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蜀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蜀葵,多糖,芦丁,化学,茎叶,白菊,清热解毒。
黄蜀葵论文文献综述
孟静,张文超[1](2019)在《黄蜀葵绽放致富花》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24日,天门汪场镇方桥村的田地里,一片片黄灿灿的花海绽放在人们眼前。“这是黄蜀葵花。”天门众盛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波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黄蜀葵是一种中药材。今年39岁的孙波过去做农资批发,后来转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在省内已有10多家加(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期刊2019-07-28)
李爽,袁菱,杨青,童德银[2](2019)在《黄蜀葵多糖提纯及结构与活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黄蜀葵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及修饰以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黄蜀葵不同部位以及采用不同的提取、纯化方法,得到的多糖结构及活性不同。结论:黄蜀葵多糖的生物活性与结构密切相关,指导结构修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刊》期刊2019年06期)
胡高瞻[3](2019)在《杨树林地种植黄蜀葵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蜀葵别名秋葵,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植物。植株高1~2米,茎被黄色刚毛,叶大、卵形至近圆形,花期一般在8~10月,常见于山谷、草丛间。喜温暖、雨量适中、排水良好及疏松的土壤,怕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期最适温度(本文来源于《农家致富》期刊2019年05期)
朱满香,郑杰,王建霞,刘一涵,田云刚[4](2018)在《湘西产黄蜀葵籽油化学成分的GC-MS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黄蜀葵籽油中的化学成分,共鉴定湘产黄蜀葵籽油中的11个化学成分,其中油酸质量分数为43.8%、亚油酸质量分数为26.3%、棕榈酸质量分数为17.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为丰富,占油脂总量的78.6%.(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林婧[5](2018)在《黄蜀葵茎叶质量标准及指纹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对黄蜀葵茎叶质量标准进行系统地研究,从药材采收、加工、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等项进行研究,建立各项的具体质量范围方法,为拟收载于2018年版《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于黄蜀葵茎叶的采收加工和性状控制项,在采集、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做记录;鉴别项:(1)显微鉴别:表面制片法;(2)薄层鉴别:取供试品溶液适量,点于聚酰胺薄膜板上,置于丙酮-水-甲酸(4:4:1)展开剂中展开,取出晾干后喷以5%的AlCl_3-乙醇溶液显色,晾干后在365nm紫外光灯下观察。检查项:参照15版《中国药典》四部项下0832第一法(烘干法)进行水分测定,参照2302进行灰分测定,参照2201项下进行浸出物测定及通则2321进行重金属铅砷汞测定。含量测定项:(1)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供试液制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总黄酮为指标优化条件,采用4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0.2 g:25mL,回流温度90℃,提取时间100min制备供试液,以芦丁为对照品建立标准曲线,并测定黄蜀葵茎叶总黄酮含量。(2)HPLC法同时测定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供试液采用响应面法优化:55%乙醇、回流提取120 min,回流温度80℃,经方法学研究,以标准一点法测定叁组分含量。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出版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黄蜀葵茎叶指纹图谱进行共有峰检验和相似度计算。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部分共有峰,并建立黄蜀葵茎叶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结果黄蜀葵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较为科学,性状描述方面:通过观察与查阅相关文献得知与黄蜀葵性状描述基本符合。显微鉴别:叶横切面表面观异叶面。上表皮细胞1列,类方形,排列紧密,可见气孔;下表皮细胞较小,可见较多气孔。薄层鉴别项:专属性强,在聚酰胺薄膜板上与对照品相同位置处能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荧光斑点。检查项:水分含量在6.16%~12.99%之间,平均含水量8.42%;总灰分含量在5.51%_~15.21%之间,平均总灰分含量9.94%;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在0.57%_~2.76%之间,平均酸不溶性灰分含量1.25%;水热浸物含量在10.47%_~30.17%之间,平均含量为21.01%;醇热浸物含量在6.49%_~24.77%之间,平均含量为14.12%。重金属因含量低,暂不纳入标准。含量测定项:(1)确定黄蜀葵茎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各样品总黄酮含量在3.6407~32.2402mg·g~(-1)之间,贵州不同产地的黄蜀葵茎叶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累积差异很大,来自遵义南白和金阳含量较高,尤其以遵义南白东的含量最高。(2)经方法学验证,芦丁、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14_~18.05μg/mL(r=0.9995)、0.19_~23.79μg/mL(r=0.9999)、0.16_~19.51μg/mL(r=0.9993)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在93.73%_~102.10%,91.77%_~102.70%,89.72%_~104.55%范围内,RSD范围为0.37%_~1.16%。10批样品中芦丁、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517_~0.6060 mg·g~(-1)、0.0317_~0.6811 mg·g~(-1)、0.0116_~0.5064 mg·g~(-1)。指纹图谱项:10批不同产地黄蜀葵茎叶指纹图谱中有7个共有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除S5、S6、S7(都匀产地)相似度偏低外,其余均大于0.830;与对照品比较,指认其中芦丁、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3个成分。以各样品7个共有峰的峰面积为变量,利用SPSS 19.0聚类分析法,对这10批样品进行分类,指纹图谱与黄蜀葵茎叶比、植株高低的相关程度。将样品划分成叁大类,可区分黄蜀葵茎叶比例及植株高低。A类为S1、S2、S9、S10号,采收时黄蜀葵茎叶比例中茎约占70%,株高约40cm;B类为S5、S6、S7号,采收时黄蜀葵茎叶比例中茎约占80%,株高约60 cm;C类为S3、S4、S8号,采收时黄蜀葵茎叶比例中茎约占60%,株高约30 cm。结论本研究首次对黄蜀葵茎叶进行系统地质量标准研究,从采集、加工、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指纹图谱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对薄层鉴别项进行了薄层展开条件优化,其结果体现出黄蜀葵茎叶标准对其质量控制的优越性。检查项中,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浸出物含量制订限度,并对其进行重金属检查,由于其重金属(铅、砷、汞)的含量低于规定限量,故重金属检查项暂不纳入本标准。含量测定项中建立了总黄酮及多组分(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专属性强,线性、重复性、精密度和回收率良好,可应用于黄蜀葵茎叶质量控制的含量测定方法;初步建立了黄蜀葵茎叶药材指纹图谱的测定条件,并对黄蜀葵茎叶进行了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8)
曹建文,颜丙春[6](2018)在《黄蜀葵提取物灌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神经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黄蜀葵提取物灌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神经损伤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各12只,A、B组制模前灌胃30、10 mg/kg的黄蜀葵提取物,C、D组予等量生理盐水;A、B、C组均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组只分离颈部两侧肌肉、血管,未作其他处理。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梗死体积、神经元核抗原(Neu N)阳性细胞数及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SOD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D组比较,A、B、C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梗死体积增加,Neu N阳性细胞数减少,SOD1、SOD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均<0.05);与C组比较,A、B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梗死体积减少,Neu N阳性细胞数增加,SOD1、SOD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与B组比较,A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梗死体积减少,Neu N阳性细胞数增加,SOD1、SOD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结论黄蜀葵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神经损伤有防治作用,尤以30 mg/kg效果最佳,机制可能与其可提高SOD1、SOD2蛋白水平有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11期)
林婧,梁茜,江帆,李明,安崇惠[7](2018)在《贵州不同产地黄蜀葵茎叶指纹图谱及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黄蜀葵茎叶HPLC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为黄蜀葵茎叶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等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对黄蜀葵茎叶指纹图谱进行共有峰检验和相似度计算。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部分共有峰,并建立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结果:10批不同产地黄蜀葵茎叶指纹图谱中有7个共有峰,10批样品除S5、S6、S7相似度偏低外,其余均大于0.830;与对照品比较,指认其中芦丁、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3个成分。经方法学验证,芦丁、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14~18.05μg/m L(r=0.9995)、0.19~23.79μg/m L(r=0.9999)、0.16~19.51μg/m L(r=0.9993)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在93.73%~102.10%、91.77%~102.70%、89.72%~104.55%范围内,RSD范围为0.37%~1.16%。10批样品中芦丁、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517~0.6064 mg/g、0.0317~0.6811mg/g、0.0116~0.5064 mg/g。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黄蜀葵茎叶药材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8年02期)
潘欣欣[8](2017)在《黄蜀葵茎叶多糖的化学修饰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us)为锦葵科秋葵属植物,载于《嘉佑本草》,全株均可入药。黄蜀葵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目前只有其花被开发为中药及中成药,而茎、叶一般会被废弃或焚烧,直接造成了黄蜀葵生物资源的浪费。国内外关于黄蜀葵茎叶活性成分,尤其是多糖类成分的研究较少。本课题的前期研究发现黄蜀葵茎叶中多糖类成分含量较高,故本研究以废弃的黄蜀葵茎叶为原料,优化多糖的水提工艺,应用化学修饰方法对多糖进行改性,并对多糖的结构特征、免疫调节活性及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以期为黄蜀葵茎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黄蜀葵茎叶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组成分析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以及提取次数对黄蜀葵茎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应用正交设计优化粗多糖的水提工艺,确定了最优工艺:液料比30:1、提取时间1h、提取温度80℃、提取3次。以蛋白脱除率及多糖保留率为指标,确定Sevag法最佳脱蛋白次数为4次。黄蜀葵茎叶粗多糖(SLAMP)中的总糖含量为39.94%,糖醛酸含量为15.94%,还有5%左右的硫酸基,单糖组成分析表明SLAMP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以及阿拉伯糖组成。应用DEAE-52对SLAMP进行分级,获得了两个均一组分SLAMP-c、SLAMP-d,以及两个非均一组分SLAMP-a、SLAMP-b。SLAMP-a总糖含量达99.76%,分子量分布宽广,几乎不溶于水,单糖组成分析表明其主含葡萄糖,以及少量的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SLAMP-b含有66.17%的总糖以及6%左右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474.5 kDa左右,几乎不溶于水,由六种单糖组成(同SLAMP),其中葡萄糖的比例最高,鼠李糖的比例最低。SLAMP-c与SLAMP-d水溶性较好,均具有叁螺旋结构,理化组成基本相似,总糖含量在50%左右,糖醛酸含量为40%左右,含有少量的硫酸基以及蛋白质,SLAMP-c的糖醛酸含量较高。SLAMP-c的分子量为477.8 kDa,SLAMP-d的分子量为264.2 kDa。SLAMP-c与SLAMP-d均由六种单糖组成(同SLAMP),摩尔比较为接近,均主要含葡萄糖醛酸,而甘露糖以及阿拉伯糖的比例较少。2.黄蜀葵茎叶中性多糖的硫酸化、乙酰化修饰及结构解析以几乎不溶于水的SLAMP-a为研究对象,采用氨基磺酸法以及乙酸酐法分别制备了叁种硫酸化修饰产物以及叁种乙酰化修饰产物。分子量分布表明六种修饰产物中,只有S-SLAMP-a3为均一多糖。S-SLAMP-a3水溶性较好,分子量为1044.2 kDa,DS为0.57,得率为126.57%,主要由葡萄糖组成,含有少量的甘露糖、半乳糖以及阿拉伯糖。S-SLAMP-a1以及S-SLAMP-a2微溶于水,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000~1300 kDa左右,均含有少量的低分子多糖,DS为0.1左右,红外光谱中无硫酸酯的特征峰,单糖组成与S-SLAMP-a3接近。此外,只有S-SLAMP-a1具有叁螺旋结构。叁种乙酰化修饰产物均几乎不溶于水,分子量分布相似,均由较均一的高分子区以及低分子区多糖组成。叁种产物的DS分布在0.62~0.85,得率为40~50%,单糖组成分析表明,修饰产物中的甘露糖、半乳糖以及阿拉伯糖的比例均大幅降低,葡萄糖的比例大幅增加。刚果红实验分析表明,Ac-SLAMP-a1与Ac-SLAMP-a2具有叁螺旋结构。3.黄蜀葵茎叶多糖、修饰多糖的免疫调节及抗肿瘤活性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研究表明,SLAMP以及SLAMP-c与SLAMP-d均显着刺激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激活RAW264.7释放NO、TNF-α以及IL-6,而SLAMP-a无免疫调节活性,SLAMP-b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六种修饰产物中,只有S-SLAMP-a3以及Ac-SLAMP-a1显着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以及激活RAW264.7产生NO、TNF-α以及IL-6,SLAMP-a经修饰后,免疫调节活性显着增强。根据多糖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以及给药时间对抑制率的影响,确定肿瘤细胞为A549,给药时间为72h。SLAMP-c与SLAMP-d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SLAMP抗肿瘤活性较弱。SLAMP-a抗肿瘤活性很弱,修饰产物S-SLAMP-a3与Ac-SLAMP-a1均可显着提升其抗肿瘤活性,其中,Ac-SLAMP-a1的抗肿瘤活性较强。(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3-26)
刘杰[9](2017)在《黄蜀葵产业化过程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共分四章内容。第一章文献综述。对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药用植物资源本草记载品种、药性及其功用进行了考证,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组成类型及分布、资源利用现状等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基于黄蜀葵植株中多糖类成分含量较多但现有研究大都停留在粗多糖阶段的研究现状,对现有植物多糖类物质提取、分离纯化及其主要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整理,以期为提升黄蜀葵多糖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利用效率及效益提供借鉴,为黄蜀葵产业化过程中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支撑。第二章黄蜀葵花药材采收期不同组织器官资源性化学成分分析与评价。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叁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TQ/M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粗纤维测定法(Weende)分析评价了黄蜀葵采收药用部位花冠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组织器官(根、茎、叶和花)中黄酮类、核苷类、氨基酸类、可溶性多糖类、总纤维等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黄蜀葵花中富含黄酮类资源性化学成分,主要组成为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O-葡萄糖醛酸苷、杨梅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芦丁和槲皮素,总量为25.450 mg/g,叶片亦有少量黄酮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布。黄蜀葵不同组织器官均富含可溶性多糖类组分和总纤维,其中茎中总多糖含量较高,达10.86%,根中总纤维含量较高,可达29.88%。在黄蜀葵植物中共检出21种氨基酸类和9种核苷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其中花中氨基酸类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较为丰富,达4.737 mg/g;叶中核苷类化学成分含量较为丰富,为1.474 mg/g。研究结果为黄蜀葵植物采收花后不同组织器官的精细化利用与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第叁章黄蜀葵种子中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评价。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TQ/M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粗纤维测定法、BCA试剂盒法对黄蜀葵成熟种子中的主要资源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黄蜀葵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酸类、可溶性多糖类、总纤维、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类、核苷及碱基类成分。其中脂肪酸总量可达10.22%,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8.01%~79.40%;可溶性总多糖、总纤维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6.53%~6.68%、12.77%~14.26%、10.36%~14.51%;检出的19种游离氨基酸类和7种核苷及碱基类成分中,氨基酸类成分较为丰富(10.08%~10.15%),其中必需氨基酸约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8.42%~39.40%;核苷类成分含量相对较低(3.01~3.11 mg/g)。研究结果为黄蜀葵种子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章黄蜀葵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基于前文研究发现黄蜀葵茎叶中多糖类组分相对较为丰富,具有潜在的资源价值,但目前研究及利用较少。此外,黄蜀葵花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药渣大都废弃,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黄蜀葵非药用部位和花药渣资源,提升黄蜀葵资源利用效率,开展以下研究工作:(一)黄蜀葵茎叶多糖分离纯化研究及其结构表征。通过正交实验研究黄蜀葵茎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中,发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因此设计叁因素叁水平表,最终得到了黄蜀葵茎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分别是提取时间3 h,料液比1:20,提取温度100℃C,提取两次,并在后续试验中得到验证。在最佳提取工艺的基础上,以体外免疫活性为导向,通过大孔树脂、在线膜截留系统和DEAE-52阴离子交换树脂,分步分离纯化黄蜀葵茎叶多糖,最终得到一种分子量均一,纯度较高的黄蜀葵精制免疫活性多糖,命名为HSK-JT。经过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采用GPC分子量分布软件计算其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及分布系数,其重均分子量为13821Da,分布系数为1.9654。(二)黄蜀葵茎叶多糖免疫活性评价。采用免疫细胞及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分别从体外及体内两条途径对黄蜀葵精制多糖(KSK-JT)免疫活性进行了评价。体外细胞试验结果显示:黄蜀葵精制多糖可显着促进小鼠脾细胞的体外增殖,并表现出一定的双向剂量关系,也可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NO,其促进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表明黄蜀葵精制多糖可促进免疫细胞增殖,且可直接作用于RAW264.7细胞从而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促进其释放NO,从体外细胞模型提示黄蜀葵精制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基于小鼠免疫抑制模型试验结果显示,黄蜀葵精制多糖可调节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数、血清细胞免疫因子等相关免疫指标,表现出一定的免疫增强活性,且黄蜀葵精制多糖干预作用比黄蜀葵粗多糖更好。研究结果基于黄蜀葵茎叶多糖研制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药物或保健食品提供了数据支撑。(叁)黄蜀葵花药渣资源性物质评价及其生物炭化研究。在对黄蜀葵花药渣中各类资源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黄蜀葵药渣的资源化利用策略。此外,基于其丰富的维素类成分(总量为13.40%),开展了基于黄葵花渣制备生物炭工艺研究,并对其相关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为黄蜀葵花药渣的再生利用提供了支撑。(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3-22)
王德刚,徐邦会[10](2016)在《安达市黄蜀葵高产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1生物学特性黄蜀葵为一年生粗壮直立草本,高1~2 m。根略呈圆锥状,侧根多。花大,直径10~20cm。黄蜀葵原产我国南方,喜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而疏松肥沃的土壤。对生境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忌连作。生长温度25~30℃,开花期最适合温度26~28℃,月均温度低于15℃影响开花,夜间温度低于12℃时生长不良,喜光。(本文来源于《种子世界》期刊2016年10期)
黄蜀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黄蜀葵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及修饰以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黄蜀葵不同部位以及采用不同的提取、纯化方法,得到的多糖结构及活性不同。结论:黄蜀葵多糖的生物活性与结构密切相关,指导结构修饰的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蜀葵论文参考文献
[1].孟静,张文超.黄蜀葵绽放致富花[N].湖北日报.2019
[2].李爽,袁菱,杨青,童德银.黄蜀葵多糖提纯及结构与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19
[3].胡高瞻.杨树林地种植黄蜀葵技术[J].农家致富.2019
[4].朱满香,郑杰,王建霞,刘一涵,田云刚.湘西产黄蜀葵籽油化学成分的GC-MS法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林婧.黄蜀葵茎叶质量标准及指纹图谱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6].曹建文,颜丙春.黄蜀葵提取物灌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神经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8
[7].林婧,梁茜,江帆,李明,安崇惠.贵州不同产地黄蜀葵茎叶指纹图谱及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J].中药材.2018
[8].潘欣欣.黄蜀葵茎叶多糖的化学修饰及活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9].刘杰.黄蜀葵产业化过程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10].王德刚,徐邦会.安达市黄蜀葵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