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导热耦合换热论文_肖敬美,周帼彦,王俊涛,黄媛媛,涂善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对流导热耦合换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值,换热,套管,自然,直角坐标,层流,房间。

对流导热耦合换热论文文献综述

肖敬美,周帼彦,王俊涛,黄媛媛,涂善东[1](2015)在《板泡式换热器对流与导热耦合换热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在结构和强化传热方面的优越性,开孔泡沫金属在换热器行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了探究板泡式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机理,建立了泡沫金属微尺度几何模型,采用商业软件Fluent 12.1对板泡式换热器内流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其速度、温度和压力分布,分析了换热器内对流与导热的耦合换热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泡沫金属复杂的叁维立体结构强化了流体的扰动,增强了二次流,起到了强化传热的作用;泡沫金属与流体分界面分别采用恒壁温和耦合换热2种边界条件时,其温度分布呈现不同特点,耦合换热边界条件更能真实反映实际温度分布情况;去除进口效应的影响,中间段流体的压力梯度随单胞模型呈周期性变化。这为板泡式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5年06期)

张颖莉,种道彤,刘继平,严俊杰[2](2012)在《方管内混合对流与管壁导热耦合换热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方管内空气混合对流时的流固耦合换热问题,提出将壁面导热作为边界条件进行处理的壁面导热与流动耦合简化计算方法,推导了计算公式,并采用SIMPLER算法进行了数值模拟.算法忽略壁面沿厚度方向的导热,假设管壁温度沿轴向一维分布,采用热量平衡法建立边界单元的能量守恒方程,将固体区域的导热简化为流体区域的边界条件,以提高计算的精度和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受二次流影响,沿通道周向热量从加热面同时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迅速向两边传递,各壁面最大温差小于0.5℃,在轴向归一化长度为2~4时壁面轴向导热热流密度出现最值.平均Nusselt数Num随Reynolds数Re及方管倾斜角度θ的增大而增大,最优倾角在-30°和0°之间变化,但当Re>1 500时,Num随θ的变化近似保持不变.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最大偏差小于±28.7%.(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战乃岩,白莉,徐沛巍,杨茉,王治云[3](2011)在《选取不同墙体材料时建筑房间内导热辐射与自然对流耦合换热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用几种典型墙体材料时,建筑房间导热、辐射与自然对流耦合换热问题进行数值研究。计算采用SIMPLE算法、QUICK差分格式。计算结果表明,当室外环境相同时,分别采用灰砂砖砌体、空心砖砌体、聚苯板作为墙体材料,对室内温度及墙体内表面温度影响不同。选择聚苯板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材料相对较好。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可利用相变材料的蓄热性能,减小房间内的温度波动,提高热舒适度。对于建筑来说,利用墙体蓄热,将白天太阳辐射的一部分热量储存起来,到了夜间再释放出来,可降低白天的空调冷量,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战乃岩,徐沛巍[4](2011)在《考虑建筑房间内导热辐射与自然对流耦合时外围护结构对对流换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具有导热和表面辐射换热相互耦合的建筑房间内的自然对流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采用层流模型,为SIMPLE算法,QUICK差分格式。计算结果表明,辐射参与换热对流动将产生显着影响,会使房间内形成二次涡流。在自然对流的房间内,辐射换热比对流换热更占主导地位。当具有外围护结构时,导热效应使总对流换热有所增长(曲线的初始部分),但当导热系数比超过一定值时(kr≥10),再增加固体的导热性能,对房间内的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就不明显了。从数值上证实了在实际建筑环境中,只要外围护结构的厚度达到一定数值就可达到隔热保温的要求。再增加厚度并不会得到更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战乃岩,杨茉,徐沛巍[5](2010)在《封闭腔导热辐射与自然对流耦合换热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具有导热和表面辐射换热相互耦合的封闭腔内的自然对流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采用层流模型,为SIMPLE算法,QUICK差分格式.计算结果表明,在自然对流的封闭腔内,辐射换热比对流换热更占主导地位.当具有固体层时,导热的效应使总的对流换热有所增长(曲线的初始部分),但当固体层的导热系数比超过一定值时(kr≥10),再增加固体的导热性能,对封闭腔内的流动和换热的影响就不明显了.从数值上证实了在实际的建筑环境中,只要外围护结构的厚度达到一定的数值就可以达到隔热保温的要求.再增加厚度并不会得到更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0年09期)

高亚南,李永安[6](2009)在《管道中含有固体内热源的导热及对流换热耦合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管道中流体冲刷含有均匀内热源的固体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求解得到了固体外侧,管道内侧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而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分析了流体和方形固体壁面之间的对流换热Nusselt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发热物质的后部紧靠固体壁面处有两个明显的对称漩涡;并且在流固耦合上、下界面上,随着水平方向距离的增大,对流换热量和Nusselt数急剧减小。(本文来源于《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期刊2009-07-31)

刘明会,杨茉[7](2007)在《肋对套管内导热和对流耦合换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值模拟了带均布纵肋同心套管内的叁维导热和对流耦合换热,研究了肋高及肋数对摩擦阻力系数和平均Nusselt数(Nu)的影响.结果表明,肋高和肋数的变化对摩擦阻力系数和平均Nu都有显着影响,平均Nu随着肋数的增加有最大值;入口段Nu随肋高的增大而增大,充分发展段的Nu也随着肋高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刘明会,杨茉,徐之平,卢玫,章立新[8](2005)在《复合肋套管导热和对流耦合换热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层流范围内,数值模拟了带均布纵肋同心套管内的叁维导热和对流耦合换热。结果表明间壁温度沿管长变化 较大且分布呈非线性变化;在通道人口流体内部温度和速度分布呈现层流附面层特征,换热的入口段比例随Re增大而加 大,入口段换热的Nu也随Re增大而加大;换热的Nu随管长增加趋于不变。(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张建生,卢玫,黄士铮,邓君,杨茉[9](2004)在《叁通道同心套管导热与对流耦合换热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整体求解法对常物性的冷、热流体在叁通道同心套管中层流逆流流动时的导热与对流耦合传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3个通道除各自的入口段局部努塞尔数Nu沿通道变化外,其后均为充分发展段,局部Nu保持不变,且通道内侧的换热比外侧好.固体与流体的导热系数之比λsf对耦合换热产生影响,耦合情况下的Nu比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下的Nu要小,随λsf的减小,固壁内的导热对Nu的影响加大.(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姜培学,柯道友,任泽霈[10](1999)在《有内部热源的非稳态导热与自然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耦合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型通用计算程序PHOENICS(14版本)、并结合虚拟密度法,对有内部热源的非稳态导热与自然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的耦合问题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和比较了在直角坐标和贴体坐标下得到的速度场及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结果,并示出了在两种坐标下发热物质内部靠近中心处的最高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计算物理》期刊1999年03期)

对流导热耦合换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方管内空气混合对流时的流固耦合换热问题,提出将壁面导热作为边界条件进行处理的壁面导热与流动耦合简化计算方法,推导了计算公式,并采用SIMPLER算法进行了数值模拟.算法忽略壁面沿厚度方向的导热,假设管壁温度沿轴向一维分布,采用热量平衡法建立边界单元的能量守恒方程,将固体区域的导热简化为流体区域的边界条件,以提高计算的精度和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受二次流影响,沿通道周向热量从加热面同时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迅速向两边传递,各壁面最大温差小于0.5℃,在轴向归一化长度为2~4时壁面轴向导热热流密度出现最值.平均Nusselt数Num随Reynolds数Re及方管倾斜角度θ的增大而增大,最优倾角在-30°和0°之间变化,但当Re>1 500时,Num随θ的变化近似保持不变.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最大偏差小于±28.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流导热耦合换热论文参考文献

[1].肖敬美,周帼彦,王俊涛,黄媛媛,涂善东.板泡式换热器对流与导热耦合换热的数值模拟[J].化学工程.2015

[2].张颖莉,种道彤,刘继平,严俊杰.方管内混合对流与管壁导热耦合换热的数值模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

[3].战乃岩,白莉,徐沛巍,杨茉,王治云.选取不同墙体材料时建筑房间内导热辐射与自然对流耦合换热问题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1

[4].战乃岩,徐沛巍.考虑建筑房间内导热辐射与自然对流耦合时外围护结构对对流换热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11

[5].战乃岩,杨茉,徐沛巍.封闭腔导热辐射与自然对流耦合换热的数值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

[6].高亚南,李永安.管道中含有固体内热源的导热及对流换热耦合问题的研究[C].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2009

[7].刘明会,杨茉.肋对套管内导热和对流耦合换热的影响[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7

[8].刘明会,杨茉,徐之平,卢玫,章立新.复合肋套管导热和对流耦合换热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

[9].张建生,卢玫,黄士铮,邓君,杨茉.叁通道同心套管导热与对流耦合换热的数值模拟[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4

[10].姜培学,柯道友,任泽霈.有内部热源的非稳态导热与自然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耦合问题研究[J].计算物理.1999

论文知识图

物理模型及坐标系统基于SINDA/FLUINT计算的温度分布平流层浮空器的热环境因素基于FLUENT计算的温度分布基本程序结构示意图单排管外形

标签:;  ;  ;  ;  ;  ;  ;  

对流导热耦合换热论文_肖敬美,周帼彦,王俊涛,黄媛媛,涂善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