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天然纤维素纤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纤维素,纤维,复合材料,氯化锌,乌拉草,性能,天然纤维。
天然纤维素纤维论文文献综述
孙贻燕[1](2019)在《甲酸/氯化锌法定量分析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纺织行业的发展,棉麻等天然纤维与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纺产品由于其优异的舒适性与环保性,越来越多被众多厂商采用,且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一直以来,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的定量方法和试验条件都备受检测人员的关注。目前的检测主要是使用GB/T 2910.6-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和GB/T2910.22-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22(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7期)
余旺旺,董丽莉,顾海,陈泳,姜杰[2](2019)在《天然植物纤维素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使用不同植物纤维,如棉麻纤维、竹木纤维、农作物秸秆纤维等单一或者混杂纤维素纤维增强聚乳酸(PLA),并运用不同成型工艺和处理手段改善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天然植物纤维素纤维增强PLA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朱晓瑶[3](2019)在《槟榔纤维素短纤维增强天然胶乳复合材料制备机理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槟榔作为一种热带植物,其产量丰富,并且分布广泛。槟榔中含有大量植物纤维,通过提纯热碱化处理可以制备出大量的槟榔纤维素短纤维,其具有优秀的力学性能。天然胶乳作为天然橡胶的一种乳液状形态,具有优秀的流动性与成膜性,并且兼具着天然橡胶优异的力学性能。通过天然胶乳与槟榔纤维素短纤维结合制备槟榔纤维素短纤维增强天然胶乳复合材料,利用短纤维增强橡胶材料,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但是由于短纤维与橡胶之间仅通过物理摩擦的形式结合,两者之间的结合能力较差,反而会降低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因此,通过对短纤维表面进行改性来提高短纤维与橡胶之间的界面粘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针对这一现状通过物理与化学方法,制备出了表面粗糙并含有大量极性基团的槟榔纤维素短纤维,并研究了短纤维的制备机理。同时提出将短纤维以湿法混炼的方式加入到橡胶基体中,制成含有槟榔纤维素短纤维的混炼胶,并且通过硅烷偶联剂与纳米氧化锌分别对其改性,在实验平台上进行各种配方和工艺性能实验,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槟榔纤维素短纤维/天然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多种仪器设备表征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加工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以及短纤维在橡胶基体中的状态。本文所完成的工作如下:1、探究了槟榔纤维素短纤维制备机理、硅烷偶联剂对槟榔纤维素短纤维改性机理、纳米氧化锌对复合材料的活化与增强机理,对影响槟榔纤维素短纤维/天然胶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2、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出各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1)通过短纤维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短纤维添加份数的增加,NR/BC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橡胶试样的Payne效应提高,抗湿滑性能提高,滚动阻力提升。(2)通过不同硅烷偶联剂及其添加份数对NRL/BCF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使用Si-69改性并且当其添加量为1.5phr时,对复合材料改性效果最优,相比于未改性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21.2%,并且Payne效应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复合材料的抗湿滑性能与耐溶剂性得到提高,复合材料的滚动阻力提高。(3)通过不同纳米氧化锌添加份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氧化锌份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交联密度、耐溶剂性能、耐老化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纳米氧化锌添加份数为4phr时,复合材料性能最优。(4)通过Si-69与纳米氧化锌共同改性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协同改性后的复合材料相比于未改性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耐磨性性能均得到了提高,Payne效应相比于未改性的复合材料出现明显降低,抗湿滑性能得到提高,滚动阻力相比于硅烷偶联剂Si-69改性的复合材料出现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0)
陈启贤,楚佩,刘纯威,翁桂贤,沈小敏[4](2018)在《FZ/T 01131—2016与其他天然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定量标准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分析了纺织行业标准FZ/T 01131—2016《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天然纤维素纤维与某些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合物(盐酸法)》与其他天然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定量标准之间试验方法、适用范围、修正系数(d值)、精密度等内容。选取了不同的试样分别采用FZ/T 01131—2016以及其他天然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定量标准进行定量,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为更好地使用标准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纤检》期刊2018年03期)
刘宇[5](2018)在《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天然纤维素纤维长度测试及软件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纤维素纤维因其优良的吸湿透气性而成为纺织行业中非常重要的原料,其中棉纤维的使用量和市场占比最大,牛角瓜纤维则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具有巨大潜力的天然纤维。纤维长度直接影响天然纤维素纤维品质及后续的纺织加工工艺及成纱质量和贸易环节等。而现有的纤维长度测试仪器均存在各自缺陷,如Y111的制样费时费力,测试结果因人而异;AFIS和HVI的测试结果不准,仪器价格昂贵,并且均存在测试结果无法溯源的问题。本课题在明晰纤维长度测试方法现状的基础之上,以前人的研究为动力支撑,对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纤维长度测试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拓展。论文制定了图像法测试纤维长度的总体实验方案,包括纤维制样、图像采集、纤维图像处理、长度数据处理及试验对比等,又将该测试方法进行了实际测试应用,最后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纤维长度测试软件。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纤维自身的特征创新探索了纤维的分散制样方法。对于棉纤维,选用了精梳后的粗纱在黑绒板上进行制样,粗纱中的纤维抱合力弱、自身伸直度好、纤维长而整齐,该制样方法更易分散纤维,获取的纤维更随机。对于牛角瓜纤维,鉴于其具有细度低和静电作用大的特点,选用了聚酰亚胺板对纤维进行摩擦吸附制样。棉和牛角瓜纤维的单次制样量均可达20-30根。(2)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纤维长度计算后,重点分析并解决了纤维图像中存在的少量大断点和部分交叉形态的纤维问题。对大断点情况,编写了相关的补断算法和代码,若目标端点间距离<150个像素点则判断为执行该补断程序,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对于交叉形态的纤维,主要分析了两根点交叉和两根段交叉的基础情况,编写了交叉分离算法及代码,算法的关键在于交叉点的识别和纤维段的配对,并通过对50组交叉纤维的实际分离和算法分离情况进行对比,验证了该交叉纤维分离算法的准确性。(3)对于棉纤维,由长度数据整理得到的根数平均长度比AFIS测试结果长3mm左右,上四分位平均长度与AFIS测试结果相对接近,根数长度变异系数的测试结果比AFIS结果要小7.37%,根数短绒率的实验结果也比AFIS略小。这主要是因为精梳后粗纱纤维的自身整齐度好,所含短纤维量少,且图像法测试对试样基本无二次损伤,测试结果接近试样本身长度的缘故。(4)利用MATLAB软件对基于图像处理技术测试天然纤维素纤维的测试方法进行了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功能主要包括纤维长度测试和长度数据处理两大模块,界面简洁易懂,操作简单通用。在软件中,对采集的纤维图像进行载入,可直观得到图像处理结果以及测试所得的纤维长度数据,对纤维根数进行计数,当测试量达到要求时,可得到数据处理后的长度分布图和各项长度指标值。(5)利用纤维长度测试软件对测得的纤维长度数据进行整理可知,牛角瓜纤维长度分布形态与棉纤维类似,均呈由长到短的连续分布,具有天然纤维长度分布的普遍特征。牛角瓜最长纤维在50mm左右,最短纤维在15mm左右,长度集中在25.5~38.5mm范围内,这与现有研究大致相符。16mm以下的短纤维少,部分是因为图像测试方法克服了纤维易受损丢失的问题,更接近纤维的自然伸直状态,测量准确可溯源。纤维根数平均长度为31.73mm,与费等人的研究及手扯尺量法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可基本验证本软件测量的准确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8-01-01)
魏云,田玉平,张磊,刘胜超,张苗苗[6](2017)在《基于天然纤维素的碳纤维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对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报道了以棉纤维为碳源,采用简单的高温碳化处理制备得到形貌均匀的碳纤维.为了保持碳纤维的形貌,采用均匀浇筑方法制备碳纤维/石蜡混合物并测试其电磁性能.结果表明,当固定碳纤维含量仅为10%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反射率达-10 dB的频段范围为4.7~17.04 GHz,有望用作轻质、宽频和高效的吸波材料.(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董立琴,骆倩,蒋洁,李晴碧,顾迎春[7](2017)在《几种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纺织面料的舒适性和环保性要求的提高,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的研究和应用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综述了香蕉纤维、桑皮纤维、莲纤维和乌拉草纤维等四种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物理机械性能、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纺织科技进展》期刊2017年02期)
项泽华[8](2016)在《天然与再生纤维素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PLA)因其原料来源广泛、完全可降解、适用领域广泛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前途的环境友善型高分子材料。但纯PLA材料也依然存在着耐热性能较差、性脆等缺点,从而限制了PLA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采用亚麻纤维、苎麻纤维这两种天然纤维素纤维,以及粘胶纤维和Lyocell纤维两种典型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为增强纤维,通过熔融共混和注射成型分别制备20%纤维素纤维/PLA复合材料,分析比较了四种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6年23期)
李婷,刘丽妍[9](2016)在《天然木质纤维素纤维阻燃整理最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木质纤维素纤维包括棉、亚麻、黄麻、苎麻、大麻、剑麻等,主要讨论天然木质纤维素纤维的阻燃性和阻燃方法,并简单分析了阻燃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应用纳米阻燃剂以及取代天然木质纤维素纤维的功能化反应基团等方法。利用基因工程获得转基因木质纤维素纤维,也是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阻燃整理方法。(本文来源于《产业用纺织品》期刊2016年06期)
陈思,邱夷平,施楣梧,蒋秋冉[10](2016)在《用于天然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无浆料浆纱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进传统浆纱工艺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并提升上浆性能,需要开发新型浆纱工艺,为此,基于纤维素低温溶解体系,建立了无需使用浆料的纤维素基纱线的浆纱方法,利用部分溶解或溶胀纱线中纤维表面成分,形成较为均匀且较薄的浆膜,以实现纱线的增强与毛羽的贴伏。与传统上浆处理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无浆料浆纱工艺处理的纱线拥有与传统工艺处理后相当的强度、耐磨性,还具有更优的保伸性,可永久大量减少有害毛羽数量,提升纱线染色性能,且浆纱后纱线柔软,无需进行退浆处理。该工艺生产成本低,能耗小,低碳环保,具有工业化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天然纤维素纤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述了使用不同植物纤维,如棉麻纤维、竹木纤维、农作物秸秆纤维等单一或者混杂纤维素纤维增强聚乳酸(PLA),并运用不同成型工艺和处理手段改善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天然植物纤维素纤维增强PLA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然纤维素纤维论文参考文献
[1].孙贻燕.甲酸/氯化锌法定量分析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混纺产品的研究[J].西部皮革.2019
[2].余旺旺,董丽莉,顾海,陈泳,姜杰.天然植物纤维素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19
[3].朱晓瑶.槟榔纤维素短纤维增强天然胶乳复合材料制备机理与实验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4].陈启贤,楚佩,刘纯威,翁桂贤,沈小敏.FZ/T01131—2016与其他天然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定量标准的比较分析[J].中国纤检.2018
[5].刘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天然纤维素纤维长度测试及软件开发[D].东华大学.2018
[6].魏云,田玉平,张磊,刘胜超,张苗苗.基于天然纤维素的碳纤维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J].化学研究.2017
[7].董立琴,骆倩,蒋洁,李晴碧,顾迎春.几种新型天然纤维素纤维研究进展[J].纺织科技进展.2017
[8].项泽华.天然与再生纤维素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比较研究[J].化工管理.2016
[9].李婷,刘丽妍.天然木质纤维素纤维阻燃整理最新研究进展[J].产业用纺织品.2016
[10].陈思,邱夷平,施楣梧,蒋秋冉.用于天然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无浆料浆纱技术[J].纺织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