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论文和设计-庄艺锋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包括压配上模、杆端体和压配下模,压配上模、杆端体和压配下模通过一芯轴进行配合和连接,其采用压配上模、杆端体和压配下模的相互配合来对轴承进行装配,同时配有芯轴进行导向和轴向定位,使得杆端关节轴承的装配精确度高、速度快、安全可靠度高,而且不会对杆端关节轴承产生任何影响,保证了杆端关节轴承的正常使用,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精度高、使用安全方便等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配上模、杆端体和压配下模,所述的压配上模、杆端体和压配下模通过一芯轴进行配合和连接;所述的压配上模中心位置设有一上模通孔,芯轴穿过上模通孔,在压配上模下端为一上模内凹台,所述的上模内凹台与轴承内圈相配合,压配上模下端在上模内凹台外围向下伸出一下凸台,所述的下凸台与轴承外圈相配合,下凸台压在轴承外圈上,在下凸台的外端为一上模外凹台,所述的上模外凹台与杆端体的上端面相配合,上模外凹台压在杆端体的上端面上;所述的杆端体中间为一轴承配合通孔,芯轴穿过轴承配合通孔,所述的轴承配合通孔与轴承外圈相配合,在杆端体的上下两端设有卡簧槽;所述的压配下模中心位置设有一下模通孔,芯轴套进下模通孔内,在压配下模上端为一下模内凹台,所述的下模内凹台与轴承内圈相配合,压配下模下端在下模内凹台外围向上伸出一上凸台,所述的上凸台与轴承外圈相配合,上凸台顶在轴承外圈上,在上凸台的外端为一下模外凹台,所述的下模外凹台与杆端体的下端面相配合,下模外凹台顶在杆端体的上端面上。

设计方案

1.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配上模、杆端体和压配下模,所述的压配上模、杆端体和压配下模通过一芯轴进行配合和连接;所述的压配上模中心位置设有一上模通孔,芯轴穿过上模通孔,在压配上模下端为一上模内凹台,所述的上模内凹台与轴承内圈相配合,压配上模下端在上模内凹台外围向下伸出一下凸台,所述的下凸台与轴承外圈相配合,下凸台压在轴承外圈上,在下凸台的外端为一上模外凹台,所述的上模外凹台与杆端体的上端面相配合,上模外凹台压在杆端体的上端面上;所述的杆端体中间为一轴承配合通孔,芯轴穿过轴承配合通孔,所述的轴承配合通孔与轴承外圈相配合,在杆端体的上下两端设有卡簧槽;所述的压配下模中心位置设有一下模通孔,芯轴套进下模通孔内,在压配下模上端为一下模内凹台,所述的下模内凹台与轴承内圈相配合,压配下模下端在下模内凹台外围向上伸出一上凸台,所述的上凸台与轴承外圈相配合,上凸台顶在轴承外圈上,在上凸台的外端为一下模外凹台,所述的下模外凹台与杆端体的下端面相配合,下模外凹台顶在杆端体的上端面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都是采用直接将轴承压进,由于杆端关节轴承的轴承内圈比轴承外圈高出一段,因此在压制的时候会直接压到轴承内圈,通过轴承内圈推动外圈,达到装入杆端体内孔实现装配,但这种常规方法容易造成轴承外径倾斜,使装配难以进行,一方面易发生事故,另一方面易造成轴承损坏,使轴承失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包括压配上模、杆端体和压配下模,所述的压配上模、杆端体和压配下模通过一芯轴进行配合和连接;所述的压配上模中心位置设有一上模通孔,芯轴穿过上模通孔,在压配上模下端为一上模内凹台,所述的上模内凹台与轴承内圈相配合,压配上模下端在上模内凹台外围向下伸出一下凸台,所述的下凸台与轴承外圈相配合,下凸台压在轴承外圈上,在下凸台的外端为一上模外凹台,所述的上模外凹台与杆端体的上端面相配合,上模外凹台压在杆端体的上端面上;所述的杆端体中间为一轴承配合通孔,芯轴穿过轴承配合通孔,所述的轴承配合通孔与轴承外圈相配合,在杆端体的上下两端设有卡簧槽;所述的压配下模中心位置设有一下模通孔,芯轴套进下模通孔内,在压配下模上端为一下模内凹台,所述的下模内凹台与轴承内圈相配合,压配下模下端在下模内凹台外围向上伸出一上凸台,所述的上凸台与轴承外圈相配合,上凸台顶在轴承外圈上,在上凸台的外端为一下模外凹台,所述的下模外凹台与杆端体的下端面相配合,下模外凹台顶在杆端体的上端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采用压配上模、杆端体和压配下模的相互配合来对轴承进行装配,同时配有芯轴进行导向和轴向定位,使得杆端关节轴承的装配精确度高、速度快、安全可靠度高,而且不会对杆端关节轴承产生任何影响,保证了杆端关节轴承的正常使用,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精度高、使用安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在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在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包括压配上模10、杆端体20和压配下模30,压配上模10、杆端体20和压配下模30通过一芯轴0进行配合和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压配上模10中心位置设有一上模通孔11,芯轴0穿过上模通孔11,在压配上模10下端为一上模内凹台12,上模内凹台12与轴承内圈1相配合,压配上模10下端在上模内凹台12外围向下伸出一下凸台13,下凸台13与轴承外圈2相配合,下凸台13压在轴承外圈2上。在下凸台13的外端为一上模外凹台14,上模外凹台14与杆端体20的上端面21相配合,上模外凹台14压在杆端体20的上端面21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杆端体20中间为一轴承配合通孔22,芯轴0穿过轴承配合通孔22,轴承配合通孔22与轴承外圈2相配合,轴承外圈2可套进轴承配合通孔22内。在杆端体20的上下两端设有卡簧槽23,卡簧槽23用于放置卡簧,卡簧将装置好的轴承卡在杆端体20中。

如图1和图2所示,压配下模30中心位置设有一下模通孔31,芯轴0套进下模通孔31内,在压配下模30上端为一下模内凹台32,下模内凹台32与轴承内圈1相配合,压配下模30下端在下模内凹台32外围向上伸出一上凸台33,上凸台33与轴承外圈2相配合,上凸台33顶在轴承外圈2上,在上凸台33的外端为一下模外凹台34,下模外凹台34与杆端体20的下端面24相配合,下模外凹台34顶在杆端体20的上端面24上。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装配时,芯轴0预先穿过杆端体20后套在压配下模30的下模通孔31内,然后将轴承放置在芯轴0上,使轴承的内通孔套进芯轴0,芯轴0对轴承起到一个导向和轴上定位的作用,然后将压配上模10套进芯轴0的上端,即压配上模10的上模通孔11套进芯轴0,在压配上模10套进芯轴0后,芯轴0也对压配上模10一个导向和轴上定位的作用,然后由冲床对着压配上模10的上端面进行冲压,使压配上模10沿着芯轴0向下运动,并压着轴承进行向下运动,在压配上模10与轴承的接触过程中,首先由下凸台13向下压着轴承外圈2进行运动,由下凸台13带动轴承外圈2向下运动,由于下模内凹台32的存在,使得轴承内圈1则被保护在下凸台13内,轴承内圈1不被接触到,即不会对轴承产生损伤,待轴承外圈2完全被压进杆端体20后,轴承外圈2的下端面被顶在了压配下模30的上凸台33上,同时,压配上模10的上模外凹台14也压在杆端体20的上端面21上,从而阻止压配上模10进一步向下压坏轴承,然后再抽出压配上模10和压配下模30以及芯轴0即可,然后再在杆端体20的上下两个卡簧槽23内放置卡簧卡住轴承。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采用压配上模、杆端体和压配下模的相互配合来对轴承进行装配,同时配有芯轴进行导向和轴向定位,使得杆端关节轴承的装配精确度高、速度快、安全可靠度高,而且不会对杆端关节轴承产生任何影响,保证了杆端关节轴承的正常使用,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精度高、使用安全方便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已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描述,但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关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变更和\/或修改,并且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6646.4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424889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B23P 19/02

专利分类号:B23P19/02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庄艺锋

第一申请人:庄艺锋

申请人地址: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大学路1号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庄艺锋

第一发明人:庄艺锋

当前权利人:庄艺锋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论文和设计-庄艺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