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董桂梅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四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点论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阐述要点:(1)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2)注重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3)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4)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兴趣;(5)利用课外延伸,发展学习兴趣。总之,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实践活动;课外延伸

Talkinginlanguageteachinghowto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

DongguiMei

【Abstract】Interestedinlearningthedirectdrivingforce,determinesthedirectionofstudentlearningactivitiesandefficiency.Inthispaper,"thelanguagecurriculumstandards"asaguide,inconjunctionwiththeirteachingpracticefocusesonlanguageteachinghowto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andimprovetheefficiencyofclassroomteaching.Elaboratedpoints:(1)creationofproblemsituations,inducedinterestinlearning;(2)practice-orientedoperation,tomobilizeinterestinlearning;(3)Contactreallife,cultivateinterestinlearning;(4)conductappropriatecompetitionandimproveinterestinlearning;(5)extendingtheuseofextra-curriculardevelopinterestinlearning.Inshort,onlytotakeaseriesofsupportingteachersincentivestofullydevelopstudents'enthusiasmforlanguagelearning,tostimulatestudents'interestinlanguagelearning,improveteachingefficiency.

【Keywords】languageteaching;learninginterest;Practice;Extracurricularextended

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赫尔巴特说过:“教育应以兴趣为基础,并应把引起和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兴趣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归。

1.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如《背影》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在开篇写道:“我与父亲不见四年有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跟着提问:一般作品描绘人物部位最多的是什么?学生讨论明确:人最富于表情部位应该是面部,应着力于面部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手法;而《背影》这一课,作者为什么抓住人物的“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背影”是进入老境“颓唐”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一个印记。父亲在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劳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地爬过铁路为儿子买桔子。这“背影”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背影”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给儿子烙下的一个深刻、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果还是囿于描绘人物的精神、音容笑貌,就不能像描写“背影”那样更想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激发出来了。

2.注重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讲,往往容易使学生疲劳,丧失信心,学习兴趣都被压抑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动脑、动手、动眼,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

我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讲到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但每逢星期天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去散步,翘首企盼于勒回家的情景时,提出:“他们在盼望什么呢?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合情合理的联想,他们盼着于勒带回来很多的钱,菲利普夫妇需要一栋豪华的别墅;两个姐姐需要漂亮的衣服和高贵的首饰;若瑟夫需要的是巧克力、麦当劳……活跃的课堂气氛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琴弦,有效的推动了课堂教学的进展。在学完此文后,我要学生以《于勒叔叔发财归来了》为题进行想象作文,启发学生超越时空联想:“站在眼前的是一位衣冠楚楚、腰缠万贯的于勒,这时菲利普一家在语言、表情和动作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学生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犹如注射了一支兴奋剂,他们的写作兴致大增,纷纷开动脑筋,大胆相象写出了很多精彩的片段。像这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使知识理解的更透彻,思想和思维都得到升华。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立活动和实践创造的天地。

3.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文本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如《紫藤萝瀑布》、《理想》、《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等等,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相距较远,所写的内容也远离学生的生活,所抒发的情感也让学生觉得遥远。总之,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到陌生。因此,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就会毫无兴趣,阅读体验也就会停留于表面,甚至发生偏差。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就应注意拓展,联系生活,让学生了解宗璞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不幸遭遇,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贫困生活,红军长征时的艰苦奋斗,学生只有了解了生活,才会产生阅读兴趣,才会理解文本,因为所有的文本都是源自生活的。又如《春》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字精美,有画,有深邃的意境。但概念比较抽象,有些东西毕竟不是现实生活的“春”。更何况由于地域气候的差异,学生亲身感受的“春”不一定和朱先生笔下的《春》吻合。为此,我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春天回忆出来,用文字或画面表现,再与文本比较,把自己生活中对春的感受与《春》的文字内容融合,才能从心里体会到那种属于《春》的、独特的美。学生也只有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阅读文本结合,他们才能真正读懂文本所反映的深层内涵。总的来说,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之间,是相互相成的,互为促进的。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也应该阅读作者在创作上的成就,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作者人生的各种境遇,理解他们身上所浸润的文化底蕴,挖掘自身的生活体验,把自身经历与文本结合,体验文本学习的现实意义,最终走向生活的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兴趣

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烈,有竞争意识。基于这种特点,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本学期,我们师生共议,在板报中设立了演讲、作文、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将每天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的周记、每次的作文等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逐步累积,准备到期末时评选出获得优秀数目最多的学生,适当给予鼓励。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与,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也不甘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写不好的就在古诗背诵上下工夫,周记写得少的就在课堂演讲上多谈谈,平时作文写一篇的都争着写两篇。在各种活动中,同学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们有一种在语文知识的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由此可见,竞争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更好地融入到语文素质教育当中,能丰富语文教材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5.利用课外延伸,发展学习兴趣

语文课外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学生学到一定的语文知识之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密切配合、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后我经常鼓励学生多读自己喜欢的名著,并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记下来。他们喜欢《西游记》,就让他们读《西游记》,他们喜欢《三国演义》,就让他们读《三国演义》,他们并不喜欢读离他们的生活很远的、政治性强的《暴风骤雨》《生死场》等,那就不要读,有什么关系呢?天下的书多矣,又何必硬强求呢?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教师只有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选讲》P247.

标签:;  ;  ;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