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梯门的安全保护结构,包括电梯本体、滑动门、伸缩气囊、控制器、充气泵、止回阀、流量传感器、电磁阀、扬声器、红外线传感器和开设在所述电梯本体外侧的一号开口,所述滑动门的内壁设置有与伸缩气囊连接的支撑板,所述充气泵与连通有一号导流管的吹风管连通,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止回阀通过二号导流管连通。此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流量传感器检测到的气流流量发生变化,进而流量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充气泵关闭,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开启,从而使排气管可将伸缩气囊内的空气排出,进而通过拉簧的拉动,使伸缩气囊收缩,使滑动门收回电梯本体的内侧,进而使此装置可避免将人员夹伤。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梯门的安全保护结构,包括电梯本体(1)、滑动门(2)、伸缩气囊(3)、控制器(6)、充气泵(7)、止回阀(10)、流量传感器(12)、电磁阀(15)、扬声器(16)、红外线传感器(24)和开设在所述电梯本体(1)外侧的一号开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2)的内壁设置有与伸缩气囊(3)连接的支撑板(4),所述充气泵(7)与连通有一号导流管(9)的吹风管(8)连通,所述流量传感器(12)与止回阀(10)通过二号导流管(11)连通,所述流量传感器(12)的外侧连通有进气管(13),所述电梯本体(1)的外侧插接有贯穿电梯本体(1)和伸缩气囊(3)的排气管(14),所述排气管(14)与电磁阀(15)连通,所述伸缩气囊(3)的内壁设置有挡板(25),所述挡板(25)的外侧连接有与伸缩气囊(3)内壁连接的拉簧(17)。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梯门的安全保护结构,包括电梯本体(1)、滑动门(2)、伸缩气囊(3)、控制器(6)、充气泵(7)、止回阀(10)、流量传感器(12)、电磁阀(15)、扬声器(16)、红外线传感器(24)和开设在所述电梯本体(1)外侧的一号开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2)的内壁设置有与伸缩气囊(3)连接的支撑板(4),所述充气泵(7)与连通有一号导流管(9)的吹风管(8)连通,所述流量传感器(12)与止回阀(10)通过二号导流管(11)连通,所述流量传感器(12)的外侧连通有进气管(13),所述电梯本体(1)的外侧插接有贯穿电梯本体(1)和伸缩气囊(3)的排气管(14),所述排气管(14)与电磁阀(15)连通,所述伸缩气囊(3)的内壁设置有挡板(25),所述挡板(25)的外侧连接有与伸缩气囊(3)内壁连接的拉簧(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门的安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2)的顶部与底部均与内圈插接有滑轨(20)的滑套(19)连接,所述滑轨(20)与电梯本体(1)的内壁连接,所述滑动门(2)的外侧开设有伸缩气囊(3)贯穿的二号开口(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门的安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背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滑轮(23)的支撑杆(22),所述滑动门(2)的底部与顶部均开设有滑槽(21),所述滑轮(23)的外侧与滑槽(21)的内壁滑动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门的安全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快速电梯和高速电梯。
电梯在实地的使用过程中其安全问题最为重要,为了保护电梯内部的乘客,升降电梯的轿厢上普遍会设置电梯门,进而对轿厢进行围挡,避免了乘用人员发生摔落电梯的情况,然而电梯门夹伤人的情况时有发生,进而使电梯的使用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门的安全保护结构,具备可避免电梯将人员夹伤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电梯门容易将人员夹伤,进而导致电梯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门的安全保护结构,包括电梯本体、滑动门、伸缩气囊、控制器、充气泵、止回阀、流量传感器、电磁阀、扬声器、红外线传感器和开设在所述电梯本体外侧的一号开口,所述滑动门的内壁设置有与伸缩气囊连接的支撑板,所述充气泵与连通有一号导流管的吹风管连通,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止回阀通过二号导流管连通,所述流量传感器的外侧连通有进气管,所述电梯本体的外侧插接有贯穿电梯本体和伸缩气囊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电磁阀连通,所述伸缩气囊的内壁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外侧连接有与伸缩气囊内壁连接的拉簧。
优选的,所述滑动门的顶部与底部均与内圈插接有滑轨的滑套连接,所述滑轨与电梯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滑动门的外侧开设有伸缩气囊贯穿的二号开口。
优选的,所述电梯本体的内壁设置有背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滑轮的支撑杆,所述滑动门的底部与顶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轮的外侧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门的安全保护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电梯门的安全保护结构,通过伸缩气囊、拉簧、充气泵、控制器、流量传感器和电磁阀的配合使用,使此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充气泵向伸缩气囊中注入空气进而带动滑动门滑动,当滑动门被人体或其他异物所阻挡时,流量传感器检测到的气流流量发生变化,进而流量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充气泵关闭,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开启,从而使排气管可将伸缩气囊内的空气排出,进而通过拉簧的拉动,使伸缩气囊收缩,使滑动门收回电梯本体的内侧,进而使此装置可避免将人员夹伤,解决了传统电梯门容易将人员夹伤,进而导致电梯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2、该电梯门的安全保护结构,通过扬声器、红外线传感器和控制器的配合使用,使此装置在实地使用时,通过红外线传感器对人体或是其他遮挡滑动门滑动的物品进行扫描,当扫描到有异物时,红外线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使控制器控制扬声器启动,进而使扬声器发生警报,使乘坐电梯的相关人员可及时知晓危险,进而做出相应的措施,进而使此装置具备防夹报警的功能,使此装置的使用更加的安全,使电梯的安全问题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器连接框图。
图中:1电梯本体、2滑动门、3伸缩气囊、4支撑板、5一号开口、6控制器、7充气泵、8吹风管、9一号导流管、10止回阀、11二号导流管、12流量传感器、13进气管、14排气管、15电磁阀、16扬声器、17拉簧、18二号开口、19滑套、20滑轨、21滑槽、22支撑杆、23滑轮、24红外线传感器、2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门的安全保护结构,包括电梯本体1、滑动门2、伸缩气囊3、控制器6、充气泵7、止回阀10、流量传感器12、电磁阀15、扬声器16、红外线传感器24和开设在电梯本体1外侧的一号开口5,滑动门2的内壁设置有与伸缩气囊3连接的支撑板4,充气泵7与连通有一号导流管9的吹风管8连通,流量传感器12与止回阀10通过二号导流管11连通,流量传感器12的外侧连通有进气管13,电梯本体1的外侧插接有贯穿电梯本体1和伸缩气囊3的排气管14,排气管14与电磁阀15连通,伸缩气囊3的内壁设置有挡板25,挡板25的外侧连接有与伸缩气囊3内壁连接的拉簧17,此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充气泵7向伸缩气囊3中注入空气进而带动滑动门2滑动,当滑动门被人体或其他异物所阻挡时,流量传感器12检测到的气流流量发生变化,进而流量传感器12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6,控制器6控制充气泵7关闭,控制器6控制电磁阀15开启,从而使排气管14可将伸缩气囊3内的空气排出,进而通过拉簧17的拉动,使伸缩气囊3收缩,使滑动门2收回电梯本体1的内侧,进而使此装置可避免将人员夹伤,解决了传统电梯门容易将人员夹伤,进而导致电梯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滑动门2的顶部与底部均与内圈插接有滑轨20的滑套19连接,滑轨20与电梯本体1的内壁连接,滑动门2的外侧开设有伸缩气囊3贯穿的二号开口18,电梯本体1的内壁设置有背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滑轮23的支撑杆22,滑动门2的底部与顶部均开设有滑槽21,滑轮23的外侧与滑槽21的内壁滑动连接,此装置在实地使用时,通过红外线传感器24对人体或是其他遮挡滑动门滑动的物品进行扫描,当扫描到有异物时,红外线传感器24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6,使控制器6控制扬声器16启动,进而使扬声器16发生警报,使乘坐电梯的相关人员可及时知晓危险,进而做出相应的措施,进而使此装置具备防夹报警的功能,使此装置的使用更加的安全,使电梯的安全问题得到保障。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此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充气泵7向伸缩气囊3中注入空气进而带动滑动门2滑动,当滑动门被人体或其他异物所阻挡时,流量传感器12检测到的气流流量发生变化,进而流量传感器12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6,控制器6控制充气泵7关闭,控制器6控制电磁阀15开启,从而使排气管14可将伸缩气囊3内的空气排出,进而通过拉簧17的拉动,使伸缩气囊3收缩,使滑动门2收回电梯本体1的内侧,进而使此装置可避免将人员夹伤,解决了传统电梯门容易将人员夹伤,进而导致电梯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3456.7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468004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B66B 13/24
专利分类号:B66B13/24;B66B13/16;B66B5/00
范畴分类:32F;32G;
申请人: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第一申请人: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申请人地址: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路211号
发明人:郑晓飞
第一发明人:郑晓飞
当前权利人: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代理人:陈娟
代理机构:114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