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运动论文_黄曼

导读:本文包含了板块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板块,互动,岩石圈,地幔,力场,布面,南海。

板块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黄曼[1](2019)在《应用GIS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高中地理“板块运动”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融合的最佳途径之一,云平台、iPad亦可以调动学生兴趣,丰富学生体验。笔者借助这些工具,重新对传统地学经典理论——板块运动进行探究,让学生从地震分布规律入手,分组合作绘点、划线、图层迭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质疑,学生从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提升其科学素养。(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9年23期)

谢玲燕[2](2019)在《基于iFIAS的平板电脑课堂教学互动研究——以高中地理“板块运动”一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教学是基于教材媒介、教师讲授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互动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师生对话实践的过程[1]。课堂上的对话与互动是教育的中心活动和学习的基本媒介,约占全部课堂教学行为的80%。因此,只有深入把握课堂互动的步骤和节奏,着实掌控课堂互动质量,才能贯彻落实课堂学习目标,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趋势的加深,平板电脑等设备逐渐进入课堂教学,并打破传统的师生较为单一的互动形态,成为影响课堂互动的重要新增因素,改变了传统的课堂互动模式和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期刊2019年11期)

孙卫东[3](2019)在《“岩浆引擎”与板块运动驱动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能量的角度看,地球内部的热是驱动板块运动的主要能量.热能要转化为动能需要集中有序释放.在地球上,热能最主要的集中有序释放发生在洋中脊岩浆作用过程中.根据"岩浆引擎"模型,在洋中脊不断形成新洋壳,新洋壳轻而薄,老洋壳厚而重,致使整个板片斜置于软流圈上,产生下滑力,导致洋中脊不断扩张,形成新洋壳并推动俯冲带老洋壳的消亡,从而驱动板块运动.地幔柱岩浆活动是"岩浆引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大的地幔柱头会引起上覆岩石圈受热,与大量上涌的岩浆共同作用,在其中心部位产生千米级的隆升,从而导致地壳局部大幅度的倾斜,产生向外的下滑力.当下滑力足够大时,岩石圈拉张破裂,向两边推挤扩张,同时远端洋壳在薄弱地带挤压破裂,产生板块俯冲.这是板块运动最初起始和"岩浆引擎"的点火器.在板块构造体制下,板块俯冲起始有两种主要形式,自发俯冲和诱导俯冲.自发俯冲起始往往发生在老洋盆,通常产生双向俯冲;诱导俯冲起始则往往发生于年轻洋盆,通常产生单向俯冲.新特提斯洋的多次单向俯冲闭合是诱导俯冲起始所致."岩浆引擎"主要作用于与洋中脊和地幔柱相关的板块.其他板块构造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板块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Z2期)

[4](2019)在《文明的板块运动——尚扬艺术作品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9年01期)

王振山,魏东平[5](2018)在《全球板块运动叁联点形成与演化规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联点是叁个板块边界的交点,叁个板块在叁联点附近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记录了板块相互运动的历史,为研究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实验室.前人最初利用地震、测深、地磁等数据研究叁联点的演化历史.随着探测与计算技术的发展,GPS数据、层析成像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应用到叁联点的研究中.本文通过总结前人对不同类型叁联点的研究,统计了全球已发现的七种类型的19个叁联点,论述不同类型叁联点演化过程,给出了数值模拟在叁联点相关研究方面的应用.目前,叁联点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对简单的RRR型、RTT型及FFT型这叁类叁联点,且叁联点的数值模拟研究主要针对RRR型叁联点.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充分利用越来越丰富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相关的观测资料,通过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其他类型叁联点的形成及演化规律等进行详细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8年05期)

麦克斯[6](2018)在《板块运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的大陆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各个板块一直在以肉眼观察不到的速度缓慢移动,地震和火山爆发就是板块运动的结果。Scientists now have a fairly good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plates move and how such move-ments relate to earthquake activity.Most movement occurs along narrow zones between plateswhere the results of plate tectonic forces are most evident.(本文来源于《英语画刊(高级版)》期刊2018年18期)

李付成,孙珍,张江阳[7](2018)在《大洋板块运动方向反转控制活动陆缘岩石圈张裂过程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探究大洋板块运动方向反转与大陆岩石圈张裂之间的动力学关系,以数值模拟为手段来正演大洋板块的反向俯冲,同时考虑光滑洋壳、海山链、海底高原、薄弱带等构造单元加入先期俯冲时对大陆岩石圈张裂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陆岩石圈在大洋板块反向俯冲的过程中会被拉伸减薄,并出现局部岩石圈的颈缩直至张裂、同时伴随有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减压熔融等现象.此外,含有不同构造单元的洋壳参与先期俯冲会对陆缘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影响拖曳过程中大陆岩石圈的应变集中,并导致大陆岩石圈在不同时间、不同位置出现张裂.模拟结果可用于对比南海陆缘在新生代张裂中表现的穿时等特征,亦可为其他被动陆缘张裂的动力学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朱涛[8](2017)在《欧亚板块运动对中国大陆岩石圈底部地幔对流速度场和水平剪切应力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建立了基于地震层析成像的热地幔对流模型,并分别计算了有、无地表板块运动约束下的中国大陆岩石圈底部的地幔对流速度场和水平剪切应力场。结果表明,欧亚板块运动速度对中国大陆地幔浅部的对流速度场影响较大,而对对流应力场的影响较小。在岩石圈底部(约100km深度),对流速度方向差异基本上达到了50%,幅度差异达到了80%以上,而地幔对流应力场的差异在方向上基本上小于10%、幅度上基本上小于20%。因此,如果仅研究岩石圈底部地幔对流应力场,则可以采用无板块速度约束的热对流模型。但如果要研究地幔浅部的对流状态和格局,则需要考虑板块运动速度。(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7年05期)

岳彩亚,党亚民,杨强,韩雪丽[9](2017)在《中国现今板块运动对陆态网基准站稳定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大陆板块的整体漂移及其二级板块之间的相互运动必然会对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中的基准站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使用最新5年的陆态网连续基准站观测数据计算出各站点的速度,从而分析二级板块的运动趋势;并利用极限误差椭圆法对陆态网中各基准站进行逐个分析,判断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各板块间的运动速度存在差异,特别是川滇地区板块运动相对活跃;陆态网中稳定性较差的台站大部分是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接处。(本文来源于《测绘工程》期刊2017年03期)

莫云[10](2016)在《看板块运动 寻外星生命》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可是在无垠的天际,如何才能在众多的星球中找到像地球一样存有生命的活力星球呢?没错,液态水的存在可以帮助探知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可是你知道吗,除此之外,了解一个星球的板块运动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寻外星生命。板块的乾坤大挪移行星上的板块运动是星球能够供养生命的重要条件。表面上看,是否存在生命和板块运动之间联系似乎很薄弱,因为生命的循环(本文来源于《大科技(科学之谜)》期刊2016年12期)

板块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课堂教学是基于教材媒介、教师讲授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互动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师生对话实践的过程[1]。课堂上的对话与互动是教育的中心活动和学习的基本媒介,约占全部课堂教学行为的80%。因此,只有深入把握课堂互动的步骤和节奏,着实掌控课堂互动质量,才能贯彻落实课堂学习目标,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趋势的加深,平板电脑等设备逐渐进入课堂教学,并打破传统的师生较为单一的互动形态,成为影响课堂互动的重要新增因素,改变了传统的课堂互动模式和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板块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黄曼.应用GIS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高中地理“板块运动”教学为例[J].地理教学.2019

[2].谢玲燕.基于iFIAS的平板电脑课堂教学互动研究——以高中地理“板块运动”一课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

[3].孙卫东.“岩浆引擎”与板块运动驱动力[J].科学通报.2019

[4]..文明的板块运动——尚扬艺术作品展[J].山花.2019

[5].王振山,魏东平.全球板块运动叁联点形成与演化规律的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8

[6].麦克斯.板块运动(英文)[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8

[7].李付成,孙珍,张江阳.大洋板块运动方向反转控制活动陆缘岩石圈张裂过程数值模拟[J].地球科学.2018

[8].朱涛.欧亚板块运动对中国大陆岩石圈底部地幔对流速度场和水平剪切应力场的影响[J].地学前缘.2017

[9].岳彩亚,党亚民,杨强,韩雪丽.中国现今板块运动对陆态网基准站稳定性影响[J].测绘工程.2017

[10].莫云.看板块运动寻外星生命[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6

论文知识图

鄂尔多斯盆地印支运动构造应力场(据...天山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强震分布福建及周边地震分布图(1974-1998)【廖...台湾岛附近俯冲板片剖面示意图,剖面位...台湾岛附近的海沟.COB是洋陆边界线,锯齿...相对于稳定欧亚板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

标签:;  ;  ;  ;  ;  ;  ;  

板块运动论文_黄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