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愈合论文参考文献

[1].周子红,吴永伟,冯德宏,赵继军,顾叁军.早期与晚期行诱导膜内植骨的骨愈合效果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

[2].林珍香,潘在兴,周晋阳,张丽锋,张国来.2型糖尿病患者即刻种植骨愈合情况的影像学分析[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李蕾,张凯奇,崔军,李肇元.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拔牙创早期骨愈合中的表达[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老年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4].龙登燕,纪爱敏,赵仲航,方润心,陈长胜.基于骨愈合过程的内固定物参数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9

[5].赵西博,王国庆,石磊.PRF在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促进骨愈合的临床作用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9

[6].池雷霆,杨玉林,张怀先,高伟强,张林军.围绝经期妇女胫骨骨搬运过程中促进骨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7].程斌,李强,张峰,庄泽民,张海参.不同频率载荷的轴向应力对钢板内固定胫骨骨折骨愈合的叁维有限元研究[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8].程斌.轴向应力促进胫骨骨折外固定术后骨愈合过程的叁维有限元仿真研究[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冯卫东.黏土增强水凝胶可更好促进骨愈合[N].科技日报.2019

[10].方润心,纪爱敏,陈长胜,龙登燕,赵仲航.接骨板内固定参数对骨愈合过程的影响分析[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的胞外...成脂诱导21天油红O染色(×100)各组受试牙术后6周、12周X线片影像种植-基台连接定位的胞外多糖...的胞外多糖重复...

标签:;  ;  ;  ;  ;  ;  ;  

骨愈合论文_周子红,吴永伟,冯德宏,赵继军,顾叁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