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取暖器主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出风风机、第二出风风机以及换气风机,其中,第一出风风机以及第二出风风机分别通过风道与PTC加热部的进风端连接,PTC加热部的出风端处设置有出风部,其中,风道中间设置隔断,以隔离第一出风风机与第二出风风机吹入风道的气流,出风部下侧设置有晾衣杆,晾衣杆通过连接线挂设于壳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通过设置两台出风风机实现两段式出风,有效地拓展了出风部的长度,尤其适用于对较长晾衣杆上的衣物进行干燥的应用场景,以满足用户的衣物干燥需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出风风机、第二出风风机以及换气风机;所述第一出风风机以及所述第二出风风机分别通过风道与PTC加热部的进风端连接,所述PTC加热部的出风端处设置有出风部;其中,所述风道中间设置隔断,以隔离所述第一出风风机与所述第二出风风机吹入所述风道的气流;所述出风部下侧设置有晾衣杆,所述晾衣杆通过连接线挂设于所述壳体。
设计方案
1.一种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出风风机、第二出风风机以及换气风机;
所述第一出风风机以及所述第二出风风机分别通过风道与PTC加热部的进风端连接,所述PTC加热部的出风端处设置有出风部;
其中,所述风道中间设置隔断,以隔离所述第一出风风机与所述第二出风风机吹入所述风道的气流;
所述出风部下侧设置有晾衣杆,所述晾衣杆通过连接线挂设于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风机与所述第二出风风机相邻设置;
所述换气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风机远离所述第二出风风机的一侧;或
所述换气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风机远离所述第一出风风机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风机与所述第二出风风机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风机以及所述第二出风风机为离心式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绕线盘,所述绕线盘包括第一绕线区与第二绕线区;
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架以及两个第二支架,并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两侧;
所述壳体两侧的所述第一支架上均设置压线滑轮,所述壳体两侧的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设置限位滑轮,所述第一绕线区与所述第二绕线区上的连接线分别依次穿过对应侧的所述压线滑轮以及所述限位滑轮后与晾衣杆的一端连接;
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绕线盘转动时,所述第一绕线区与所述第二绕线区均卷收或者释放所述连接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管状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晾衣杆包括:杆体、杆套以及限位部;
所述杆套上开设有杆套腔,所述杆体两端分别套接有所述杆套,所述杆体端部插接在所述杆套腔中;
所述杆套远离所述杆体端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杆套沿所述杆体方向开设有出线部,所述杆套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限位部;
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限位部外径小于所述导向孔内径,所述限位部外径大于所述出线部的宽度;
所述限位部经所述导向孔卡接入所述容置槽,所述连接线从所述出线部穿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端部侧壁上开设有端部限位槽,所述杆套腔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卡;
当所述杆体端部插接在所述杆套腔中时,所述限位卡卡接在所述端部限位槽中,以限制所述杆体与所述杆套的周向位移;
所述杆体端部上设置有端部螺纹孔,所述杆套腔的底部开设有安装过孔;
当所述杆体端部插接在所述杆套腔中时,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安装过孔同轴,以使螺钉穿过所述安装过孔与所述螺纹孔形成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线用于与所述限位部连接的末端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外侧设置有安装外螺纹;
当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连接线连接时,所述安装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杆体长度方向开设有防滑件安装孔,所述防滑件安装孔上卡接有防滑件;
所述防滑件设置在所述杆体朝向所述连接线的侧壁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吊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式取暖器主机。
背景技术
目前,晾衣杆作为常用的家庭用具,尤其是在梅雨潮湿天气下,借助室内取暖设备对衣物进行干燥显得尤为重要。
而现有技术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浴室晾衣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急需有适合浴室取暖器的晾衣系统进入大家生活,来解决因梅雨潮湿天气下衣物无法晾干的苦痛,人们现在通常是在取暖器下安装一个晾衣杆或者通过架设晾衣架方式,以使取暖器的出风口对准衣物,以进行烘干。
但是,现有的晾衣杆通常固定在墙上无法进行拆除收纳,而架设的晾衣架虽然起到了晾晒功能,现有的晾衣杆都是固定安装,使用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取暖器主机,以对悬挂在集成式取暖器主机上的晾衣杆上的衣物进行干燥,以满足用户的衣物干燥需求。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出风风机、第二出风风机以及换气风机;
所述第一出风风机以及所述第二出风风机分别通过风道与PTC加热部的进风端连接,所述PTC加热部的出风端处设置有出风部;
其中,所述风道中间设置隔断,以隔离所述第一出风风机与所述第二出风风机吹入所述风道的气流;
所述出风部下侧设置有晾衣杆,所述晾衣杆通过连接线挂设于所述壳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出风风机与所述第二出风风机相邻设置;
所述换气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风机远离所述第二出风风机的一侧;或
所述换气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风机远离所述第一出风风机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换气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风机与所述第二出风风机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出风风机以及所述第二出风风机为离心式风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绕线盘,所述绕线盘包括第一绕线区与第二绕线区;
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架以及两个第二支架,并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机输出轴的两侧;
所述壳体两侧的所述第一支架上均设置压线滑轮,所述壳体两侧的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设置限位滑轮,所述第一绕线区与所述第二绕线区上的连接线分别依次穿过对应侧的所述压线滑轮以及所述限位滑轮后与晾衣杆的一端连接;
当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绕线盘转动时,所述第一绕线区与所述第二绕线区均卷收或者释放所述连接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机为管状电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晾衣杆包括:杆体、杆套以及限位部;
所述杆套上开设有杆套腔,所述杆体两端分别套接有所述杆套,所述杆体端部插接在所述杆套腔中;
所述杆套远离所述杆体端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杆套沿所述杆体方向开设有出线部,所述杆套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用于容置所述限位部;
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限位部外径小于所述导向孔内径,所述限位部外径大于所述出线部的宽度;
所述限位部经所述导向孔卡接入所述容置槽,所述连接线从所述出线部穿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杆体端部侧壁上开设有端部限位槽,所述杆套腔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卡;
当所述杆体端部插接在所述杆套腔中时,所述限位卡卡接在所述端部限位槽中,以限制所述杆体与所述杆套的周向位移;
所述杆体端部上设置有端部螺纹孔,所述杆套腔的底部开设有安装过孔;
当所述杆体端部插接在所述杆套腔中时,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安装过孔同轴,以使螺钉穿过所述安装过孔与所述螺纹孔形成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限位部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线用于与所述限位部连接的末端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外侧设置有安装外螺纹;
当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连接线连接时,所述安装外螺纹与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杆体长度方向开设有防滑件安装孔,所述防滑件安装孔上卡接有防滑件;
所述防滑件设置在所述杆体朝向所述连接线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取暖器主机,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第一出风风机、第二出风风机以及换气风机,并将第一出风风机以及第二出风风机分别通过风道与PTC加热部的进风端连接,而PTC加热部的出风端处则设置有出风部,其中,风道中间设置隔断,以隔离第一出风风机与第二出风风机吹入风道的气流,此外,在出风部下侧设置有晾衣杆,晾衣杆通过连接线挂设于壳体,通过设置两台出风风机实现两段式出风,有效地拓展了出风部的长度,尤其适用于对较长晾衣杆上的衣物进行干燥的应用场景,以满足用户的衣物干燥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集成式取暖器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晾衣杆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晾衣杆升降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A出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晾衣杆升降装置的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晾衣杆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晾衣杆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晾衣杆B处的放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杆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杆套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晾衣杆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晾衣杆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附图说明:
11:壳体;
12:出风部;
121:PTC加热部;
122:风道;
13:面板;
131:面板出风口;
14:第一出风风机;
15:第二出风风机;
16:换气风机;
2:电机;
3:绕线盘;
31:第一绕线区;
32:第二绕线区;
4:第一支架;
41:压线滑轮;
5:第二支架;
51:限位滑轮;
6:第一微动开关;
7:连接线;
8:晾衣杆;
81:杆体;
811:端部限位槽;
812:端部螺纹孔;
813:防滑件安装孔;
814:防滑件;
82:第一杆套;
83:第二杆套;
831:导向孔;
832:出线部;
833:容置槽;
834:杆套腔;
835:安装过孔;
836:限位卡;
841:安装部;
8411:安装外螺纹;
86:第一限位部;
87:第二限位部;
91:压线弹簧;
92:第二微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集成式取暖器的剖面图。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包括:壳体11,设置在壳体11内的第一出风风机14、第二出风风机15以及换气风机16。
第一出风风机14以及第二出风风机15分别通过风道122与PTC加热部121的进风端连接,PTC加热部121的出风端处设置有出风部12。其中,风道122中间设置隔断,以隔离第一出风风机14与第二出风风机15吹入风道122的气流。并且,在出风部12下侧设置有晾衣杆8,晾衣杆8通过连接线7挂设于壳体11。
对于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内部的风机布局,参照图1,可以为第一出风风机14与第二出风风15机相邻设置,并且,换气风机16设置在第一出风风机14远离第二出风风机15的一侧。同理地,换气风机16还可以是设置在第二出风风机15远离第一出风风机14的一侧。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对于集成式取暖器主机内部的风机布局,还可以是将换气风机16设置在第一出风风机11与第二出风风机15之间。
由于集成式取暖器主机上设置有晾衣杆8,第一出风风机14与第二出风风机15吹出的风需要对晾衣杆8上的衣物进行干燥,因此,可以将第一出风风机14以及第二出风风机15设置为离心式风机,离心风机风压大,能够将气流有效地输送至晾衣杆8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第一出风风机、第二出风风机以及换气风机,并将第一出风风机以及第二出风风机分别通过风道与PTC加热部的进风端连接,而PTC加热部的出风端处则设置有出风部,其中,风道中间设置隔断,以隔离第一出风风机与第二出风风机吹入风道的气流,此外,在出风部下侧设置有晾衣杆,晾衣杆通过连接线挂设于壳体,通过设置两台出风风机实现两段式出风,有效地拓展了出风部的长度,尤其适用于对较长晾衣杆上的衣物进行干燥的应用场景,以满足用户的衣物干燥需求。
图4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晾衣杆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晾衣杆升降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的A出的放大示意图。如图4-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式取暖器主机中的晾衣杆升降装置,包括:壳体11以及安装在壳体11上的电机2。其中,电机2输出端连接有绕线盘3,绕线盘3包括第一绕线区31与第二绕线区32,壳体1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架4以及两个第二支架5,并且,两个第一支架4分别设置在电机2输出轴的两侧,两个第二支架5分别设置在电机2输出轴的两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可以是以电机2输出轴为对称轴,壳体11上对称设置两个第一支架4两个第二支架5。壳体11两侧的第一支架4上均设置压线滑轮41,壳体11两侧的第二支架5上均设置限位滑轮51,第一绕线区31与第二绕线区32上的连接线7分别依次穿过对应侧的压线滑轮41以及限位滑轮51后与晾衣杆8的一端连接。当电机2驱动绕线盘3转动时,第一绕线区31与第二绕线区32均卷收或者释放连接线7。
值得理解地,当电机2驱动绕线盘3转动时,为了实现第一绕线区31与第二绕线区32完成协同卷收或者释放连接线7的动作,第一绕线区31与第二绕线区32一个是从绕线盘3的上端收线或者放线,而另一个则是从绕线盘3的下端收线或者放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机2驱动绕线盘3,而使得第一绕线区31与第二绕线区32协同卷收或者释放连接线7,从而使得晾衣杆8在连接在晾衣杆8两端的连接线7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升降功能。
考虑到当晾衣杆8上晾晒衣物时,重量较大,需要扭矩较大的动力源,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机2可以选择为管状电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晾衣杆升降装置的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壳体11上还设置有出风部12,出风部12上设置有第一微动开关6,在电机2驱动绕线盘3转动对连接线7进行卷收操作过程中,当晾衣杆8触发第一微动开关6时,第一微动开关6向控制器发送终止指令,以使控制器控制电机2停止转动。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在晾衣杆8组件上升时,管状电机由预先设置的程序控制,开启后旋转带动绕线盘3转动,从而收紧连接线7,连接线7经过压线滑轮41及限位滑轮51向上运动,当上升到对应位置,随即第一微动开关6,第一微动开关6给控制器一个信号,从而控制器控制管状电机停止工作,晾衣杆8组件即停止到该位置。
此外,出风部12上设置有晾衣杆8容置槽,第一微动开关6设置在晾衣杆8容置槽内,而当晾衣杆8触发第一微动开关6时,晾衣杆8嵌设在晾衣杆8容置槽中。
其中,对于出风部12的风源可以采用离心式风机,离心式风机的风压大,有利于吹干晾晒在晾衣杆8上的衣物。
压线滑轮41的转轴与第一支架4沿着晾衣杆8的升降方向设置有压线弹簧91,压线滑轮41的转轴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连接线7与晾衣杆8的升降方向平行。当压线滑轮41的转轴位于第一位置时,压线弹簧91处于拉伸状态,压线滑轮41压住连接线7;当压线滑轮41的转轴位于第二位置时,压线弹簧91从拉伸状态恢复自由状态。并且,在第一支架4上设置有第二微动开关92,当压线滑轮41的转轴从第一位置从第一位置脱离向第二位置运动时,第二微动开关92状态发生改变,第二微动开关92向控制器发送终止指令,以使控制器控制电机2停止转动。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在晾衣杆8下降时,管状电机由预先设置的程序控制,开启后旋转带动绕线盘3转动,从而释放连接线7,连接线7在晾衣杆8重力作用下经过压线滑轮41及限位滑轮51向下运动,当下降途中晾衣杆8组件遇到障碍物,随即触动的第二微动开关92,第二微动开关92给控制器一个信号,从而控制器控制管状电机停止工作,晾衣杆8即停止到该位置。
而在晾衣杆8升降装置接收到上升指令之后,可以是通过设置重量传感器来进行自动判断是直接将晾衣杆8升到最顶部,还是将晾衣杆8停留在一定高度,以使出风部12能够有效地对晾晒在晾衣杆8上的衣物进行干燥,其中上升指令可以是通过控制面板或其他控制方式输入的上升指令。具体地,重量传感器用于获取连接线7所悬挂的重量,通过重量传感器所获取到的重量是否超出预设阈值来确定晾衣杆8上是否悬挂有衣物,其中,该阈值可以设定为晾衣杆8的重量。当确定晾衣杆8上悬挂有衣物时,在晾衣杆8升降装置接收到上升指令之后,是将晾衣杆8停留在一定高度,以使出风部12能够有效地对晾晒在晾衣杆8上的衣物进行干燥;而当确定晾衣杆8上未悬挂衣物时,在晾衣杆8升降装置接收到上升指令之后,则是直接将晾衣杆8升到最顶部。
下面针对上述实施例中的晾衣杆结构进行说明,图8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晾衣杆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晾衣杆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图10为图8所示晾衣杆B处的放大视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杆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杆套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8-图12所示,晾衣杆包括:杆体81、杆套、限位部以及连接线。杆套上开设有杆套腔834,杆体81两端分别套接有杆套,杆体81端部插接在杆套腔中,而杆套远离杆体端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孔831,杆套沿杆体81方向开设有出线部832,杆套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833,容置槽833用于容置限位部。值得说明地,其中,连接线7的一端与限位部连接,限位部外径小于导向孔831内径,限位部外径大于出线部832的宽度,以使得限位部经导向孔831卡接入容置槽833,连接线从出线部832中穿出。
其中,值得理解地,杆体11通常为两端进行悬挂,因此,杆套包括:第一杆套82以及第二杆套83,值得说明地,第一杆套82以及第二杆套83可以为相同结构,也可以为不同结构,而在实际设计中,为了从节省成本的角度出发,优选将第一杆套82与第二杆套83设置为相同的结构。
此外,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86以及第二限位部87。
下面结合第二杆套83一侧与杆体81以及连接线7之间的连接关系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晾衣杆连接结构进行说明,而当将第一杆套82设置为与第二杆套83结构相同时,其原理相同。具体如下:
第二杆套83上开设有杆套腔834,杆体81端部插接在杆套腔834中,而第二杆套83远离杆体81端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孔831,第二杆套83沿杆体81方向开设有出线部832,第二杆套83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833,容置槽833用于容置第二限位部87。其中,连接线7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87连接,第二限位部87外径小于导向孔831内径,第二限位部87外径大于出线部832的宽度,以使得第二限位部87经导向孔831卡接入容置槽833,连接线7从出线部832中穿出。
通过设置在杆套上开设有杆套腔,而杆体两端分别套接有杆套,并将杆体端部插接在杆套腔中,此外,在杆套远离杆体端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孔,杆套沿杆体方向开设有出线部,杆套的底部开设有容置槽,容置槽用于容置限位部,并且将连接绳的一端与限位部进行连接,其中,限位部外径小于导向孔内径,限位部外径大于出线部的宽度,当限位部经导向孔卡接入容置槽时,连接绳从出线部穿出,在进行安装时通过利用杆体悬挂时的重力以及结构上的尺寸设置将限位部卡接在杆套中,而在进行拆卸时,直接通过将限位部与杆套进行脱离即可完成拆卸,大大简化了晾衣杆的拆卸和安装过程,并且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
为了能够在杆体81与杆套配合时,能够有效地约束杆体81与杆套之间的周向位移,杆体81端部侧壁上开设有端部限位槽811,杆套腔134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卡836,当杆体81端部插接在杆套腔834中时,限位卡136卡接在端部限位槽811中,以限制杆体81与杆套之间的周向位移。
此外,为了能够在杆体81与杆套配合时,能够有效地约束杆体81与杆套之间的轴向位移,还可以在杆体81端部上设置有端部螺纹孔812,杆套腔834的底部开设有安装过孔835,当杆体81端部插接在杆套腔834中时,螺纹孔812与安装过孔835同轴,以使螺钉能够穿过安装过孔835与螺纹孔812形成螺纹连接,从而约束杆体81与杆套之间的轴向位移。
其中,为了减轻杆体81的重量,可以将杆体81设置为包括:外杆体、内杆体以及杆体连接板,外杆体与内杆体同轴设置,杆体连接板用于沿径向方向连接外杆体与内杆体,而端部限位槽811开设在外杆体的端部侧壁上,并且端部螺纹孔812开设在内杆体端部。值得说明地,为了节省制造成本,对于杆体81还可以选取对应形状的型材,只需将型材裁剪至指定长度即可。
限位部可以设置为球体,此外,对于限位部的具体形状还可以是椭圆体、柱体以及其他形状的物体,在本实施中并不对限位部的具体形状进行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将导向孔831设置为圆形,此外,对于导向孔831的具体形状还可以是椭圆形、方形以及其他形状,在本实施中并不对导向孔831的具体形状进行限定。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对于限位部与连接线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在限位部上开设有螺纹孔,连接线用于与限位部连接的末端设置有安装部841,安装部841外侧设置有安装外螺纹8411,当限位部与连接线连接时,安装外螺纹8411与螺纹孔配合连接。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晾衣杆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晾衣杆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如图14-图15所示,为了方式悬挂在杆体81上的衣架在整根杆体81范围内任意滑动,而导致衣物堆叠不易烘干,还可以沿杆体81长度方向设置有防滑部。
对于防滑部的具体结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以是沿杆体81长度方向开设有防滑件安装孔813,防滑件安装孔813上卡接有防滑件814,防滑件814设置在杆体81朝向连接绳的侧壁上。其中,防滑件安装孔813可以是沿杆体81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0886.4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763238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F24D13/04
专利分类号:F24D13/04;D06F57/12
范畴分类:35C;
申请人:浙江美尔凯特智能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美尔凯特智能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4011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兴乐路1058号
发明人:胡小峰;徐春斌;谢超;沈业勇
第一发明人:胡小峰
当前权利人:浙江美尔凯特智能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子青;刘芳
代理机构:1120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