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动力紊乱论文_陈胜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胃肠动力紊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胃肠,紊乱,动力,腹部,中西医结合,胰腺炎,手术。

胃肠动力紊乱论文文献综述

陈胜良[1](2019)在《应用“肠脑互动”思维认识和处置胃肠动力紊乱》一文中研究指出胃肠运动紊乱是最早被确认的功能性胃肠病的重要发病机制[1-2]。然而,由于(1)胃肠道各部位运动状态复杂,导致运动紊乱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详;(2)运动紊乱与临床症状之间缺乏有利于药物治疗决策的对应关系;(3)临床上可应用的胃肠动力调节药物的种类有限,药理作用难以实现趋向生理需要的运动状态,致使疗效差强人意等诸多原因,目前如何处置复杂的胃肠运动紊乱,仍然是取得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疗效研究突破的主要挑战,尤其是合并精神心理因素的难治性功能性胃肠(本文来源于《国际消化病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宫彩霞,张勤[2](2019)在《中药对胃肠动力紊乱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胃肠动力紊乱是一类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造成一定负担,研究治疗胃肠紊乱疾病的药物迫在眉睫。多种中国传统中药被用来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本文对近年来用于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疾病的中药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虚证与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5-31)

吴鹏[3](2018)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讨腹部手术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改善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腹部手术的7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对其进行分组(35例/组),Ⅰ组患者按常规西医标准治疗,Ⅱ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评估两组的胃肠动力紊乱改善情况。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术后的肠鸣音、肛门排气及排便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其胃肠动力紊乱症状,促进其术后康复,值得推荐。(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8年08期)

史盛梅,袁东红,刘鑫,戴光荣,冯义朝[4](2016)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紊乱与胃肠激素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胃肠动力紊乱与胃肠激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90例AP患者为病例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39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组(MSAP组,33例)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18例),并于同期抽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ASA)测量入院第1、3、7天的血清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在各组中的水平,同时测量口盲传递时间(OCTT)来衡量AP的严重程度。结果:MAP组、MSAP组及SAP组血清MTL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随着入院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组、MSAP组及SAP组血清VI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入院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TL水平与OCTT呈负相关性(rs=-0.534、-0.629、-0.468,P<0.05);血清VIP水平与OCTT呈正相关性(rs=0.464、0.326、0.671,P<0.05)。结论:胃肠动力紊乱可能与胃肠激素异常有关,表现为MTL水平降低、VIP水平升高,且其改变幅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6年21期)

刘芳,姚树坤,王慧芬,张艳丽,杜时雨[5](2016)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紊乱与胃肠激素的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激素与胃肠动力紊乱的关系。方法将我院接收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病情程度分为重度组与轻度组,每组30例,同期择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对比。对比叁组入院后各时间段MTL、5-HT、VIP水平与OTCC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入院后MTL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与重度组,轻度组入院后各时段MTL水平高于重度组(P<0.05);叁组间第1天、第7天VIP比较(P<0.05);重度组第3天与第7天VIP水平比较明显降低,第7天VIP水平高于第3天;轻度组第1天与第7天VIP水平高于第3天(P<0.05);重度组第1天5-HT低于轻度组与对照组;叁组第7天5-HT水平均无明显差异,重度组第3天与第7天5-HT水平无明显差异,但高于第1天(P<0.05),轻度组各时间段5-HT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各时间段OCTT比较对照组明显短于轻度组与重度组,重度组明显长于轻度组(P<0.05)。结论胃肠动力紊乱与胃肠激素均同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而其胃肠道动力紊乱与其胃肠激素异常也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期刊2016年03期)

陈正才[6](2016)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在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参与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患者均符合研究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均于2007年1月份到2011年12月份进行治疗,共5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n=25)和实验组(n=25)。对照组取西药治疗,实验组联合中医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相应的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例数为24例(96%),对照组的总有效例数为19例(76%),两组数据的比较经χ2检验显示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以实验组最为理想,与对照组数据的比较经t检验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中医以及西医对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比单用西医进行治疗更为有效。(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45期)

赵学刚[7](2015)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7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40例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在<18h和18h~24h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患者,能够缩短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疗效显着,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5年22期)

刘世萍,陈玉华,刘万福[8](2015)在《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治疗仪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治疗仪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0)和对照组(n=150).对照组给予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治疗仪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7.23±2.01)较治疗前(22.85±2.34)下降;治疗组治疗后症状评分(4.34±1.32)较治疗前(23.13±2.27)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总有效率(94.7%)较对照组(76.7%)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表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治疗仪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朱琳,贺巍,杨生岳,范兴爱,刘睿年[9](2013)在《Cajal间质细胞在急进高原胃肠动力紊乱中的作用的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急进高原胃肠动力紊乱是高原胃肠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之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是其最突出的临床症状,目前有关其的研究多集中于临床及部分基础研究上,但在探讨有关高原胃肠动力紊乱形成机制的细胞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则少见报道。而大量研究指出,慢波起源细胞Cajal间质细胞在胃肠动力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成为的研究的热点,那么Cajal间质细胞是否同样在急进高原胃肠动力紊乱中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这不但对从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来解释急进高原胃肠动力紊乱的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可以对未来的临床干预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本文拟对Cajal间质细胞在急进高原胃肠动力紊乱中的潜在作用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3年34期)

杨湘跃[10](2013)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22例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效果。方法:治疗组22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针刺、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20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配合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4%,对照组80.0%,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3年08期)

胃肠动力紊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胃肠动力紊乱是一类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造成一定负担,研究治疗胃肠紊乱疾病的药物迫在眉睫。多种中国传统中药被用来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本文对近年来用于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疾病的中药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胃肠动力紊乱论文参考文献

[1].陈胜良.应用“肠脑互动”思维认识和处置胃肠动力紊乱[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9

[2].宫彩霞,张勤.中药对胃肠动力紊乱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虚证与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吴鹏.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临床效果[J].海峡药学.2018

[4].史盛梅,袁东红,刘鑫,戴光荣,冯义朝.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紊乱与胃肠激素的关系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

[5].刘芳,姚树坤,王慧芬,张艳丽,杜时雨.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紊乱与胃肠激素的关系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

[6].陈正才.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7].赵学刚.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7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

[8].刘世萍,陈玉华,刘万福.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治疗仪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

[9].朱琳,贺巍,杨生岳,范兴爱,刘睿年.Cajal间质细胞在急进高原胃肠动力紊乱中的作用的展望[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

[10].杨湘跃.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22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

论文知识图

大鼠结肠肌间丛双重免疫荧光观察 (×...胃起搏10min后纠正了紊乱的胃于胃电...ICI182780对E2诱导ICC内ERK1/2快速...一l各部位MTL含量变化正常胃电图餐后频率为3.2cpm慢波形态...一3[CaZ+]i变化(MAX

标签:;  ;  ;  ;  ;  ;  ;  

胃肠动力紊乱论文_陈胜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