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疲劳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疲劳,性能,合金,横隔,硫酸钙,钛合金,表面。
疲劳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赵玲,刘光磊,张思源,李茂军,刘简宁[1](2019)在《固溶时效深冷复合处理对ZCuAl_(10)Fe_3Mn_2合金微观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T6处理、深冷处理和T6+深冷处理对ZCuAl_(10)Fe_3Mn_2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在室温至450℃下的热疲劳行为。通过XRD,OM,SEM,EDS对合金组织和裂纹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T6+深冷复合处理工艺能够显着改善ZCuAl_(10)Fe_3Mn_2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与T6处理相比,其抗拉强度、硬度以及伸长率分别提高了7.28%,16.96%和23.53%;其α相进一步细化且分布更加均匀,位错密度增加,使得合金整体的组织均匀性、致密性更好。综合性能的提高也有效地提高了合金的热疲劳性能,其抗热应力和氧化腐蚀的能力增强。在相同冷热循环次数下,疲劳裂纹长度最短,裂纹生长速率最慢。(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郭林[2](2019)在《基于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能够进一步改善道路的路用性能,提高其抗疲劳耐久性,使其能够满足不同的道路交通状况,通过对添加不同比例的橡胶粉和硫酸钙晶须复合改性沥青进行实验分析,探究掺加两种材料情况下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耐久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橡胶粉和硫酸钙晶须的掺加会使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耐久性效果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2期)
阎慧群,王清远,熊峰[3](2019)在《再生钢筋混凝土柱疲劳性能多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混凝土是一种绿色、可循环建筑材料。当其用于结构构件时,可能会因遭受荷载作用而发生疲劳现象。因此,针对不同再生骨料掺合比(0,50%,100%)的再生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疲劳强度试验,通过多尺度(微观和宏观)观察并分析试件,分析受轴心和偏心疲劳荷载作用下不同掺合比的再生钢筋混凝土试件疲劳性能差异。此试验方法和数据结果可为研究、分析其在工程中的运用提供基础依据。(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孙坚,金志强[4](2019)在《苏州中心采光顶框支式冷弯玻璃施工工艺及疲劳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州中心广场大鸟型采光顶88%区域采用冷弯工艺加工曲面构型的玻璃板块,在此前的研究中笔者通过静载试验验证了本工程冷弯加工方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在实际使用工况下,冷弯玻璃还会受到风荷载、雪荷载等外部荷载。设计并开展了疲劳试验,探究冷弯工艺及冷弯幅值对采光顶日常使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冷弯加工会对半钢化玻璃的疲劳性能产生有限的不利影响,同时通过试验发现了半钢化玻璃疲劳破坏模式的部分特点。(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9年23期)
曹团结,庞海涛[5](2019)在《ECC混凝土组合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BAQUS的有限元模拟技术实现了对梁体底部采用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简称ECC)钢筋混凝土梁的100次,1000次,5000次疲劳荷载作用模拟,分析组合梁裂缝开展情况.本课题同时模拟尺寸参数与之相同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模型。有限元分析数据表明,ECC组合梁能明显减少梁底部受拉区损伤程度,有利保护梁体内钢筋骨架,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梁的耐久性。基于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提出ECC混凝土组合梁抗疲劳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34期)
王迪,林松盛,刘灵云,杨洪志,蒋百灵[6](2019)在《表面处理技术对钛合金疲劳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钛合金表面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差、易高温氧化等缺陷,选择适当的表面处理技术能够使其得以改善。由于钛合金对疲劳性能十分敏感,在表面处理过后,对其疲劳性能有较大影响。因而本文归纳了钛合金表面处理的多种方法,如电镀、化学镀、热喷涂、激光处理、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物理气相沉积技术等。根据钛合金疲劳断裂现状及表面改性技术的特点,讨论了表面技术的应用、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设计对钛合金基体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并总结了涂层在疲劳断裂过程起到的作用及影响疲劳性能的的主要原因,展望了未来钛合金表面改性方法、涂层材料及结构的研究趋势。以期为制备高强度、耐摩擦磨损和提升钛合金基体疲劳性能的表面改性涂层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真空》期刊2019年06期)
戴浩杰,赵礼辉,翁硕[7](2019)在《铸造AlSi9Cu3合金疲劳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某汽车转向器AlSi9Cu3铝合金管柱进行了高周疲劳性能分析,使用"成组法"测试材料的高周疲劳性能,绘制了该材料的疲劳寿命应力曲线(P-S-N),估算出该材料在99%可靠度下循环106次时的疲劳强度为120.7 MPa。使用扫描电镜对试样的疲劳断口进行观察,发现疲劳源大多为孔洞和氧化夹杂物。原始铸造缺陷的类型和尺寸导致试样疲劳寿命缩短和分散度增加。(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11期)
杨慎亮,李勋,王子铭,官椿明[8](2019)在《TC4侧铣表面完整性对试件疲劳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升钛合金的抗疲劳性能,丰富典型航空难加工材料疲劳失效的基础理论,为实际航空结构件的抗疲劳制造提供参考。方法以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法,通过侧铣及试件疲劳性能测试,对比分析了铣削参数(包括铣削线速度v_c、每齿进给量f_z及径向切深α_e)对表面完整性及表面完整性各指标(主要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显微硬度及表面残余应力等)对试件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面完整性的测量结果显示,表面粗糙度随f_z和α_e的增加而增大,随v_c的变化不显着;表面显微硬度随f_z的增加而增大,随v_c和α_e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加工表面均呈现残余压应力状态,且表面残余应力的幅值随v_c的增加而减小,随α_e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随f_z的变化不明显。试件疲劳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表面显微硬度是影响TC4钛合金试件疲劳性能的主要因素。结论在实验条件下,随着表面显微硬度的增加,试件的疲劳性能逐渐提升,并且当v_c=20 m/min、f_z=0.08 mm/z和α_e=0.1 mm时,试件的疲劳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祝向群,刘前瑞,卢晨怡,凌中水,孙辅皓[9](2019)在《斜拉桥盖板与桥面连接疲劳性能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下弦盖板与桥面不等厚对接交叉焊缝构造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疲劳试件理论计算和静载试验分析。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并对试件在荷载和约束情况下进行了应力集中分析;考虑螺栓预紧力的影响,确定试件的破坏点、最大应力、名义应力和应力集中系数。结果表明:该构件经过疲劳试验后,有限元分析值与实际试件疲劳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构件的疲劳性能满足工程要求。(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9年11期)
李枝军,王浩,王仁贵,徐秀丽,李雪红[10](2019)在《基于3D-DIC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横隔板开口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叁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C)研究了一种新型半开口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横隔板开口部位的疲劳性能.结合宁波舟山港主通道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试验,对开口部位进行3D-DIC测量,得到了1 000万次疲劳加载过程的开口区域全场位移和应变数据.在此基础上,对位移场和应变场进行演化过程分析,得到了横隔板开口部位的疲劳性能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 000万次疲劳加载过程中,新型半开口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横隔板开口部位未出现疲劳裂纹,新型结构的横隔板开口部位抗疲劳性能增强,并且能充分利用材料性能来抵抗疲劳破坏.但开口部位也出现了局部屈服现象,为防止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其结构形式需进一步优化.(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疲劳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能够进一步改善道路的路用性能,提高其抗疲劳耐久性,使其能够满足不同的道路交通状况,通过对添加不同比例的橡胶粉和硫酸钙晶须复合改性沥青进行实验分析,探究掺加两种材料情况下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耐久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橡胶粉和硫酸钙晶须的掺加会使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耐久性效果更加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疲劳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赵玲,刘光磊,张思源,李茂军,刘简宁.固溶时效深冷复合处理对ZCuAl_(10)Fe_3Mn_2合金微观组织和热疲劳性能的影响[J].材料工程.2019
[2].郭林.基于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19
[3].阎慧群,王清远,熊峰.再生钢筋混凝土柱疲劳性能多尺度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9
[4].孙坚,金志强.苏州中心采光顶框支式冷弯玻璃施工工艺及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9
[5].曹团结,庞海涛.ECC混凝土组合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6].王迪,林松盛,刘灵云,杨洪志,蒋百灵.表面处理技术对钛合金疲劳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真空.2019
[7].戴浩杰,赵礼辉,翁硕.铸造AlSi9Cu3合金疲劳性能[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8].杨慎亮,李勋,王子铭,官椿明.TC4侧铣表面完整性对试件疲劳性能的影响[J].表面技术.2019
[9].祝向群,刘前瑞,卢晨怡,凌中水,孙辅皓.斜拉桥盖板与桥面连接疲劳性能数值模拟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
[10].李枝军,王浩,王仁贵,徐秀丽,李雪红.基于3D-DIC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横隔板开口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