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在机架上沿机架的左右方向紧挨并排布置的第一海绵输送带和第二海绵输送带,机架上装设有用于同时过渡第一海绵输送带和第二海绵输送带形成水平工作面的第一支撑滚筒和第二支撑滚筒,机架上安装有水槽,机架上安装有第一传动滚组,机架上安装有第二传动滚组,机架上安装有用于带动第一海绵输送带和第二海绵输送带在机架上以不同速度过渡循环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第一传动滚组和第二传动滚组传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实现陶瓷产品底部残留釉水自动擦除,效率高、成本低。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在所述机架上沿机架的左右方向紧挨并排布置的第一海绵输送带和第二海绵输送带,所述机架上装设有用于同时过渡第一海绵输送带和第二海绵输送带形成水平工作面的第一支撑滚筒和第二支撑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水槽,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用于将第一海绵输送带引入所述水槽并在所述机架上过渡循环的第一传动滚组,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用于将第二海绵输送带引入所述水槽并在所述机架上过渡循环的第二传动滚组,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海绵输送带和所述第二海绵输送带在所述机架上以不同速度过渡循环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传动滚组和所述第二传动滚组传动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在所述机架上沿机架的左右方向紧挨并排布置的第一海绵输送带和第二海绵输送带,所述机架上装设有用于同时过渡第一海绵输送带和第二海绵输送带形成水平工作面的第一支撑滚筒和第二支撑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水槽,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用于将第一海绵输送带引入所述水槽并在所述机架上过渡循环的第一传动滚组,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用于将第二海绵输送带引入所述水槽并在所述机架上过渡循环的第二传动滚组,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海绵输送带和所述第二海绵输送带在所述机架上以不同速度过渡循环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传动滚组和所述第二传动滚组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滚组包括第一主滚筒和用于过渡第一海绵输送带至所述第一主滚筒上的第一侧压滚筒,以及用于所述第一海绵输送带由所述第一主滚筒过渡至所述第一支撑滚筒的第二侧压滚筒,所述第一侧压滚筒、所述第二侧压滚筒和所述第一主滚筒均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滚组包括第二主滚筒和用于过渡所述第二海绵输送带于所述第二主滚筒上的第三侧压滚筒,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海绵输送带由所述第二主滚筒过渡于所述第一支撑滚筒上的第四侧压滚筒,所述第三侧压滚筒、所述第四侧压滚筒和所述第二主滚筒均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主链轮和双排链轮,以及与双排链轮上齿数不相同的从动链轮,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主链轮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主滚筒和所述第二主滚筒均包括有中心轴和筒壁,所述双排链轮固定套装于所述第一主滚筒的中心轴上,所述从动链轮固定套装于所述第二主滚筒的中心轴上,所述主链轮经第一链条与所述双排链轮连接,所述双排链轮经第二链条与所述从动链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位于所述第一主滚筒和所述第二主滚筒的正下方,所述水槽的槽口朝上,所述第一主滚筒和所述第二主滚筒的筒壁均部分陷入所述水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滚组和所述第二传动滚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滚筒和所述第二支撑滚筒下方。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
背景技术
在陶瓷自动化生产领域中,上釉后的陶瓷产品底部有残留釉水,残留的釉水需要清理,现有的釉水残留通过人工进行清洗,往往清洗不干净,并且效率低,还不利于配合自动化相关设备的开展工作。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针对上釉后的陶瓷产品底部有残留釉水如何快速且有效地清除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实现陶瓷产品底部残留釉水自动擦除,效率高、成本低。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在所述机架上沿机架的左右方向紧挨并排布置的第一海绵输送带和第二海绵输送带,所述机架上装设有用于同时过渡第一海绵输送带和第二海绵输送带形成水平工作面的第一支撑滚筒和第二支撑滚筒,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水槽,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用于将第一海绵输送带引入所述水槽并在所述机架上过渡循环的第一传动滚组,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用于将第二海绵输送带引入所述水槽并在所述机架上过渡循环的第二传动滚组,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海绵输送带和所述第二海绵输送带在所述机架上以不同速度过渡循环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传动滚组和所述第二传动滚组传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滚组包括第一主滚筒和用于过渡第一海绵输送带至所述第一主滚筒上的第一侧压滚筒,以及用于所述第一海绵输送带由所述第一主滚筒过渡至所述第一支撑滚筒的第二侧压滚筒,所述第一侧压滚筒、所述第二侧压滚筒和所述第一主滚筒均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传动滚组包括第二主滚筒和用于过渡所述第二海绵输送带于所述第二主滚筒上的第三侧压滚筒,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海绵输送带由所述第二主滚筒过渡于所述第一支撑滚筒上的第四侧压滚筒,所述第三侧压滚筒、所述第四侧压滚筒和所述第二主滚筒均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主链轮和双排链轮,以及与双排链轮上齿数不相同的从动链轮,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主链轮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主滚筒和所述第二主滚筒均包括有中心轴和筒壁,所述双排链轮固定套装于所述第一主滚筒的中心轴上,所述从动链轮固定套装于所述第二主滚筒的中心轴上,所述主链轮经第一链条与所述双排链轮连接,所述双排链轮经第二链条与所述从动链轮连接。
进一步,所述水槽位于所述第一主滚筒和所述第二主滚筒的正下方,所述水槽的槽口朝上,所述第一主滚筒和所述第二主滚筒的筒壁均部分陷入所述水槽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动滚组和所述第二传动滚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滚筒和所述第二支撑滚筒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是:机架上沿机架的左右方向紧挨并排布置的第一海绵输送带和第二海绵输送带,第一传动滚组和第二传动滚组件相应第一海绵输送带和第一海绵输送带牵入、牵出水槽,驱动装置带动第一传动滚组和第二传动滚组件以不同转速工作。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工作时,先往水槽内先装满水,驱动装置带动第一传动滚组和第二传动滚组以不相同转动工作,从而第一海绵输送带与第二海绵输送带运动速度不一致,陶瓷产品在第一支撑滚筒和第二支撑滚筒之间的第一海绵输送带与第二海绵输送带传输时,就会旋转输送出去,实现对陶瓷产品底部残留釉水自动擦除效果。
另外,由于第一传动滚组的过渡牵引下,第一海绵输送带在机架上循环运动,第一海绵输送带将持续地没入或传出水槽,实现对第一海绵输送带残留釉水的清理及时,避免在釉水在第一海绵输送带结块,影响对陶瓷产品底部残留釉水自动擦除效果。同理,由于第二传动滚组的过渡牵引下,第二海绵输送带在机架上循环运动,第二海绵输送带将持续地没入和传出水槽,实现对第二海绵输送带残留釉水的清理及时,避免在釉水在第一海绵输送带结块,影响对陶瓷产品底部残留釉水自动擦除效果。整个工作过程无需人员参与,自动化程度高,提高陶瓷产品底部残留釉水的擦除效率,有效地降低成本。
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实现陶瓷产品底部残留釉水自动擦洗,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架;2-第一海绵输送带;3-第二海绵输送带;4-第一支撑滚筒;5-第二支撑滚筒;6-水槽;71-第一主滚筒;72-第一侧压滚筒;73-第二侧压滚筒;81-第二主滚筒82-第三侧压滚筒;83-第四侧压滚筒;91-电机;92-主链轮;93-双排链轮;94-从动链轮;95-第一链条;96-第二链条;101-陶瓷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在所述机架1上沿机架1的左右方向紧挨并排布置的第一海绵输送带2和第二海绵输送带3,所述机架1上装设有用于同时过渡第一海绵输送带2和第二海绵输送带3形成水平工作面的第一支撑滚筒4和第二支撑滚筒5,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水槽6,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用于将第一海绵输送带2引入所述水槽6并在所述机架1上过渡循环的第一传动滚组,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用于将第二海绵输送带3引入所述水槽6并在所述机架1上过渡循环的第二传动滚组,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海绵输送带2和所述第二海绵输送带3在所述机架1上以不同速度过渡循环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传动滚组和所述第二传动滚组传动连接。
上述中,具体的:第一支撑滚筒4、第二支撑滚筒5、第一传动滚组和第二传动滚组在机架1上,都是配合轴承和轴承座通过常规方式进行安装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滚组包括第一主滚筒71和用于过渡第一海绵输送带2至所述第一主滚筒71上的第一侧压滚筒72,以及用于所述第一海绵输送带2由所述第一主滚筒71过渡至所述第一支撑滚筒4的第二侧压滚筒73,所述第一侧压滚筒72、所述第二侧压滚筒73和所述第一主滚筒71均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第一海绵输送带2擦除釉层后,当第一海绵输送带2运行经过水槽6时,第一海绵输送带2附着的釉料可以被洗去;当第一海绵输送带2运行经过第一侧压滚筒72与第一主滚筒71之间时,可以第一海绵输送带2滚压展平,而第一海绵输送带2运行经过第一主滚筒71与第二侧压滚筒73之间时,可以挤掉第一海绵输送带2携带的部分水分,保证第一海绵输送带2不宜过湿,影响陶瓷产品101底部釉水的擦除。当第一海绵输送带2运行经过水槽6中的第一主滚筒71时,第一主滚筒71可以将第一海绵输送带2中含釉料的水压榨排挤,更好地促使釉料离开第一海绵输送带2,保持第一海绵输送带2的洁净。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滚组包括第二主滚筒81和用于过渡所述第二海绵输送带3于所述第二主滚筒81上的第三侧压滚筒82,以及用于所述第二海绵输送带3由所述第二主滚筒81过渡于所述第一支撑滚筒4上的第四侧压滚筒83,所述第三侧压滚筒82、所述第四侧压滚筒83和所述第二主滚筒81均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第二海绵输送带3擦除釉层后,当第二海绵输送带3运行经过水槽6时,第二海绵输送带3附着的釉料可以被洗去;当第二海绵输送带3运行经过第三侧压滚筒82与第二主滚筒81之间时,可以第二海绵输送带3滚压展平,而第二海绵输送带3运行经过第二主滚筒81与第四侧压滚筒83之间时,可以挤掉第二海绵输送带3携带的部分水分,保证第二海绵输送带3不宜过湿,影响陶瓷产品101底部釉水的擦除。当第人海绵输送带运行经过水槽6中的第二主滚筒81时,第二主滚筒81可以将第二海绵输送带3中含釉料的水压榨排挤,更好地促使釉料离开第二海绵输送带3,保持第二海绵输送带3的洁净。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91、主链轮92和双排链轮93,以及与双排链轮93上齿数不相同的从动链轮94,所述电机91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主链轮92安装在所述电机91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主滚筒71和所述第二主滚筒81均包括有中心轴和筒壁,所述双排链轮93固定套装于所述第一主滚筒71的中心轴上,所述从动链轮94固定套装于所述第二主滚筒81的中心轴上,所述主链轮92经第一链条95与所述双排链轮93连接,所述双排链轮93经第二链条96与所述从动链轮94连接。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电机91通过主链轮92和第一链条95将动力传输给双排链轮93,双排链轮93作为中间动力传输过渡轮,双排链轮93经第二链条96将动力传输给从动链轮94,由于双排链轮93与从动链轮94齿数的不同,实现由一个电机91就能带动第一海绵输送带2和第二海绵输送带3不同速度地在机架1上循环过渡,所以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紧凑。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滚筒71和所述第二主滚筒81为结构相同、大小一致的两个常规滚筒。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水槽6位于所述第一主滚筒71和所述第二主滚筒81的正下方,所述水槽6的槽口朝上,所述第一主滚筒71和所述第二主滚筒81的筒壁均部分陷入所述水槽6内。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第一海绵输送带2和第二海绵输送带3擦除陶瓷制品底部的釉层后,当第一海绵输送带2和第二海绵输送带3运行经过水槽6时,第一海绵输送带2和第二海绵输送带3附着的釉料可以被洗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滚组和所述第二传动滚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滚筒4和所述第二支撑滚筒5下方。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节省结构布局空间,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滚筒4和所述第二支撑滚筒5之间的第一海绵输送带2和第二海绵输送带3阻挡物品掉落于第一传动滚组或所述第二传动滚组上,避免引发故障,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一种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作业初始状态下(即:初始状态为电机91不工作状态),先将水槽6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91。
电机91运转,电机91转动带动主动链轮转动,动力通过第一链条95、双排链轮93、第二链条96、从动链轮94、第一传动滚组、第一传动滚组传递,从而带动第一海绵输送带2与第二海绵输送带3运动,由于双排链轮93和从动链轮94的齿数不一样,从而第一海绵输送带2与第一海绵输送带2运动速度不一致,因此两者转动的线速度不一致,因此,可以将陶瓷制品自由搁置在第一海绵输送带2与第二海绵输送带3之间,陶瓷制品的底沿同时接触第一海绵输送带2与第二海绵输送带3(即:陶瓷制品跨过第一海绵输送带2与第二海绵输送带3的间隙),这样,陶瓷制品在被第一海绵输送带2与第二海绵输送带3带动而向前移动的同时,会发生自转,从而使陶瓷制品的底沿与海绵输送带发生搓动,使陶瓷制品底沿的釉料被海绵输送带自动擦掉,而且在擦釉过程中,陶瓷制品只有底沿与外界接触,其它部位均不需外界或人体接触,确保正常部位的釉层不被损坏。
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陶瓷产品自动擦底装置,结构简单巧妙,能实现陶瓷产品101底部残留釉水自动擦除,可以节省人工,效率高、成本低。且具有能耗低、易于加工、易于装配、易调整,实用性强等特点。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5547.4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812677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B28B11/04
专利分类号:B28B11/04;B28B11/22
范畴分类:26K;
申请人:泉州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泉州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塘西工业区二期A-03号
发明人:何小林;黄玮文;刘泉森;王平江;陈子和
第一发明人:何小林
当前权利人:泉州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
代理人:郭若山
代理机构:35205
代理机构编号: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