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HLA/RTI的炮兵指挥系统仿真设计与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亮[1](2018)在《经济导航中关键技术研究及仿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航空器的广泛应用以及日趋严重的能源问题,轨迹优化算法逐渐成为经济导航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航空器在执行实际飞行任务时,需要安全地飞行至目的点,并且规划路径的时间需要满足实际工程应用要求,然而传统的路径规划算法会随着搜索区域的增大,栅格地图存储的数据信息呈指数增长,搜索路径时所需要的时间将会大幅度增长,将无法满足实际应用对实时性的要求。因而,路径规划算法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为了有效地帮助飞行员完成作战任务,在对航空器进行航路规划时,需要考虑算法的运行时间,使得规划出的路径满足实际应用对实时性的要求。结合航空器在实际飞行过程中的耗油量,本文主要研究飞行过程中的爬升、巡航及下降阶段的燃油消耗,优化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的轨迹,使航空器在实际飞行过程中的燃油利用率得以提高。本文针对经济导航中的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以及创新点如下:1.针对传统A星算法在搜索路径时存在的算法运行时间不能满足实际应用对实时性的要求,论文首先详细介绍传统A星算法,对栅格地图表示法、节点扩展以及代价函数进行阐述。然后描述该算法步骤。最后结合实际应用分析传统A星算法存在的不足,对算法进行改进,提出基于概率地图的A星算法,并通过仿真实验来进一步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2.针对常用的能量状态法进行轨迹优化时存在的只能得到局部最优轨迹,以及为了实现经济导航仿真系统中经济导航分系统的功能,本文首先详细介绍经济导航算法模型,并描述经济导航相关算法。然后为了得到全局最优轨迹,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轨迹优化,该方法就是将NSGA-Ⅱ算法应用于优化航空器的飞行轨迹。最后对能量状态法和NSGA-Ⅱ算法进行仿真对比实验,并分析在实际应用中NSGA-Ⅱ算法的可行性。3.结合实际应用设计并实现经济导航仿真系统。论文介绍首先介绍仿真系统的高层体系结构和运行支撑环境。然后阐述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地描述了仿真系统的结构、功能、数据交互、数据接口和逻辑层次,并介绍仿真系统中的经济导航分系统和航路重规划分系统。最后在基于HLA的经济导航仿真系统中,结合实际飞行任务将拦截任务考虑在内进行仿真实验,通过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NSGA-Ⅱ算法的实用性。
任逸晖[2](2017)在《一种新的4D航路规划算法及其仿真》文中研究表明一条完整的航路是由多个航路点组成的,传统航路的航路点是由经度、纬度和高度组成,由经度、纬度、高度、时间构成的航路点叫做4D航路点,由4D航路点构成的航路就是4D航路。在有时间约束的条件下为作战飞机寻找到从初始起飞点到作战目标点的一条最优或次优的飞行航路,或者为带有时间任务的作战飞机设计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都属于4D航路规划的范畴。本文以我方飞机在复杂战场环境中拦截敌方飞机为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新的4D航路规划算法,能够更加高效地寻找航路,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本文首先介绍了所采用的基础算法,并对该基础算法进行改进,使之更好地应用于航路规划问题中。介绍A星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主要介绍了A星算法中使用到的0/1栅格划分方法、代价函数和节点查找方法。并结合航路规划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0,1]栅格划分方法、代价函数和节点回溯方法,结果证明改进的A星算法能够更好地应用在航路规划问题中。(2)本文针对传统A星算法在航路规划中搜索空间大、搜索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变结构A星算法。通过采用基于线性四叉树的变结构地图划分方法,新的节点查找方法和代价函数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相较于传统A星算法,变结构A星算法拥有更快的运算速度、更小的搜索空间和更高效的内存使用方法。(3)本文针对编队飞行和拦截敌机这两种常见的带时间约束的航路规划任务,分别提出了与之对应的4D航路规划算法。提出了编队航路规划中的时间协同方法,以及编队解散过程中的时间协同方法,还提出了在指定时间内由起始点到目标点的规划方法,然后近一步介绍了拦截敌机的航路规划方法。(4)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HLA的航路规划与评估系统,并进一步在这个系统中验证本文提出的4D航路规划算法的可行性。该系统包含地形仿真、威胁仿真,飞机仿真以及航路规划和航路评估仿真,在该系统中,同时包含了编队航路规划和拦截航路规划任务,通过本系统的仿真结果,可以证明本文提出的4D航路规划算法是真实可用的。
刘思培,侯海婷,高天成[3](2016)在《军事仿真训练系统体系架构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有军事仿真训练系统多基于传统C/S架构进行体系设计,在大规模战术训练仿真部署时,存在并发访问能力弱、可靠性差等问题。通过对仿真系统的体系架构进行研究,结合云计算技术提出增加访问控制服务器、仿真数据共享服务器以及仿真引擎虚拟化等改进方式,并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三种方式对仿真训练系统的可扩展性、并发访问性以及数据可靠性等方面能力优化和提升的异同,并提出仿真训练系统传统体系向云计算体系逐步过渡的思路。
康潇[4](2012)在《弹道导弹回波和测角仿真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弹道导弹具有威力大,射程远,速度快,命中精度高等特点,是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弹道导弹预警系统是国家防御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地面雷达系统对弹道导弹进行观测和监视、跟踪,为决策层提供指示,因此对地面雷达的回波研究意义重大。目标位置的确定需要方向信息,利用相控阵雷达可灵活快速控制波束指向的特点,可实现对目标角度的精确测定。系统仿真技术是开展弹道导弹防御技术研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的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可以把不同区域的不同仿真器联接起来,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已成为现代雷达系统仿真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针对弹道导弹预警相控阵雷达的仿真需求,进行了弹道导弹回波和测角算法的研究,完成了该仿真联邦中的相应模块的设计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坐标转换的原理和方法,建立针对弹道导弹的坐标系,并实现了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2.介绍了相控阵雷达天线的特点,说明了以阵内相位来控制天线波束指向的原理和方法,并完成天线方向图的仿真。3.研究了雷达常见的发射信号形式,分析了脉冲压缩技术可以同时解决作用距离和距离分辨率的原理,并针对相控阵雷达的仿真应用建立了基于“停/跳”理论的动目标回波信号的数学模型。4.推导了单脉冲测角算法,并应用于相控阵雷达,完成了目标角度的测量,得到目标的方位信息。5.根据基于HLA的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设计并完成了相控阵雷达回波生成以及相关信号处理的联邦成员。
彭勇[5](2011)在《作战仿真模型体系分析及其模型设计与实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仿真技术和需求的发展,仿真技术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战争的一种重要手段,成功应用于武器装备的论证/研制/效能评估、军事人员的训练和作战方案的分析评估。作战仿真需要对不同军兵种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力量进行建模,需要集成不同类型的模型,而且这些模型往往具有不同分辨率和粒度等属性,具有继承、组合、交互和指挥控制等复杂关系。因此,作战仿真系统模型体系的设计以及模型设计与实现一直是作战仿真面临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作战仿真模型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作战仿真模型体系设计及其模型设计与实现的相关关键技术,主要内容概括如下:分析了JWARS(Joint Warfare System)和FLAMES(Flexible Analysis Modeling and Exercise System)等仿真系统的模型体系、模型组合方式以及模型体系的设计方法,指出模型体系是模型以及它们之间继承、组合、交互、隶属以及指挥控制等关系构成的集合。采用系统工程理论分析系统结构的ISM(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方法建立模型体系的结构模型,从模型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模型体系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模型的关系、接口、行为、假设和约束几个方面给出了模型重用的判断方法。针对模型的表示与检索问题,论文研究了基于逻辑的模型实验框架表示方法、基于BOM(Base Object Model)规范的模型接口和行为表示方法,并证明了BOM概念模型和层次系统规范的耦合系统层模型具有等同表达能力;研究了软件组件检索方法中基于相似度评估的模型行为检索方法和基于规约的模型接口匹配方法,并将这两种方法分别应用于BOM概念模型行为相似度评估和对象模型接口匹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OM相似度评估的仿真模型检索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有较好的效果。对模型体系的组合性进行分析,提出了面向组合的模型体系设计方法。首先设计了模型体系的可组合三层结构模型并分析每一层的设计原则和层次之间的组合关系;然后提出了基于系统层次结构的模型分类与设计方法;最后结合工程实践,指出模型语法组合的不足,提出了基于领域规则的模型组合方法。针对模型设计的问题,研究了模型的通用功能设计和领域功能设计。前者以实现模型组合和提高模型运行性能为目标,提出了面向多层次组合的HMP(Hierarchical Message and Process)仿真模型设计方法,该模型实现了基于消息传递和过程调用的数据传递机制;研究了仿真模型运行支撑框架的并行时间同步算法,提出了三层结构的高效数据分发管理机制和面向逻辑进程的Min-Max-Exchange动态负载平衡算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联邦成员的组件化与并行化。最后通过实践证明HMP模型及其运行支撑框架能提高模型的组合性和重用性,能提高仿真系统的运行性能。模型的领域功能设计主要研究了基于BML(Battle Management Language)的仿真模型指挥控制信息处理方法,分析了BML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软件基础设施、数据模型和形式语法,扩展了其语法的时空关系表达能力,最后给出基于BML的仿真模型指挥控制信息处理子系统的设计。在工程实践方面,以某电子对抗仿真系统为背景,将模型体系分析方法及模型设计与实现关键技术应用于其模型体系开发,并设计和实现了模型开发工具和模型组合工具。目前该仿真系统已经交付部队使用,并参加了部队的实装演习,通过实践证明论文研究的理论和关键技术的有效性。
康春农,张春娣[6](2011)在《基于HLA的炮兵分队作战仿真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分析了分布式虚拟战场环境军事仿真系统的特点,设计了基于HLA的炮兵分队射击指挥作战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给出了各联邦成员划分、功能说明以及SOM的设计。设计了基于RTI与OGRE技术的联邦成员模型,该模型给出了一种通信机制,通信机制的核心在于通过3个监听器调动OGRE渲染引擎与RTI仿真推进引擎间的通信,两个引擎只通过信息层交互从而减少了两者的关联,保障了人机交互和RTI通信同时进行的效率要求。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和效率,为更大规模的炮兵体系对抗仿真系统开发奠定了基础。
肖宝亮,王护利,霍俊秀[7](2010)在《地地导弹机动发射的建模与仿真》文中指出针对地地导弹机动发射的分布、并发、异步等特性,建立了地地导弹机动发射的Petri网系统模型。建立了导弹、发射装置和地形的三维模型库。设计并实现了基于HLA的机动发射仿真系统,通过硬件、软件结合的方式仿真了机动发射过程。系统运行结果表明,模型库具有良好的可重用性,仿真系统模块间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可以替代实际装备进行训练。
鲁云军,王梦麟[8](2009)在《基于HLA的战场电磁频谱管理训练模拟系统设计》文中指出战场电磁频谱管理(BEMSM)模拟训练是提高战场电磁频谱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针对战场电磁频谱管理的实际特点与具体内容,确立了以HLA体系框架为核心的总体设计思想,对系统的联邦结构及其联邦成员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功能描述。通过对系统各类数据信息流的综合分析,绘出了系统各类数据信息流向示意图,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系统的对象类与交互类。
徐斌[9](2009)在《炮兵指挥训练通用虚拟战场环境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炮兵射击指挥作为炮兵作战指挥的重要组成内容,射击指挥效果的好坏对炮兵作战指挥的效果有巨大影响,进而对影响作战结果。以射击指挥技能训练为基础,利用虚拟训练平台对炮兵指挥员进行全面的作战指挥训练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其对应的一体化的先进训练系统是培养学员、各级炮兵指挥员的基本工具,也将是各种战法、方案的试验平台。本文的研究目的致力于提高我军炮兵虚拟训练系统的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指挥训练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概况,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指挥训练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对炮兵作战指挥训练的重要意义。本文对炮兵指挥训练通用虚拟战场环境的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并重点研究了地形要素生成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绘制的地形渲染方法。针对炮兵指挥训练通用虚拟战场环境组成要素的特点,着重研究了计算机生成兵力(人员)、弹丸飞行过程可视化与终点效应中的破片飞散、毁伤效果的显示等虚拟环境的要素及其动态效果实现方法。用关键帧和运动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人员的运动(蹲下动作)建模。通过对终点效应学、毁伤理论的研究,用粒子系统建模方法模拟了弹丸破片的运动过程、对人员的毁伤概率。最后,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在炮兵分队射击指挥虚拟现实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的进行了验证,方法有效可靠。
王燕,王晔,黄伟,邓桂龙[10](2008)在《C4ISR与作战仿真系统的集成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作战仿真系统与C4ISR之间的互操作性,业已成为研制C4ISR系统的装备研究机构和军事仿真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首先从顶层概念上分析了两类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技术参考模型,然后从集成体系结构的视角进行了四种渐进集成模式的研究,最后通过对这四种模式的综合比较,明确了最佳的综合集成体系结构。
二、基于HLA/RTI的炮兵指挥系统仿真设计与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HLA/RTI的炮兵指挥系统仿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导航中关键技术研究及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组织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路径规划基本算法与应用 |
2.1 栅格地图表示方法 |
2.2 节点扩展 |
2.3 设计代价函数 |
2.4 传统A星算法步骤 |
2.5 基于概率地图的A星算法设计 |
2.5.1 基于概率地图的A星算法描述 |
2.5.2 基于概率地图的A星算法仿真验证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经济导航模型与算法 |
3.1 经济导航算法模型 |
3.1.1 燃油告警模型 |
3.1.2 经济导航模型 |
3.2 经济导航算法设计 |
3.3 经济导航轨迹优化算法设计 |
3.3.1 基于能量状态法的轨迹优化描述 |
3.3.2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轨迹优化描述 |
3.4 经济导航轨迹优化算法仿真验证 |
3.4.1 算法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3.4.2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轨迹优化可行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经济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仿真系统简介 |
4.1.1 高层体系结构HLA描述 |
4.1.2 运行支撑框架RTI描述 |
4.2 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
4.2.1 仿真系统结构描述 |
4.2.2 仿真系统功能描述 |
4.2.3 仿真系统数据交互描述 |
4.2.4 仿真系统数据接口描述 |
4.2.5 仿真系统逻辑层次描述 |
4.3 经济导航分系统 |
4.3.2 燃油告警功能模块 |
4.3.3 经济导航功能模块 |
4.4 航路重规划分系统 |
4.4.1 航路重规划功能模块 |
4.4.2 拦截点解算功能模块 |
4.5 仿真环境要求 |
4.5.1 硬件环境 |
4.5.2 软件环境 |
4.6 仿真结果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一种新的4D航路规划算法及其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4D航路规划算法研究现状 |
1.2.1 传统 2D/3D航路规划算法研究现状 |
1.2.2 4D航路规划算法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组织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改进的A星算法及其在航路规划中的应用 |
2.1 传统A星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
2.1.1 栅格地图表示方法 |
2.1.2 节点的扩展 |
2.1.3 设计代价函数 |
2.1.4 传统A星算法使用步骤 |
2.2 改进的A星算法及其在航路规划中的应用 |
2.2.1 栅格地图表示的改进 |
2.2.2 代价函数的改进 |
2.2.3 节点扩展方法的改进 |
2.2.4 节点回溯方法的改进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线性四叉树的变结构A星算法 |
3.1 线性四叉树地图栅格 |
3.1.1 四叉树与空间地图表示 |
3.1.2 基于四叉树的栅格划分 |
3.1.3 线性四叉树的编码 |
3.1.4 线性四叉树的构造流程 |
3.2 变结构A星算法 |
3.2.1 邻域节点查找方法 |
3.2.2 代价函数设计 |
3.3 算法仿真及结果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时间约束的航路规划 |
4.1 带有时间任务的航路规划 |
4.1.1 指定飞行时间的航路规划 |
4.1.2 与拦截任务有关的航路规划 |
4.2 编队航路规划中的时间约束 |
4.2.1 编队航路规划 |
4.2.2 编队转弯处的时间约束 |
4.2.3 编队解散时航路规划 |
4.3 基于HLA的仿真实验 |
4.3.1 HLA/RTI仿真系统简介 |
4.3.2 仿真系统的设计 |
4.3.3 仿真运行实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军事仿真训练系统体系架构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分析 |
1.1 单服务器模式 |
1.2 多服务器模式 |
1.3 计算服务扩展模式 |
2 云计算技术 |
2.1 存储虚拟化技术 |
2.2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
3 基于云技术的体系改进 |
3.1 访问控制服务器扩展 |
3.2 仿真数据服务器扩展 |
3.3 仿真引擎虚拟化扩展 |
3.4 分析对比 |
4 结束语 |
(4)弹道导弹回波和测角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分布式交互仿真的发展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坐标系转换 |
2.1 仿真中常用的各种坐标系 |
2.2 坐标转换理论 |
2.2.1 平移变换 |
2.2.2 旋转变换 |
2.3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第三章 天线的仿真 |
3.1 相控阵天线的基本原理 |
3.2 波束形成算法 |
第四章 动目标回波的形成 |
4.1 雷达回波信号的功率 |
4.2 雷达回波信号的形式 |
4.2.1 单一载频信号 |
4.2.2 线性调频信号 |
4.3 基于“停/跳”假设的动目标回波建模 |
第五章 角度测量 |
5.1 测角原理 |
5.1.1 振幅法测角的原理 |
5.1.2 相位法测角的原理 |
5.2 振幅-振幅法 |
5.3 相位-相位法 |
5.4 幅度和差法 |
5.5 仿真实例 |
第六章 基于 HLA 的相控阵雷达回波仿真系统 |
6.1 高层体系结构 |
6.1.1 HLA 的组成部分 |
6.1.2 联邦开发和执行过程模型 |
6.2 基于 HLA 的相控阵雷达回波信号的设计 |
6.2.1 算法流程与仿真联邦的接口的设计 |
6.2.2 各个类的封装 |
6.3 仿真结果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作战仿真模型体系分析及其模型设计与实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
1.2.1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研究 |
1.2.2 模型表示方法研究 |
1.2.3 模型检索方法研究 |
1.2.4 模型组合方法研究 |
1.2.5 模型设计方法研究 |
1.3 主要问题分析 |
1.4 主要内容、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结构 |
1.4.3 论文的贡献与创新点 |
第二章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结构分析与模型重用理论研究 |
2.1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的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 |
2.1.1 基本概念 |
2.1.2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面临的问题 |
2.2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结构形式化分析 |
2.2.1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设计方法 |
2.2.2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的结构建模分析 |
2.3 基于模型体系的模型重用判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仿真模型表示与检索关键技术 |
3.1 仿真模型的表示方法 |
3.1.1 基于系统规范层次结构的模型表示 |
3.1.2 基于BOM 的仿真模型表示 |
3.1.3 模型的实验框架表示 |
3.2 仿真模型的检索方法 |
3.2.1 模型检索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
3.2.2 基于相似度的组件检索 |
3.2.3 基于刻面的组件检索 |
3.2.4 基于规约的组件检索 |
3.3 基于BOM 相似度评估的模型检索方法 |
3.3.1 BOM 概念模型相似度评估 |
3.3.2 BOM 对象模型相似度评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仿真模型体系组合性分析及模型组合方法 |
4.1 作战仿真模型体系的组合性分析 |
4.1.1 模型组合的基本概念 |
4.1.2 典型的作战模型体系组合性分析 |
4.2 面向组合的作战仿真模型体系设计 |
4.2.1 可组合模型体系的总体结构设计 |
4.2.2 基于系统层次结构的模型分类与设计 |
4.3 基于领域规则的作战仿真模型组合方法 |
4.3.1 作战仿真系统组合建模需求 |
4.3.2 基于逻辑的模型组合方法 |
4.3.3 基于推理的模型组合过程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DSSA 的仿真模型及其运行支撑框架设计 |
5.1 基于DSSA 的建模仿真体系结构分析 |
5.1.1 DSSA 的基本概念 |
5.1.2 典型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 |
5.2 HMP 体系结构 |
5.2.1 HMP 体系结构的需求模型 |
5.2.2 HMP 体系结构 |
5.3 面向HMP 体系结构的仿真模型设计 |
5.3.1 仿真模型设计 |
5.3.2 组合模型及其消息管理机制 |
5.4 HMP 运行支撑关键技术及其在联邦成员并行化的应用 |
5.4.1 并行时间同步算法 |
5.4.2 高效数据分发管理机制 |
5.4.3 动态负载平衡算法 |
5.4.4 联邦成员并行化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BML 的仿真模型C2 信息处理子系统设计 |
6.1 BML 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仿真中的应用 |
6.1.1 基本概念 |
6.1.2 BML 在作战仿真中的应用 |
6.2 BML 的数据模型及形式语法 |
6.2.1 BML 的数据模型 |
6.2.2 BML 的形式语法及其扩展 |
6.3 仿真模型的C2 信息处理子系统 |
6.3.1 仿真模型的C2 信息处理模型设计 |
6.3.2 功能测试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系统设计、实现与应用 |
7.1 作战仿真模型开发软件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7.1.1 作战仿真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
7.1.2 总体需求分析 |
7.1.3 总体设计 |
7.2 作战仿真模型开发软件设计与实现 |
7.2.1 模型开发软件设计与实现 |
7.2.2 模型代码生成软件设计与实现 |
7.2.3 模型组合软件设计与实现 |
7.3 某电子对抗仿真系统的模型体系设计与模型开发 |
7.3.1 系统背景与需求 |
7.3.2 模型体系设计 |
7.3.3 基于组件的模型设计 |
7.3.4 系统结构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工作总结 |
8.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作者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作者在学期间获得的奖励 |
附录 A |
(6)基于HLA的炮兵分队作战仿真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于HLA的炮兵分队作战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 |
1.1 仿真框架的选择 |
1.2 仿真系统结构 |
1.3 FOM/SOM设计 |
2 基于RTI与OGRE的联邦成员模型 |
2.1 模型设计思想 |
2.2 模型框架结构 |
2.3 模型通信机制 |
2.4 模型特点分析 |
3 仿真结果分析 |
4 结束语 |
(7)地地导弹机动发射的建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机动发射的Petri网模型 |
2 基于HLA的机动发射仿真系统设计 |
2.1 硬件构成 |
2.2 软件构成 |
3 结束语 |
(8)基于HLA的战场电磁频谱管理训练模拟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
(1) 分布式的体系结构 |
(2) 系统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 |
(3) 模拟器的接入 |
(4) 对RTI的扩展 |
2 系统联邦结构及其成员设计 |
3 系统数据信息流图及其类设计 |
4结论 |
(9)炮兵指挥训练通用虚拟战场环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指挥训练现状 |
1.2 虚拟现实现状 |
1.3 虚拟现实在指挥训练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炮兵指挥训练通用虚拟战场环境设计 |
2.1 虚拟环境概述 |
2.2 炮兵指挥训练通用虚拟战场环境组成要素 |
2.2.1 自然要素 |
2.2.2 指挥要素 |
2.2.3 战场态势的实时更新 |
2.3 指挥训练虚拟环境的实现方法 |
2.3.1 地形的生成 |
2.3.2 虚拟战场环境中地物的生成 |
2.3.3 虚拟战场环境中运动类物体的生成 |
2.3.4 其他要素实现方法 |
第三章 炮兵指挥训练通用虚拟战场环境中虚拟人物研究 |
3.1 计算机生成兵力简介 |
3.2 虚拟人几何建模 |
3.3 虚拟人行为建模与实现 |
3.3.1 行为建模 |
3.3.2 虚拟人的实现 |
第四章 炮兵指挥训练通用虚拟战场环境弹道建模与仿真 |
4.1 弹丸弹道运动 |
4.2 弹丸破片杀伤步兵的模型 |
4.3 基于粒子系统的弹丸破片仿真 |
4.3.1 粒子系统简介 |
4.3.2 弹丸破片的粒子系统处理 |
第五章 炮兵分队射击指挥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系统设计 |
5.2.1 系统设计目标 |
5.2.2 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
5.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5.3 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
5.3.1 辅助决策模块的实现 |
5.3.2 侦察子系统战场侦察模块实现 |
5.3.3 火炮建模技术研究 |
5.4 系统实现 |
5.4.1 系统开发环境 |
5.4.2 系统主要功能界面 |
第六章 结论 |
6.1 完成的主要工作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C4ISR与作战仿真系统的集成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C4ISR/Sim技术参考模型 |
2 C4ISR/Sim的渐进集成模式 |
2.1 作战仿真系统独立于C4ISR基础设施 |
2.2 作战仿真系统打包成C4ISR的应用程序 |
2.3 作战仿真基础设施打包成C4ISR基础设施 |
2.4 作战仿真系统集成到C4ISR |
3 C4ISR/Sim集成模式的分析 |
4 结论与展望 |
四、基于HLA/RTI的炮兵指挥系统仿真设计与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济导航中关键技术研究及仿真[D]. 李晓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2)
- [2]一种新的4D航路规划算法及其仿真[D]. 任逸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04)
- [3]军事仿真训练系统体系架构改进研究[J]. 刘思培,侯海婷,高天成.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6(05)
- [4]弹道导弹回波和测角仿真技术研究[D]. 康潇.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5]作战仿真模型体系分析及其模型设计与实现关键技术研究[D]. 彭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7)
- [6]基于HLA的炮兵分队作战仿真系统研究[J]. 康春农,张春娣.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1(06)
- [7]地地导弹机动发射的建模与仿真[J]. 肖宝亮,王护利,霍俊秀.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0(02)
- [8]基于HLA的战场电磁频谱管理训练模拟系统设计[J]. 鲁云军,王梦麟. 系统仿真学报, 2009(S2)
- [9]炮兵指挥训练通用虚拟战场环境设计研究[D]. 徐斌. 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10]C4ISR与作战仿真系统的集成模式研究[J]. 王燕,王晔,黄伟,邓桂龙. 系统仿真学报, 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