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轴车辆检测设备的组合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框架及第二固定框架,第一固定框架内设有第一移动框架,第一移动框架通过第一滑轨总成沿第一固定框架长度方向滑动;第二固定框架内设有第二移动框架,第二移动框架通过第二滑轨总成沿第二固定框架长度方向滑动;第一固定框架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第二固定框架。本实用新型的底盘测功机的组合结构,将原来的整体框架分成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并且在各个固定框架上滑动设置可以锁定的移动框架,用于调整前后滚筒之间的轴距,以适应不同轴距的车型。与传统的板链设计结构相比,这种前后分模块设计的形式,便于生产和运输,而且可以增大前后轴距的调整范围。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双轴车辆检测设备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框架及第二固定框架,所述第一固定框架内设有第一移动框架,所述第一移动框架通过带有锁定装置的第一滑轨总成沿第一固定框架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移动框架上设有前滚筒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框架内设有第二移动框架,所述第二移动框架通过带有锁定装置的第二滑轨总成沿第二固定框架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二移动框架上设有后滚筒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一端部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第二固定框架一端部。
设计方案
1.一种双轴车辆检测设备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框架及第二固定框架,所述第一固定框架内设有第一移动框架,所述第一移动框架通过带有锁定装置的第一滑轨总成沿第一固定框架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移动框架上设有前滚筒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框架内设有第二移动框架,所述第二移动框架通过带有锁定装置的第二滑轨总成沿第二固定框架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二移动框架上设有后滚筒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框架的一端部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第二固定框架一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车辆检测设备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总成包括设于第一固定框架底部的第一滑轨,及设于第一移动框架底部的第一滑块;第二滑轨总成包括设于第二固定框架底部的第二滑轨,及设于第二移动框架底部的第二滑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轴车辆检测设备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底部设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第一移动框架一侧,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框架沿第一滑轨移动;所述第二固定框架底部设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第二移动框架一侧,用于驱动第二移动框架沿第二滑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轴车辆检测设备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均为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轴车辆检测设备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及第一丝杠,所述第一滑块设于第一丝杠上,所述第一滑块在第一丝杠的驱动下沿第一滑轨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及第二丝杠,所述第二滑块设于第二丝杠上,所述第二滑块在第二丝杠的驱动下沿第二滑轨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轴车辆检测设备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框架通过数个平行设置的连接杆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轴车辆检测设备的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框架的一端部可拆卸连接有尾气收集装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排放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轴车辆检测设备的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车辆参数变化越来越大型化,同一个企业生产的车辆参数涵盖范围也越来越大,车辆测试要求同时也日益增多。车辆所需要的底盘测功机等测试设备也越来越大型化。现有的底盘测功机通常为固定框架结构,其固定的大型框架加工难度大,并且受制于交通法规的限制,大型设备运输也更加困难,而且由于车辆测试设备要求精度较高,安装时间短,零件发运现场安装很难满足设备精度与时间的要求。在大宽度的应用场合中,此缺点更加明显,并且在运输时更加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轴车辆检测设备的组合结构,解决了在大宽度长轴距移动范围的要求下,双轴型式的设备布置方式。以解决加工、运输成本,并兼顾现场安装的工作难度。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轴车辆检测设备的组合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框架及第二固定框架,第一固定框架内设有第一移动框架,第一移动框架通过带有锁定装置的第一滑轨总成沿第一固定框架长度方向滑动,第一移动框架上设有前滚筒机构;第二固定框架内设有第二移动框架,第二移动框架通过带有锁定装置的第二滑轨总成沿第二固定框架长度方向滑动,第二移动框架上设有后滚筒机构;第一固定框架的一端部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第二固定框架一端部。
其中,第一滑轨总成包括设于第一固定框架底部的第一滑轨,及设于第一移动框架底部的第一滑块;第二滑轨总成包括设于第二固定框架底部的第二滑轨,及设于第二移动框架底部的第二滑块。
其中,第一固定框架底部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第一移动框架一侧,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框架沿第一滑轨移动;第二固定框架底部设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第二移动框架一侧,用于驱动第二移动框架沿第二滑轨移动。
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均为电机。
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及第一丝杠,第一滑块设于第一丝杠上,第一滑块在第一丝杠的驱动下沿第一滑轨移动;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及第二丝杠,第二滑块设于第二丝杠上,第二滑块在第二丝杠的驱动下沿第二滑轨移动。
其中,第一固定框架通过数个平行设置的连接杆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框架。
其中,第二移动框架的一端部可拆卸连接有尾气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底盘测功机的组合结构,将原来的整体框架分成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并且在各个固定框架上滑动设置可以锁定的移动框架,用于调整前后滚筒之间的轴距,以适应不同轴距的车型。与传统的板链设计结构相比,这种前后分模块设计的形式,便于生产和运输,而且可以增大前后轴距的调整范围。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轴车辆检测设备的组合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轴车辆检测设备的组合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双轴车辆检测设备的组合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框架1 及第二固定框架12,第一固定框架1内设有第一移动框架2,第一移动框架2 通过带有锁定装置的第一滑轨总成沿第一固定框架1长度方向滑动,第一移动框架2上设有前滚筒机构;第二固定框架12内设有第二移动框架3,第二移动框架3通过带有锁定装置的第二滑轨总成沿第二固定框架12长度方向滑动,第二移动框架12上设有后滚筒机构;第一固定框架2的一端部通过可拆卸连接件8连接第二固定框架12一端部。
本技术方案中的底盘测功机的组合框架结构采用了一种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将测试设备前轴、后滚筒均设计为可移动式的滑板型式。此结构前、后滚筒部分可以分开加工及运输,在现场安装时,前后轴的定位精度要求低,便于安装,在允许运输的范围内,前后轴的移动范围共可达2m以上,覆盖了国内汽车企业绝大部分的生产需求,可代替传统设备上两台设备才能够实现的功能。
更优的技术方案,第一滑轨总成包括设于第一固定框架底部的第一滑轨4,及设于第一移动框2架底部的第一滑块5;第二滑轨总成包括设于第二固定框架12底部的第二滑轨13,及设于第二移动框架3底部的第二滑块14。滑块带动移动框架在滑轨上左右移动,当移动到预定位置时,通过锁定装置锁紧固定,便于调整前、后滚筒之间的轴距,以适应各种轴距的车型。
更优的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框架底部设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第一移动框架一侧,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框架沿第一滑轨移动;第二固定框架底部设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第二移动框架一侧,用于驱动第二移动框架沿第二滑轨移动。各个驱动机构提供动力,驱动移动框架的左右移动。
更优的技术方案,第一驱动机构6及第二驱动机构7均为电机。电机的伸缩杆或者活塞端连接移动框架,用于驱动移动框架左右移动。
更优的技术方案,第一驱动机构6包括第一电机及第一丝杠,第一滑块5 设于第一丝杠上,第一滑块5在第一丝杠的驱动下沿第一滑轨4移动;第二驱动机构7包括第二电机及第二丝杠,第二滑块14设于第二丝杠上,第二滑块14在第二丝杠的驱动下沿第二滑轨13移动。电机驱动丝杠转动,从而驱动设于丝杠上的滑块左右移动。
更优的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框架1通过数个平行设置的连接杆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框架12。如图2,连接杆可以螺纹或者卡扣可拆卸连接两个端部。
在上述各个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将前后滚筒机构同步运动时,可以通过皮带机构连接,不同的轴距配备不同的皮带机构。
更优的技术方案,第二移动框架3的一端部可拆卸连接有尾气收集装置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底盘测功机的组合结构,将原来的整体框架分成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并且在各个固定框架上滑动设置可以锁定的移动框架,用于调整前后滚筒之间的轴距,以适应不同轴距的车型。与传统的板链设计结构相比,这种前后分模块设计的形式,便于生产和运输,而且可以增大前后轴距的调整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5130.2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387178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G01L 3/24
专利分类号:G01L3/24;G01M17/007
范畴分类:31J;
申请人:北京博科测试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博科测试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1102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景盛中街20号
发明人:关明义;张亚军
第一发明人:关明义
当前权利人:北京博科测试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靳秋
代理机构:1159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东方芊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