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甘蔗收割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收割机,甘蔗,段式,农机,中国,压力,闭环。
甘蔗收割机论文文献综述
项菲菲,项忠珂[1](2019)在《小型轮式甘蔗收割机断尾机理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的尾部多嫩叶且少糖,在进糖厂之前要求切断,人工切断会效率低且人工成本很高。小型甘蔗收割机要实现甘蔗的全自动化收割必须完成扶蔗、砍蔗、剥叶、断尾和打捆等环节。因此,断尾机构的性能对收割机整机的自动化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甘蔗尾部嫩叶的处理方式实验寻找对断尾有利的因素,为断尾机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农机化》期刊2019年23期)
郭无极,杨望,温翔,杨坚,莫建霖[2](2020)在《切段式甘蔗收割机排杂仿真建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切段式甘蔗收割机排杂装置排杂机理研究匮乏的问题,通过SolidWorks和ICEM建立了排杂装置简化的几何模型,对收割机切段后的蔗料进行了分类,并利用EDEM离散元软件进行建模及离散元参数的测定和标定。采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收割机排杂装置的稳态风场仿真,通过室内试验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和离散元方法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的耦合方法建立了排杂装置-蔗秆段-蔗尾(碎蔗)-蔗叶的耦合仿真模型,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排杂装置-蔗秆段-蔗尾(碎蔗)-蔗叶的耦合系统仿真模型合理,可为进一步研究排杂装置工作机理及优化排杂装置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20年08期)
麻芳兰,王旭艳,丁翔,任晓智,郭衍超[3](2020)在《甘蔗收割机切刀负载压力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甘蔗收割机工作时收割损失大及切割负载大等问题,结合单因素与多因素试验研究方法,对影响切割器负载压力的因素进行研究。利用自主研制的切割试验平台进行探究,并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物理试验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分析软件MATHCAD对回归方程中的因素进行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刀盘转速、刀盘倾角、甘蔗密度、进给速度及入土深度对切割负载压力影响显着,甘蔗品种影响较小。同时可知:在刀盘倾角4°~8°、刀盘转速650~700r/min、入土深度20mm、进给速度0.2m/s的条件下,切割功率小。(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20年08期)
[4](2019)在《玉柴YCA07与辰汉科技甘蔗收割机首配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7月24日,玉柴股份研发的YCA07发动机样机与洛阳辰汉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辰汉科技)切断式甘蔗联合收割机首次配套成功,这是两家行业龙头企业的首次合作,拉开了强强合作序幕。辰汉科技八年磨一剑,经过6轮的不断改进,实现重大技术突破,2015年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4GQ-130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投放市场,目前已更新迭代为4GQ-180(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期刊2019年08期)
雷迪迪,赵铁栓,杨凯,侯跃峰,周闯[5](2019)在《基于AMESim的甘蔗收割机剥叶液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收割机剥叶系统对甘蔗收获后的含杂率具有很重要的影响。为了降低甘蔗的含杂率,对剥叶液压系统采用了闭环控制,所设计的剥叶液压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剥叶情况,通过输入指定信号自动调节剥叶辊的转速和垂直距离来优化剥叶效果。利用AMESim软件进行建模仿真,结论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剥叶液压系统可以很好的跟踪输入的指定信号,并且可以得到稳定误差小的转速和位移量,对设计实际的甘蔗收割机剥叶液压系统和甘蔗收割机智能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11期)
李维兴,马道锋,徐海,张增学,刘庆庭[6](2020)在《HN4GDL-132型甘蔗收割机输送臂仿真及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甘蔗收获机工作效率,将切断后的甘蔗段通过输送臂实时输送到田间运输车装斗中,输送臂结构的静力学分析至关重要。为此,针对HN4GDL-132型甘蔗收割机样机,利用ANSYS仿真软件对输送臂进行了结构静力学分析和振动模态分析,得到了输送臂小臂、大臂和连接轴的应力、应变云图。其中,小臂承受负载应力最大值为113.11MPa,最大变形量为4.24mm;大臂承受负载应力最大值为225.86MPa,最大变形量为5.30mm;连接轴承受负载应力最大值为232.38MPa,最大变形量为0.09mm,并分别分析了输送臂前4阶模态下的振动特性。采用应变片试验对静力学仿真结果进行验证,两者数值结果相对误差为20%以内,变化趋势一致。研究结果可为输送臂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20年03期)
谢卢鑫[7](2019)在《甘蔗收割机切段、剥叶及断尾装置设计及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生物燃料原材料,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广西、广东、云南和海南等地区广泛种植。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收获成本和劳动强度。目前我国使用的甘蔗联合收割机以切段式为主,整秆式为辅。切段式甘蔗收割机在切段过程中存在蔗段破损及蔗糖损失严重等问题,而整秆式甘蔗收割机作业效率低、适应性较差,收获后的甘蔗含杂率较高(主要杂质为蔗叶、叶鞘和尾梢),两种联合收割机的收获质量都亟需改善。本论文结合我国南方蔗区的甘蔗种植模式和生产体制,在甘蔗理化特性及切割力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虚拟样机技术,对切段式甘蔗收割机的切段系统、整秆式甘蔗收割机的剥叶机构和断尾机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确定了切段系统、剥叶机构和断尾机构的主要结构和作业参数,为甘蔗联合收割机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甘蔗茎秆切割力学特性研究。对比了两种甘蔗(糖蔗和果蔗)的物理形态特性、微观结构特征、化学成分和切割特性的差异性,并分析了理化特性和切割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蔗节点、节间和表皮的微观结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由于品种和取样位置等的不同存在显着差异,并导致各部位峰值切割力不同。(2)切段式甘蔗收割机切段系统的优化及仿真分析。在茎秆切割力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切段式甘蔗收割机切段系统。采用Box-Behnken试验方案研究了切段辊筒转速、上下切段刀片重迭量和切刀刃角叁个因素对甘蔗切段质量和切段功耗的影响规律并建立回归模型,获得最佳作业参数为:刀片重迭量2 mm,切刀刃角21.8?,切段辊筒转速200-250 r/min;通过高速摄像系统捕捉茎秆的切段过程并运用动力学软件分析茎秆的运动状况,结果表明茎秆速度波动随切段辊筒转速的升高而增大,导致更大的茎秆损伤,收获过程中应保持甘蔗稳定、低速输送;运用叁维设计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甘蔗—切刀有限元模型并对切段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了茎秆和切段刀片在作业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获得切段刀片的切割力变化曲线。(3)整秆式甘蔗收割机剥叶机构的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通过建立甘蔗剥叶仿真模型分析了茎秆和剥叶元件在剥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过程、二者的应力变化以及茎秆的受力情况。虚拟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茎秆所受最大应力随喂入辊筒转速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剥叶辊筒转速和交错深度的增大不断增大;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甘蔗剥叶试验台,采用Box-Behnken试验方案研究了关键作业参数对未剥净率的影响规律并获得最佳作业参数为:喂入辊筒转速250 r/min,剥叶辊筒转速540 r/min,茎秆与剥叶元件交错深度13.9 mm以及喂入量1.68根,此时未剥净率为2.2%;通过高速摄像试验分析了叶鞘的剥离过程以及茎秆的运动状态。结果表明,增大辊筒转速会导致茎秆输送速度波动较大,易导致茎秆折断。(4)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断尾作业参数优化及断尾过程仿真分析。根据甘蔗尾部抗弯曲、抗变形和抗冲击等机械强度显着低于根部和中部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抗浮动式断蔗尾机构。采用Central composite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了关键作业参数对茎秆断尾率、未折断率和断尾功耗的影响规律,获得最佳作业参数为:输送辊筒转速305 r/min、断尾辊筒转速520r/min、上下断尾元件交错角度14°及断尾元件间距10 mm,理论断尾率为85%,未折断率为83%,断尾功耗为690 W;高速摄像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参数组合下,茎秆的输送速度大致在3.0-4.5 m/s范围内波动;最后联合运用SolidWorks、ADAMS和ANSYS软件建立了甘蔗—断尾机构刚柔耦合模型,对断尾过程中茎秆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断尾过程中茎秆质心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波动范围为-85.28-87.38 mm,速度波动范围为-32821.16-18082.80 mm/s。茎秆所受断尾元件的最大打击合力为807.68 N,竖直方向上的最大打击力为547.04 N。(5)整秆式甘蔗收割机剥叶断尾系统转速优化。建立了一种具有碎叶功能的整秆式甘蔗收割机剥叶断尾装置。采用正交试验结合综合平衡法获得较优作业参数为:喂入辊筒转速、碎叶辊筒转速、剥叶辊筒转速和断尾辊筒转速分别为200、500、600和500 r/min。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碎叶机构对未剥净率的改善效果较明显,但也会对茎秆表皮造成损伤。(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18)
简真[8](2019)在《甘蔗收割机切割刀盘高度自动调节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收割机械化是甘蔗全程机械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甘蔗收割机在收割过程中,如果能够实现随着蔗垄高度的变化自动调节刀盘高度,使切割刀盘始终固定在土壤表面下一定深度进行甘蔗切割,不仅能减少甘蔗浪费,还能避免宿根破损,以提高发芽率。但事实上,我国甘蔗种植地主要集中在南方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蔗垄高低不平,田间甘蔗茎叶和杂草密布,环境复杂,常见的地形高度自动测量方法都无法使用,使刀盘高度的自动调节成为难题。现阶段,国内外甘蔗收割机都无法很好的进行刀盘高度自动调节,实现较合理的切割只能靠人工经验判断,对甘蔗切割效果影响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收割机切割系统液压压力的刀盘高度自动调节控制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研制了一套甘蔗收割机切割模拟装置,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使其能够随着土壤高度变化自动调节刀盘高度,保持刀盘在土壤表层下一定深度进行切割。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查阅国内外有关于甘蔗垄高检测和刀盘高度自动调节的相关资料与文献,制定了根据甘蔗收割机切割系统液压压力大小来进行刀盘高度自动调节的方案。接着研制了一套液压压力数据采集系统,利用该系统到广西省宁明县明江镇利村和扶绥县岜盆乡弄廪屯甘蔗种植地进行田间试验,通过人为控制刀盘高度,使其进行不入土和入土等不同状态下的切割,并利用采集系统采集相应的切割刀盘液压回路的压力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后,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2)研制了一套刀盘高度自动调节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机械部分和控制部分。其中机械部分根据实际甘蔗收割机切割部分原理制作,对收割机切割系统有关部分进行了适当的还原,主要包括液压马达、液压缸和切割刀盘等,切割刀盘能模拟收割机进行土壤和甘蔗的切割,液压缸可以对刀盘进行升降,控制部分则负责随着土壤高度变化控制液压缸的升降,以此达到自动调节刀盘高度的目的。(3)利用制作的土槽,将一定长度的甘蔗用夹具固定于土槽底端,在土槽中装载一定湿度和密度的土壤,模拟蔗地环境和刀盘切割高度的自动调节。测定刀盘空载、10mm入土有蔗时切割和入土无蔗切割等状态下的液压压力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制定自动控制刀盘入土10mm进行切割的调节规则,编写控制程序,进行切割刀盘高度自动调节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刀盘前进速度为50mm/s时,刀盘入土切割与预设深度的误差为7mm,当刀盘前进速度为100mm/s时,刀盘入土切割深度误差为12mm,甘蔗均为入土切割,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6275-2007甘蔗收获机械试验方法》中甘蔗割茬应小于3cm的规定,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7)
武涛,柏元强,邹小平,张增学,刘庆庭[9](2019)在《叁角履带式甘蔗收割机转向系统的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目前山地甘蔗收割困难、缺乏适用收获装备的问题,设计了叁角履带式甘蔗联合收割机转向系统,主要包括后桥、轮桥连接架的设计和转向油缸行程确定。针对关键部件转向后桥和轮桥连接架进行了受力计算与有限元应力分析,对转弯半径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关键零件应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转向后桥的最大静应力为43. 67MPa,动态稳定应力约50MPa,仿真误差为12. 66%;轮桥连接架转向最大静应力158.59 MPa,动态应力为176 MPa,仿真的误差为9. 89%,仿真与实际基本一致。转弯半径试验结果表明:理论转弯半径为6.4m,实际测试时由于车速不同,转弯半径在6.127~6.5m范围内,与理论最大误差4.27%,在可接受范围内,转向系统的设计达到了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陈曦,王紫雨,赵晓宜[10](2018)在《“洛阳创新”助力“甜蜜产业”升级》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值甘蔗收获期,近日,一辆辆外观酷似龙虾的机器在位于西工区下沟工业园的洛阳辰汉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辰汉科技)内整齐排列,将被运往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我国甘蔗主要种植区,在今年的收割季中大显身手。这种机器的全名叫4GQ-130型切段式甘(本文来源于《洛阳日报》期刊2018-12-13)
甘蔗收割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切段式甘蔗收割机排杂装置排杂机理研究匮乏的问题,通过SolidWorks和ICEM建立了排杂装置简化的几何模型,对收割机切段后的蔗料进行了分类,并利用EDEM离散元软件进行建模及离散元参数的测定和标定。采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收割机排杂装置的稳态风场仿真,通过室内试验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和离散元方法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的耦合方法建立了排杂装置-蔗秆段-蔗尾(碎蔗)-蔗叶的耦合仿真模型,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排杂装置-蔗秆段-蔗尾(碎蔗)-蔗叶的耦合系统仿真模型合理,可为进一步研究排杂装置工作机理及优化排杂装置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甘蔗收割机论文参考文献
[1].项菲菲,项忠珂.小型轮式甘蔗收割机断尾机理的实验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
[2].郭无极,杨望,温翔,杨坚,莫建霖.切段式甘蔗收割机排杂仿真建模方法研究[J].农机化研究.2020
[3].麻芳兰,王旭艳,丁翔,任晓智,郭衍超.甘蔗收割机切刀负载压力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20
[4]..玉柴YCA07与辰汉科技甘蔗收割机首配成功[J].农业机械.2019
[5].雷迪迪,赵铁栓,杨凯,侯跃峰,周闯.基于AMESim的甘蔗收割机剥叶液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南方农机.2019
[6].李维兴,马道锋,徐海,张增学,刘庆庭.HN4GDL-132型甘蔗收割机输送臂仿真及试验验证[J].农机化研究.2020
[7].谢卢鑫.甘蔗收割机切段、剥叶及断尾装置设计及参数优化[D].浙江大学.2019
[8].简真.甘蔗收割机切割刀盘高度自动调节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19
[9].武涛,柏元强,邹小平,张增学,刘庆庭.叁角履带式甘蔗收割机转向系统的设计与试验[J].农机化研究.2019
[10].陈曦,王紫雨,赵晓宜.“洛阳创新”助力“甜蜜产业”升级[N].洛阳日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