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移动电源本体以及系统电路;充电器本体、移动电源本体相互连接,且充电器本体具有输入插头,移动电源本体具有第一输出插口;系统电路包括变压电路、电池保护电路、电源控制电路以及第一继电器,输入插头通过第一继电器与变压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源控制电路与变压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控制第一继电器的通断,可充电电池及第一输出插口均与电源控制电路电性连接,电池保护电路与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电源控制电路判定可充电电池电量,当其充满时,发送信号,使第一继电器断开,从而使整个变压电路不通电,降低待机功耗、减少安全隐患,延长可充电电池使用寿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器本体、移动电源本体以及系统电路;所述充电器本体、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相互连接,且所述充电器本体具有输入插头,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具有第一输出插口;所述系统电路包括变压电路、电池保护电路、电源控制电路以及第一继电器,所述输入插头通过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与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的通断,可充电电池及所述第一输出插口均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器本体、移动电源本体以及系统电路;所述充电器本体、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相互连接,且所述充电器本体具有输入插头,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具有第一输出插口;所述系统电路包括变压电路、电池保护电路、电源控制电路以及第一继电器,所述输入插头通过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与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的通断,可充电电池及所述第一输出插口均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一个信号脚通过电量显示开关接地,并与所述可充电电池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另外多个信号脚连接发光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采用SY6903A移动电源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为常闭继电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本体、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本体具有第二输出插口,所述第二输出插口与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具有USB插头,所述USB插头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器本体、所述移动电源本体通过所述第二输出插口、所述USB插头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插头旋转枢接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插口及\/或所述第二输出插口包括USB Type-A插孔和USB Type-C插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插头旋转枢接于所述充电器本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本体上具有五孔插座,所述五孔插座通过第二继电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输入插头之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充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
背景技术
出差旅行充电器肯定是要带的,而移动电源为了不时之需也需要带,再加上各种线材,实在是增加了出差旅行的烦恼,所以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应运而生,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既能作为充电器使用,也能够作为移动电源使用。当前市场上常用的智能充电器,在内部移动电源充满电后,不能自行断电,造成大量待机功耗和安全隐患,而且影响移动电源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利用电源控制电路判定可充电电池电量状态,并且控制变压电路的断通工作,从而达到节能安全环保。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移动电源本体以及系统电路;所述充电器本体、所述移动电源本体相互连接,且所述充电器本体具有输入插头,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具有第一输出插口;所述系统电路包括变压电路、电池保护电路、电源控制电路以及第一继电器,所述输入插头通过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与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的通断,可充电电池及所述第一输出插口均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电池保护电路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
上述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利用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判定所述可充电电池电量状态,当所述可充电电池充满时,发送信号给所述输入插头与所述变压电路之间的所述第一继电器,使所述第一继电器断开,从而使所述变压电路在变压前就断电,整个变压电路均不通电,降低待机功耗和减少安全隐患,延长所述可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一个信号脚通过电量显示开关接地,并与所述可充电电池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另外多个信号脚连接发光二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控制电路采用SY6903A移动电源芯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继电器为常闭继电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本体、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本体具有第二输出插口,所述第二输出插口与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移动电源本体具有USB插头,所述USB插头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器本体、所述移动电源本体通过所述第二输出插口、所述USB插头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SB插头旋转枢接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插口及\/或所述第二输出插口包括USB Type-A插孔和USB Type-C插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插头旋转枢接于所述充电器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器本体上具有五孔插座,所述五孔插座通过第二继电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输入插头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第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第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变压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池保护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充电器本体;110、输入插头;120、插接柱;130、第二输出插口;131、USB Type-A插孔;132、USB Type-C插孔;200、移动电源本体;210、第一输出插口;220、限位环;230、USB插头;240、收纳槽;300、变压电路;U1、主控芯片;BD1、整流桥堆;400、电池保护电路;U2、保护芯片;500、电源控制电路;U3、移动电源芯片;S1、电量显示开关;D5、发光二极管;600、五孔插座;K1、第一继电器;K2、第二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100、移动电源本体200以及系统电路;所述充电器本体100、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相互连接,且所述充电器本体100具有输入插头110,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具有第一输出插口210;所述系统电路包括变压电路300、电池保护电路400、电源控制电路500以及第一继电器K1,所述输入插头110通过所述第一继电器K1与所述变压电路30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控制电路500与所述变压电路30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通断,可充电电池及所述第一输出插口210均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500电性连接,所述电池保护电路400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电性连接。
所述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通过所述输入插头110输入220V或者100V的家用电,通过所述变压电路300进行降压为5V后输送给所述电源控制电路500,最终输入进所述可充电电池内存储起来,然后所述可充电电池存储的电能通过所述第一输出插口210输出。
具体的,当上述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使用时,利用所述电源控制电路500判定所述可充电电池电量状态,当所述可充电电池充满时,发送信号给所述输入插头110与所述变压电路300之间的所述第一继电器K1,使所述第一继电器K1断开,从而使所述变压电路300在变压前就断电,整个变压电路300均不通电,降低待机功耗和减少安全隐患,延长所述可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附图4,所述电源控制电路500采用矽力杰SY6903A三合一的移动电源芯片U3,所述移动电源芯片U3的引脚16通过电量显示开关S1接地,并通过电阻R15与所述可充电电池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5的阻值为100KΩ,所述移动电源芯片U3的引脚2、引脚3、引脚4、引脚9各与一个发光二极管D5D5的负极连接,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D5D5的正极各一个通过电阻R14与所述移动电源芯片U3的引脚14连接,所述电阻R14的阻值为3.9KΩ,所述移动电源芯片U3的引脚14与所述第一输出插口210的电源端子连接,所述移动电源芯片U3的引脚14通过并联的电容C9、电容C10接地,所述电容C9、电容C10的电容值均为22UF;所述移动电源芯片U3的引脚15与所述变压电路300的输出端连接,并通过电容C8接地,所述电容C8的电容值为22UF,所述移动电源芯片U3的引脚1与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移动电源芯片U3的引脚6与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移动电源芯片U3的引脚5、引脚13均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其中所述移动电源芯片U3的引脚13通过电感L4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感L4的电感量为1.5uH,所述电感L4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正极之间通过电容C11接地,所述电容C11的电容值为10UF,且所述移动电源芯片U3的引脚13还通过串联的电阻R18、电容C12接地,所述电阻R18的阻值为4.7Ω,所述电容C12的电容值为2.2NF。所述移动电源芯片U3的引脚7、引脚8、引脚10分别通过电阻R19、电阻R21、电阻R22相互并联后与电阻R23串联起来接地,所述电阻R19、所述电阻R21、所述电阻R22、所述电阻R23的阻值分别为3.3KΩ、3.9KΩ、1KΩ、0Ω,所述移动电源芯片U3的引脚10还通过电容C13接地,所述电容C13的电容值为100NF。
进一步地,如附图5,所述电池保护电路400采用的保护芯片U2为DW01,所述保护芯片U2与两个N型并且串联的MOSFET管M1、MOSFET管M2配合,对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保护,所述MOSFET管M1、所述MOSFET管M2型号为8脚的8205。
所述变压电路300的主控芯片U1型号为TD6513,负责交流转直流、有过流、过压、过温、短路保护,所述变压电路300采用的整流桥堆BD1为壹芯微的MB10F,如附图3,所述变压电路300中温度保险丝RF1规格为10R\/1W,电感L2的规格为1mH,电阻R1的规格为2.2KΩ,电感L3的规格为4.7uH,电容C2的规格为4.7uF\/400V,电容C3的规格为4.7uF\/400V,电阻R4的规格为2MΩ,电阻R7的规格为2MΩ,电容CY1的规格为102\/400Vac,电阻R5的规格为100KΩ,电阻R2的规格为100Ω,电容C5的规格为102\/1KV,二极管D3的型号为FR107,电阻R10的规格为0Ω,电阻R9的规格为1.5Ω,电阻R12的规格为10KΩ±1%,电阻R8的规格为22KΩ±1%,电容C6的规格为2.2uF\/50V,二极管D4的型号为FR107,二极管D1、二极管D2的型号为SR540,电容C1的规格为222\/1KV,电阻R3的规格为100Ω,电容C4的规格为1000uF\/10V,电阻R6的规格为1K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继电器K1为常闭继电器。从而可以保持所述变压电路300的长期通电,只有在所述可充电电池或者外界设备充满电的情况下,才需要将所述第一继电器K1断开,省电节能、便于控制,并且在所述可充电电池完全没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继电器K1还会自动闭合,将所述变压电路300通电,这样将所述带移动电源的智能充电器一插上家用电,即可以对所述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不需要手动对所述第一继电器K1进闭合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器本体100、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一体连接,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充电器本体100、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可拆卸连接,由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中的所述可充电电池寿命与所述充电器本体100的寿命并不一致,从而可以在所述可充电电池失效后,单独更换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降低消费者的实用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靠近所述充电器本体100一端端面周缘向所述充电器本体100延伸出限位环220,所述充电器本体100靠近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一端向所述充电器本体100延伸出插接柱120,所述限位环220与所述插接柱120的配合可以避免所述充电器本体100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相互松脱。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220的内侧壁具有环形凸起(未图示),所述插接柱120的外侧壁具有环形凹槽(未图示),所述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凹槽可以进一步对所述充电器本体100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器本体100具有第二输出插口130,所述第二输出插口130与所述变压电路30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具有USB插头230,所述USB插头230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500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器本体100、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通过所述第二输出插口130、所述USB插头230电性连接。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将所述充电器本体100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分开,将所述充电器本体100单独作为充电器使用,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单独作为移动电源使用,而不必永远需要将所述充电器本体100、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捆绑在一起,有些时候会显的累赘,例如长期在家,偶尔出行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SB插头230位于所述限位环220内,所述第二输出插口130位于所述插接柱120的端面上,当所述插接柱120插接于所述限位环220内时,所述USB插头230插入所述第二输出插口130,建立起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USB插头230旋转枢接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方便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作为移动电源单独使用使,所述USB插头230伸出受损。
优选地,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对应所述USB插头230设置有收纳槽240,所述USB插头230可以通过旋转收纳于所述收纳槽240内,避免外露、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出插口210及\/或所述第二输出插口130包括USB Type-A插孔131和USB Type-C插孔132,以适应不同的数据线,方便给不同规格的设备充电。
可选地,所述充电器本体100具有两个所述USB Type-A插孔131、一个所述USBType-C插孔132;所述移动电源本体200具有一个所述USB Type-A插孔131、一个所述USBType-C插孔132。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插头110旋转枢接于所述充电器本体100。方便所述输入插头110不使用时进行收纳,防止伸出受损。
优选地,所述电器本体对应所述输入插头110设置有收纳槽240,所述输入插头110可以通过旋转收纳于所述收纳槽240内,避免外露、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器本体100上具有五孔插座600,从而可以将所述充电器本体100作为转接头或者扩容插座使用,避免占用插座;所述五孔插座600通过第二继电器K2连接于所述第一继电器K1与所述输入插头110之间,与所述第一继电器K1相互不影响,所述电源控制电路500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K2的通断,实现所述五孔插座600的通断,有效节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9520.8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200726U
授权时间:20190802
主分类号:H02J 7/00
专利分类号:H02J7/00
范畴分类:37C;38G;
申请人:刘秀华
第一申请人:刘秀华
申请人地址:518126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固戍红湾第三工业区西井路3号三楼308#
发明人:刘秀华
第一发明人:刘秀华
当前权利人:刘秀华
代理人:钟武平
代理机构:44210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市华创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