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遗址文化产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遗址文化产业,西咸新区,遗址资源,发展
遗址文化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韩玉娇[1](2019)在《西咸新区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发展史,而遗址是古人在这悠久的发展过程中遗留给我们的能够见证和还原优秀中华文化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物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在快速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遗址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逐步显现。发展遗址文化产业不仅能协调遗址保护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矛盾,而且还可充分挖掘遗址内涵,进而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给世人,充分实现遗址的价值。因此,研究遗址文化产业发展对于遗址区,尤其是遗址密集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对遗址和文化产业概念的理解提出遗址文化产业是以遗址资源为基础,从事遗址文化产品和遗址相关文化服务的活动的集合。遗址文化产业具有政治意识形态性、文化和经济的双重性、多要素投入性、创意性以及供给创造需求性的特征。在以上基础上以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以及灰色关联度法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对西咸新区遗址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对西咸新区遗址资源现状进行了丰度和空间现状分析,得出西咸新区遗址资源丰度有叁个等级:优级为秦汉新城,良好的是空港新城、沣西新城和沣东新城,差级为泾河新城,西咸新区遗址资源整体上呈“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现状。(2)通过研究分析表明现阶段西咸新区遗址文化产业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态势良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空间;找出了遗址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以及遗址文化产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从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人才要素、技术因素四个方面阐释了对西咸新区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3)提出了做好遗址资源保护与开发,发挥遗址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推动遗址文化产业发展;以人才为支撑,促进遗址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打造遗址文化产业品牌,全面提升遗址文化产业影响力的具体对策。(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易清清[2](2019)在《矿业遗迹保护与利用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园业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工业主导的时代,大量矿产资源无序开采后在地表上留下无数的“伤疤”,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了大量矿山废弃地,除开发时引起的环境污染外,还造成土地闲置浪费等社会问题。政府近些年来也开始重视矿业遗迹的保护与利用,并且随着社会进步及发展,使得矿业遗迹慢慢走上一条转型为矿山公园的道路。矿业遗迹自身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人文属性,依托于公园建设背景下可衍生多种功能,矿业文化展示、历史文化展示、地质科普游乐、生态涵养等。而依托其文化属性在矿山公园中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是较为创新的做法,能形成集娱乐、传播、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于一体同时又能集中规划管理的创意集群。不同与其他遗址复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于矿业遗迹环境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具有其特殊性,从建筑策划设计角度需考虑其场地的复杂性,而具有极大的可研究性。本人因参与工作室项目“濮公山矿山遗址公园博物馆”设计后了解与矿山遗址公园转型相关的各项研究,发现研究大多涉及遗迹保护历史研究、景观生态修复研究、旅游政策研究及场所营造方法等,但具有特殊性的文创园其业态究竟如何也无人深入探究。本文第一部分研究矿业遗迹保护与利用现状及矿业遗迹自身的定位研究,第二部分将着重研究特殊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其业态设置方法,最终通过设计来呈现研究成果。本人希望从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共同来考虑文创产业园业态的设置,使土地资源得以更优化地配置。(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韩玉娇[3](2019)在《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西咸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西咸新区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着遗址开发利用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和遗址文化产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是:做好遗址资源保护与开发、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重视人才为以及打造遗址文化产业品牌。(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04期)
殷雷[4](2017)在《昆钢本部最迟2023年底完成搬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首席殷雷报道 昨日,省工信委官网公示的“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环保搬迁转型升级项目产能置换方案”(下称方案)显示,昆钢公司将淘汰安宁本部现有1座2000立方米高炉和3座50吨转炉,(拟)淘汰时间为2023年12月(本文来源于《昆明日报》期刊2017-12-06)
马云超[5](2017)在《我国遗址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现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遗址保护利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开发并带动遗址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逐渐成为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关于遗址文化产业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多集中在遗址文化产业的经营及管理方面,对于遗址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较为少见,而资金不足是所有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对于遗址文化产业而言,解决这一问题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7年27期)
樊桦[6](2016)在《浅析西咸遗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当代壁画带来新的契机》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咸一体化,作为十叁朝古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周秦汉唐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可以衍生出集旅游、教育、美化于一体的综合产业链。在城市公共艺术逐渐被关注之后,壁画的兴起被人们所熟知,它既有把历史具象化的功能,又增加了环境的艺术性,所以能够在西咸遗址文化产业发展中担当起一个重要的角色。西安咸阳的市民们和到西咸游玩的旅客必定对大小雁塔、大唐芙蓉园、大唐西市和钟鼓楼不会陌生,然而最热闹的旅游季节到小雁塔的人(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6年13期)
尚艳敏[7](2016)在《关天经济区大遗址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动因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与大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处理大遗址保护利用与社会经济矛盾,发展大遗址文化产业可以使大遗址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为大遗址保护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路径。因此,大遗址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对大遗址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动因进行分析。在理论研究方面,阐释相关概念,并在总结钻石理论、系统演化动因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大遗址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动因分为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并分析二者对大遗址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作用机理。在实证研究方面,运用最邻近距离、核密度等方法研究关天经济区大遗址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现状,基于现状构建大遗址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动因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综合评价层2层,因素评价层5层,指标评价层则由18个具体指标构成,之后,给出指标数据的来源、计量标准和评价等级,利用AHP-FCE模型评价关天经济区大遗址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动因。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对关天经济区大遗址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外部动因重要性高于内部动因,政府资金支持、大遗址的综合价值的重要性高于其余16个指标;②关天经济区41处大遗址的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动因发展程度整体偏低,空间分布极不均衡;③古遗址类大遗址的大遗址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动因的发展程度要好于古墓葬类大遗址,而大遗址越靠近发达的城镇建成区,对大遗址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形成和发展越有利,而且,并非大遗址时代越久远,动因发展程度越高;④大遗址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现状较好的大遗址,其动因发展程度不一定高。本文主要是针对关天经济区大遗址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动因进行研究,通过对动因的分析和综合评价,把握动因目前的发展现状,明晰动因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的优化建议,为缓解大遗址文化资源保护与城乡建设之间矛盾的道路探寻、大遗址文化产业集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6-01)
薛睿[8](2015)在《丝绸之路陕西大遗址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陕西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应当突出大遗址文化产业的开放型发展主题。陕西应当通过开放型文化主题整合遗址文化产业结构、建设大遗址文化产业的开放型平台、构建大遗址文化产业的互联网立体模式等多重路径,全面推动陕西大遗址文化产业的开放型发展。(本文来源于《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期刊2015年15期)
朱海霞,权东计[9](2015)在《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动力因素与政府管理机制设计的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科学界定关键概念的基础上,依据多学科交叉的思辩方法,对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13种动力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对每个动力因素动力影响作用评价的主要内容体系。以此为基础,分析确立了政府与其它动力因素之间的直接关系,提出了关于政府管理机制设计的重要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郝欣[10](2015)在《汉长安城遗址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概述了产业融合的概念,分析了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融合的效应,认为在汉长安城大遗址旅游开发中两种产业应当实现互融互动。对汉长安城遗址旅游开发中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和模式进行探讨,为开发提供借鉴:第一,用文化创意延伸旅游价值链;第二,用文化创意创造旅游产品;第叁,用文化创意营造旅游环境;第四,用文化创意创新旅游营销策略;第五,用文化创意培育新型旅游人才。(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5年11期)
遗址文化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以工业主导的时代,大量矿产资源无序开采后在地表上留下无数的“伤疤”,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了大量矿山废弃地,除开发时引起的环境污染外,还造成土地闲置浪费等社会问题。政府近些年来也开始重视矿业遗迹的保护与利用,并且随着社会进步及发展,使得矿业遗迹慢慢走上一条转型为矿山公园的道路。矿业遗迹自身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人文属性,依托于公园建设背景下可衍生多种功能,矿业文化展示、历史文化展示、地质科普游乐、生态涵养等。而依托其文化属性在矿山公园中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是较为创新的做法,能形成集娱乐、传播、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于一体同时又能集中规划管理的创意集群。不同与其他遗址复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于矿业遗迹环境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具有其特殊性,从建筑策划设计角度需考虑其场地的复杂性,而具有极大的可研究性。本人因参与工作室项目“濮公山矿山遗址公园博物馆”设计后了解与矿山遗址公园转型相关的各项研究,发现研究大多涉及遗迹保护历史研究、景观生态修复研究、旅游政策研究及场所营造方法等,但具有特殊性的文创园其业态究竟如何也无人深入探究。本文第一部分研究矿业遗迹保护与利用现状及矿业遗迹自身的定位研究,第二部分将着重研究特殊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其业态设置方法,最终通过设计来呈现研究成果。本人希望从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共同来考虑文创产业园业态的设置,使土地资源得以更优化地配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址文化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1].韩玉娇.西咸新区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9
[2].易清清.矿业遗迹保护与利用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园业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3].韩玉娇.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西咸新区为例[J].当代旅游.2019
[4].殷雷.昆钢本部最迟2023年底完成搬迁[N].昆明日报.2017
[5].马云超.我国遗址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现状评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7
[6].樊桦.浅析西咸遗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当代壁画带来新的契机[J].明日风尚.2016
[7].尚艳敏.关天经济区大遗址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动因评价[D].西北大学.2016
[8].薛睿.丝绸之路陕西大遗址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
[9].朱海霞,权东计.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动力因素与政府管理机制设计的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5
[10].郝欣.汉长安城遗址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刍议[J].新西部(理论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