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蚜茧蜂僵蚜盒,属于蚜茧蜂饲养技术领域,该僵蚜盒包括盒体、用于遮雨的遮雨板、用于支撑的支撑杆和僵蚜卡;遮雨板和支撑杆均可拆卸连接在盒体上,遮雨板遮挡于盒体盒口的上方,支撑杆撑立于盒体下方,盒体的盒底朝盒内凸设有两根圆柱,两根圆柱一左一右分布,僵蚜卡的上表面粘接有僵蚜,僵蚜卡的下表面粘接在两根圆柱端面并位于盒体内且与盒体的盒底之间形成流水间隙,僵蚜卡上设有若干个第一细通孔,盒体的盒壁上设有若干个连通流水间隙与盒体外环境的第二细通孔。采用该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排出盒体内积水的作用,从而保证僵蚜所处环境的干燥以及空气流通,进而更加有利于僵蚜的发育。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蚜茧蜂僵蚜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用于遮雨的遮雨板、用于支撑的支撑杆和僵蚜卡;所述遮雨板和所述支撑杆均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盒体上,所述遮雨板遮挡于所述盒体盒口的上方,所述支撑杆撑立于所述盒体下方,所述盒体的盒底朝盒内凸设有两根圆柱,两根所述圆柱一左一右分布,所述僵蚜卡的上表面粘接有僵蚜,所述僵蚜卡的下表面粘接在两根所述圆柱端面并位于所述盒体内且与所述盒体的盒底之间形成流水间隙,所述僵蚜卡上设有若干个第一细通孔,所述盒体的盒壁上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流水间隙与所述盒体外环境的第二细通孔。
设计方案
1.一种蚜茧蜂僵蚜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用于遮雨的遮雨板、用于支撑的支撑杆和僵蚜卡;所述遮雨板和所述支撑杆均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盒体上,所述遮雨板遮挡于所述盒体盒口的上方,所述支撑杆撑立于所述盒体下方,所述盒体的盒底朝盒内凸设有两根圆柱,两根所述圆柱一左一右分布,所述僵蚜卡的上表面粘接有僵蚜,所述僵蚜卡的下表面粘接在两根所述圆柱端面并位于所述盒体内且与所述盒体的盒底之间形成流水间隙,所述僵蚜卡上设有若干个第一细通孔,所述盒体的盒壁上设有若干个连通所述流水间隙与所述盒体外环境的第二细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蚜茧蜂僵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盒底的中心位置朝盒内凸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部为第一螺柱,所述遮雨板的底壁中心位置凸设有立柱,所述立柱远离所述遮雨板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柱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接,所述僵蚜卡的中心位置设有穿过孔,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穿过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蚜茧蜂僵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板为伞面形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蚜茧蜂僵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板的边缘与所述盒体盒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1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蚜茧蜂僵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板的边缘与所述盒体盒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8cm。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蚜茧蜂僵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上部为第二螺柱,所述盒体的盒底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所述盒体盒底并朝上延伸至所述连接柱中段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柱螺接在所述第二螺纹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蚜茧蜂僵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为锥尖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蚜茧蜂僵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板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挂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蚜茧蜂僵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外盒壁上设有绑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蚜茧蜂僵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为方形盒,所述僵蚜卡为方板且与所述盒体适配,所述僵蚜卡的下表面设有均与所述圆柱适配的A圆槽和B圆槽,两根所述圆柱分别插在所述A圆槽和所述B圆槽内并通过粘胶粘接,所述僵蚜卡的外周壁与所述盒体的盒壁之间的距离为0.5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蚜茧蜂饲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蚜茧蜂僵蚜盒。
背景技术
蚜茧蜂是蚜虫的一种天敌,其主要依靠寄生在蚜虫体内杀死蚜虫,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故而现在产生了蚜茧蜂产业,将僵蚜进行选培后装箱运输至田间,僵蚜羽化后便是蚜茧蜂,以此杀死田间的蚜虫,避免植物被蚜虫啃食。
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僵蚜粘在僵蚜卡上,随后再将僵蚜卡放置在僵蚜盒内进行搬运,并且最后将装有僵蚜的僵蚜盒置于田间,待僵蚜破茧羽化后自行飞出。现有的僵蚜盒使用时并没有考虑到排水的问题,当其放在田间的时候,即便是有遮雨板进行遮雨,也难免会有雨水会落入放置僵蚜卡的槽口内,僵蚜卡长时间浸泡在雨水中,对僵蚜的发育及其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蚜茧蜂僵蚜盒,解决了现有僵蚜盒不能排水而造成僵蚜长时间浸泡在雨水中导致严重影响僵蚜发育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蚜茧蜂僵蚜盒,包括盒体、用于遮雨的遮雨板、用于支撑的支撑杆和僵蚜卡;所述遮雨板和所述支撑杆均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盒体上,所述遮雨板遮挡于所述盒体盒口的上方,所述支撑杆撑立于所述盒体下方,所述盒体的盒底朝盒内凸设有两根圆柱,两根所述圆柱一左一右分布,所述僵蚜卡的上表面粘接有僵蚜,所述僵蚜卡的下表面粘接在两根所述圆柱端面并位于所述盒体内且与所述盒体的盒底之间形成流水间隙,所述僵蚜卡上设有若干个第一细通孔,所述盒体的盒壁靠近盒底的位置设有若干个第二细通孔。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盒体的盒底的中心位置朝盒内凸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部为第一螺柱,所述遮雨板的底壁中心位置凸设有立柱,所述立柱远离所述遮雨板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柱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接,所述僵蚜卡的中心位置设有穿过孔,所述连接柱穿过在所述穿过孔。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遮雨板为伞面形状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遮雨板的边缘与所述盒体盒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10cm。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遮雨板的边缘与所述盒体盒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为8cm。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杆的上部为第二螺柱,所述盒体的盒底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所述盒体盒底并朝上延伸至所述连接柱中段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柱螺接在所述第二螺纹孔内。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为锥尖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挡雨板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挂环。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盒体的外盒壁上设有绑带。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盒体为方形盒,所述僵蚜卡为方板且与所述盒体适配,所述僵蚜卡的下表面设有均与所述圆柱适配的A圆槽和圆B槽,两根所述圆柱分别插在所述A圆槽和所述B圆槽内并通过粘胶粘接,所述僵蚜卡的外周壁与所述盒体的盒壁之间的距离为0.5mm。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蚜茧蜂僵蚜盒,利用遮雨板进行遮雨,以防大量雨水落雨盒体内,利用支撑杆进行支撑,以使得整个盒体能够稳固地立于田间,并且在盒体的盒底凸设有两根圆柱,僵蚜卡粘接在圆柱端面且在僵蚜卡与盒体的盒底之间形成流水间隙,在僵蚜卡上开设有第一细通孔,在盒体的底壁开设有第二细通孔,当有雨水落入盒体内的时候,将滴落在僵蚜卡上,而后经僵蚜卡上的第一细通孔流入上述流水间隙内,最后再经第二细通孔流出,以此方式,达到排出盒体内积水的作用,从而保证僵蚜所处环境的干燥以及空气流通,进而更加有利于僵蚜的发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蚜茧蜂僵蚜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柱的位置关系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僵蚜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盒体;101-第二细通孔;2-遮雨板;3-支撑杆;301-第二螺柱;4-僵蚜卡;401-第一细通孔;402-穿过孔;403-A圆槽;404-B圆槽;5-圆柱;6-流水间隙;7-连接柱;701-第一螺柱;8-立柱;801-第一螺纹孔;802-第二螺纹孔;9-挂环;10-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蚜茧蜂僵蚜盒,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僵蚜盒不能排水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蚜茧蜂僵蚜盒包括盒体1、遮雨板2、支撑杆3和僵蚜4卡,上述僵蚜卡4的上表面粘接有若干个僵蚜,上述遮雨板2可拆卸安装在上述盒体1上并位于盒体1的上方以对盒体1进行遮雨,避免大量雨水落在盒体1内,上述支撑杆3也是可拆卸安装在上述盒体1上并位于盒体1的下方以对盒体1进行支撑,从而使得盒体1能够稳固地立于田间。
本实施例中的盒体1的盒底的中间位置朝盒内凸设有两根圆柱5,两根圆柱5相对于所述盒体1中心一左一右分布,上述僵蚜卡4的下表面粘接在两根该圆柱5的端面并且位于盒体1内,而在盒体1的盒底与僵蚜卡4之间则形成流水间隙6,在上述僵蚜卡4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细通孔401,第一细通孔401贯穿僵蚜卡4的上下表面并且其孔径小于僵蚜的外部轮廓尺寸,以防僵蚜从第一细通孔404漏出,在上述盒体1的盒壁上设有第二细通孔101,该第二细通孔101可以连通上述流水间隙6和盒体1外的环境,最优地,该第二细通孔101设置在盒壁靠近盒底的位置。该圆柱5的高度小于上述盒体1深度,以保证僵蚜卡4粘接在其表面的时候能够位于盒体1内。
采用上述结构,当有水落入上述盒体内的时候,将会滴在僵蚜卡4上,而后经僵蚜卡4上的第一细通孔401流入上述流水间隙6,最后再经上述第二细通孔401流出,从而排出盒体内的积水,保持僵蚜所处环境不会被水浸泡,进而更加有利于僵蚜的发育。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盒体1的盒底的中心位置朝盒内凸设有连接柱7,而两根上述圆柱5分别置于该连接柱7的左右两端,该连接柱7的高度大于上述盒体1的深度,而且该连接柱7的上部为第一螺柱701,遮雨板2的底壁中心位置凸设有立柱8,该立柱8远离遮雨板2一端的端面设有第一螺纹孔801,安装的时候,将第一螺柱701与第一螺纹孔801螺接,这样,采用螺接的方式将上述遮雨板2可拆卸安装在盒体1上,该种方式拆装方便,易于制造。
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遮雨板2为伞面形状结构,这样更加有利于雨水从遮雨板2上落下。
另外,遮雨板2的边缘与上述盒体1盒口之间的处置距离为5-10cm,最优为8cm,这样,以便为羽化后的蚜茧蜂提供足够的飞行间隙,使得蚜茧蜂能够顺利飞出。
上述僵蚜卡4的中心位置设有穿过孔402,用于穿过上述连接柱7。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3的上部为第二螺柱301,而上述盒体1的盒底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贯穿盒体1盒底并朝上延伸至连接柱7中段的第二螺纹孔8,安装的时候,第二螺柱301螺接在第二螺纹孔802内,采用该种方式,利用螺接将支撑杆3可拆卸连接在盒体1上,拆装方便,易于制造,并且连接稳固。
更优地,上述支撑杆3的下端为锥尖结构,以便于支撑杆3的下端插在田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挡雨板2的顶部中心位置设有挂环9,使用者还可以利用该挂环9将本实用新型挂在植株上,此时,便不需要安装上述支撑杆3,以更加便于将本实用新型置于田间。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更优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盒体1的外盒壁上设有绑带10,使用者可以利用该绑带10将本实用新型绑在植株上,此时,不需要安装上述支撑杆3,以更加便于将本实用新型置于田间。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僵蚜卡4的下表面设有A圆槽403和B圆槽404,该A圆槽403和B圆槽404均与上述圆柱5适配,并且安装的时候,两根上述圆柱5分别插在A圆槽403和B圆槽404内并通过粘胶粘接,圆柱5与A圆槽403以及B圆槽404之间的配合,可以对僵蚜卡4在盒体1内的位置进行定位,方便使用者将僵蚜卡4安装在盒体1内,而且该盒体1为方形盒,该僵蚜卡4为方板且与盒体1适配,当僵蚜卡4安装在盒体1内的时候,僵蚜卡4的边缘与盒体1盒壁之间的距离为0.5mm,采用该种结构,可以避免破茧羽化后的蚜茧蜂从僵蚜卡4与盒体1侧壁之间的间隙内掉落至上述流水间隙6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7009.9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3(云南)
授权编号:CN209546656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A01K 67/033
专利分类号:A01K67/033
范畴分类:12B;
申请人:云南千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云南千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匡远街道办乡鸭湖三期C1-1幢1单元13层1306号
发明人:范太平;毛健辉;朱红旭;金翠丽;朱红莉;张春松;肖红亮
第一发明人:范太平
当前权利人:云南千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静
代理机构:114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