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抑爆浓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瓦斯,低浓度,水雾,浓度,瓦斯爆炸,装置,火源。
抑爆浓度论文文献综述
蔡子龙[1](2019)在《细水雾技术在低浓度瓦斯输送管道的抑爆机理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阐述瓦斯爆炸原理,阐明细水雾在管道空间内运动特性及沉降规律,分析细水雾技术在抑制管道瓦斯爆炸的抑爆机理级应用效果,结合我厂应用实例,针对该技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为确保低浓度输送系统稳定运行以及细水雾技术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煤层气》期刊2019年02期)
黄子超,司荣军,薛少谦[2](2018)在《抑爆粉剂浓度及粒度对瓦斯爆炸抑制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抑爆粉剂的参数指标是影响隔抑爆装置抑制瓦斯爆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20 L球形爆炸特性实验装置对多种不同抑爆粉剂浓度及粒度条件下的瓦斯爆炸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随着抑爆剂浓度的逐渐增加,瓦斯爆炸最大压力降低,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降低,压力到达峰值时间延迟;在20 L密闭环境,粉剂粒度<15μm的条件下,当抑爆粉剂浓度增加到225 g/m~3时,瓦斯混合气体被完全惰化,失去爆炸性;在15~80μm抑爆粉剂粒度范围内,随着粒度的减小,抑爆性能先减弱后增强,在抑爆粉剂浓度为200 g/m~3时,15μm与70~80μm粉剂粒度最大爆炸压力分别下降了19.8%,17.8%,而40~50μm粒度爆炸压力下降了6.4%。(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孙智[3](2017)在《抑爆材料对低浓度煤层气爆炸的隔爆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小球连通容器,进行了甲烷浓度为10%,不同压力下,连通容器大球点火,无/有抑爆材料时连通容器内预混气体爆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无抑爆材料时,小球容器先于大球容器到达压力峰值,且小球容器的压力峰值远大于大球容器的压力峰值,大、小球容器内的气体均发生爆炸;有抑爆材料时,大球压力快速上升,小球压力则紧随其后缓慢上升,然后缓缓平滑下降,只有大球容器内的气体发生爆炸,小球容器内的气体未发生爆炸,证明抑爆材料能起到有效的隔爆作用;随着初始压力的上升,大、小球压力峰值随着上升。(本文来源于《中国煤层气》期刊2017年05期)
李磊[4](2016)在《低浓度瓦斯输送管道抑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低浓度瓦斯输送管道抑爆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了细水雾抑爆、二相流抑爆、干粉抑爆、惰性气体抑爆技术;介绍了极具发展前景的多孔材料抑爆和真空抑爆技术。针对目前抑爆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指出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王华锋[5](2015)在《无抑爆装置低浓度瓦斯输送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简化低浓度瓦斯输送工艺,基于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的瓦斯爆炸叁要素,从理论上分析了低浓度瓦斯输送管道取消抑爆装置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无抑爆装置的低浓度瓦斯输送工艺。结果表明,无抑爆装置的低浓度瓦斯输送工艺是一种系统简单可行的新工艺。(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5年07期)
朱承建,袁凤培,王文龙,邱宇[6](2015)在《低浓度瓦斯输送管道抑爆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浓度瓦斯输送管道易燃、易爆等问题,研制了一套主动抑爆装置。介绍了抑爆装置构成原理,围绕着瓦斯爆炸传播规律,从软硬件2方面提升抑爆器、控制器、火焰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及抗干扰能力。数次的管道爆炸试验证明该抑爆系统响应速度快、灭火效果好、稳定可靠。(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5年02期)
兰治淮,刘青源,余兰金[7](2011)在《变压吸附法提浓煤矿低浓度瓦斯过程中的脱氧及抑爆技术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提取煤矿低浓度瓦斯中甲烷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研发了两种专用吸附剂,分别用于瓦斯中甲烷的富集及瓦斯的脱氧,并测试了二者的分离性能,详细考察了专用吸附剂对瓦斯的抑爆性能;介绍了变压吸附法提浓瓦斯中甲烷的工艺,进行了脱氧及抑爆组合技术在瓦斯变压吸附法脱氧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专用吸附剂脱氧效率高,经富集、脱氧工艺后瓦斯中甲烷浓度能由20%提浓至65%,且工艺运行平稳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期刊2011年03期)
抑爆浓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抑爆粉剂的参数指标是影响隔抑爆装置抑制瓦斯爆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20 L球形爆炸特性实验装置对多种不同抑爆粉剂浓度及粒度条件下的瓦斯爆炸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随着抑爆剂浓度的逐渐增加,瓦斯爆炸最大压力降低,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降低,压力到达峰值时间延迟;在20 L密闭环境,粉剂粒度<15μm的条件下,当抑爆粉剂浓度增加到225 g/m~3时,瓦斯混合气体被完全惰化,失去爆炸性;在15~80μm抑爆粉剂粒度范围内,随着粒度的减小,抑爆性能先减弱后增强,在抑爆粉剂浓度为200 g/m~3时,15μm与70~80μm粉剂粒度最大爆炸压力分别下降了19.8%,17.8%,而40~50μm粒度爆炸压力下降了6.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抑爆浓度论文参考文献
[1].蔡子龙.细水雾技术在低浓度瓦斯输送管道的抑爆机理及效果分析[J].中国煤层气.2019
[2].黄子超,司荣军,薛少谦.抑爆粉剂浓度及粒度对瓦斯爆炸抑制效果的影响[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
[3].孙智.抑爆材料对低浓度煤层气爆炸的隔爆性研究[J].中国煤层气.2017
[4].李磊.低浓度瓦斯输送管道抑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炭技术.2016
[5].王华锋.无抑爆装置低浓度瓦斯输送技术探讨[J].煤炭工程.2015
[6].朱承建,袁凤培,王文龙,邱宇.低浓度瓦斯输送管道抑爆装置[J].煤矿安全.2015
[7].兰治淮,刘青源,余兰金.变压吸附法提浓煤矿低浓度瓦斯过程中的脱氧及抑爆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煤炭.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