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论文和设计-胡作寰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具,包括脱模保护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具的动模上,该脱模保护机构包括:抵推件,滑动式设置于所述动模上,并对应产品的薄壁位置设置;以及,驱动件,与所述抵推件相连,用于在所述产品与所述动模分离过程中,驱动所述抵推件抵推所述薄壁位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具具有提高产品良品率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模保护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具的动模上,所述脱模保护机构包括:抵推件,滑动式设置于所述动模上,并对应产品的薄壁位置设置;以及,驱动件,与所述抵推件相连,用于在所述产品与所述动模分离过程中,驱动所述抵推件抵推所述产品的薄壁位置。

设计方案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模保护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具的动模上,所述脱模保护机构包括:

抵推件,滑动式设置于所述动模上,并对应产品的薄壁位置设置;以及,

驱动件,与所述抵推件相连,用于在所述产品与所述动模分离过程中,驱动所述抵推件抵推所述产品的薄壁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上形成有滑槽,所述滑槽朝向所述产品的薄壁位置延伸,并与所述模具的型腔相连通,以供所述抵推件滑动装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输出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抵推件的运动方向相错,所述脱模保护机构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抵推件之间,以改变动力传递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的一侧连接于所述输出端,并沿所述输出端的运动方向运动,所述传动件面向所述抵推件的一侧设有一驱动斜面;

所述抵推件具有一驱动壁,所述驱动壁抵接于所述驱动斜面,以使所述抵推件相对所述驱动斜面滑动的同时,向靠近所述产品的方向滑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还具有一复位斜面,所述复位斜面与所述驱动斜面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

所述传动件还具有一复位壁,所述复位壁与所述驱动壁相对设置,所述复位壁抵接于所述复位斜面,以使所述抵推件相对于所述复位斜面滑动的同时,向远离所述产品的方向滑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推件包括抵推部及导向部,所述抵推部滑动式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以抵推所述产品的薄壁,所述导向部凸设于所述抵推部靠近所述传动件的一侧,所述导向部沿所述抵推部运动方向的两侧壁,分别形成驱动壁及所述复位壁;

所述传动件为沿所述驱动件输出端运动方向延伸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具有一槽口朝向所述抵推部的导向斜槽,并用于供所述导向部插设,所述导向斜槽沿所述抵推件运动方向的两侧槽壁,分别形成所述驱动斜面及复位斜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保护机构还包括相互独立的启动系统及制动系统,所述启动系统用以控制所述驱动件的开启,所述制动系统用以控制所述驱动件的关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具有一制动斜面,所述制动系统包括:

第一行程开关,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抵推件向靠近所述产品的方向运动预设距离后,停止所述驱动件;以及

开关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模具内,所述开关件的一侧与所述制动斜面相抵接,另一侧具有一第一触发部,所述开关件可在所述制动斜面的抵推下、向远离所述传动件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触发部向所述第一行程开关运动,并触发所述第一行程开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件还具有第二触发部,所述第二触发部与所述第一触发部并行设置,所述制动系统还包括:

第二行程开关,与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并行设置,并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抵推件向远离所述产品的方向运动预设距离后,停止所述驱动件;以及

弹性复位件,一侧固定于所述模具上,另一侧与所述开关件相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在所述抵推件向远离所述产品的方向运动时,驱使所述开关件复位,以使所述第二触发部向所述第二行程开关运动,并触发所述第二行程开关。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脱模保护机构,每一所述脱模保护机构内的抵推件相互平行,且沿同一方向运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一般,我们将注塑产品上相较于整个产品体积而言,厚度较薄的部分称为薄壁。在使用模具对一些大型产品进行注塑制造时,当产品成型后,模板或滑块与产品间仍具有一定粘附力,由于产品的薄壁与模具的模板或滑块相抵接,因此脱模过程中,当动模上的顶出件将整个产品顶离动模时,产品的薄壁处可能因厚度较薄,而受拉变形或损坏,降低产品的良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模具,旨在解现有的模具脱模时,容易导致产品受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模具,包括脱模保护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具的动模上,该脱模保护机构包括:

抵推件,滑动式设置于所述动模上,并对应产品的薄壁位置设置;以及,

驱动件,与所述抵推件相连,用于在所述产品与所述动模分离过程中,驱动所述抵推件抵推所述薄壁位置。

可选地,所述动模上形成有滑槽,所述滑槽朝向所述产品的薄壁位置延伸,并与所述模具的型腔相连通,以供所述抵推件滑动装配。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输出端的运动方向与所述抵推件的运动方向相错,所述脱模保护机构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抵推件之间,以改变动力传递方向。

可选地,所述传动件的一侧连接于所述输出端,并沿所述输出端的运动方向运动,所述传动件面向所述抵推件的一侧设有一驱动斜面;

所述抵推件具有一驱动壁,所述驱动壁抵接于所述驱动斜面,以使所述抵推件相对所述驱动斜面滑动的同时,向靠近所述产品的方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传动件还具有一复位斜面,所述复位斜面与所述驱动斜面相对设置,且相互平行;

所述传动件还具有一复位壁,所述复位壁与所述驱动壁相对设置,所述复位壁抵接于所述复位斜面,以使所述抵推件相对于所述复位斜面滑动的同时,向远离所述产品的方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抵推件包括抵推部及导向部,所述抵推部滑动式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以抵推所述产品的薄壁,所述导向部凸设于所述抵推部靠近所述传动件一侧,所述导向部沿所述抵推部运动方向的两侧壁,分别形成驱动壁及所述复位壁;

所述传动件为沿所述驱动件输出端运动方向延伸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具有一槽口朝向所述抵推部的导向斜槽,并用于供所述导向部插设,所述导向斜槽沿所述抵推件运动方向的两侧槽壁,分别形成所述驱动斜面及复位斜面。

可选地,所述脱模保护机构还包括相互独立的启动系统及制动系统,所述启动系统用以控制所述驱动件的开启,所述制动系统用以控制所述驱动件的关闭。

可选地,所述传动件具有一制动斜面,所述制动系统包括:

第一行程开关,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抵推件向靠近所述产品的方向运动预设距离后,停止所述驱动件;以及

开关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模具内,所述开关件的一侧与所述制动斜面相抵接,另一侧具有一第一触发部,所述开关件可在所述制动斜面的抵推下、向远离所述传动件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一触发部向所述第一行程开关运动,并触发所述第一行程开关。

可选地,所述开关件还具有第二触发部,所述第二触发部与所述第一触发部并行设置,所述制动系统还包括:

第二行程开关,与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并行设置,并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抵推件向远离所述产品方向运动预设距离后,停止所述驱动件;以及

弹性复位件,一侧固定于所述模具上,另一侧与所述开关件相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用于在所述抵推件向远离所述产品的方向运动时,驱使所述开关件复位,以使所述第二触发部向所述第二行程开关运动,并触发所述第二行程开关。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脱模保护机构,每一所述脱模保护机构内的抵推件相互平行,且沿同一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模具,包括设置于动模上的脱模保护机构,该脱模保护机构包括抵推件及驱动件,其中抵推件滑动式设置于动模上,且对应产品的薄壁位置设置,驱动件与抵推件相连,用于在动模与产品分离的过程中,驱动抵推件抵推产品的薄壁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模具,通过驱动件驱动抵推件抵推产品薄壁的方式,使得在脱模过程中,产品的薄壁仍与抵推件相连,当产品的除薄壁的部分与动模分离后,在顶出件的作用下,产品的薄壁再与抵推件分离,这样,由于仅仅分离薄壁与抵推件,因此可减少产品薄壁处收到的拉力,从而避免了产品的薄壁受损,提高了产品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两组脱模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抵推件与传动件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抵推件与传动件的部分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脱模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制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设计图

模具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3252.4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534042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29C 45/26

专利分类号:B29C45/26;B29C45/40;B29C45/84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罗租社区建兴路5号

发明人:胡作寰;贾宇霖;邓日常;卢旭;杜二峰;朱启勇;黄铁平

第一发明人:胡作寰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胡海国

代理机构:44287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模具论文和设计-胡作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