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医体质学说浅析中风瘀血痰湿致病的防治体会

以中医体质学说浅析中风瘀血痰湿致病的防治体会

经浩宇齐雅芳(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辽宁沈阳110101)

【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377-01

【摘要】目的中风病具有病机复杂,病情顽固,且需要长期不懈的治疗。对中风发病的病理体质,我国临床上多采用中医药针对其失衡体质进行长期调整,并体现其“辨证论治”和“治病求本”的原则。通过中医药调理及日常起居锻炼可明显改善体质,能够预防本病再发,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关键词】中风病预防体质中医

中风病的病理过程多是由量变到质变,缓慢发展、变化的,其病机复杂,病情迁延反复,需要长期、有效的治疗。现代医学对中风的防治以控制危险因素为其主,而中医目前的辨证治疗虽体现个体化治疗,但长期治疗的患者依从性较差,如能针对其失衡体质进行长期调整,则更能体现“辨证论治”与“治病求本”的原则。

1.中风好发体质

本病好发体质类型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五种:

(1)阴虚体质多因先天禀赋或后天脾胃运化功能不足,饮食偏嗜;或素有慢性疾病等,而出现消耗过多;或精血亏损,不能充养形体所导致。

(2)气虚体质多为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虚等引起,多见平素少气懒言,神疲倦怠,头晕目眩,自汗出等,而活动时诸症加剧。

(3)阳盛体质本体质多见面色发红,急躁易怒,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口渴多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4)痰湿体质多见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嗜食肥甘甜黏之物,咳痰胸闷,头晕目眩,喉中痰鸣,鼾声如雷,时有肢体麻木。

(5)瘀血体质此类体质瘦人居多,多见皮肤粗糙,肤色晦暗,或有色素沉着,头发易脱,易出瘀斑,易患疼痛。

中风病人的体质特征,以上五种体质类型既可单独见之,又可相兼出现。其中以瘀血和痰湿体质最易同时出现。

2.针对中风病好发体质开展防治

对于中风病预防,我们既要掌握它的普遍规律,更要寻求相同体质人群发病、传变和转归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当今随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许多疾病单纯依靠药物无法得到根本治疗,通过各种方法调养身体,消除不良因素对机体的影响,防患于未然,才是切实有效的方法。中风病属急危重病,治疗固然是重要的,但关键还是要根据中风好发体质进行积极地预防。因为体质具有可调性,中医药可以改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所以如果能在中风发病前对人们的体质进行准确的辨识,针对体质进行调整干预,那么,绝大部分病人可不发生中风。

在临床中,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中风病人多为痰湿、瘀血体质。在治未病中对于痰湿体质患者多建议以化痰利湿为调整原则。应戒烟酒,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腻的食物。可多食海带、冬瓜、白萝卜等。如形体肥胖,应控制体重,长期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以及适合自己的各种舞蹈。瘀血体质以活血化瘀为防治原则,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进行用药调整,饮食易多食山楂、木耳、可饮适量葡萄酒;放松心情,享受快乐。应早睡早起多锻炼。气虚体质饮食上应忌冷抑热,中药可用甘温补气之品,如人参、黄芪等。阴虚体质宜多食水果,少吃辛辣,不熬夜,中药可用滋阴清热、滋补肝肾之品。阳盛体质应注意调节情绪,忌食辛辣香燥,性热助火之品,中药可用天麻、钩藤等平肝潜阳之品进行调整。

由于当代中医学对体质学说的研究时间尚短,虽在临床防治问题上凸显一定优势,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处于探索和构建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统一公认的中医体质分类方法与权威标准,临床研究不够深入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科研和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5.

[2]郭兴富.从体质学说谈中风病的治疗和预防[J].中医药学刊,2005,23(9):1652-1653.

标签:;  ;  ;  

以中医体质学说浅析中风瘀血痰湿致病的防治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