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投药装置和使用该投药装置的设备,该投药装置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投药机构和连接管,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具有开口,且开口朝向水池,投药机构包括投药组件和连接件,连接件构造为空心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并且第一段和第二段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与第一容器密封连接,第三段与第二容器密封连接,第二段位于第一段和第三段之间,投药组件用于设置药剂,并与第一段相通,连接管与第一容器相连并覆盖第一段,以限定药剂的流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投药装置通过自身的结构就能完成投药工作,无能耗,成本低,并且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药装置包括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投药机构(3)和连接管(4),所述第一容器(1)和所述第二容器(2)具有开口,且所述开口朝向水池,所述投药机构(3)包括投药组件(31)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构造为空心结构,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容器(1)相通的第一段(33)和第二段(34)以及与所述第二容器(2)相通的第三段(35),所述第一段(33)与所述第二段(34)相通,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35)相通,其中,所述第一段(33)和所述第二段(34)分别与所述第一容器(1)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段(35)与所述第二容器(2)密封连接,所述投药组件(31)用于设置药剂,并与所述第一段(33)相通,所述连接管(4)与所述第一容器(1)相连并覆盖所述第一段(33),以限定所述药剂的流向。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药装置包括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投药机构(3)和连接管(4),所述第一容器(1)和所述第二容器(2)具有开口,且所述开口朝向水池,所述投药机构(3)包括投药组件(31)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构造为空心结构,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容器(1)相通的第一段(33)和第二段(34)以及与所述第二容器(2)相通的第三段(35),所述第一段(33)与所述第二段(34)相通,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35)相通,其中,所述第一段(33)和所述第二段(34)分别与所述第一容器(1)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段(35)与所述第二容器(2)密封连接,所述投药组件(31)用于设置药剂,并与所述第一段(33)相通,所述连接管(4)与所述第一容器(1)相连并覆盖所述第一段(33),以限定所述药剂的流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4)包括与所述第一容器(1)相连的连接段(41)和与所述连接段(41)相连的引流段(42),所述连接段(4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引流段(42)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段(33)延伸至所述引流段(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段(42)配置为L形管,并且在重力方向上具有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段(42)在重力方向的夹角为20°至3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段(42)配置为弧形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容器(2)的横截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35)配置为L形管,并与所述第二段(34)的中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1)的端面高度在水平方向上不低于所述第二容器(2)的端面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药机构(3)还包括调节组件(36),所述调节组件(36)设置第一段(33)上,以用于调节所述药剂的流量。
10.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机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投药装置,所述投药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投药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
在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时,需在污水池中投放适量的消毒剂。当前技术中,投放消毒剂有以下方式:一是人工投放,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不需要额外配置其它设备,设备成本低,但是缺点是需要人工及时根据污水池的蓄水量和蓄水周期定时定量的投放消毒剂,灵活性较差,且劳动强度大;二是设备投放,这样的优点是灵活性较好,但是设备结构复杂,维护困难,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投药装置以及使用该投药装置的设备,以解决当前投药装置设备成本高的问题,并且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投药装置,所述投药装置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投药机构和连接管,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具有开口,且所述开口朝向水池,所述投药机构包括投药组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构造为空心结构,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容器相通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以及与所述第二容器相通的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相通,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相通,其中,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容器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段与所述第二容器密封连接,所述投药组件用于设置药剂,并与所述第一段相通,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容器相连并覆盖所述第一段,以用于限定所述药剂的流向。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包括与所述第一容器相连的连接段和与所述连接段相连的引流段,所述连接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引流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段延伸至所述引流段。
可选地,所述引流段配置为L形,并且在重力方向上具有夹角。
可选地,所述引流段在重力方向的夹角为20°至30°。
可选地,所述引流段配置为弧形管。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容器的横截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三段配置为L形管,并与所述第二段的中部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器的端面高度在水平方向上不低于所述第二容器的端面高度。
可选地,所述投药机构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第一段上,以用于调节所述药剂的流量。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投药设备,包括机体和上述的投药装置,所述投药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用于处理污水的投药装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与第一容器密封连接,第三段与第二容器密封连接,由于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的开口朝向水池,因此,当水池中的污水逐渐增加时,部分污水会顺着开口逐渐充满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还有一部分污水会进入连接管。污水充满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后,会继续顺着第二段和第三段继续向上缓慢增长,此时,连接管内的污水也会继续增长。在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双重作用下,连接管内外的压强差会不断变大,产生的压强差能使得污水产生吸虹并向下倒流的趋势,与此同时,第二段和第三段产生的压强传递到第一段,促使药剂顺着第一段进入到连接管。当连接管内液位高度到达至一定值时,压强差达到最大值,此时污水会产生虹吸带着药剂倒流回水池,即完成投药工作。该投药装置的投药工作是自动完成的,不需要额外配置人力和物力,并且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有效节约了成本。本公开提供的用于处理污水的设备具有与投药装置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处理污水的投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容器,2-第二容器,3-投药机构,31-投药组件,32-连接件,33-第一段,34-第二段,35-第三段,36-调节组件,4-连接管,41-连接段,42-引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本公开提供的用于处理污水的投药装置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的上、下,具体可参考图1中投药装置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相应零部件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再者,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污水的投药装置,图1示出了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所示,投药装置包括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投药机构3和连接管4,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具有开口,且开口朝向水池,投药机构3包括投药组件31和连接件,连接件构造为空心结构,包括分别与第一容器1相通的第一段33和第二段34以及与第二容器2相连的第三段35,第一段33与第二段34相通,第二段34和第三段35相通,其中,第一段33和第二段34分别与第一容器1密封连接,第三段35与第二容器2密封连接,投药组件31用于设置药剂,并与第一段33相通,连接管4与第一容器1相连并覆盖第一段33,以用于限定药剂的流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投药装置的第一段33和第二段34与第一容器1密封连接,第三段35与第二容器2密封连接,由于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的开口朝向水池,因此,当水池中的污水逐渐增加时,部分污水会顺着开口逐渐充满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还有一部分污水会进入连接管4。污水充满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后,会继续顺着第二段34和第三段35继续向上缓慢增长,此时,连接管4内的污水也会继续增长。在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双重作用下,连接管4内外的压强差会不断变大,产生的压强差能使得污水产生吸虹并向下倒流的趋势,与此同时,第二段34和第三段35产生的压强传递到第一段33,促使药剂顺着第一段33进入到连接管4。当连接管4内液位高度到达至一定值时,压强差达到最大值,此时污水会产生虹吸带着药剂倒流回水池,即完成投药工作。该投药装置的投药工作是自动完成的,不需要额外配置人力和物力,并且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有效节约了成本。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管4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参阅图1所示,连接管4可以包括与第一容器1相连的连接段41和与连接段41相连的引流段42,连接段41的横截面积大于引流段42的横截面积,第一段33延伸至引流段42。这样,不仅便于连接段41覆盖第一段33以及密封安装到第一容器1上,同时还有益于在连接段41形成过渡区域,减少对连接段41的作用力。其中,第一段33延伸至引流段42,有益于使药剂较多的被吸进水池。
当然,引流段42也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参阅图1所示,引流段42配置为L形管,并且在重力方向上具有夹角。这样,不仅便于污水进入,还便于污水退回。其中,引流段42在重力方向的夹角为20°至30°,具体地,例如可以是20°、25°、27°、30°等任意合适的角度,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另一种选择,引流段42可以配置为弧形管。这样,可以减少污水流进和排出时对引流段42造成的冲刷,有益于保证连接管4的使用寿命。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参阅图1所示,第一容器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容器2的横截面积。这样,能够使得第二容器2先充满污水,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段35产生的压力能够逐渐作用到第一段33,有益于促使药剂流入连接管4。其中,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的横截面可以构造为圆形,也可以构造为如方形、椭圆形等任意合适的形状。此外,对于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的高度,可以是第一容器1高于第二容器2,例如第一容器1为50公分、第二容器2为30公分。关于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的形状和规格,根据具体需求而定,本公开对此均不做限制。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参阅图1所示,第三段35配置为L形管,并与第二段34的中部相连。由于第二容器2先充满污水后,因此会向上挤压第三段35。第三段35的截面形状呈L形,有益于缓冲这股压力。同时,第三段35连接第二段34的中部,有益于使得第二段34的压力和第三段35的压力同时汇合,并挤向第一段33。此外,还可以将第一段33上投药组件31与第二段34的中部之间的部位设置成弧形,这样有益于减少对该部位的挤压。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参阅图1所示,第一容器1的端面高度在水平方向上不低于第二容器2的高度。也就是说,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容器1的端面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容器2的端面高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第二容器2先充满污水,然后使得第三段35产生的压力逐渐作用到第一段33,有益于促使药剂流入连接管4。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投药机构3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作为一种选择,投药机构3还可以设置调节组件36,调节组件36设置第一段33上,以用于调节药剂的流量。因此,可以根据水池的规格和进排水的速率来调整药剂的流量,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例如,可以选用调节阀作为调节组件36来控制药剂的流量。此外,也可以是直接控制投药机构3排药口的口径来调节药剂流量,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另外,由于污水中含有腐蚀物质,可以选用PVC、PP等耐腐蚀的材质作为投药装置各零部件的备制材料。这样,不仅能保证投药装置的使用寿命,减轻投药装置的重量,保证使用效果,还能有效节约成本,便于推广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投药设备,该投药设备包括机体和上述的投药装置,投药装置设置在机体上。因此,该投药设备具有与投药装置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描述,本公开对此不做过多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36670.4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481257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C02F 1/50
专利分类号:C02F1/50;B01J4/00
范畴分类:41B;
申请人:重庆九天环保节能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重庆九天环保节能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400000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支路10号
发明人:罗萍;罗朝万
第一发明人:罗萍
当前权利人:重庆九天环保节能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左正超
代理机构:51224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