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弱地基处理
周丽晓
(温州市华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在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基将影响到整个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问题,对进行地基处理时一定要特别细心。最容易因地基方面出现道路桥梁安全问题的是软地基,一旦软地基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就会出现很多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本文基于此对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弱地基处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弱地基;处理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强,在全国各地软弱地基上面进行道路修建,桥梁架设的需求日益增加。在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软弱地基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与施工质量,同时对工程竣工后在其路面上行驶的车辆行车效果与安全埋下直接隐患。软土地基基本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等土层共同组成,在其上修建各种工程结构物要充分考虑到软土地基的基本属性:含水量高、孔隙大、中灵敏度、压缩性强、渗透性弱、承载了低下、流动性强等。因此,在软土地基上面施工必须随时注意软土施工可能发生的结果。
一、软弱地基对道路桥梁产生的危害
1、沉降量过大
由于路面软弱地基土路面施工前未充分固结、软弱地基未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在使用过程当中,由于路面基础施加的压应力,致使路面在使用过程当中发生的沉降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便会使路面的有效净空,底下发生积水、淤塞。严重时,底下土体甚至可能产生剪切破坏,路面发生相应严重的沉降,路面失去其使用功能,路基、路面也随之产生相关的破坏。
2、节段错台
路面相临节段之出现不均匀沉降而产生错台,在一般情况下错台并不明显、不影响使用,但在软土地基上修筑的道路,这种现象就可能要严重得多。由于路面在纵向的受力不均匀,导致相邻两段基础对软土地基的压应力不均等,造成相邻两节段的沉降值不均等而出现错台;路面在沉降缝处相邻两段分别位于不同土质的基础之上,在基底压力作用下,不同土质表现出不同的压缩性,两节段的沉降量就不同,从而导致两节段错台。
3、纵向不均匀沉降产生路面中部凹陷
根据有关路面基底土压应力的有限单元法计算数据,其基底压应力逐渐增大,若软土路面地基处理不当,随着沉降的积累和路面、路面中部沉降差距的加大,道路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这将降低路面的有效净高,造成路面中部淤塞、积水等。
二、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弱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1、灌浆法
灌浆法指利用高压旋喷法、粉喷法、电化学原理等方法,将水泥浆、水泥砂浆等灌浆浆液,或者化学材料如硅酸盐等注入地基裂缝。灌浆法可以明显的改善软土地基。粉喷法因施工较为简单,比较常用。采用粉喷法施工,钻机性能必须要好,钻机要按照设计要求就位。施工前,要严格审核图纸看准桩孔位置,桩孔位置要与图纸位置保持一致,其偏差不得大于50mm。垂直方向上的偏差也不得大于百分之一点五,应严格控制喷粉的时间、停粉的时间及水泥喷入量,以确保粉喷桩的有效长度。在施工后要做好施工日志,详细记录孔位、孔深、用水量等。对于实际工程中由于技术环境等因素导致不能完全按照实验室方法进行的,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地下勘探就越来越重要,所以必须做到勘测到位、确保完善,以便于确定出现的问题和具体处治措施。
2、表层排水法
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过。为了使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1)沟槽的布置。
沟槽布局要考虑利用地形天然坡度排水,填土沉降要注意坡度的变化,不使来自四周挖方部位的地表水、渗透水侵入填土。沟槽的间隔要尽可能加密,以增大排水能力,即使有部分沟槽被切断也不防碍整体排水。
(2)沟槽的构造。
沟槽尺寸一般宽0.5m,深0.5~1.0m,填土之前在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砂(砂砾)回填成为盲沟,纵向盲沟一般沿道路纵向或中央纵向开挖,横向盲沟一般间距10~15m布置。沟槽内埋设多孔排水管时,必须用优质反滤层加以保护。
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也就是少量水泥、粉煤灰、碎石,加水进行拌合,利用长螺旋钻管内泵或者振动沉管打桩机具制成粘结度较高的桩,通过褥垫层使桩和桩间的土形成复合地基。目前,很多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通常采取粉煤灰由水泥进行代替,也就是素混凝土桩,强度等级一般是C10一C20最为合适,不能过高。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保证CFG桩质量的前提下,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施工工艺,能够使工程的需要得到满足,能够得到很高的承载力。
4、换填土法
换填土法是指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设计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灰土、高炉干渣、碎石、素土、粉煤灰)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压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多用于公路构筑物的地基处理。机械碾压、重锤夯实、平板振动可作为压实垫层的不同施工方法,这些施工方法不但可处理分层回填土,又可加固地基表层土。换填土法的加固原理是据土中附加应力分布规律,让垫层承受上部较大的应力,软弱层承担较小的应力,以满足设计对地基的要求。换填土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
5、管桩加固法
(1)管桩复合地基的组成
采用粘结材料桩,特别是采用高强度刚性桩应特别注意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现场打设管桩以最后贯入度不宜小于80mm/10击为控制标准,贯入度控制不仅受桩端阻力的影响,而且还将受到桩侧摩阻力的影响,桩端未必到达不可压缩层,所以现场管桩复合地基为图1中的2种模式,这2种模式桩体均能达到与桩间土协调变形,不同的是图1(a)对于减小总沉降量有利,图1(b)对减小桩顶桩土界面相对位移有利,但下卧层的沉降量较大。管桩复合地基由以下5部分组成:(1)上部填土;(2)褥垫层,由土工格栅及填料组成;(3)桩体;(4)桩间土,对于管桩加固路基为受过管桩挤压且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完毕的桩间土;(5)下卧持力层。
图一管桩复合地基组成示意图
(2)协同工作机理
复合地基各部分协同工作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以桩土应力比时程曲线达到峰值为分界点。第1阶段,桩土协调工作是由于土体的瞬时沉降引起的,发生在加载的前期,土层由于瞬时沉降而下沉,并与管桩产生一定的错动,褥垫层将大部分荷载传向刚度较大的管桩上,导致桩间土应力到达峰值后急剧下降,由于垫层散体材料的滚动,土承担的荷载才逐渐增加。可认为桩体在这一时期的刺入是复合地基协调作用的第1阶段。第2阶段,桩土协调工作是由土体的主固结沉降而引发的,桩间土随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产生固结变形而下沉,褥垫层将土的应力减小的一部分调节给了桩来承担,处于临界状态的桩承担了增加的荷载,当荷载积聚到一定值的时候,会产生相对的滑动,造成桩顶向褥垫层的再刺入,增大了刺入量,这样把荷载重新传给了桩间土。这个过程不断反复就造成了桩端间歇式刺入褥垫层,不断的对桩土应力进行协调,以抵抗上部荷载,达到共同工作。
总结
软土地基危害较大,一旦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都会造成道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甚至整个路基出现破损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先进的地基处理技术、优质材料也不断的出现,但是不论是先进技术还是优质材料,都需要人们在施工过程中欲与尝试,只有做到地质条件勘测精确,才能保证设计施工方案完善合理,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方法,用最小的投资达到更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明,范建华。浅谈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及施工工艺[J].西部探矿工程,2009,(1):26-28.
[2]冯仲仁,朱瑞庚。我国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
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探析
陈卫忠
(建德广播电视台浙江建德311600)
摘要: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有线电视被广泛的应用到生活当中。数字电视技术是现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传播媒介,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有线网络的不断发展,将有线网络与数字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了有线电视网络,推动了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数字电视的优势及发展现状,对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数字技术、发展前景
电视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给人们的娱乐生活增添了乐趣。数字电视技术与有线网络相结合,推动了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同时,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一、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1、数字电视技术的特点
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是在模拟电视技术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而来。模拟电视最大的缺点就是长距离的传输会造成信号减弱、图像失真,模拟电视效果非常不稳定。而数字电视技术却恰恰改善了这一现象,利用有线网络电视数字技术不仅能确保信号的准确性,使有线电视播出的图像更加清晰化,将真实的图像进行还原。数字电视的优越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用户家中只需要暗转一个小小的机顶盒,就可以收到数字电视节目。数字电视技术与模拟电视技术相比较有哪些优势,如下表1所述。
表1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比较
2、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
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是媒体传播中非常重要的变革。数字电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线电视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引领时代的潮流,推动了电视行业的发展。有线电视网络将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相互融合,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加快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及时性[1]。很多电视类节目就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同时用户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节目进行缓存,利用闲暇时间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娱乐生活。数字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必将成为未来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防线。
二、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
当今社会,几乎家家都有有线电视,人们通过有线电视来获取生活当中很多信息,因此,将数字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进行紧密结合是非常重要。数字电视信息的承载量很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取出有用的信息。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由于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数字电视技术的性价比高。现在我国的电视节目不仅质量高,同时节目有更多的选择性,最重要的是价钱没有提高。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使有线电视的画面更加清晰,确保有线电视的信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第二方面是光纤传播,光纤传输信号增加了信息传播的数量,电视可以接收到更多的频道,内容更加丰富。第三方面是特点显著,受到了人们的好评。用户选择电视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可以通过固定电台进行观看节目,还可以使用互联网直接在网上选取我们喜爱看的节目。有线电视网络中的数字电视技术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有线电视网络与数字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增加了有线电视的附加功能,给人们提供了更高品质的生活。有线电视网络与数字电视技术的结合,提高了电视的立体效果,使人们在家中就可以感受到影院的效果。有线电视应用数字电视技术主要的媒介是机顶盒,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国的数字电视系统几乎已经取缔了模式电视系统,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数字电视系统所传递的信息量远远的超过了过去模拟电视系统,取得这样的效果与数字机顶盒的研发有着密切的关系。电视技术给用户提供了清晰的、稳定的电视节目,这种方式给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提升了人们娱乐生活的乐趣,提升了人们生活的质量。电视机顶盒也可以称为接收数字信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观看节目的质量。数字电视机顶盒的研发推动了数字电视网络的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特殊的方式,接收到更多的信息。数字电视机顶盒的主要作用是接收数字电视广播,使用光纤网络来充当信号传输的介质[2]。电视机顶盒在接收到信号时,将已经储存好的信号通过电子数字信息化方式进行加密,为了确保在传送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扰。当用户家中的电视接收到数字信号时,利用电视机顶盒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转码,将数字信息进行还原,从而确保其画面的真实性和声音的原声性。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传输的质量得到提升和电缆调制技术逐渐成熟,电视机机顶盒已经实现各种交互式应用,同时支持接收所有的广播和交互式的多媒体应用。电视机顶盒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数字电视行业的发展,推动电视媒体行业的进步。
三、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将互联网与数字技术进行融合应用到电视当中,促进了数字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电视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电视传媒事业的快速发展[3]。有很多网络远程服务利用数字电视得到了很好的推广,比如:电视购物等节目得到了很好的推广,电视媒体行业收获到了很大的利益。用户可以利用数字电视的便利查询信息,得到想要的资料。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程度选择和储存相关的频道,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数字电视技术的新功能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使人们的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提升了人们生活的水平,推动了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四、总结
数字电视技术是将传统的模拟信号进行升级,远远的超越了模拟信号的优势,对其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将互联网与数字电视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充分的利用信息资源,将数字电视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充分的将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到有线电视网络中,将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提升其核心价值,推动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同时为媒体传播行业的创造了更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吴昌进.浅析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信息技术,2010(5)
[2]赵志刚.刍议数字电视技术在有线电视网路中的应用及发展[J].中国电子商务,2011(5)
[3]李嘉.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4(8)
房屋设计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研究
傅宝芳
(浙江公和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浙江义务322000)
摘要: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提升了房屋设计水准,并符合保护环境的基本需求,因此,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房屋设计中对提升建筑性能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基本原则作为前提,分析了房屋设计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方法,望为现代建筑设计带来帮助。
关键词:房屋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研究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将自然资源应用在建筑领域,提升了建筑节约性能,减少了建筑带来的消耗,此理念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体系,为我国的房屋建筑设计开辟了新思路。因此,房屋设计中应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提升建筑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消耗,有效带动房屋设计在新时期的发展。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基本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首先应该遵守的便是环境保护原则,设计过程中应首先明确施工现场基本条件,整理出基本环境信息,根据环境状况制定施工环保方案,不仅要保护环境,同时应遵循节约资源原则,保证施工中不会浪费较多的能源资源,实际施工中可采用绿色材料,绿色材料便是为解决现代能源消耗过大等能源问题衍生出的材料。最后遵循污染消除原则,在建筑内部增设污染消除装置,保证室内空气处于干净程度内,而且降低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各类污染,如噪音污染和光污染等,保护建筑的整体生态环境。基本原则便是属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限制原则,同样也是最为根本的原则,房屋设计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便应该明确此类基本原则,使用中不应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基本原则冲突。
二、房屋设计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方法
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房屋设计中,应该合理选材和合理设计,对于建成建筑内的温度湿度进行良好控制,保证居住人群可以适应建筑内环境,保证健康的生活环境。为达成此目的,绿色建筑理念是较为良好的方法,此处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房屋设计的方法:
1.考虑地域情况和气候情况
建筑在使用中收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故在房屋设计中应考虑气候因素,而且绿色设计很多时候也会受到气候的影响,设计中应体现气候特点,例如我国现阶段南方的建筑,徽派建筑便可以实现气候调节,使得室内处于冬暖夏凉的基本环境中。同时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减少由运输或存储带来的额外开销,最为良好的方法是就地取材,进而体现地域特点,减少运输过程中带来的能源消耗的建筑材料消耗。而材料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应选择拥有良好质量的相关材料,此类材料应具有低能耗和高回收率,避免可能产生的消耗和污染。材料的选择也应该明确地区科技状况,在选择时选取最优选择。地域情况往往是建筑所需遵循的最基本原则,设计过程首要应明确此类情况。
2.选用新型环保材料
随着我国材料学的进步,各种新型环保材料纷纷问世,此类材料具有较强的环保性能,同样此类材料节约了能源,减小消耗,在实际应用中,此类材料主要包括:(1)无毒、无害材料,此类材料自身属于无毒并且无害,即使存在影响人体健康的毒素等,也是微量成分,主要包括:木材、砂石等,基本该类材料属于初级材料。(2)低排放材料。此类材料分为两种低排放:一种是自身排放较低,已经经过了环保处理,释放有毒气体少;另外一种便是生产过程中排放较低,虽然经过了一定的合成加工,但是自身仍然对于居住居民不会产生各类危害,保证了居住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样减少了生产材料带来的消耗,此类材料主要包括:纤维板、胶合板等。新型环保材料改善了传统材料的弊端,进而有效的提升了材料的使用性能,保证建筑设计中可以选取更多的材料选择。
3.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绿色建筑处于外界,时刻面临各种天气的洗礼,此类天气状况往往包含丰富的天气资源,在房屋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便应该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首先应该进行太阳能的合理利用,太阳能一方面可以供给建筑电能等,另外一方面可以作为自然照明减少建筑内电灯等消耗,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聚光式集热器和平板式集热器,使得在此类设备上发热并采集热能,供给住宅进行热能的消耗。其次便应该的水资源,建筑中应该具有设备可收集雨水和生活废水,并且将此类水源应用于花园灌溉,将建筑的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体现对水分的合理利用。最后便是风力资源,可以通过风力资源带动建筑的发电和发热设备,实现建筑自身的发热发电作业等,合理转换风力资源,将其成功应用于建筑内人们的生活中。图1便属于现代绿色建筑利用系统综述。
图1自然资源利用系统
【总结】:本文针对房屋设计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采取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这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房屋设计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方法,望为现代房屋设计带来帮助,旨在提升。
参考文献:
[1]宋春立,罗显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房屋设计中的融入[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23-23.
[2]陈圆.将建筑集成设计理念融入绿色建筑教学的探索[J].绿色建筑,2015(1):30-32.
[3]邢灵灵.关于小区绿色建筑设计问题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5(11):42-42.
浅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傅曾勇
(兴安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广西兴安541300)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各区域农业发展更注重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然而从现阶段我国整体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看,受经济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等影响仍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特征,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立足于当前机械化不平衡现状采取相应的完善策略。本文在研究中首先进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指标权重进行农业机械化不同区域的具体划分,并对未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不平衡性;发展策略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分析
结合构建的指标体系与区域划分结果,在考量农业机械化水平中选择的主要指标为作业水平,辅助性指标选取就业结构,其他指标则可作为参考内容。根据划分结果可发现,因具备较好的经济条件,且在产业结构方面优势较为突出,所以沪、津、京等被划分为同一类,农业机械化发展具备较多的优势。而被划入第四类地区的如西藏等省份,尽管其机械化水平较高,但在经济、文化水平等指标以及产业结构方面都不具备优势。因此可总结,较高的机械化水平对促进经济发展可起到突出的作用,而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很大程度上又可为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机械化进程极快[3]。
从不平衡性角度分析,我国目前整体农业现代化水平仍较为滞后,且区域间不平衡性表现极为明显。其中北方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的主要以天津与北京地区为主,而南方地区则以江苏、上海等地为主,且相比之下南方机械化水平落后于北方。从北方农业发展现状看,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主要以黑龙江与新疆为主,其原因在于采取土地规模经营的方式,比较之下,华北地区机械化水平最高,依次为东北、西北地区。而在南方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的主要以华东地区为主,西南地区及细化水平最低,农业现代化进程极为缓慢[4]。
另外,不平衡特征的存在很大程度也因作物类型不同。如过去几年我国播种面积中占据比重极高的主要以的小麦、水稻以及玉米等,其中机械化水平较高的主要为小麦,无论从机收或机播等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玉米、水稻等在机械化水平上仅在近年来逐渐提高。从我国农作物种植现状看,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多表现在粮食作物方面,而经济作物不具备较高的机械化程度。现行我国农产品大多已走向国际市场,为使产品产量与质量得以保障,要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以获取更多的农业收益[5]。
二、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策略
(一)机械化发展机制的构建
针对我国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问题,首先要求进行长效机制的构建,是保证农业机械化得以发展的关键。具体发展机制构建中,应对农民购买力问题进行解决。许多地区对于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很难负担,要求政府部门做好财政补贴或信贷方面优惠等扶持工作。同时,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应从其发展模式方面着手。如当前欧洲大部分国家在农业发展中采取中等规模集约发展方式,美国因考虑人均土地规模较大,所采取的机械化模式具有明显的大规模特征。而我国在发展模式选择上,根据当前机械化不平衡现状,应注重强调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确保农业机械作为生产工具的同时能够真正帮助农民走上致富之路。这样既可使机械化作业需求得以满足,也推动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6]。
(二)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
农业现代化发展更注重融入较为先进的科学理念,机械化作业目标的实现亦是如此。例如现行许多地区推行的无土栽培技术,其在设备使用方面要求能够对光照、湿度与温度等进行自动控制。我国当前在农业发展中关于农业机械化作业仍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许多产品并不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而且在设备应用方面较为滞后,更无从谈及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对此现状,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应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包括技术创新、机械产品制造创新等。以其中机械产品为例,适用于农业作业中的机械更应考虑区域环境、土质情况、气候条件以及耕作制度等,保证更具安全性与实用性等特征。除此之外,结合区域不同特征,在机械开发中应及时进行农作物相关信息的收集,可通过信息库的构建使更多农作物、机械产品信息融入其中,为实际机械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三)基于因地制宜原则的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
由指标分析结构可发现,不同类型作物对机械化作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发展中应对非均衡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注重挖掘区域农业自身的特色所在,保证农业机械化可满足区域作物作业需求,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才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农业机械化发展背景下要追求节约型特征,可对传统耕作方式进一步改革,使土壤疏松功能得以发挥,有利于机械设备使用中燃油消耗的减少。同时在农业机械结构方面可逐步优化,使器械设备的使用更具高效、节能以及多用特性,农业部门可适时进行节能装置的自主研发或引入国外先进农业装置,根据不同区域投放不同的机械设备,实现节能的同时有利于解决不平衡机械化发展特点。对于不平衡机械化发展现状,可适时组织推行农机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使农业发展趋向于集约化与组织化,有利于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7]。
结论:机械化不平衡性是当前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实际发展中应正确认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内涵,结合国内不同区域机械化水平现状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在指标体系分析过程中需明确不平衡发展的具体表现,从机械化发展机制的构建、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以此使不平衡发展问题逐步解决,带动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关水,楼江平,李鉴方.深入调研实现农机化发展新跨越——杭州市萧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探析[J].中国农机化,2010,06:10-12+35.
[2]曹阳,胡继亮.中国土地家庭承包制度下的农业机械化——基于中国17省(区、市)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0,10:57-65+76.
[3]周晶,陈玉萍,阮冬燕.地形条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不平衡的影响——基于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3,09:63-77.
[4]任俊.江西省农业机械化战略发展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白车身装焊夹具的设计及点焊机器人的焊接仿真研究
卢政君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5)
摘要:汽车是当前社会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在汽车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可以对白车身焊接技术进行应用。对于汽车的质量和性能发挥来说,白车身焊接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汽车来说,车身的设计制造对于行驶安全、燃油经济性、人机工程学、艺术美学等方面,都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而为了提升白车身焊接质量,装焊夹具、点焊机器人等,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因此本文对白车身装焊夹具设计,以及点焊机器人的焊接仿真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白车身;装焊夹具;设计;点焊机器人;焊接仿真
前言:在当前的社会当中,汽车是最为普及的交通工具,在社会当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在汽车工业当中,车身工程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方面,对于汽车的整体性能与质量来说,使至关重要的。在汽车制造当中,白车身作为承载其它零部件的主要结构,通常使钢结构支撑部件,具有十分复杂的工艺流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白车身的焊接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对白车身进行科学、合理的焊接处理,能够有助于提升整车的质量和性能,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白车身装焊夹具及焊接技术
白车身是汽车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指的是在内饰件总装、涂装之前的车身,需要承载汽车的内外装饰件、电子系统、形式系统、动力系统等子系统,对于汽车的外观质量、外观形象、平顺性、舒适性、动力性等质量和性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车身的装焊过程中,需利用相应工艺进行夹紧、定位、定型,对车身总成、分总成、合件、组件等进行组合,并通过焊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装焊夹具是指在装焊当中应用的夹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生产条件、车型结构等进行设计制造。在汽车制造当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焊接操作,并且对焊接精度的要求也非常高[1]。在车身中应用的钢板,通常厚度不大,因而在焊接过程中,为了避免焊接变形,提升焊接效率,通常采用凸焊、点焊等方式进行操作。在点焊中,装配工件,形成搭接接头,在两电极之间,进行通电和夹紧,将母材利用电阻热能进行融化,从而产生焊核,在此基础上完成点焊。
二、二维夹具设计
在设计当中,为了确保夹具的尺寸精度,并对零件的制造和设计提供便利,应当首先对基准面进行选择,对于装配关系较为重要的孔,利用连锁法进行标注。对于一般的长度尺寸,采用坐标法进行标注。在二维设计中,基准图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全部清楚地描述工件定位点,因此,在夹具设计当中,必须注重对基准图的绘制。
三、三维夹具设计
在三维夹具设计当中,应当满足功能性、可制造性、可装配性的设计指标,对于功能、刚度、装夹精度、装夹可靠性等,应进行满足,同时兼顾到制造成本、制造时间、非标准夹具元件可加工性、夹具元件标准化程度等问题。在实际设计当中,首先对待焊工件的特点进行分析,明确夹具的设计要点和典型结构,可采用气动夹紧的方式进行操作。在夹具典型结构当中,主要包含支撑座、上下限位块、支撑块、压紧块、定位销、过渡板、调整垫、过渡块、压紧臂等部分。在设计装焊夹具的过程中,对夹紧机构、定位销、定位板等进行设计。在三维夹具的设计中,可对平推限位结构、平推压紧结构等进行应用[3]。同时通过对小气缸的应用,能够极大的节省空间,从而更方便的进行操作。另外,还可以在侧翻压紧结构的基础上,对支撑压紧结构进行应用。
四、点焊机器人焊接仿真
在白车身焊接当中,点焊机器人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系统,能够对不同的功能进行反复的调整和执行。通过对点焊机器人的应用,能够更加有效的管理制造系统、提升系统柔性,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从而使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进行提升。为了更好的确保点焊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应当对其进行良好的仿真,从而对一些大型系统问题进行解决,对研究开发的费用进行节省,对投资风险进行降低,防止对财产、生命等造成危害,同时避免受到时空的限制,使实验时间得到缩短[4]。初始状态下,吊具带着工件进入工作区,机器人带动焊钳,按照预先设定的轨迹进行点焊,完成后,吊具吊起工件,进入下一个装焊单元。此外,可以在机器人运行程序中存储运动轨迹,从而缩短调试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结论:汽车作为当前社会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日常出行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汽车的设计制造当中,白车身作为基础性的部分,对于整车的质量和性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白车身装焊夹具进行良好的设计,采用点焊机器人并进行有效的仿真,从而针对具体工况,更好的的进行白车身装焊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瑞海,王淑营.基于机器人三维模拟仿真的焊接生产线柔性主拼技术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02:435-439.
[2]吴克祥,孙亮.基于CATIAandDELMIA的轿车后地板后横梁总成焊装夹具设计[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69-72.
[3]林巨广,樊晓光,李体振.基于DELMIA焊装线工艺规划与仿真验证[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04:106-109.
[4]童育华,王健强,孙纯哲.白车身焊装线电控系统网络规划及安全控制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0,02:73-76.
机械设计中健壮设计的应用
彭春
(长兴县画溪街道公共安全监管中心浙江湖州313100)
摘要: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行业的关键环节,其决定了相关产品的功能、质量和安全性等。但是,进行单纯的机械设计,所得出的产品可能由于制造工艺或一些其他原因,导致部分功能弱化,无法达到预期。为此,健壮设计的概念被逐渐提出。本文从健壮设计的基本内涵入手,逐一分析健壮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以期提升机械设计相关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机械设计健壮设计应用
健壮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产品本身的性能、降低相关成本和增强产品运行过程的稳定性。其立足于经济效益,通过管理技术和质量设计,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成本进行了优化。健壮设计符合市场规律和机械设计基本要求,应该在机械设计中广泛应用。一、健壮设计的内涵简述
健壮设计是为了提升产品抗干扰的能力,以减少产品的质量波动。该设计从参数设计、系统设计和容差设计三个层面入手,强化产品抗干扰性能,放大产品的质量特征,使其对影响因素的敏感度降至最低。通过健壮设计得到的产品,不仅能够保证高的质量,更能保证质量的稳定性,降低在产品使用中的各项成本。健壮设计灵活地运用了信噪比设计思想,将系统或产品中的非线性效应进行了充分利用,并结合正交设计理论,获取最佳的设计参数。二、健壮设计基本原理分析
(一)产品质量特性
健壮设计的根本就是提升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特性根据消费者期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为望目特性,即消费者对产品某部存在一个期望的质量特性目标值,实际产品的质量特性与该目标值之间的差异越小越好。比如产品零部件的质量、尺寸等。第二个方面为望小特性,即消费者对产品某部质量特性值期望其越小越好,比如产品零部件的磨损、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噪音等。第三个方面为望大特性,即消费者对产品某部质量特性值期望其越大越好,比如产品的使用寿命,零部件强度等。
(二)质量波动的影响因素
造成质量波动的因素主要有五点,第一是可控因素,即可以进行选择控制的产品因素,如表面粗糙度。第二是标示因素,即产品的使用条件和外部环境,如电压、电流等。第三是信号因素,即改变产品输入以实现某些需求,一般跟输出成线性关系。第四是区组因素,相关设计会因为实际生产的差别出现质量波动,如加工者不同、加工设备不同等。第五是误差因素,误差因素是上述因素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干扰、外部干扰和相互干扰。
(三)信噪比设计
信噪比设计是由田口玄一提出的,由于产品质量特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设其为随机变量,其数学计算式为:???/2?,式中?为信噪比,?为质量特性值平均值,?为误差方差。通常情况下,?值越小越好,?值越接近目标值越好。但在实际中?值会发生一定的偏离,可以用公式Y=?/?来计算,Y即为偏离度。在三次设计中,还需对产品质量特性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因此引入了评价指标?/,?/=22/??。在?值一定的条件下,?值越小,?/值越大,产品的质量特性波动就越小。
三、健壮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一)确定信噪比和影响因素
在机械设计中应用健壮设计,首先需要确定各项设计参数。具体来说,可以横向将产品分为动力能量转换机械、运动传递与转换机械、承载构件,再纵向确定各项影响因素。输出特性Yi在动力能量转换机械部分来说主要体现在输出功率和效率,在运动传递与转换机械部分来说体现在速度、加速度、运动位移和运动轨迹,在承载构件部分来说体现在强度、刚度、应力和形变等方面。信噪比在动力能量转换机械部分来说,其主要体现在输出功率与功率波动的比值,以及效率和效率波动的比值;在运动传递与转换机械部分来说,其主要体现在输出运动状态变量与状态变量波动的比值;在承载构件部分来说,其主要体现在强度与强度波动的比值,以及承载能力与承载能力波动的比值。除此之外,其他可控因素、标示因素、信号因素和误差因素等,都在产品各部分能够得到具体体现,进而得到确定。
(二)建立系统模型
在确定各项信噪比和各项影响因素之后,需要进行系统模型建立。通过机械设计基本理论、机械学、技术手册以及材料手册等专业参考资料,再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一般可以建立起通用型系统模型:Yi=fi(A,B,C),式中Yi为系统输出特性值,角标i为目标系统级数,取值为1时为单目标系统,取值大于1时为多目标系统;A为设计参数,属于可控因素,A可以为A1,A2,A3······Ak;B为环境应力,包括了温度、载荷和气压等,属于标示因素;C为各种误差因素,C可以为C1,C2,C3······Ck;fi为输出特性Yi与第i种各项因素的函数关系。
(三)多目标系统的健壮设计
对于多目标系统,一般采用加权因素法进行健壮设计。即在i种目标特性条件下,对同一实验方案,可以求出不同目标特性下的信噪比1?,2?,...,n?。于是对于多目标系统而言,可以将各级信噪比进行叠加,得出其总信噪比,具体公式为:??????iiiiaaaa?????...2211。式中ia为系统中各目标值重
要度的加权系数。在所有的实验组合中,因素组合最大的那一组即是符合设计要求的最佳参数组合。再通过容差设计,就可以确定成本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四)三次设计中的健壮设计
三次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进行质量控制,以期利用最小的成本和工序制造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降低产品周期内的各种损失。在此理论下的设计步骤主要分为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和公差设计三步,其重点在于参数设计,即健壮设计。具体来说,系统设计是对产品的整体结构功能进行设计,等同于传统的概念设计和结构设计;参数设计可以通过实用性较强的廉价元件组装出高质量产品,其实质是通过原件参数水平和产品输出特性之间的非线性效应,来实现健壮设计。其目标有二,一是提高产品质量,减小质量波动、增强产品质量稳定性以及强化产品抗干扰能力;二是降低产品设计制造成本。具体实现程序是通过正交实验法寻求元件之间的最优组合,再通过信噪比设计寻求最佳产品输出特性参数。公差设计主要是确定各项参数的误差范围,在允许范围内尽量减小成本。
结束语:
健壮设计能够切实强化机械设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从多个方面加强产品的外在质量特性,提升产品内在性能,增强其在产品周期的稳定性。不仅如此,健壮设计在强化产品的同时,还通过优化各项环节及配置,最大程度上缩减了相关成本。
参考文献:
[1]曲利新.健壮设计在空间电子设备中的应用[J].环境技术,2013(z1)
[2]刘振照.田口式健壮设计在继电器簧片设计中的应用[J].机电元件,2014(05)
[3]李宏华,杨良明.浅谈机械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的应用[J].中国机械,2014(21)
关于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劳动力发展的探讨
唐晓军
(广西兴安县白石乡农业服务中心广西兴安541313)
摘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的以机械设备的应用取代原有的人力与畜力,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起到提出的作用,但其产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成为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要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注重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确保劳动力就业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以及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协调发展的措施进行探析。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劳动力;制约;协调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阻力分析
(一)从劳动力与用地产权转移角度
现行对机械化水平制约的因素首先标在的劳动力转移方面,一旦劳动力出现过剩现状将难以达到机械化目标。以上世纪日本经济发展为例,其为加快工业化进程不断进行农业劳动力的吸引,使农业人口比例逐年下降,甚至出现严重不足现状,此种情况下便要求做好机械化水平提升工作。再如上世纪60年代台湾经济发展中,大多劳动力需服务于工商业发展,因农业劳动力缺乏而使农村整体工资水平上涨,很大程度刺进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这些都可说明非农产业吸收过多农业劳动力时,便可使机械化得以推进。然而我国现阶段仍存在较多如城乡分割等问题,农民进城受到许多限制性因素,不利于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同时在用地产权方面,我国农业发展中长期推行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但实际进行产权转移过程中对这种集体概念很难进行界定,为产权转移带来极大的难题。
(二)从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角度
关于农民文化程度,近年来在义务教育开展下,许多农民文化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大多地区仍接近30%适龄学生未真正完成义务教育,导致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的相关技术与操作技能难以被掌握,且对于其他行业领域就业知识了解较少。因此不具备较宽的就业门路,更无从谈及整体收入的提高。也因购置能力较低,在机械设备引入方面更无力承担,造成农业机械化不平衡问题极为严重[1]。
二、劳动力产生以及制约其转移的相关因素
(一)劳动力过剩的主要原因
劳动力过剩是制约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的关键性因素。产生过剩的原因首先表现在农村人口技术方面,在人口过快增长的背景下,有限的资源很难满足人均用地需求,人地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其次,在产业结构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二、三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但现行能够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许多第三产业企业在就业门槛上较高,使农业劳动力无法被其吸纳,制约剩余劳动力的快速转移。最后,在户籍制度方面。近年来城镇发展中对农民限制多来源于户籍制度方面,形成典型的失去土地又无力在城镇中生存的现状。产生这种现状的根源在于土地流转创新中未适时改革户籍制度,农民在基本生活难以保障的情况下便倾向于继续从事种植业或养殖业,不利于劳动力转移目标的实现。
(二)制约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限制性因素关键在于劳动力转移被制约。从我国现行农业发展现状看,对劳动力转移限制的因素首先体现在城镇劳动市场方面,如大多城镇在人员招聘方面往往拒绝非本地户口人员,这样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中明显出现本地户口与非本地户口两种市场,难以使人力资源得以优化,阻碍劳动力的转移。同时,农村劳动力在转移中涉及极高的成本,如就业安置费、土地使用费等,这样许多打工人员通常在累积一定资本后便重新返回农村。此外,现行城镇化发展中也存在“硬件”缺失现状,通常规划时便忽视对外来人口的考虑,以子女上学为典型,或存在学生无法进入校园,或进入门槛过高,导致子女上学较难。这些都成为阻碍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性因素[2]。
三、机械化发展与劳动力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探究
(一)劳动力转移与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协调
对二者进行协调过程中主要需保证机械化发展应保持适度,避免出现过快或滞后等现状,并综合考虑现行城镇化发展速度及其可能吸纳的劳动力,避免农村隐性失业劳动力过剩。若以上世纪90年代相关统计计算为标准,假定每个劳动力占据1hm2,劳动力应保持在1.7亿以内,但此时可能存在的剩余劳动力热狗保持在1.5亿左右,这些劳动力便表现出隐性失业状态。若此时非农业产业无法及时进行吸纳,便可能使失业问题表现出现显性化特征。因此,在实际推进农业机械化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如何做好劳动力转移调整工作。
(二)机械化发展中对制约条件的考虑
当前农业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以人地矛盾为主,要求在机械化推行过程中注重解决农民温饱问题。如现行大多地区推行的工厂化农业,其将机械化作业渗入到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等方面生产中,成为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重要途径。许多人对这种工厂化农业并不认同,将其定义在“抢农民饭碗”方面,但需注意,尽管该种方式尽管体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但其开展下可解决传统作用中“农闲”或“农忙”等问题,且其中在产品加工方面将实现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可为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3]。
结论: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是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的基础条件。现代农业发展中,应做好影响机械化水平提高且阻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的分析工作,并做好与机械化作业相关的协调工作,实现劳动力转移与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目标,推动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琨.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
[2]罗芳,鲍宏礼.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联度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05:1263-1266.
[3]张宗毅,刘小伟,张萌.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贡献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06:595-603.
浅析施工企业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思想理念问题及对策
吴湛东
(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4)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下的竞争逐步加剧,国内施工企业的发展形势趋于严峻,要想在这场残酷的竞争面前取得发展突破,健全现有经济成本管理体系迫在眉睫。当前,施工企业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思想理念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文章在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希望对施工企业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思想理念;对策
市场竞争日益严峻,这对国内施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企业的突破口在于建立并健全一套科学、高效而且领先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推动其发展能力。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具体有哪些内容;建筑经济同成本管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当前施工企业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思想理念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有何良策?文章都针对性一一作了回答。
一、建筑经济同成本管理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
经济成本管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所有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地位举足轻重,直接影响施工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建筑业占国民收入比重由1989年4.7%增长到2003年的7%足以看出其重要性(表1)。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也带动了建筑产业的巨大飞跃,不论从行业水平、施工技术,还是在经营管理方式、原材料选择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我国的建筑企业逐步迈进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做好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是一项事关企业长足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作用无可替代。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涉及范围很广,关乎到建筑工程各工作环节人、财、物的方方面面,包括成本的预测、核算与分析、控制与决策等。
表1建筑业占国民收入比重
建筑经济同成本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牢不可破又彼此独立。建筑经济应遵循建筑行业发展的基本准则确保企业长足发展,它决定了经济成本管理整体的发展方向,为其提供周全的发展计划;经济成本管理反过来彰显建筑经济总体的发展态势,成本管理的增强可以推动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这一点看,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关系密切。他们之间相互独立的关系体现在,建筑经济范畴甚广,具有广域性,其关键作用在于管理施工企业的经济发展,而通过经济管理实现对企业发展状况一个全局的掌控,并对其所获成果进行有效评估及测算;而成本管理仅限定在对经济成本的研究管理过程中,具有局域性。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存在的思想理念问题
虽然国内建筑经济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贡献很大,但是,当前我国建筑经济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以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管理认识不足。
这是一些施工企业在管理方法上存在的普遍问题,他们大多认为,成本管理只是成本管理部门分内之事,同企业其他部门没有任何关系,加上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只关注盈利问题,过多地忽视经济成本的管理,很容易导致对一个个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的失败,从而对整个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产生不利影响,最终阻碍该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2)、成本管理理念陈旧。
对国内大多数的建筑企业来说,对施工企业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的忽视是一大通病,即便是对企业内部经济成本的管理所谓的重视,也仅仅局限在整个建筑工程对能源的消耗这个大头儿上来,缺乏一个对整体工程项目比较专门和系统的评估研究,像可以涵盖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系统所涉及的每一环节产生的成本支出等。对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普遍忽视以及理念的极度落后,极大地制约着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乃至整个建筑经济总体效益的提高与长远发展,严重削弱其国际竞争力。
三、如何从思想上提高施工企业建筑经济成本管理
要想从思想理念上提高施工企业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要在根源下功夫,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提升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整体素质。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好人才关,猎求优秀人才,果断弃用专业水平不达标、没有相关证件的应聘人员;监督并管理好人才,对那些不熟悉工作业务的、办事效率低下的、核算能力差的职员,要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有计划地有效率地提升其工作能力,确保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责任感。此外,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一些中肯的奖惩激励制度,提升职工的热性和积极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及时督促成本核算人员切实跟进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当中数据资料等的变更,定期汇总工程信息与数据的核算结果等。
此外,施工企业的经济成本管理还涉及很多环节(图1),这也就预示着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在思想上提高相关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以及深化成本管理理念工作之外,加强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后即工程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阶段、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比如加强对整个工程项目核算成本的监督以及对材料的管理等,也是完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
图1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环节
参考文献:
[1]黎林峰.应高度重视建筑成本管理.[J].中国建设信息,2012,10:54-55.
[2]林立言.关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认识与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33(11):161-162.
[3]探析市场经济下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0:39-39.
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
向瑞海
(温州市华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改善和加快,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改进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成果,针对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策略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主要从市政道路基层施工和面层施工两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市政道路;控制要点;通病防治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满足着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加快了脚步,但市政道路施工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市政道路从开始建设到投入使用需要一个漫长的施工周期,因此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质量通病的问题,这不但会影响市政建设的质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的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所以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及通病防治的策略问题亟待解决。以下进行具体分析。
一、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1、市政道路基层施工中的技术控制要点。
在道路基层施工过程中一般是使用摊铺机进行摊料,如果存在后场搅拌不匀、摊铺厚度不一致、下承层干燥等,摊铺机就很难均匀分布摊铺,经常产生大料摊铺不均的现象,有时出现松动现象,有时出现胶合现象,情况多种多样。
(1)应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如果厚度不够,再受到重物的挤压,就会产生松散的现象;(2)施工之前应做好洒水湿润的准备工作,如未重视下承层洒水湿润工作,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就不能很好的和下层材料连接结合,从而导致底部出现缺水而产生松散的现象;(3)重视下承层弯沉验收,如下承层弯沉达不到设计要求,下层弯沉值过大也会直接影响压实工作,同样会导致松散;(4)避免载重车辆直接在基层上行驶,如强度过大的载重车辆在不能承受其压力的基层路面行驶,相应的剪应力使得成型的水稳碎石层被剪切破坏,导致出现粉末或者块状物,路面出现坑槽和鼓包,这种状况在施工碾压的过程中、下层不够平整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还有很多种情况,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2、市政道路面层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以上我们分析了市政道路基层施工中的技术控制要点,相对于基层施工中多种多样的问题而言,面层施工中问题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外部的原因和内部原因[1]。外部原因,主要来源于车辆超载的破坏,超载车辆在路面行驶时会产生大量的动水压力,不断加大的动水压力会使路面发生水损害现象发生,因此,施工过程中及交付使用期间,应尽量避免超载车辆长期辗压。内部原因就是材料本身性能导致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稳定性不易控制,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渗入水的过程中沥青和石料分离,混合料间不能完全融合存在较大的空隙。这样的使得混合料路面的结构很难有良好的保证,从而引发多种多样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因此,应重点控制沥青混凝土料的配合比及原材料质量。
二、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的通病防治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市政道路施工控制要点较多,也极易产生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和水平,必须要针对各种控制要点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通病防治策略。
本人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应对上述问题:
1、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道路基层的下承层在施工前充分做好洒水处理,为各层次之间的粘合打好基础,做好各层次之间的衔接工作。开展摊铺之前,做好测量计算,合理把握摊铺用料的多少,保证科学、合理的进行。此外,要严格控制混合料含水量,遇极端天气应及时调整,一般情况含水量调整幅度约为百分之零点七左右,水分不足或过大时时,要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2、必须以机械设备为工具。
为了保证摊铺混合材料的精准性,工作人员必须运用机械设备进行摊铺,避免人工摊铺,充分保证其准确性。
3、进行洒水养护。
合理的养护步骤是不可缺少的。基层稳定工作完成并通过检验之后,要对其进行洒水养护,这是一个道路养生的过程,大约是五到七天。这一过程中要保证基层表面足够湿润,同时尽量减少车辆的碾压。这是市政道路基层施工技术通病防治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必须反复及时操作,与此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维持表面的清洁,及时清理碎石和废料。
4、避免沥青和石料分离造成的破坏。
避免沥青和石料分离的尤为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改性沥青混合料稳定性不易控制是导致两者分离的直接原因,因此可以采用一些材料进行封层,增加两者的粘合性,避免其分离,据胡卓丽《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控制》的研究[2],我们可以采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使用乳化沥青来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将乳化沥青喷洒在沥青路的表面,增加其粘合性;第二种,是在稀释慢凝乳化沥青时,加入一些清水,同时将稀释液倒入缝隙内已达到封合空隙的作用;最后一种是改变路面混合料的材料,改用使用细集料来制作改性沥青,从根本上解决沥青性能的问题。
5、市政道路面层施工技术控制要点问题的外部原因应对策略。
对于市政道路面层施工技术控制问题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车辆超载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只能宏观的控制车辆的载重量,同时针对不同的需要,建造适合其使用和运载的道路设施。其次也要做好道路的保护工作,合理对道路进行养护,在养护期禁止车辆通行。
6、预防和处理这些裂缝。
对于裂缝的处理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合理进行处理和预防。原因可能有两种:温缩和地基承载力不均匀[3]。对于温缩造成的,可以使用乳化的沥青喷洒法,在裂缝处进行喷洒乳化沥青,然后再喷洒些干净的石屑或是粗砂,再进行压实。对于地基不均匀引发裂缝,就比较复杂,需要对裂缝周围的地基进行处理,使其恢复均匀。
7、自然和交通现状的应对策略。
对于市政道路面层施工技术控制问题其实还有一个隐形存在不可避免的原因就是: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的原因。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实地考察当地情况,针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制造合理可行的方案。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控制及通病防治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且困难重重。因而进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问题的防治极其重要,一方面要在技术上改进,另一方面要进行材料替换,同时还要考虑到自然、地理等要素。自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镇英.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4(9).
[2]周和平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论述[J]《科学中国人》,2015(9).
[3]万明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对策[J]《科技风》,2015(10):143-143.
(辽宁省凌源市宋杖子镇农经站122500)
一、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已显得相对滞后,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良莠不齐,迫切需要进行规范。切实解决当前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资”管理力量薄弱
近年来,乡镇逐渐实行了“村账乡管”会计委托代理制度后,随着业务的增多,会计委托代理中心仍是原来经管站的原班人,现在又要成立“三资”管理中心,增设了“三资”管理平台,却基本上还是那1—2人,没有专门的“三资”管理编制人员与经费渠道,代理记账业务就已经够他们精力吃紧的,而资源的摸底健全台账则需要相对专业的农经人员,和足够的时间精力,经费的缺乏、人员的严重不足是很多会计委托代理中心的普遍问题,直接局限了“三资”管理澄清家底、全面走上规范化的进程。
2.资”管理中公开监督不够规范
虽然每年3.15和7.15纪检、财政、农业、民政等多家部门都会组织联合检查,随着投入的增加,村务公开形式多样,版面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但同时也会有些村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导致公开中还是会有迟公开、假公开等情况。有关民政、财政等职能部门很少全面、系统的审核账务与公开表,更多的是注重看看惠民资金公开收支平衡就行,至于实际账务情况是一时发现不了的,加之有些村群众不过问、不参与就使公开偷偷流于形式了。有些村两委主要班子成员不团结,会议制度不健全,群众也无法监督。
3.资”管理家底不清,管理滞后
目前随着城中村与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一些林地、荒山、坡地等资源土地产权界定不清,一些村干部以明显不合理的占地补偿方案长期将土地流转,别说走程序,搞公开,招投标,更顾及不到现在土地的用途性质是农还是企,历史的遗留问题就这样一直留了下来,造成对资源的摸底不真实、登记不全面,管理不完善,导致相关信访案件不断增加,滋生了很多农村不稳定的因素。目前实行的“四议两公开”程序虽规范,但实际操作性不强。需要开支的时候,光办理“四议”审批程序就让报账员乡里村里一通跑,手续繁琐,无形中浪费人力物力,有的村甚至因为党员或村民代表经常外出打工,召集不起会议,或找不到乡里分管领导签字,一些项目不能及时付款造成工作效率低,长此以往一些好的项目就延误了。
4.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村报账员是“三资”管理的第一关,而报账员队伍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能力普遍较低,年龄结构老化,而且在很长时期内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出现农村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财务管理工作薄弱的局面。
5.关设施无法与管理力度同步协调
一是相关管理者并没有正视“三资”问题的重要性,管理者素质不够;二是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人员普遍不足,工作多,任务重,管理力不从心;三是村干部变动频繁,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四是“三资”管理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影响了“三资”管理的正常进行。
6.不力,考核机制不健全
一是群众监督乏力,村民民主意识淡薄;二是村三委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三是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责任心不强,村务监督流于形式;四是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不够规范,不利于群众监督;五是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三资”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村干部对“三资”管理不重视。
二、加强“三资”管理的策略
1.完善“三资”管理。培养优秀的农村三资管理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三资管理队伍培育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村级财务管理队伍村财务管理人员主要包括财务总负责人,报账员、财务监督小组成员、会计等。要使三资管理更加的合理安全,就要合理的分配三资管理工作,进行业务培训,可以进行公开招聘,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很好的为农村的三资工作服务,建立一直高水平的农村三资管理队伍。
2.我国农村三资管理中的核算机制和监督机制。要做好我国农村的三资管理工作,就要加强监督,村干部互相监督。对每张票据都需要有经手人、证明人、主任审批、支书复核,较大额的支出实行村两委会成员联签制,让干部人人参与监督;村财务监督小组审核监督。每张票据由村财务监督小组进行会审,然后由财务监督小组组长签字盖章后方可入账;代理会计按照要求严格审核把关,杜绝不规范的票据进账,还不定期地开展清产核资,确保村级资产安全可靠;村民民主监督。利用各村建立财务公开栏,定期的向村民公开财务情况,让村民参与到监督中来。网络监管,所有原始单据扫描入电脑,由市农委、纪检会等上级部门实行远程监管。
3.加强外界信息的收集。营建多功能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网络体系,设置专门的三资管理工作地对三资工作进行全全处理,设立财务公开室,方便村民监督。在规范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建立村级财务信息化监管网络。财务定季度由报账员报到“三资”中心做账,中心反馈村财务公开表,“三资”中心做到记账及时、归档及时,账目装订成册,会计档案查阅方便。
4.实现阳光透明化公开。一是规范公开时间,保证财务公开的及时性。重大事项及时公开,平时定期公开;二是规范公开的内容。要突出公开内容,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力求公开工作的到位;三是规范公开形式。应当在便于群众了解、阅览的公开集中场所,设立高低和大小适当的“公开栏”。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将集体经济的运行、惠民政策得以全面体现,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充分发挥,有重点的、定期的公开,接受各方监督,通过及时村务公开,有利于贯彻执行农业农村各项惠民制度,得到百姓的理解支持,同时建立健完善各项“三资”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财务行为,使“三资”管理趋向制度化、规范化、阳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