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启蒙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学,鲁迅,主义,国民性,从文,草叶,本体。
启蒙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姜丽清[1](2019)在《五四启蒙文学与民族文化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启蒙文学以激烈的反传统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有研究者将五四时期定义为"全面反传统"时期,认为五四启蒙文学与传统文化是"断裂的"。事实上,五四启蒙文学确实是以西方价值为参照系对民族文化传统进行了激烈批判,但批判背后的道德本体主义下的忧国忧民的承担,却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传统文化某种程度上的超越。(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鲁博林[2](2017)在《语言启蒙 文学启蒙 人格启蒙》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22日的晚上,中国现代文学馆。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的现场,似乎连空气都是甘甜而梦幻的。音乐声起,大人和孩子们便一道沉浸于纯净的童谣歌声里。“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品格关系着未来生活的品格,他(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7-09-26)
马新亚[3](2016)在《文学的缘起与“工具的重建”——考察沈从文与“五四”启蒙文学关系的两个断片》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沈从文与"五四"和"五四人"沈从文从事文学的缘起,如果仅从表层来探究,完全可以由《从文自传》《沈从文自传》《〈沈从文小说选集〉题记》《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等文章绘出一张完整而清晰的心理图谱。小兵沈从文"时时刻刻为人生现象自然现象所神往倾心,却不知道为新的人生智慧光辉而倾心"(1),直到一个转机的出现——经辗转,从思想先进的年轻教员和印刷工人手中得到《改造》《向导》《新青年》《创造周报》《小说月报》《东方杂志》《新潮》等进步刊物。于是,来自"五四"的现代理性、做(本文来源于《南方文坛》期刊2016年04期)
阳海燕,唐红卫[4](2015)在《从启蒙文学的残酷人生到怀旧电影的感伤成长——论电影《暖》对小说《白狗秋千架》的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白狗秋千架》是刚进入文坛不久的莫言的标志性作品之一,通过塑造闭塞沉闷的高密东北乡,冷酷的叙说苦难的人生和种的退化的寓言,从而成为新时期启蒙文学的杰作。电影《暖》是日益成熟的霍建起的代表性作品之一,通过选景世外桃源的婺源,诗意地叙说成长的感伤和生活的美好期待,从而成为新世纪怀旧电影中的精品。(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刘锋杰,潘莉[5](2015)在《张爱玲“非启蒙文学”的几点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张爱玲通过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形成了注重日常生活描写、体现女性的生存态度、追求苍凉的美学风格的"非启蒙文学"路线,实现了从启蒙文学关注人生问题的表现到非启蒙文学关注人性问题的表现的转换,开拓了现代文学的意义创造空间。(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宋喜坤[6](2015)在《东北解放区新启蒙运动——延安启蒙文学的地域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解放区的新启蒙运动是五四启蒙运动的隔代传承,是对延安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延安启蒙思想的东北文化实践。东北新启蒙运动通过文艺团体、报刊杂志和文学作品叁方面进行实践和传播,对光复后的东北解放区人民群众进行的革命思想启蒙和文化启蒙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产生了广泛的政治影响,极大地支援了土改斗争和解放战争。新启蒙运动在东北所做的工作不仅符合当时东北的文化状况,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在解放后的很多年里都是中国文艺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5年02期)
聂军[7](2015)在《启蒙文学:理性与审美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围绕理性和审美这两个概念,结合德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文化背景以及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从文学本体意义的角度考察德国启蒙文学的价值倾向,尝试探讨"启蒙的贫困"之说的背景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5年01期)
申朝晖[8](2014)在《周立波在鲁艺前期的“启蒙”文学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周立波被视为20世纪深受政治意识形态影响的革命文艺家,不同历史时段,对其人、其文的毁誉褒贬基本都出自于这种定性评判。但事实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周立波曾以精英知识分子的文化立场在延安展开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启蒙”文学活动。本文所说的周立波“鲁艺前(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4-12-22)
周婷婷[9](2014)在《中日近代文学的异同点——以启蒙文学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之间存在着很多异同点。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强调个人自由以及人格独立的题材。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作家在强调"个人主义"的同时往往离不开对"社会"以及"社会变革"的描述和剖析。这也体现了中国文学的主流思想:"以文载道"。与此相对,日本文学作品大多描绘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心境变迁、个人成长。日本作家普遍不会将社会主题思想表现在文面上。虽然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之间存在着很多根本上的差异,但从历史的角度,中国近代文学和日本一样,都是在欧美列强的外压下经过艰难地摸索,最终创造出能够顺应本国文化的文学形式。(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6期)
刘忠[10](2014)在《鲁迅与沈从文:殊途而同归的启蒙文学书写者》一文中研究指出启蒙是一个多维度的开放话语,它的出发点是批判专制,终极目标是人性的合理重建,中间有多条路径可供选择。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没有延续鲁迅开创的国民性批判之路,而是把乡土描绘成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试图用自然主义之光照亮理想的人性,在"人之子"前方构筑一个美丽的"桃源"世界。主体精神的分野和价值尺度的差异造成两人在启蒙路径上的不同,但并不妨碍他们在终极目标上的一致。批判是为了建构,没有愚昧奴性的消除,返归自然的理想就不会实现。(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4年09期)
启蒙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9月22日的晚上,中国现代文学馆。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的现场,似乎连空气都是甘甜而梦幻的。音乐声起,大人和孩子们便一道沉浸于纯净的童谣歌声里。“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品格关系着未来生活的品格,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启蒙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姜丽清.五四启蒙文学与民族文化传统[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鲁博林.语言启蒙文学启蒙人格启蒙[N].光明日报.2017
[3].马新亚.文学的缘起与“工具的重建”——考察沈从文与“五四”启蒙文学关系的两个断片[J].南方文坛.2016
[4].阳海燕,唐红卫.从启蒙文学的残酷人生到怀旧电影的感伤成长——论电影《暖》对小说《白狗秋千架》的改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
[5].刘锋杰,潘莉.张爱玲“非启蒙文学”的几点认识[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5
[6].宋喜坤.东北解放区新启蒙运动——延安启蒙文学的地域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
[7].聂军.启蒙文学:理性与审美的融合?[J].外语教学.2015
[8].申朝晖.周立波在鲁艺前期的“启蒙”文学活动[N].文艺报.2014
[9].周婷婷.中日近代文学的异同点——以启蒙文学为中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
[10].刘忠.鲁迅与沈从文:殊途而同归的启蒙文学书写者[J].学术界.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