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的改进结构,应用于食用菌培养袋袋口的密封。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的改进结构,包括颈套、海绵块;其特征是还包括顶盖和颈套内外双插封件;顶盖带盖孔;海绵块位于顶盖内紧贴盖孔;颈套内外双插封件由内塞柱和外插封环组成,内塞柱和外插封环顶部平齐,分别与同心圆环片内外边缘垂直连接;内塞柱内部开通孔,通孔上端与同心圆环的中心连通,通孔下端与外界连通;顶盖盖在颈套内外双插封件顶端,顶盖内侧面与外插封环的外侧面密闭配合,同心圆环片将海绵块边缘压实在顶盖内表面上。具有透气量得到大幅度提升,透气通道四周密封效果良好,减少了袋内菌料在菌袋移动中将透气通道完全堵住的几率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的改进结构,包括颈套(1)、海绵块(5);其特征是还包括顶盖(7)和颈套内外双插封件(3);顶盖(7)带盖孔(9);海绵块(5)位于顶盖(7)内紧贴盖孔(9);颈套内外双插封件(3)由内塞柱(13)和外插封环(17)组成,内塞柱(13)和外插封环(17)顶部平齐,分别与同心圆环片(15)内外边缘垂直连接;内塞柱(13)内部开通孔,通孔上端与同心圆环的中心连通,通孔下端与外界连通;顶盖(7)盖在颈套内外双插封件(3)顶端,顶盖内侧面与外插封环的外侧面密闭配合,同心圆环片将海绵块边缘压实在顶盖内表面上。
设计方案
1.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的改进结构,包括颈套(1)、海绵块(5);其特征是还包括顶盖(7)和颈套内外双插封件(3);顶盖(7)带盖孔(9);海绵块(5)位于顶盖(7)内紧贴盖孔(9);颈套内外双插封件(3)由内塞柱(13)和外插封环(17)组成,内塞柱(13)和外插封环(17)顶部平齐,分别与同心圆环片(15)内外边缘垂直连接;内塞柱(13)内部开通孔,通孔上端与同心圆环的中心连通,通孔下端与外界连通;顶盖(7)盖在颈套内外双插封件(3)顶端,顶盖内侧面与外插封环的外侧面密闭配合,同心圆环片将海绵块边缘压实在顶盖内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的改进结构,其特征是内塞柱内部的通孔为空腔,空腔上端直接与同心圆环的中心连通,空腔下端通过筛孔(11)与外界连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的改进结构,应用于食用菌培养袋袋口的密封。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了题为《海棉碟托式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授权公告号为CN 203748304 U)的发明创造,它包括颈套、海绵块、插封盖、碟托四个组件。插封盖带盖孔;颈套呈圆筒状,一端向外张开喇叭口,另一端是直口;海绵块位于插封盖内紧贴盖孔;插封盖开口端从颈套直口端方向套插在颈套上;碟托呈圆碟状,平浅底,底面靠近外圆环形分布5~8个透气孔;海绵块呈圆柱形,装在碟托内;碟托外缘卡入插封盖内部环形凹槽之中。使用时,把袋口薄膜捏成束,穿过颈套内部后展开袋口薄膜并外翻,让袋口薄膜裹在颈套外侧面。最后把插封盖套插在颈套上夹紧袋口薄膜固定。这种结构的不足之处是在蒸气高温灭活中袋内向外的透气量小,需要较长的时间蒸气灭活;在使用环境中容易进水造成感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透气量大的、在使用环境中不容易进水的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的改进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达到: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的改进结构,包括颈套、海绵块;其特征是还包括顶盖和颈套内外双插封件;顶盖带盖孔;海绵块位于顶盖内紧贴盖孔;颈套内外双插封件由内塞柱和外插封环组成,内塞柱和外插封环顶部平齐,分别与同心圆环片内外边缘垂直连接;内塞柱内部开通孔,通孔上端与同心圆环的中心连通,通孔下端与外界连通;顶盖盖在颈套内外双插封件顶端,顶盖内侧面与外插封环的外侧面密闭配合,同心圆环片将海绵块边缘压实在顶盖内表面上。
上述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的改进结构,其特征是内塞柱内部的通孔为空腔,空腔上端直接与同心圆环的中心连通,空腔下端通过筛孔与外界连通。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透气通道横断面大,故透气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2、海绵块边缘由同心圆环片和顶盖夹紧,使用中的袋口薄膜穿过颈套内部外翻后由颈套内外双插封件插封组成迷宫式密封,故透气通道四周密封效果良好。
3、内塞柱内部空腔通过筛孔与外界连通,减少了袋内菌料在菌袋移动中将透气通道完全堵住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中1是颈套,3是颈套内外双插封件,5是海绵块,7是顶盖,9是盖孔。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9是盖孔。
图3是颈套内外双插封件结构图。
图中11是筛孔,13是内塞柱,15是同心圆环片,17是外插封环。
图4是图3所示颈套内外双插封件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中17是外插封环,15是同心圆环片,13是内塞柱,11是筛孔。
图5是本实用新型爆炸视图。
图中1是颈套,3是颈套内外双插封件,5是海绵块,7是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食用菌培养袋封口组件的改进结构,包括颈套1、海绵块5;改进之处是还包括顶盖7和颈套内外双插封件3;顶盖7带盖孔9;海绵块5位于顶盖7内紧贴盖孔9;颈套内外双插封件3由内塞柱13和外插封环17组成,内塞柱13和外插封环17顶部平齐,分别与同心圆环片15内外边缘垂直连接;内塞柱13内部开通孔,通孔上端与同心圆环的中心连通,通孔下端与外界连通;顶盖7盖在颈套内外双插封件3顶端,顶盖内侧面与外插封环的外侧面密闭配合,同心圆环片将海绵块边缘压实在顶盖内表面上。为了节省材料,内塞柱内部的通孔为空腔,空腔上端直接与同心圆环的中心连通,空腔下端通过筛孔11与外界连通。筛孔可以阻挡菌料进入透气通道堵塞透气;因是多孔,也减少了通道被完全堵塞的几率(实际中多孔同时发生堵塞被认为是小概率事件)。
使用时,把袋口薄膜捏成束,穿过颈套1内部后展开袋口薄膜并外翻,让袋口薄膜裹在颈套外侧面。再将颈套内外双插封件3插入到颈套1中,把袋口薄膜前后两次夹在颈套内侧面与内塞柱外侧面之间、外插封环内侧面与颈套外侧面之间,进而形成了迷宫式密封。最后把内置有海绵块的顶盖盖在颈套内外双插封件上扣合,让顶盖内侧面与外插封环外侧面密闭配合,使海绵块边缘夹在同心圆环片与顶盖内表面边缘之间。
气体可以自由穿过海绵块,但液态的水无法穿过海绵块。菌料在菌袋中受高温蒸汽加热后,袋内产生的气体向着袋口方向涌流,经筛孔和海绵块中央从盖孔逸出。在菌袋冷却过程中,外界的冷空气经海绵块过滤后从筛孔进入袋内。接种后菌袋内部菌丝生长中的呼吸气流,皆按上述通道流动,同外界交换气流,增大了供氧气量。菌袋尺寸比较大;海绵块制作成圆板状,其尺寸也可以比较大;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时,透气通道的截面积自然也可以制作成尺寸比较大。而透气通道周围的密封效果良好,在液态水环境生产中,有效阻止了液体水流入菌袋内感染。因透气量大增,高温蒸汽灭活中,袋内生成的气体可及时排出到外界,缩短了高温流程作业的时间。在菌丝生长中,大透气量也满足了菌丝体的呼吸流畅,有充足供氧量。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7375.7
申请日:2019-03-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676996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A01G18/66
专利分类号:A01G18/66
范畴分类:12A;
申请人:吴族茂
第一申请人:吴族茂
申请人地址:353100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东峰镇铜场村五巷六号
发明人:吴族茂
第一发明人:吴族茂
当前权利人:吴族茂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