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vWF:Ag、Fib及PLG活性水平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症的关系

血浆vWF:Ag、Fib及PLG活性水平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症的关系

李晓娜阿祥仁李子安(青海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青海西宁810007)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114-02

【摘要】目的评价血浆vWF:Ag、Fib及PLG活性水平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症的关系。方法血浆vWF:Ag采用ELISA测定,Fib采用凝血酶法测定,PLG活性通过发色底物法检测,UAER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无并发症组血浆vWF:Ag、Fib水平及PLG活性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症组血浆vWF:Ag、Fib水平及PLG活性升高更显著(P<0.01);同时,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症患者血浆vWF:Ag、Fib、PLG活性水平与UAER显著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症的发生与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纤溶异常相关。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纤溶酶原纤维蛋白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往往用来判断糖尿病早期肾病[1]。本研究通过分析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纤溶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症的关系,评价其在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症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糖尿病组选取我院住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55例(糖尿病根据1998年WHO标准确诊)分为2组:①糖尿病无并发症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0~71岁(50.53±12.83岁),病程1月~15年(4.15±3.96年),空腹血糖(FBG)水平为(10.31±2.47mmol/L)且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in;②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参照Mogensen[2]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40~77岁(56.67±11.07岁),病程1~27年(10.93±6.55年),FBG为(12.04±4.64mmol/L),UAER20~200μg/min。所有研究组均排除可引起蛋白尿的其他疾病及影响因素,无肝肾功能异常。且为首次入院患者,检测前半个月内未使用影响UAER及抗凝的药物。

1.1.2对照组30例,年龄与研究组匹配,并排除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肾疾病、体检正常的健康者,男20例,女10例。

1.2主要仪器和试剂全自动酶标仪;全自动血凝仪;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上海太阳生物公司、拜尔公司和罗氏公司提供。

1.3方法

1.3.1标本采集与处理空腹静脉采血2份,其中一份注入凝血专用的试管,分离血浆置于-80℃保存备用;另一份注入生化专用的试管并分离血清,立即测定FBG、肝肾功能。同时,收集24小时尿测定UAER。

1.3.2实验方法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纤维蛋白原(Fib)采用凝血酶法测定,纤溶酶原(PLG)活性通过发色底物法检测;UAER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FBG、肝肾功能采用常规生化方法均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

1.3.3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及t'检验;vWF:Ag、Fib、PLG活性和UAER之间的关系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

2结果

2.1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和糖尿病无并发症组血浆vWF:Ag、Fib水平和PLG活性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浆vWF:Ag、Fib和PLG活性及UAER测定结果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相关分析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UAER与血浆vWF:Ag(r=0.59,P<0.01)、Fib(r=0.41,P<0.05)及PLG活性(r=0.43,P<0.05)显著正相关。

3讨论

本研究显示,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相比UAER显著升高,表明UAER是反映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不仅是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一项指征,更是广泛性血管功能障碍的标志。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皮细胞起着调节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凝血与纤溶之间的平衡。当血管内皮损伤时,微血管的通透性增高,正常的凝血与纤溶之间的平衡被破坏,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可能是血管病变发生的基础。vWF是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是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之一。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和其他代谢异常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且刺激它们分泌vWF。因此,当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时,vWF释放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在没有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血浆vWF即已升高,提示糖尿病早期即有亚临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当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vWF水平升高更显著,且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症患者血浆vWF与UAER显著正相关,表明其血管内皮的损伤与UAER存在临床相关性,提示vWF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症发生的始动因素之一,并与微量白蛋白尿的进程有关。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并随着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进展而异常加重[3]。Fbg作为凝血因子Ⅰ,其含量增加表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并发微量白蛋白尿者Fbg显著升高表明这些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研究还显示,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浆Fib与UAER显著正相关,表明血液凝固活性的增高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形成相关。纤溶酶原作为纤溶酶的前体物质,是在纤溶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症组血浆PLG活性与无并发症组及对照组相比都显著升高,证实了这些患者纤溶活性显著降低。且其血浆PLG活性与UAER显著正相关,说明纤溶活性的降低与UAER的升高存在临床相关性,纤溶低下在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形成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多种因素参与这一病理过程,其中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及纤溶等环节在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症的形成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研究结果试图阐明通过干预糖尿病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从而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血管病变的可能。

参考文献

[1]MerseyJH.Theimportanceofmeasuringmicroalumin[J].MdMedJ,1992,41(6):555.

[2]MogensenCE.Microabuminuria,bloodpressureanddiabeticrenaldisease:originanddevelopmentofidea[J].Diabetologia,1999,42:263.

[3]MyrupB,RossingP,JensenT,etal.ProcoagulantactivityandintimaldysfunctioninIDDM[J].Diabetologia,1995,38:73-78.

标签:;  ;  ;  

血浆vWF:Ag、Fib及PLG活性水平与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症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