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置换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节,置换术,股骨颈,疗效,路风,微创,肱骨。
置换术论文文献综述
彭俊佳,陈文盛,张启炎,王吉祥[1](2020)在《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叁尖瓣成形术的疗效及治疗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叁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二尖瓣置换术治疗,研究组给予二尖瓣置换联合叁尖瓣成形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叁尖瓣返流程度、右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及并发症。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叁尖瓣返流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右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同期行叁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并发症。(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20年01期)
田鹏,袁成松,周兵华,陈万,唐康来[2](2019)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半肩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8例(内固定组)与半肩关节置换组22例(置换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及内旋角度,采用ASES、UCLA、SST、VAS评价2种术式的肩关节功能,分析手术并发症。结果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年,置换组与内固定组的前屈、外展、外旋及内旋角度分别为(108. 37±12. 16)°、(96. 58±9. 09)°、(33. 42±3. 89)°、(57. 21±6. 69)°与(95. 24±10. 32)°、(85. 54±8. 47)°、(28. 35±3. 77)°、(48. 79±3. 53)°,置换组患者各功能活动角度明显高于内固定组; ASES、UCLA、SST、VAS优于内固定组;置换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恢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肖世卓,郑秋,李宇,曾亚兰,王立志[3](2019)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僵硬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并比较膝关节僵硬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4月19例(23膝)行TKA治疗的膝关节僵硬患者,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48~79岁,平均(63.63±7.75)岁。4例患者双侧均为僵硬膝,在随访时间内分2次行双膝TKA治疗,间隔时间6~12个月。观察并比较各膝术前、术后半年及术后2年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the 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AKS)及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分两次随访全部膝关节术后半年、术后2年的AKS及ROM。关节活动范围:术前10°~47°,平均(31.17±9.63)°;术后半年55°~115°,平均(93.04±14.83)°;术后2年35°~110°,平均(85.00±19.83)°;患者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至术后2年关节活动范围均有所减小(P<0.05)。AKS评分:术前12.00~69.00分,平均(33.17±12.32)分;术后半年53.00~99.00分,平均(74.44±12.72)分;术后2年52.00~96.00分,平均(70.57±13.24)分;术后AKS评分较术前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与术后2年AK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TKA能显着改善膝关节僵硬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蔡美琴[4](2019)在《无缝隙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无缝隙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心外科住院患者中选择9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无缝隙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无缝隙护理可明显提高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6期)
丁大志,程振,张培培[5](2019)在《股内侧肌下入路及内侧髌骨旁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股内侧肌下入路及内侧髌骨旁入路行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行膝关节置换患者38例,随机分观察组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用股内侧肌下方入路。对照组采用内侧髌旁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引流,直腿抬高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膝关节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0.00±3.45 min,长于对照组的53.10±4.4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引流量192.50±10.45 mL,直腿抬高时间1.18±0.34天,下床活动时间2.95±0.58天,分别少于对照组的208.00±22.53 mL,3.35±0.93天和4.90±1.02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周HSS评分平均89.05±4.01分,高于对照组的85.75±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行膝关节置换术可保护伸膝装置,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交通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姚书敏,夏瑞,刘伟伟,唐丽,徐伟[6](2019)在《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联合轻比重腰麻在老年高危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联合轻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在老年高危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75~94岁,ASAⅢ~Ⅳ级,所有患者均合并心肺脑肾等一个或多个器官中度以上功能障碍,术前均进行内科治疗,调整至最佳状态。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联合轻比重0.3%罗哌卡因2mL腰麻组(A组,即观察组)和0.75%罗哌卡因2mL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即对照组),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采用侧卧位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观察麻醉前(T_0)、椎管内穿刺前(T_1)、腰麻注药后10min(T_2)、20min(T_3)、60min(T_4)及术毕(T_5)各时点MAP、HR、CVP、SpO_2,比较2组血管活性药(麻黄碱、阿托品)的使用率和硬膜外局麻药的使用率以及麻醉效果。结果:T_1时点,B组MAP、HR显着高于术前T_0以及A组的同期值(T_1)(P<0.05)。T_2、T_3时点B组MAP、CVP明显低于T_0(P<0.05)。T_2、T_3、T_4、T_5时点B组MAP、CVP明显低于A组(P<0.05)。B组的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阿托品使用率及硬膜外局麻药的使用率均显着高于A组(P<0.05)。2组的总体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0.3%罗哌卡因30mL髂筋膜阻滞联合0.3%罗哌卡因2mL轻比重腰麻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镇痛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作用时间延长,特别适用于老年合并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疾病危重患者。(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甘伟伟,谢贵杰,罗刚,施华军,王华军[7](2019)在《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将4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DAA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人工双极头生物型假体半髋关节置换术,DAA组采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1);DAA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1、3、7 d,DAA组患者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6个月内,DA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DAA的中短期疗效优于后外侧入路,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恒[8](2019)在《前侧入路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前侧入路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80例分两组,外侧组采取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微创THA术;前侧组采取前侧小切口入路行微创THA术。就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过程平均出血量、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手术并发症出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前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相似,P>0.05。前侧组患者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过程平均出血量、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均明显优于外侧组,P<0.05。结论前侧小切口入路行微创THA术手术切口更小,出血更少且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更少,对患者术后康复更有利,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4期)
黄伟涛,马红伟[9](2019)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患者40例进行研究讨论,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的疗效以及预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预后康复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为5.0%,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显着,可以促进预后,且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4期)
孟泽祖,石磊军[10](2019)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中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实施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对比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Harris评分判定;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异位骨化、血肿及感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5项一般手术情况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显着高于同一时期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2组患者3种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人股骨头坏死中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置换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半肩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8例(内固定组)与半肩关节置换组22例(置换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及内旋角度,采用ASES、UCLA、SST、VAS评价2种术式的肩关节功能,分析手术并发症。结果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年,置换组与内固定组的前屈、外展、外旋及内旋角度分别为(108. 37±12. 16)°、(96. 58±9. 09)°、(33. 42±3. 89)°、(57. 21±6. 69)°与(95. 24±10. 32)°、(85. 54±8. 47)°、(28. 35±3. 77)°、(48. 79±3. 53)°,置换组患者各功能活动角度明显高于内固定组; ASES、UCLA、SST、VAS优于内固定组;置换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恢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置换术论文参考文献
[1].彭俊佳,陈文盛,张启炎,王吉祥.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叁尖瓣成形术的疗效及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20
[2].田鹏,袁成松,周兵华,陈万,唐康来.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效果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
[3].肖世卓,郑秋,李宇,曾亚兰,王立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僵硬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9
[4].蔡美琴.无缝隙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9
[5].丁大志,程振,张培培.股内侧肌下入路及内侧髌骨旁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比较[J].交通医学.2019
[6].姚书敏,夏瑞,刘伟伟,唐丽,徐伟.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联合轻比重腰麻在老年高危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甘伟伟,谢贵杰,罗刚,施华军,王华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
[8].杨恒.前侧入路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9].黄伟涛,马红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10].孟泽祖,石磊军.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中的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