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玲陈靖霞(甘肃平凉市妇幼保健院甘肃平凉744000)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儿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儿科护理中历年来出现不安全因素的7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针对其各自出现的相关的不同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因素,护士因素,环境设施因素,患者本身因素以及沟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管理因素8例,占11.43%;护士因素16例,占22.86%;环境设施因素10例,占14.29%;患者本身因素19例,占27.14%;沟通因素17例,占24.29%。结论: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中,来自护士与患者本身以及沟通因素的比例最高,应着重对此进行分析,同时找出以上五种不安全因素的干预对策对临床的儿科护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干预对策在医院所有科室中,儿科无疑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科室,毫不夸张的说儿科护理是医院护理部门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儿科的护理工作非常复杂,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而患者往往因为年龄过小,无法对护士以及医生的工作做出有效的配合,其自控能力更是低下,大大加大了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
同时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护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因此不仅是医院管理部门对患儿的护理工作高度重视,患儿的家属也非常在意患儿护理工作的好坏。护理安全的定义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没有使患者出现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包括机体结构、机体功能以及心理上的缺陷、损害以及障碍这些直接关系到患者健康与生命的问题[1]。
因此针对患儿的护理必须更加全面、精细,要尽力避免儿科护理的纠纷或可能存在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就此针对性的讨论了医院历年来儿科的70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对的有效干预对策。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随机从病例库中选取70例患儿,其中男性41例,女性29例;患儿年龄在0~10岁,平均年龄为5.43(±1.25)岁。其中这70例患儿中,患呼吸系统疾病的19例,消化系统疾病15例,循环系统疾病12例,血液系统10例,外科疾病8例以及其他疾病6例。2.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儿科护理出现不安全因素的70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使其发生不安全因素的原因,对此进行统计学分析[2].二.结果所有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所占比例:管理因素8例,占11.43%;护士因素16例,占22.86%;环境设施因素10例,占14.29%;患者本身因素19例,占27.14%;沟通因素17例,占24.29%。
三.讨论1.管理因素极其干预对策管理因素是指医院方面的管理措施或者监控力度不够,在护理的环节过程中引发了人为的疏忽,最后导致了不安全的后果。包括人员编制不足造成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文书的书写不符合规范,护理记录不全或与实际操作有差异。要想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儿科护理安全,就必须要重视儿科病房的管理,提高儿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做到注重每一个环节[3]。因此,医院要找出护理方面缺陷的原因并针对护理建立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按照差错或事故的严重可分为无、轻微、中度以及严重四个等级,按照不同的等级确立相应的应急补救措施。护理人员要严格的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工作,并将规章制度形成工作习惯。2.护士因素及其干预对策护士因素包括:技术因素,即静脉穿刺技术不够熟练,容易造成穿刺失败和穿刺部位的出血或血肿;用药剂量误差,即护士在给患儿用药时因为疏忽使得用药剂量出现误差,而儿科患者的用量一般很小,对药物敏感度高,因此很容易造成事故;工作态度不严谨,即护士在护理操作环节随意简化操作流程,不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应激能力低下,即护士的心理抗压能力不足,在出现操作错误或人为干扰以及环境干扰时容易引发失误。儿科护理毫无疑问的存在工作难度大的问题,患儿需要的服务项目不仅多,而且患儿的加药与输液难度大大高于普通成人且风险更大,这使得儿科护士心理负担大,精神与体力消耗严重,这些都会导致出现安全隐患[4]。针对护士的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医院应该加大对护士培训、职业情感修养与安全意识建设的力度,同时对护士工作经验的积累给予足够重视,以满足患儿家属们不断增加的护理需求。同时医院的后勤部门要加强医疗器械的定期检修,尽可能详细的列出各仪器的使用说明与注意事项。3.环境设施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环境设施方面主要有:儿科病房的病床在结构上存在隐患,如病床可能会出现床栏空隙过大,致使婴幼儿坠床;其次某些设备未做明显标识,可能导致意外伤害事故;再者,医院对儿科的探访人员管理不严,导致某些不法分子对患儿以及患儿家属造成伤害。对此,医院不仅需要对购买的医疗设施进行严格的审查挑选,同时要要求医院的保安部门加强院内的安全监管措施。4.患者本身因素及其干预对策在医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患者家属出于各种原因中断治疗,致使治疗用药方案中断或者部分检查项目无法施行。再加上现今医患关系紧张,容易造成患者家属对治疗的不信任以及出现患者家属的过分维权行为等。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提高服务态度,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尽量做到相互理解与信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减少或避免发生护理纠纷的情况[5].5.沟通因素及其干预对策在儿科因其病人的特殊性,无法做到护患沟通,患儿无法对自身病情进行及时的表达。另一方面,护士与医生也存在沟通障碍以及沟通不及时的情况,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儿科患者的病情往往变化较快,而护理计划又缺乏计划性,而护士经验不足也会对医生的治疗方案产生理解误差。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来自护士和医生两个方面,医院要从两个方面同时着手,加强护理人与医生的沟通,努力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科室的工作效率。
随着社会对医疗质量越来越重视,以及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院要尽一切努力,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将儿科护理环节中隐藏的不安全因素全部消除,消除患者家属心中对医院的不良印象,更重要的是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参考文献[1]陈建春.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22(6):83-84.[2]赵春兰.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4):267-258.[3]徐敬芬.儿科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护士,2011,17(3):88-89.[4]张军.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黑龙江医药,2011,24(6):1043-1044.[5]邱建琴,王鸿英.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