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口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口红利,出生率,常住人口,第一大,生育意愿,人口数量,人口问题,生育率,人口质量,人口数据
人口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王帆[1](2019)在《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十年变迁:总量增长1453万,从人口红利迈向人才红利》一文中研究指出临近年末,各地即将出台全年经济数据,与此同时,人口数据也引起广泛关注。人口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广东既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同时也是人口大省、生育大省、劳务输入大省(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9-12-19)
郭剑雄[2](2019)在《人口量质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从马尔萨斯陷阱到内生型增长的人口变迁视角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生产阶段的变迁,分别存在着马尔萨斯型增长、刘易斯型增长、索洛型增长和内生增长的经济增长类型的演化。在经济增长的不同类型中,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同。人口增长作为工业化扩张的有利条件,构成刘易斯型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工业化扩张阶段以外的其他经济增长类型中,人口增长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不能在普遍意义上获得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主要原因的结论。越过人口红利期的中国经济,必须实现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和开掘人口质量红利的增长动力转换。(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陈洁[3](2019)在《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十年变迁:广深人口增量超400万,佛莞常住人口上涨超百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年来,广州、深圳成为吸纳人口的重要地区,常住人口增量均超过400万,第二梯队为佛山和东莞,吸纳人口均超过百万。从不同行业的就业人口来分析,两大中心城市广州与深圳在宜居宜业方面的优势各不相同。近日,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9-11-14)
龚胜生,陈云[4](2019)在《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迁及数学拟合与地理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历史时间断面方法和现代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西汉、西晋、唐代、北宋、明代、清代、现代7个时间断面的人口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中国人口疏密区的分界线就是中国农牧区的分界线,中国人口分布的大格局由中国农耕区和畜牧区的空间分异奠定,理论上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就是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拟合线。②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农牧交错带是一个弧状地带,不能用直线拟合,只能用弧线拟合;"沈天大弧线"(沈阳—天水—大理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函数拟合线,"山兰防弧线"(山海关—兰州—防城港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内缘拟合线,也是中原王朝衰弱时期的农牧分界线;"沈兰西弧线"(沈阳—兰州—西双版纳弧线)是该交错带的外缘拟合线,也是中原王朝强盛时期的农牧分界线;直线的"爱辉—腾冲线"理论上不能拟合弧状的中国农牧交错带,但因为它碰巧是中国农牧交错带的函数拟合线的切线,因而也能较好地刻画中国人口的宏观分异格局。③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有着丰富的地理学意义:一是分界线本身就是农牧业分界线;二是分界线与海岸线围成的区域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区";叁是分界线最大限度地刻画了中国东南和西北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异。(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增发,张德华[5](2019)在《人口结构变迁下的张家港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省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暴露出学校招生难和企业招工难等新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江苏省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变迁的基础上,指出了江苏省张家港市目前高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来源于《人才资源开发》期刊2019年20期)
郭东杰[6](2019)在《新中国70年:户籍制度变迁、人口流动与城乡一体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不只是城乡居民的迁徙自由权利被剥夺、改革开放后又逐渐恢复的过程,更是城乡多元社会形成、发展而后逐渐融合、一体化的历史。1950-1977年,户籍制度变迁不断权益化、福利化和等级化,城乡社会严重分割,社会阶层固化,国家极端贫困;1978年之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户籍制度以强制性为主、诱致性为辅渐进地变迁,从放松流动限制到降低户口迁移条件,直至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实行居住证制度,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下,深入实施户籍制度综合改革,统筹城乡社会平衡发展,实现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均等化,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要素的双向流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朱炜,陆悦[7](2019)在《总结人口发展规律,推动社保制度改革——“新中国70年:人口变迁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初中国人口开始进入快速老龄化、少子化、迁移流动常态化的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严峻考验。为更好地总结人口发展规律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经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口科学》杂志社与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新中国70年:人口变迁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9月6日在上海市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80余篇,来自学界、业界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尹德挺,袁尚[8](2019)在《新中国70年来人口分布变迁研究——基于“胡焕庸线”的空间定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GIS等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文章基于人口普查、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年鉴等资料,构建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人口普查及最新统计年鉴的地市级人口空间数据库,并以此数据库对中国人口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空间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总体格局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维持"东多西少"格局未变,1953~2017年东南半壁人口占比仅下降2.65个百分点,但两侧人口的比值呈现阶段性下降趋势。(2)从人口时空分布的关系结构看,全国人口分布总体上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2000年以后空间差异扩大的趋势得以遏制;"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集聚模式保持稳定,但人口分布格局逐步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特征。(3)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扩张方向看,全国人口重心始终位于"胡焕庸线"以东,改革开放以后大体保持朝西南方向小幅移动的态势,基于全国地理质心点计算的各方位人口扩张强度的高值呈现先东北、后东南的变动趋势。(4)从人口时空扩张的协调状况看,全国经济—人口协调性总体向好,但协调型城市占比有所减少。从"胡焕庸线"两侧来看,东侧协调型城市的占比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杨利春[9](2019)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发生巨大变化,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从1949年的0.22亿增加到2018年的1.67亿,相应地,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1949年的4.1%上升至2018年的11.9%。老年人口数量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变(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报》期刊2019-09-18)
郭冉[10](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人口流动的社会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历了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和迁移的形式也体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改革开放前,人口流动和迁移的主要力量是行政力量;改革开放后,市场力量逐渐成为驱动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力量,流动人口总量也大幅增加。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形势出现了新的转变:第一,"内陆沿海"地区的流动格局在逐渐松动,人口出现了向内陆地区"回流"现象;第二,青壮年成为流动人口的主力,并倾向于长距离、跨省流动;第叁,流动人口流动的最主要的动因是工作和就业,属于发展型流动;第四,流动人口越来越倾向于常住某个地区,"流而不动"成为新的特点,且存在个体流动向家庭流动转变。此外,改善流动农民工的权益,消除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区隔,有效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等,也成为我国当前人口流动形势下面临的巨大挑战,这需要在政策制定和经济规划方面统筹协调,关注重点人群,更好地服务流动人口各项工作。(本文来源于《河南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人口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人口生产阶段的变迁,分别存在着马尔萨斯型增长、刘易斯型增长、索洛型增长和内生增长的经济增长类型的演化。在经济增长的不同类型中,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同。人口增长作为工业化扩张的有利条件,构成刘易斯型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工业化扩张阶段以外的其他经济增长类型中,人口增长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不能在普遍意义上获得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主要原因的结论。越过人口红利期的中国经济,必须实现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和开掘人口质量红利的增长动力转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口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王帆.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十年变迁:总量增长1453万,从人口红利迈向人才红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
[2].郭剑雄.人口量质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从马尔萨斯陷阱到内生型增长的人口变迁视角审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陈洁.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十年变迁:广深人口增量超400万,佛莞常住人口上涨超百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9
[4].龚胜生,陈云.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迁及数学拟合与地理意义[J].地理学报.2019
[5].陈增发,张德华.人口结构变迁下的张家港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9
[6].郭东杰.新中国70年:户籍制度变迁、人口流动与城乡一体化[J].浙江社会科学.2019
[7].朱炜,陆悦.总结人口发展规律,推动社保制度改革——“新中国70年:人口变迁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人口科学.2019
[8].尹德挺,袁尚.新中国70年来人口分布变迁研究——基于“胡焕庸线”的空间定量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9
[9].杨利春.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N].中国人口报.2019
[10].郭冉.新中国成立70年人口流动的社会变迁[J].河南社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