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论文-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汉学大系》主编、文学院教授,朱存明

汉画像石论文-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汉学大系》主编、文学院教授,朱存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画像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画像石,汉代人,雕刻技法,阴线刻,汉画,美术考古,艺术形式,散点透视,立体主义,毕加索

汉画像石论文文献综述

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汉学大系》主编、文学院教授,朱存明[1](2020)在《汉画像石的艺术律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汉画像虽然有它的实用功能、文化功能,但它首先却是一种艺术形式,所以,从汉画像被重新发现以后,特别是随着美术考古学的发展,汉画像石在艺术界引起重视并得到广泛的研究就是很自然的。对汉画像石的研究可以了解汉代人的生活与审美活动,了解汉代的历史状况与民风(本文来源于《徐州日报》期刊2020-01-10)

王莉娜[2](2019)在《汉画像石(砖)与汉代的社会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画像石是刻在石材上的画。汉代画像石是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还应包括墓葬封土中的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称汉画像石。画像砖是“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汉画像砖指我国汉代(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报》期刊2019-11-22)

彭林[3](2019)在《关于汉画像石(砖)的五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15日,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中原“千人计划”拔尖人才、贵州民族大学文博专业硕士行业导师王莉娜到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作主题为《汉画像石(砖)与汉代的社会生活》的学术讲座,该院历史系主任叶成勇、郭国庆等相关任课教师、文博历史专业本科生、文博专(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报》期刊2019-11-22)

郭岩,张旭[4](2019)在《数字化汉画像石艺术教育平台构建的实践研究——以徐州汉画像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州历史悠久,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是徐州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特有的历史环境留下了大量的汉文化遗存,汉画像石刻艺术是其重要的遗产之一。汉画像石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题材丰富多样,具有传统的审美观念、以形写意、形神兼备、含蓄悦目的艺术特征。用新时代的数字化科技手段去研究学习、构建汉画像石艺术数字化平台,可以提高艺术教学质量,为校园课堂教学丰富艺术内涵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文来源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悦[5](2019)在《南阳汉画像石舞蹈人物造型在汉唐古典舞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画像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汉画像石中舞蹈人物造型对研究我国汉代舞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汉代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本文通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舞蹈人物造型的研究,对南阳汉代时期舞蹈人物造型的种类、表现形式、风格特征进行分类,并对如何应用在汉唐古典舞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并对南阳汉画像舞蹈的价值与发展前景提出设想。(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1期)

陈建伊[6](2019)在《从南阳汉画像石看汉代民间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阳地区是汉代画像石墓主要分布区域之一,汉画像石的内容与汉代民间生活息息相关。在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思想的背景下,南阳地区因为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多元的、杂糅的思想主题。文章从精神信仰、经济思想和伦理道德叁个方面入手探究汉代南阳地区的民间思想情况。(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21期)

苏建军[7](2019)在《临沂汉画像石上的《胡汉战争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反映战争内容的汉画像石上,《胡汉战争图》居多。胡人是我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匈奴和北方边地民族的称呼。在中国历史上,从周代开始便有胡夷犯边的记录,那时称胡夷为猃狁(xiǎn yǔn)。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北边的胡夷变为匈奴。匈奴是个典型的游牧部落,全盛时达近百万部众,这已经与后来的蒙古、满州全盛时相(本文来源于《东方收藏》期刊2019年21期)

邢金善,王军红,胡远远[8](2019)在《汉画像石(砖)体育文化的历史流变与社会互动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十九大关于促进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相关精神为指导,结合实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体育发展"十叁五"规划》,以汉画像石(砖)上刻录的汉代体育活动、体育文化现象研究为主线,通过调查研究,剖析汉画像石(砖)刻录的汉代体育现状和社会成因,探讨包括汉画像石(砖)体育图像在内的体育文化遗产开发、保护、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对策、实施途径,并进一步挖掘汉画像石(砖)所展现的、被当代民众所认同的"强汉"源文化及当代启示,为加强"文化中国"、"健康中国"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研究方法:(1)四重证据法即:"历史文献、考古发掘的地下文献"(王国维);结合"跨文化的资料佐证据,或依然存活在民间的民俗、口头证据、考古或现存实物(图像)资料"(叶舒宪)。相互印证,以图说史;图文并茂,亦俗易懂。(2)田野考察法依据汉画像石(砖)、寺庙、祠堂建筑雕刻等作品及出土文物刻录的体育项目,对照《史记》《前汉书》《后汉书》等文献资料,对民族体育项目、游艺的发源、传承的主要区域进行田野考察,以丰富、详实的资料去还原该项目的文化传承脉络和发展现状。(3)文献资料法利用图书馆,CNKI、万方等网络平台;收集政府相关文件、法规;汉画像馆以及文化产业园区等所收录、存放的资料,获得尽可能多的研究信息。(4)还原分析法研究目标的达成必须涉及对项目本身、相应文献原貌考察。陈智超等在古文献研究中,创造性运用了还原分析方法。借用此法,对两汉时期的百戏、体育游艺及史鉴功用进行研究,归纳并辑佚规律。主要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叁个方面进行研究。(1)汉代民族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空间链等多维度,探索发展平台经济、跨界经济、共享经济和体验经济,推进汉代民族体育项目同互联网、健康、养老、旅游、文化、教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弘扬其当代社会功用;(2)汉代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互鉴与融合。积极开展"泛体育文创",实施民族传统体育振兴工程,发展具有独特民族体育文化魅力和吸引力的现代体育项目;发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独特优势,借鉴、吸收国外优秀体育文化发展成果,推动体育走出去与文化走出去有机结合,在体育产业国际化发展中展示和提升中国民族文化影响力。(3)汉代军事体育对中华民族"根"文化、"源"文化形成的影响、建构、认同和对外传播。从"汉代武士斗兽"看汉代军事体育勇武精神及当代继承;"名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的民族自信研究;"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霍去病)家国精神传承研究。研究结论:对历史发展的镜鉴功用。汉画像石体育图像所刻录的汉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凝固了人类历史变迁的足迹,折射了人类进步的历程,承载了我国各民族精神文明发展的轨迹,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相互影响与融合过程。新的历史时期,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汉代)传统体育的发生、发展、兴盛与创新发展规律,对于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内容、新思维、新观点、新方法有镜鉴功用。对文化创新的助推功用。挖掘优秀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文化符号功用和存在价值,对于倡导保护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引领和助推功用。进一步挖掘汉代体育"源"文化特质、史学镜鉴功用,丰隆汉代文化内涵,加深国人"文化认同"和"民族记忆"情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战略的支撑功用。传统文化就像基因一样根植在每个华夏子孙的身体中,民族体育项目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掌握,至于当前党和政府倡导的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方略有较强的支撑功用。(3)扬弃性创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体育活动内容和方法,服务于新时期全民健身运动和"健康中国"战略。(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张同标[9](2019)在《重论南阳西关汉画像石:不是嫦娥奔月,而是女娲捧月》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南阳西关出土的所谓"嫦娥奔月"画像石,图像极精美,又被印入邮票,影响很大。但是,所谓嫦娥奔月,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画像题材应该是女娲捧月。根据原石观察,结合拓本,可知画像叁边毛面石坯,另一边没有留边,这种情况表明这幅画像应该大幅面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完整画幅。这类多石拼合的大画面都是墓顶室的天象图,多表现伏羲女娲和星辰云气。所谓嫦娥奔月画像石就是这类天象图的女娲部分,与之相对的伏羲部分已经佚失不存。以前的研究,往往从文献入手,通过文献解读画像。而美术考古学应该从图像着手,尽可能地仔细考察图像的所有细节,特别是画像在墓室中的区位分布、画像与其他画像或石材的关系、没有雕刻的石坯毛面与画面的组合比例等非图像部分,把这些物态信息作为图像研究的前提。把文献视为图像的辅助,而不是相反,不能由文献主导图像,而且,文献和图像并不总是能够逐一对应起来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张扬[10](2019)在《论汉画像石孝行图的“通行”与“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汉画像中的孝行故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行母题",一类是"泛化母题"。前者依照故事情节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侍亲、祭亲、谏亲、葬亲、护亲等五大类。侍亲故事有董永、老莱子、伯榆、邢渠、赵徇等;祭亲故事有丁兰刻木事亲和金日拜母等;谏亲故事有闵子骞、孝孙原毂等;葬亲故事主要有孝乌等;护亲故事主要有魏汤等。后者则突破了传统的对父母的小孝,转而成为对家庭成员、对社会、对社稷的大孝。曾母投杼和李善故事体现了对君主和主人的"孝忠",朱明孝行故事表现了兄弟之间的"孝悌",叁州孝人、羊公故事表现了陌生人之间的"孝义"。汉代统治者利用"孝"的"泛化",不仅维护了家庭和宗族的稳定性,还把"孝"成功移为了忠君思想的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美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汉画像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画像石是刻在石材上的画。汉代画像石是汉代的石刻画,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还应包括墓葬封土中的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它产生于西汉,盛行于东汉,魏晋之际仅有个别实例,故称汉画像石。画像砖是“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汉画像砖指我国汉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画像石论文参考文献

[1].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汉学大系》主编、文学院教授,朱存明.汉画像石的艺术律动[N].徐州日报.2020

[2].王莉娜.汉画像石(砖)与汉代的社会生活[N].贵州民族报.2019

[3].彭林.关于汉画像石(砖)的五个问题[N].贵州民族报.2019

[4].郭岩,张旭.数字化汉画像石艺术教育平台构建的实践研究——以徐州汉画像石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张悦.南阳汉画像石舞蹈人物造型在汉唐古典舞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评鉴.2019

[6].陈建伊.从南阳汉画像石看汉代民间思想[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7].苏建军.临沂汉画像石上的《胡汉战争图》[J].东方收藏.2019

[8].邢金善,王军红,胡远远.汉画像石(砖)体育文化的历史流变与社会互动发展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9].张同标.重论南阳西关汉画像石:不是嫦娥奔月,而是女娲捧月[J].中国美术研究.2019

[10].张扬.论汉画像石孝行图的“通行”与“泛化”[J].中国美术研究.2019

标签:;  ;  ;  ;  ;  ;  ;  ;  ;  ;  

汉画像石论文-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汉学大系》主编、文学院教授,朱存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