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介甫:『常胜将军』李天柱论文

叶介甫:『常胜将军』李天柱论文

李天柱,1899年出生在湖南省耒阳县(今耒阳市),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湘南暴动和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斗争,担任红军支队长、师长、代军长、湘赣军区副总指挥,率领部队在赣南、湘赣边、中央苏区和粤赣边作战,屡败敌军,被誉为“常胜将军”。

指挥农军作战时受到朱德称赞

1925年,在本地一所小学任教的李天柱在进步青年刘泰、李汉藩等引导下,毅然弃教从戎,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1926年10月,李天柱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科,随即在武汉工人纠察队工作,积极保卫武汉国民政府。由于表现突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蒋汪合流,叛变革命,李天柱怒不可遏,转而到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任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

·李天柱画像·

起义部队退往潮州、汕头等地时,李天柱在战斗中左手负伤,小指被弹片整个截去,无名指也被截去一半,手臂和臀部的弹片也未取出,因此被送到香港疗伤。一个多月后,李天柱伤愈离开香港寻找部队,随后在驻扎三河坝的朱德部队里当营长。

1928年1月,朱德率部智取宜章后,将李天柱和周炳星这两个耒阳籍营长派回耒阳,组织指挥农民武装,配合大部队夺取耒阳县城。李天柱回耒阳后,与中共耒阳县委书记邓宗海决定,迅速调各地游击队向县城周围集结准备攻城,并且在城乡各地张贴标语,壮大声势。耒阳城的土豪劣绅非常震惊,纷纷逃往衡阳。

3月5日夜间,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二十八团一营二连向城西北方向的马阜岭发起攻击,李天柱一面指挥全县3000多农军从东、南、西三面包围敌人,一面又组织一支农军从城东北的铜锣洲泅渡耒水,绕到敌人背后的青麓书院,并收集稻草、木柴,放起冲天烟火,让敌军以为四面受敌。如此一来,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很快便攻克耒阳。之后,耒阳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李天柱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组织了县赤卫团,指导成立了300多个区乡赤卫队。

Step 1:当需要保留重建对象原始位置信息时可以取刚体位移为Δξ=ξi-r0sin(θi-θ0)。如果不需要知道重建对象原始坐标,可以直接取Δξ=ξi。

2.3 两组患者术后受孕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研究组受孕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月20日,一场恶战在春江铺打响了。李天柱指挥农军用几十门松树炮射向敌阵,给敌军以很大打击,之后又通过鞭炮在铁皮桶中的爆炸声作掩护,吓得敌人仓皇向衡阳方向败退。农军撤回春江铺后日夜巡逻,赶修工事,严阵以待。在此期间,李天柱指挥大小战斗20余次,与强敌相持达半月之久,受到朱德的赞扬。

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指挥员

1933年10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决定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以下简称“红七军团”)和第九军团。李天柱被调到红七军团十九师五十五团任团长,其实这是王明“左”倾宗派主义的干部政策对李天柱的一次打击。但李天柱毫不计较职位高低,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团长寻淮洲的率领下,尽心尽力,参加了著名的归化(今福建明溪县)战役。

会师后,李天柱被编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任营长。4月下旬,国民党赣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进剿”。李天柱参加了反击“进剿”的五斗江战斗。五斗江是一个地势高低不平的小镇,周围是小山岗,对面是丘陵。一天,雷雨交加,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命令部分战士向敌人所在的小山头进攻。敌人居高临下,以为可以制胜。殊不知红军主力避开了敌人的正面火力,从侧面猛冲上山,将敌人后路截断,把正面的敌人冲垮,接着乘胜追击,直追到永新县城。敌人仓皇逃跑,连浮桥也来不及拆毁。这次战斗歼敌一个团的大部,击溃敌人一个营,缴获枪300余支,粉碎了国民党赣军的“进剿”,攻占了永新县城。李天柱第一次体会到保卫革命根据地战斗的胜利喜悦,对红军的战斗作风产生由衷的敬意。

排完《哭坟》,王爷坐在排练厅正前方的低台上休息。他显得有些疲惫,恹恹的,整个身子塌下去,鼻尖上全都是汗。

李天柱在频繁的井冈山战斗中,学到了朱德和毛泽东的游击战术,学会打土豪、分田地,学会宣传工作、武装群众,他逐步成长为一个较为成熟的指挥员。1929年4月,在朱德、毛泽东的指挥下,李天柱随红军主力进入赣南,歼灭尾追之敌于大柏地,之后又参加了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耒阳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国民党新军阀大为震惊,立即调集军队反扑。李天柱在哲桥镇三益村成立了右翼指挥部,迅速召集了一万多农军,扛着梭镖、长矛、鸟枪、松树炮、步枪等武器,在春江铺阻击敌人。

1930年11月,李天柱奉命回到湘赣边界工作,接任湘东独立师师长。到任以后,他率领部队配合红一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围剿”。这支部队在反“围剿”战斗中很快壮大起来,为红军第六军团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湘赣革命根据地与中央革命根据地仅一江之隔,处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略侧翼,是中央红军的辅助作战方向。湘东独立师是带有地方性的主力红军。李天柱运用毛泽东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组织、训练部队,使这个1000多人的独立师士气大涨,先后打了许多大仗、胜仗,有力地配合红一方面军取得了多次反“围剿”胜利。

·红四军设在井冈山茅坪村象山庵的留守处旧址·

1931年1月,李天柱率湘东独立师到湘南活动,袭占酃县(今湖南省炎陵县)县城,随后又占领资兴县城。湘东独立师在湘南的行动,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鼓舞了群众的斗争情绪。2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湘东特委改组为中共湘东南特委,湘东独立师改称为湘东南独立师,李天柱仍任师长。3月,国民党第五路军经萍乡、宜春入赣,准备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李天柱率湘东南独立师一、二团向株(洲)萍(乡)铁路出击,以灵活的游击战术拖延国民党第五路军的东进,致使第五路军于3月下旬才到达水丰、吉水地区,有效地掩护了中央红军的行动。但西路之敌已占领永阳,李天柱又率湘东南独立师迅速进攻永阳。最后,湘东南独立师将敌击溃,收复了永阳。

永阳战斗后,湘东南独立师弹药充足,士气高昂,在李天柱的率领下攻打安福,打了一天一夜,未能攻进城去。李天柱随即改变战术,命令大部队先行撤退。第二天,李天柱指挥独立师全部撤退,在廖塘桥、古田地区设伏。国民党军误以为湘东南独立师战败,立即派三个团分三路追来,企图从三面包围独立师。当敌军到达廖塘桥、古田地区时,李天柱出其不意率部将其反包围,打得敌军晕头转向。此役毙俘700余人,缴枪数百支。随后,部队转至宜春地区,继续打击敌人。

由于湘东南独立师在永阳、安福等地,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牵制了两路的敌军,有力地配合了红一方面军的作战,使红一方面军大获全胜,完全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

被誉为“常胜将军”

1931年8月1日,中共湘赣临时省委成立,王首道任书记,同时将湘东南独立师改为湘赣独立第一师,李天柱仍任师长。9月10日,国民党军第四十三师乘李天柱率部远在遂川地区活动之机,以一个旅侵占了中共湘赣临时省委所在地永新城。

1932年11月,李天柱调任湘赣军区副总指挥。此时,正是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各地进一步贯彻之际。李天柱作为跟毛泽东、朱德作战多年的红军指挥员,面对这一严重事实,对“左”倾领导的作战方针和战术原则产生异议。

1932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省军区(以下简称“湘赣军区”)成立,李天柱负责管辖茶陵、攸县、莲花、萍乡的地方武装。同年2月,湘赣独立第一师与独立第三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简称“红八军”),李天柱兼代理军长。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新成立的红八军在李天柱的率领下,连续取得了一连串胜利。5月,攻克茶陵县城,同月底又在攸县一带歼敌200余人。8月,在攸县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在官田击溃国民党军十五师一个团,消灭攸县保安团300余人。

但人们可能会为帕克太阳探测器担心,在火热的日冕区,它能经受住高温的考验吗?科学家说它能:帕克太阳探测器穿着一件厚达十多厘米的碳复合外衣,能够经受1400摄氏度的炽热高温。正是因为有着耐高温的独特本领,它才能够成为太阳系内一只敢于扑火的飞蛾!

12月中旬,李天柱率湘赣独立第一师到酃县的坂溪,在酃县警卫连的配合下,奇袭酃县,活捉县长谭仲梅。从此,湘赣独立第一师声威远震,李天柱也被誉为“常胜将军”。

10月,李天柱在护送赴中央苏区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后,即率湘赣独立第一师在赣西南活动。10月22日,李天柱又率部击溃国民党军六十三师一八八旅,收复洮水,接着到上犹、崇义等地开展工作,严重地打击了盘踞在这两个地区的国民党军第十二师和地主武装。同时,湘赣独立第一师积极配合当地中共组织和政府,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并派干部组织了赣南独立团。在中共地方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湘赣独立第一师扩大到2800余人,并筹款10万银圆,解决了红军的经济问题。

李天柱奉命率师北返,对侵占永新之敌采取封锁围困的战术。在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下,李天柱先把敌人压缩在城内,断敌补给,在城外四周鸣枪、放炮,袭击敌哨,进而以放风筝、散发传单、向敌军喊话等方式开展政治攻势,动摇瓦解敌人。城内敌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士气颓丧,最后被迫突围逃跑。李天柱率师追击,歼灭其一部,收复永新城。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见证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整个过程,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开天辟地一般指通过努力奋斗,首次在历史上开创出一番伟大的事业,表现的是一种开拓性、创新性和革命性,展现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勇气。敢为人先是“敢为天下先”的一种凝练,表现的是一种开创性、引领性,敢于走在时代前列,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他人没有做过的事,敢于尝试和创新,敢于争创一流。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敢于承担起对历史、对时代的责任,勇于实践、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

11月7日,在中共湘赣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湘赣军区总指挥蔡会文主张主力红军必须“首先消灭进攻中央苏区的敌人的一路,以致获得接连的胜利,完全粉碎敌人的进攻”。李天柱赞成蔡会文的意见,立即以湘赣军区总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的名义,向军区各县发出训令,发展和整顿中央苏区各地方武装,动员群众扩大游击队伍,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湘赣军区总指挥部的游击战术显然与王明的所谓“坚决进攻”“全线出击”方针是背道而驰的。作为湘赣军区副总指挥的李天柱,自知要冒很大的风险,至少会被指责贯彻中央作战方针不力。果然,正在他不怕牺牲、呕心沥血地保卫中央苏区的时候,当时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几次给中共湘赣省委来电,指称李天柱有AB团(全称为“AB反赤团”)嫌疑,下令逮捕。但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王首道、甘泗淇、萧克、王震等不同意中共苏区中央局毫无根据的意见,因此也没有执行电报指示。李天柱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对此毫不知情,仍指挥湘赣军区广大游击队伍配合红八军在新干县的三湖、界埠等地切断敌人的赣江交通,牵制敌人,及时配合红一方面军反“围剿”的决战行动。

·红军使用的部分短枪·

因擦枪走火感染不幸牺牲

1928年4月,国民党军重兵压向耒阳。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朱德、陈毅率领起义部队主动撤离,转移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

归化收复后的第三天,红七军团又一举攻克永安城。然而,尽管寻淮洲、李天柱等率部英勇奋战,连战皆捷,但是仍然改变不了整个中央苏区的战局。“左”倾错误的领导者不顾客观实际,仍然采取错误方针,提出以“集中对集中”“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等一系列战术原则,同强敌打阵地战、消耗战。结果,中央红军不仅伤亡极大、元气大损,中央苏区也由原来的纵横千里缩小到仅300余里。

实习后期的主要压力源来自就业。实习后期,实习护生在应对日益繁重的实习任务之余,还需为未来做准备。当前就业的供需矛盾及部分护生过高的就业期望,使许多实习护生精疲力竭(“才发现护理专业也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好就业”[2],“竞争那么激烈,找个编内工作实在太难了”[6])。

·寻淮洲·

为了扭转中央苏区的危险局面,中革军委以红七军团为基础,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下简称“抗日先遣队”)。1934年7月,抗日先遣队从中央苏区出发,经闽东向浙江东南方向出击。李天柱随寻淮洲率部从江西瑞金出发,先后转战闽、浙、赣、皖四省数十县,历时近4个月。他们勇敢顽强,连续作战,深入敌人腹地,给国民党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同时掩护了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同年11月,抗日先遣队在闽浙赣根据地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团会合。根据中革军委11月4日的命令,原红七军团被编为红十军团第十九师,寻淮洲任师长。12月14日,第十九师在安徽省黄山市谭家桥伏击失利,师长寻淮洲牺牲。随后,红十军团在敌人优势兵力的追堵下,转战于皖浙赣边地区,损失严重。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方法包括: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给予补液、吸氧等治疗措施;并注意监测患儿生理指标的变化,同时保持病房的安静、卫生,并行常规的健康、饮食护理。

1935年1月12日,红十军团因在江西省德兴县港头村遭敌伏击,被截成两段。李天柱所在的军团主力被七倍于己之敌包围于怀玉山地区,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幸存下来的李天柱辗转回到已经被国民党重兵摧残的中央苏区,坚持在闽赣边境打游击。

2月12日,遵义会议以后的中共中央电示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应在苏区及其周围坚持进行游击战”。于是,中共中央分局决定将部队分散转移,向外突围,开始游击战争。当时决定分九路突围,李天柱被安排在第四路,任务是同孙发力等率中央苏区红军第二十四师的四个连,依靠原有的游击队,向广东东江发展,与古大存取得联系。

4月中旬,李天柱到达江西寻邬(今寻乌县),在寻邬县东南山区被国民党军包围。突围前,李天柱因擦枪走火,不慎将自己的腹部打伤,由于缺医少药,不幸逝世于沿途山林中,时年36岁。

2015 年7月至 2015年12月,3 名参加培训的医师均顺利完成基础操作训练和吻合模拟训练。经过 20 次吻合训练后,总体评分由训练前的(65.0±10.8)分提高至(92.7±3.5)分,平均吻合时间由(279.0±48.0)s 缩短至(119.3±12.5)s,运动距离由(459.0±59.2)cm 缩短至(239.3±33.9)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器械碰撞次数、器械离开视野次数、脱离目标次数在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P 均>0.05)。详见表1。

标签:;  ;  ;  ;  ;  ;  ;  ;  ;  ;  ;  

叶介甫:『常胜将军』李天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