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东良校区055350
新课程理念下,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是怎样让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知,实现能力和素养的健康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有效呢?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我现在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一下这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
传统教学中,“老师说什么是什么,老师说了,要这样做”、“老师不让这样做”等等,这些“落后的陈腐观念”严重影响着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健康发展。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教育者都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一道判断题“250×4的结果至少有两个零”,有的同学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一个零;根据因数末尾有零乘法的简便计算法则,一眼就能看出有两个零,而有的同学则认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至少有三个零才对,因为除了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两个零,还有25×4结果还有一个零,也能一眼看出来。两种观点都有他们的道理,如果老师搞一刀切,否认其中的一种说法,那将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只能依赖老师或其他人,久而久之,就会严重阻碍思维的发展。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就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老师还要能虚心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师生之间产生相互信任的氛围,学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此外,还要允许学生说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就是说错了也不要紧,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学到了新知。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学。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正如我们常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习中就能更加积极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多学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展开比赛,在学生一步一步计算时,教师已迅速说出了结果。这样几道题下来,学生会产生很大的疑问。趁此机会教师可以发问:看到老师算得这么快,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的兴趣已被激发起来,思维的兴奋点都集中在教师的问题上,内心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渴求。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有了兴趣,自然就会增强主体意识。
三、养成良好习惯,受益终身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身受益;反之,从小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形成恶习,将贻误终身。那么数学课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哪些好的习惯呢?
1.独立思考习惯。发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遇到问题要善于主动思考,养成认真钻研、耐心细致的习惯,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合作交流习惯。经过同学们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疑问,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采纳别人的意见,形成更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合作交流。这是共同进步的过程,对学生发展受益无穷。
3.质疑习惯。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能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由别人来帮助解答;第二,发现别人不正确的地方,矫正别人的错误观点。学生开始学着提问题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太大、太空,或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随着这种习惯的养成,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也就会不断提高,逐渐形成。
4.自我管理习惯。小学生虽然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但是责任心强,有集体荣誉感。我们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具体负责管理好他们的小组,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上课纪律最好,回答问题、交流合作最积极。在小组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主动、定期找组长交流意见、提出建议。对管理较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对较差的小组要给组长施加一定的压力,让组长觉得是由于自己的不负责,促使小组长更认真地干好自己的工作。
四、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激发学习热情
我们知道: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在课堂评价中主要采用了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如“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等;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适度的评价不是无原则的夸奖,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老师还是应该给予纠正,在鼓励下纠正,在表扬中纠错。因为我知道,错误的做法往往蕴涵着创新的思维,错误的行为往往会孕育创新的火种。在给予鼓励的同时,再指出不足,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