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镶块,该复合镶块能够植入目标骨骼中,复合镶块包括固定部和摩擦部,固定部能够与目标骨骼固定连接,摩擦部设置在固定部上,摩擦部的耐磨性优于固定部,固定部包括多孔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临床上缺少行之有效的干预股骨头病变手段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复合镶块,能够植入目标骨骼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镶块包括固定部和摩擦部(30),所述固定部能够与所述目标骨骼固定连接,所述摩擦部(30)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摩擦部(30)的耐磨性优于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多孔结构(20)。
设计方案
1.一种复合镶块,能够植入目标骨骼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镶块包括固定部和摩擦部(30),所述固定部能够与所述目标骨骼固定连接,所述摩擦部(30)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摩擦部(30)的耐磨性优于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多孔结构(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镶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还包括支撑结构(10),所述多孔结构(20)包括第一多孔结构(21)和第二多孔结构(22),所述第一多孔结构(21)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10)朝向所述目标骨骼的一侧,所述第二多孔结构(22)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10)朝向所述摩擦部(30)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镶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0)包括第一支撑件(11)和定位凸部(13),所述第一多孔结构(2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1)朝向所述目标骨骼的一侧,所述第二多孔结构(2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1)朝向所述摩擦部(30)的一侧,所述定位凸部(13)能够伸入所述摩擦部(30)的定位孔(3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镶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部(13)具有缩颈部(14),所述定位孔(32)的形状与所述定位凸部(13)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镶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1)呈锥状,所述定位凸部(13)从锥状的所述第一支撑件(11)直径较小的一侧伸向直径较大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镶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0)还包括第二支撑件(12),所述第二支撑件(1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1)的开口处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1)的端部连接支撑结构(10),部分所述第二多孔结构(22)沿所述第二支撑件(12)朝向所述目标骨骼的一侧表面设置,并且向内凸出形成卡接部(24),所述摩擦部(30)具有与所述卡接部(24)相适配的凹陷部(3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镶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还包括第三多孔结构(23),所述第三多孔结构(23)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12)朝向所述摩擦部(30)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镶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0)还包括加强筋(15),所述加强筋(15)沿垂直于所述支撑结构(10)的轴线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镶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30)还具有包边(34),所述第一多孔结构(21)具有与所述包边(34)相适配的避让部(25)。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镶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0)、第一多孔结构(21)和第二多孔结构(22)由3D打印技术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镶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30)注塑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镶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骨骼为股骨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手术植入体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镶块。
背景技术
关节软骨损伤是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矫形外科领域,由于疾病、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创伤性和退行性软骨组织损伤造成的关节炎在全世界医疗领域都是个难题,由于软骨组织没有血液供应,营养来源于周围关节滑液的滋润,损伤后很难再生。传统的软骨损伤治疗方法有关节磨削成形术、钻孔、微骨折及关节镜灌洗术均不能将损坏的软骨及软骨下骨质修复成它们原来所具有的正常的组织结构。自体组织移植疗效较好,但供材有限;异体材料来源相对较多,但可能引起免疫排斥反应,且有传播疾病的危险。目前,利用组织工程研制受损伤组织代用品是正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暂无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股骨是人体最重要的骨骼,股骨头更为重要,人的直立行走、活动、劳动都依靠股骨头的支撑作用。所以股骨头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股骨头病变后,严重者会出现骨质断裂,骨小梁消失或大部分消失,股骨头内多处大面积囊状透光改变,多处硬化性高密度骨质改变,股骨头严重塌陷变形、扁平肥大,常常导致髋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受限,走路跛行等症状。如果早期未进行有效治疗,那么临床上在患者晚期最终会切掉股骨头并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因此,早期干预对于保留股骨头、防止疾病的快速恶化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临床上缺少行之有效的干预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复合镶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临床上缺少行之有效的干预股骨头病变手段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复合镶块,能够植入目标骨骼中,复合镶块包括固定部和摩擦部,固定部能够与目标骨骼固定连接,摩擦部设置在固定部上,摩擦部的耐磨性优于固定部,固定部包括多孔结构。
进一步地,固定部还包括支撑结构,多孔结构包括第一多孔结构和第二多孔结构,第一多孔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朝向目标骨骼的一侧,第二多孔结构设置在支撑结构朝向摩擦部的一侧。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件和定位凸部,第一多孔结构设置在第一支撑件朝向目标骨骼的一侧,第二多孔结构设置在第一支撑件朝向摩擦部的一侧,定位凸部能够伸入摩擦部的定位孔中。
进一步地,定位凸部具有缩颈部,定位孔的形状与定位凸部相适配。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呈锥状,定位凸部从锥状的第一支撑件直径较小的一侧伸向直径较大的一侧。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设置在第一支撑件的开口处并与第一支撑件的端部连接支撑结构,部分第二多孔结构沿第二支撑件朝向目标骨骼的一侧表面设置,并且向内凸出形成卡接部,摩擦部具有与卡接部相适配的凹陷部。
进一步地,固定部还包括第三多孔结构,第三多孔结构设置在第二支撑件朝向摩擦部的一侧。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沿垂直于支撑结构的轴线的方向设置在第一支撑件上。
进一步地,摩擦部还具有包边,第一多孔结构具有与包边相适配的避让部。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第一多孔结构和第二多孔结构由3D打印技术制成。
进一步地,摩擦部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目标骨骼为股骨头。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根据镶块两侧不同的结构需求分别设置固定部和摩擦部,摩擦部的耐磨性与患者原生软骨相近,能够填补并重建病变区域的关节功能;固定部用于固定摩擦部,多孔结构能够形成类似于骨小梁的结构,随着术后患者骨骼的生长,目标骨骼的骨质能够长入多孔结构孔隙中,有利于固定。固定部和摩擦部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复合镶块。通过植入这种复合镶块替代目标骨骼中的病变区域,有效改善目标骨骼病变区的应力环境,抵制病变区导致的快速应力塌陷。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镶块的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复合镶块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复合镶块的摩擦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镶块的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复合镶块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4的复合镶块的摩擦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支撑结构;11、第一支撑件;12、第二支撑件;13、定位凸部;14、缩颈部;15、加强筋;20、多孔结构;21、第一多孔结构;22、第二多孔结构;23、第三多孔结构;24、卡接部;25、避让部;30、摩擦部;31、摩擦面;32、定位孔;33、凹陷部;34、包边。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申请的复合镶块能够以股骨头为目标骨骼并植入股骨头中,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一的复合镶块包括固定部和摩擦部30,固定部能够与股骨头固定连接,摩擦部30设置在固定部上,摩擦部30的耐磨性优于固定部,固定部包括多孔结构20。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根据镶块两侧不同的结构需求分别设置固定部和摩擦部30,摩擦部30的耐磨性与患者原生股骨软骨相近,能够填补并重建病变区域的关节功能;固定部用于固定摩擦部30,多孔结构20能够形成类似于骨小梁的结构,随着术后患者骨骼的生长,股骨头的骨质能够长入多孔结构20孔隙中,有利于固定。固定部和摩擦部30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复合镶块,使复合镶块兼顾与股骨连接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与髋臼的接触面之间物理性质相近。通过植入这种复合镶块替代股骨头中的病变区域,有效改善股骨头病变区的应力环境,抵制病变区导致的快速应力塌陷。
根据股骨头上软骨的结构特性,摩擦部30可选用聚氨酯材料并通过热塑、注塑成型。在复合镶块植入股骨头的情况下,摩擦部30的摩擦面31与股骨头的外表面平齐,以填补原生骨骼在病变区域的缺失,恢复股骨头的生理功能。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部还包括支撑结构10,支撑结构10优选为实心结构以为多孔结构20提供骨架支撑。多孔结构20包括第一多孔结构21和第二多孔结构22,第一多孔结构21设置在支撑结构10朝向股骨的一侧,用于提高复合镶块与股骨头的整合性;第二多孔结构22设置在支撑结构10朝向摩擦部30的一侧,在聚氨酯材料热塑、注塑成型的过程中,仍呈液态的聚氨酯材料能够渗入第二多孔结构22的孔隙中,在聚氨酯材料凝固成固体时就能够与第二多孔结构22牢固的连接在一起。实心的支撑结构10能够自然地形成隔离层,防止聚氨酯材料渗出。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10、第一多孔结构21和第二多孔结构22由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制成。该结构充分利用3D打印类骨小梁多孔结构的优良的骨整合功能以及生理骨质自我愈合功能,重建优良的骨质和关节功能的预期效果。为使多孔结构20的功能贴近股骨头骨质,第一多孔结构21和第二多孔结构22的孔隙应小于1mm。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10包括第一支撑件11和定位凸部13,第一多孔结构21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1朝向股骨头的一侧,第二多孔结构22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1朝向摩擦部30的一侧,第一支撑件11在第一多孔结构21和第二多孔结构22之间起到支撑和隔离的作用。定位凸部13能够伸入摩擦部30的定位孔32中,以固定摩擦部30与固定部之间的相对位置,提高复合镶块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能够减少聚氨酯的用料。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定位凸部13具有缩颈部14,定位孔32的形状与定位凸部13相适配。缩颈部14与摩擦部的定位孔32的内壁形成第一抵接关系,避免摩擦部30与固定部分离。
第一支撑件11呈锥状,定位凸部13从锥状的第一支撑件11直径较小的一侧伸向直径较大的一侧,使复合镶块整体朝向股骨头的一侧呈锥状,便于复合镶块的植入。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10还包括第二支撑件12,第二支撑件12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1的开口处并与第一支撑件11的端部连接支撑结构10,第二支撑件12为摩擦部30的边缘提供了支撑平面。部分第二多孔结构22沿第二支撑件12朝向股骨头的一侧表面设置,并且向内凸出形成卡接部24。摩擦部30具有与卡接部24相适配的凹陷部33。卡接部24与凹陷部33形成第二抵接关系,进一步避免摩擦部30与固定部分离。同时,由于第一支撑件11呈锥状形成下窄上宽的趋势,缩颈部14、和卡接部24在第一支撑件11包围形成的锥状空间中占据一部分空间,使摩擦部30与固定部配合的部分厚度相对均匀,便于注塑、保证注塑质量。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的复合镶块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变了支撑结构10、多孔结构20以及摩擦部30之间配合的具体结构,如图4至图6所示,实施例二的固定部还包括第三多孔结构23,第三多孔结构23设置在第二支撑件12朝向摩擦部30的一侧,在注塑过程中,聚氨酯材料还能够渗入第三多孔结构23的孔隙中,进一步提高摩擦部30与固定部之间的连接强度。
同时,本实施例的摩擦部30还具有包边34,第一多孔结构21具有与包边34相适配的避让部25。包边34与避让部25配合降低摩擦部30的边缘与固定部边缘分离翘起、影响复合镶块的功能的情况发生的可能。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10还包括加强筋15,加强筋15沿垂直于支撑结构10的轴线的方向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1上,第一多孔结构21被加强筋15、第二支撑件12分隔成三部分。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根据镶块两侧不同的结构需求分别设置固定部和摩擦部,摩擦部的耐磨性与患者原生股骨软骨相近,能够填补并重建病变区域的关节功能;固定部用于固定摩擦部,多孔结构能够形成类似于骨小梁的结构,随着术后患者骨骼的生长,股骨头的骨质能够长入多孔结构孔隙中,有利于固定。固定部和摩擦部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复合镶块。通过植入这种复合镶块替代股骨头中的病变区域,有效改善股骨头病变区的应力环境,抵制病变区导致的快速应力塌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1583.5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713258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A61F2/28
专利分类号:A61F2/28
范畴分类:申请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白浮泉路10号兴业大厦二层
发明人:王彩梅
第一发明人:王彩梅
当前权利人: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代理人:韩建伟
代理机构:112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