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外聚合物对土壤矿物—希瓦氏菌还原Cr(Ⅵ)的影响

胞外聚合物对土壤矿物—希瓦氏菌还原Cr(Ⅵ)的影响

论文摘要

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包被在细菌表面和位于细菌群体间的一种三维胶状高分子聚合物,对细菌的理化性质,污染物迁移,生物成矿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影响到细菌和矿物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以去除EPS前后的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为供试细菌,应用酸碱滴定、表面电荷分析和接触角测定比较了去除EPS前后细菌的差异,研究了它们与典型土壤矿物(高岭石、蒙脱石、针铁矿)形成复合体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此外借助还原动力学实验、死活染色实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比较了去除EPS前后细菌及其与矿物复合体对Cr(Ⅵ)还原的差异,探讨了胞外聚合物(EPS)对希瓦氏菌-矿物还原Cr(Ⅵ)的影响机制,主要获得以下结果:1.查明了细胞表面的EPS对希瓦氏菌表面性质的影响。去除EPS后的希瓦氏菌表面负电荷减少、疏水性降低、表面位点浓度减小且主要体现在羧基和羟基的位点浓度减少,但其表面官能团类型未发生变化,羧基、磷酸基及羟基是去除EPS前后希瓦氏菌表面的三种主要官能团。2.明确了EPS对希瓦氏菌还原Cr(Ⅵ)的作用。对不同浓度Cr(Ⅵ)的还原过程中,去除EPS的希瓦氏菌对Cr(Ⅵ)的还原速率和还原量均低于未去除EPS的希瓦氏菌,表明EPS有利于希瓦氏菌对Cr(Ⅵ)的还原。ITC结果表明,去除EPS前后希瓦氏菌在还原Cr(Ⅵ)过程中均为放热反应,但有EPS存在的还原反应在热力学上更有利于进行。死活染色实验结果显示去除EPS的希瓦氏菌活菌比例低于未去除EPS的希瓦氏菌,说明EPS降低了Cr(Ⅵ)对细菌的毒性。3.阐明了EPS对希瓦氏菌还原Cr(Ⅵ)的影响机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PS分析结果显示,EPS中的外膜c-型细胞色素可作为Cr(Ⅵ)还原的末端还原酶,以及糖类的半缩醛基团可作为Cr(Ⅵ)还原的还原剂且被氧化为羧酸盐;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发现,色氨酸类和芳香类蛋白质是EPS的主要荧光组分,且荧光强度的减弱,表明类蛋白质参与了Cr(Ⅵ)的还原过程,进一步促进了希瓦氏菌对Cr(Ⅵ)的还原。4.明确了EPS对希瓦氏菌-矿物复合体还原Cr(Ⅵ)的作用。代谢热活性分析表明,细菌表面EPS的去除会抑制希瓦氏菌-高岭石/针铁矿复合体系中细菌的活性,但增强了希瓦氏菌-蒙脱石复合体中细菌的活性。还原动力学结果显示,未去除EPS的希瓦氏菌-高岭石/针铁矿二元复合体对Cr(Ⅵ)的还原率均大于去除EPS的希瓦氏菌-高岭石/针铁矿二元复合体,表明细菌表面的EPS通过增强细菌活性可促进希瓦氏菌-高岭石/针铁矿二元复合体对Cr(Ⅵ)的还原,而细菌表面的EPS却抑制了希瓦氏菌-蒙脱石复合体对Cr(Ⅵ)的还原。5.EPS不仅可以有效地还原Cr(Ⅵ),而且也影响着希瓦氏菌及希瓦氏菌-矿物复合体还原Cr(Ⅵ)的终产物。有EPS存在时,还原产物主要以Cr2O3、CrPO4的形式结合在希瓦氏菌及复合体表面,去除EPS后,还原产物主要以CrPO4的形式结合在复合体表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Cr(Ⅵ)的微生物还原及机理研究
  •   1.2 微生物-土壤矿物互作对Cr(Ⅵ)还原的影响
  •   1.3 胞外聚合物(EPS)对微生物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影响
  •     1.3.1 EPS的组成及性质
  •     1.3.2 EPS对微生物吸附重金属的影响
  •     1.3.3 EPS对微生物还原重金属的影响
  •     1.3.4 EPS与重金属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1.4 EPS对微生物-矿物互作的影响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细菌的培养及表面紧密结合态EPS的去除
  •       2.1.1.1 细菌的培养
  •       2.1.1.2 细菌表面EPS的去除
  •       2.1.1.3 EPS的提取及纯化
  •     2.1.2 矿物
  •     2.1.3 细菌-矿物复合体的制备
  •     2.1.4 铬溶液的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EPS组分测定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2.2.3 Zeta电位的测定
  •     2.2.4 酸碱滴定
  •     2.2.5细菌代谢热监测实验
  •     2.2.6 细菌接触角和表面疏水性质的测定
  •     2.2.7 Cr(Ⅵ)的还原动力学实验
  •       2.2.7.1 有无EPS条件下希瓦氏菌对不同Cr(Ⅵ)浓度的还原
  •       2.2.7.2 去除EPS前后的希瓦氏菌-矿物复合体对Cr(Ⅵ)的还原
  •       2.2.7.3 不同EPS浓度对Cr(Ⅵ)的还原
  •       2.2.7.4 Cr(Ⅵ)的测定
  •       2.2.7.5 总铬的测定
  •     2.2.8 细菌存活实验
  •     2.2.9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2.2.10 等温滴定量热测定
  •     2.2.1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2.2.12 三维荧光光谱
  •     2.2.1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有无EPS条件下的希瓦氏菌对Cr(Ⅵ)还原的对比研究
  •     3.1.1 希瓦氏菌表面EPS去除前后的SEM图谱
  •     3.1.2 希瓦氏菌表面EPS去除前后的表面电荷分析
  •     3.1.3 去除EPS前后菌体的电位滴定分析
  •     3.1.4 去除EPS前后希瓦氏菌的疏水性分析
  •     3.1.5 去除EPS前后的希瓦氏菌对Cr(Ⅵ)还原动力学分析
  •     3.1.6 去除EPS前后的希瓦氏菌还原Cr(Ⅵ)过程中总铬的变化
  •     3.1.7 细菌活性分析
  •     3.1.8 ITC分析
  •     3.1.9 去除EPS前后的希瓦氏菌还原Cr(Ⅵ)的官能团分析
  •     3.1.10 去除EPS前后的希瓦氏菌还原Cr(Ⅵ)后的表面价态分析
  •   3.2 胞外聚合物(EPS)对Cr(Ⅵ)的还原
  •     3.2.1 EPS的主要成分分析
  •     3.2.2 EPS对 Cr(Ⅵ)还原的价态分析
  •     3.2.3 不同EPS浓度对Cr(Ⅵ)的还原
  •     3.2.4 EPS中外膜c-型细胞色素在还原前后的光谱分析
  •     3.2.5 FTIR分析
  •     3.2.6 EPS还原Cr(Ⅵ)的三维荧光光谱(3D-EEM)分析
  •     3.2.7 XPS分析
  •   3.3 胞外聚合物(EPS)对希瓦氏菌-矿物复合体还原Cr(Ⅵ)的影响
  •     3.3.1 矿物及去除EPS前后的希瓦氏菌-矿物复合体表面电荷分析
  •     3.3.2 去除EPS前后希瓦氏菌-矿物复合体的电位滴定分析
  •     3.3.3 矿物对EPS去除前后的希瓦氏菌的代谢热活性分析
  •     3.3.4 还原后希瓦氏菌的活性分析
  •     3.3.5 去除EPS前后的希瓦氏菌-矿物复合体对Cr(Ⅵ)的还原动力学
  •     3.3.6 还原Cr(Ⅵ)过程中总铬的变化
  •     3.3.7 去除EPS前后希瓦氏菌-矿物复合体还原Cr(Ⅵ)的官能团分析
  •     3.3.8 希瓦氏菌-矿物复合体还原Cr(Ⅵ)后的表面价态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胞外聚合物(EPS)对希瓦氏菌还原Cr(Ⅵ)的影响
  •   4.2 胞外聚合物(EPS)对希瓦氏菌-矿物复合体还原Cr(Ⅵ)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谢金秋

    导师: 黄巧云,戴珂

    关键词: 希瓦氏菌,胞外聚合物,矿物,复合体,还原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分类号: X172

    DOI: 10.27158/d.cnki.ghznu.2019.000634

    总页数: 82

    文件大小: 3371K

    下载量: 177

    相关论文文献

    • [1].鱼源腐败希瓦氏菌生长/非生长界面模型的建立和验证[J].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3)
    • [2].奥奈达希瓦氏菌吸收废水中铁离子的作用机制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20(11)
    • [3].酚酸对水产品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作用[J]. 食品与机械 2020(06)
    • [4].营养物质对希瓦氏菌附着行为的影响[J]. 生物化工 2020(05)
    • [5].希瓦 一座古城的前世今生[J]. 厦门航空 2020(05)
    • [6].超高压处理条件对腐败希瓦氏菌的影响[J].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6)
    • [7].冷藏对虾中腐败希瓦氏菌活菌EMA-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
    • [8].希瓦的眼泪[J]. 文学与人生 2012(05)
    • [9].茶多酚抑制腐败希瓦氏菌机理研究[J]. 茶叶科学 2014(02)
    • [10].环境条件对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J]. 中国食品学报 2013(10)
    • [11].假希瓦格■类生物生活方式探讨[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2(01)
    • [12].希瓦氏菌在印染废水脱色中的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06)
    • [13].3株方斑东风螺病原希瓦氏菌对3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J]. 江西水产科技 2013(01)
    • [14].一种新的异育银鲫病原——腐败希瓦氏菌[J]. 微生物学报 2012(05)
    • [15].希瓦氏菌群体感应的研究进展[J]. 生物加工过程 2020(02)
    • [16].鲤鱼中腐败希瓦氏菌生长模型的建立和验证[J]. 食品科学 2015(15)
    • [17].植酸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机理[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10)
    • [18].希瓦菌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07)
    • [19].复合抑菌剂对希瓦氏菌抑制效果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07)
    • [20].奥柰达希瓦氏菌生物膜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09)
    • [21].一株腐败希瓦氏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染料脱色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3)
    • [22].复合生物保鲜剂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机理[J]. 江苏农业学报 2012(01)
    • [23].腐败希瓦氏菌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和生物学性质[J]. 海洋湖沼通报 2012(03)
    • [24].大鲵希瓦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病理学观察[J]. 河南农业科学 2019(08)
    • [25].零价铁对奥奈达希瓦氏菌还原U(Ⅵ)的影响及机制[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5(08)
    • [26].希瓦氏菌(Shewanella marinintestina MCCC 1A01703)二十碳五烯酸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钓取及鉴定[J]. 微生物学杂志 2017(02)
    • [27].海水希瓦氏菌(Shewanella aquimarina)PCR检测方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02)
    • [28].大黄鱼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初步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09(06)
    • [29].希瓦汗国与俄罗斯帝国的关系[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30].外加电场作用下希瓦氏菌对活性红3BS脱色效果研究[J]. 江西化工 2019(01)

    标签:;  ;  ;  ;  ;  

    胞外聚合物对土壤矿物—希瓦氏菌还原Cr(Ⅵ)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