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层组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应用层组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应用层组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组播,应用层,算法,稳定,节点,数据传输,状态。

应用层组播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庆,王洋,李星,李红叶[1](2019)在《基因池操作遗传算法的应用层组播路由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应用层组播系统中,负责数据转发的终端节点不具备线速转发能力,较重的转发负载会引起拥塞。以拥塞节点为根的整个子路由树将与源节点失联。为解决由拥塞导致应用层组播稳定性差的问题,将构造最优组播树的过程抽象为有度约束的最小代价Steiner树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构造节点转发能力受限应用层组播树的遗传算法,算法以组播树上各节点的直接前驱对其进行遗传表达,便于节点出度的统计。为使遗传操作适用于直接前驱编码,引入了"基因池"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交叉与变异。针对度约束导致产生非可行解的问题,提出将组播树对度约束的超出量作为一个新的优化目标,从而以多目标优化的方式得到Pareto前沿,并从Pareto前沿上截取满足度约束的解作为最终输出,避免了使用惩罚函数法的求得非可行解的风险。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遗传算法能够构造节点转发能力受限的应用层组播路由树,具有良好的求解可靠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9年21期)

崔建群,马媛,常亚楠,吴黎兵[2](2018)在《一种节点高稳定状态的应用层组播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组播技术从IP组播到应用层组播的发展,解决了IP组播部署困难的问题.应用层组播采用终端主机转发数据的方式,在一对多的媒体内容分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终端主机灵活性高,可随意退出组播树,在传输数据时易中断的特点,因此需要解决应用层组播的稳定性问题.首先分析了影响应用层组播稳定的叁个因素:节点的转发能力、稳定状态和节点间通信延时.其次根据这些约束条件抽象出T-DTD(Spanning tree based on degree-constrained,max on-session time and depth bound for ALM)模型,最后给出稳定度因子在T-DTD下的表达形式,并据此提出一种适用T-DTD模型下的DTD-H(DTD-heuristic)算法,模拟实验证明该算法在降低平均时延、最大延时和提高稳定度方面有明显作用.(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8年09期)

谢远东[3](2018)在《基于节点契合度和安全性的应用层组播树构建及维护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网络已经得到大规模推广与普及,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方面越来越起着重要作用。毫不夸张地说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现在的网络。网络中的数据主要以单播的方式进行传输,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应用环境下,单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网络资源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了组播这一概念,因此IP组播方案应运而生。IP组播的方案主要在特定路由器上实施,对现有的底层网络设施变动较大,这样大大增加了 IP组播的推广部署的难度。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随着对IP组播方案研究的深入和扩展,研究人员随即又提出了应用层组播方案。它将组播服务在应用层终端主机上实现,无需改变底层的物理链路,对特定的路由器没有必要的要求,实施部署起来也很方便,具有极大的灵活性。由于应用前景之大,应用层组播从提出之日起便得到人们的广泛的研究。应用层组播协议中产生了非常多的经典的组播协议,NICE协议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NICE协议组播组中的成员具有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根据距离的不同分成一个个群体,这样组播系统便具备了良好的可扩展特性,在大规模组播系统应用中具有极大的优势。NICE协议并非完美,它同时存在某些问题。例如,NICE协议仅将成员之间的距离作为簇领导的参考标准,没有考虑成员的负载能力,能力不足的簇领导会严重拖垮整个组播系统的整体性能,最终可能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另外,NICE协议没有对组播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深入考虑,簇领导成员一旦被黑客攻击成功,就会对其它簇成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主要针对以上NICE协议存在的不足进行相关的研究。在保持NICE协议分簇聚合结构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依据成员契合度的指标,提高簇领导的选择及组播系统分簇聚合的效率,并用仿真实验验证了这种方案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针对NICE协议缺乏安全性方面的考虑,本文提出了一种评价成员安全性的指标:安全信用值,并给出了计算方法。通过定期调整组播层次结构,将安全信用值高的成员调整到组播结构的重要位置,而安全信用值低的成员调整到叶子位置。最后通过实验仿真说明了此方案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代文姣[4](2018)在《基于FFMpeg的稳定应用层组播流媒体直播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播技术处理了单播和广播在带宽资源浪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用层组播处理了 IP组播扩展性差、部署困难等问题。应用层组播技术采用网络终端设备实现数据转发的功能,解决了 IP组播依赖路由器的问题,因此在组播媒体发布内容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终端媒体设备存在稳定性差的问题,可以随意退出组播树,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容易中断,因此由终端设备所形成的应用层组播树很不稳定。应用层组播的稳定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效率稳定度的应用层组播算法(A-EBS)。首先分析了影响计算机功能的四个组件:CPU、内存、显卡、磁盘,然后阐释了本文采用CPU性能代表本台计算机性能的原因。全方面考虑节点的时延以及在线时间,给出节点的基于效率稳定度(Efficiency-based stability)的定义,最后对基于效率稳定度算法进行详细描述,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证明该算法在降低平均时延和提高组播稳定性方面有较好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直播软件系统有很多,但是绝大部分软件的代码都不是开源的,而且是基于一定的框架所编写的,这样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直接使用别人编写好的直播系统就要受到它所使用的框架的约束,更改起来很困难,可扩展性极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实现了基于FFMpeg的流媒体直播系统。基于FFMpeg的流媒体直播系统从最底层的对视音频数据的采集、传输、编解码和播放做起,在以后可以根据实验者的需要随意改动而不受框架的约束,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基于FFMpeg的流媒体直播系统在底层客户端采用FFMpeg视音频编码技术实现视音频数据的采集、传输、编解码和播放等功能,在上层的服务端,采用本论文提出的基于效率稳定度算法形成组播树,并对组播树进行相关操作。本论文对基于FFMpeg的稳定应用层组播流媒体直播系统的整体框架、服务端实现的功能和客户端功能实现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论文最后,总结整篇论文,提出该系统的下一步完善方向。(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马媛[5](2018)在《基于节点稳定状态的应用层组播树构建与恢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网民们对流媒体网络通信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单播通讯模式需要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建立独立的数据传输通道,同时,服务器也可以针对客户不同的请求发送不同的数据到目的地,发送数据的内容可灵活多变,容易实现个性化服务。但是,由于服务器对每个客户端发送数据流,导致通信效率低下以及严重的带宽浪费,将不适用现有庞大的用户群。组播作为数据分发的一项关键技术,具有网络资源利用率高且通信成本低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组通信应用中。组播技术从IP组播到应用层组播的发展,解决了 IP组播部署困难的问题。应用层组播采用终端主机转发数据的方式,在一对多的媒体内容分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终端主机灵活性高,可随意退出组播树,在传输数据时容易中断,因此需要解决应用层组播的稳定性问题。本文针对组播树的构建问题,首先分析了影响应用层组播树稳定性的叁个因素:节点的转发能力、稳定状态和节点间通信延时,然后抽象出求解应用层组播生成树的问题模型。为了求解该问题模型,本文给出稳定度因子在该模型下的表达形式,并以此提出一种基于节点高稳定状态的应用层组播生成树方案。仿真模拟实验证明该算法在降低平均时延、最大延时和提高稳定度方面有明显作用。针对组播故障的恢复问题,本文通过对节点离开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离开的节点进行分类,以此抽象出应用层组播树的恢复问题模型,并提出求解该问题模型的基于节点分类自适应的应用层组播恢复算法。该算法根据节点的服务能力高低对节点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节点来制定为其子节点选取候选父节点的具体规则,通过与候选父节点构建连接使受影响节点能够恢复数据传输,实现组播树的快速恢复。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高节点的恢复效率并且降低平均恢复时延。(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弟晓岩[6](2017)在《应用层组播中用户自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层组播技术是传统组播技术在应用层的拓展,以个人计算机等设备为传输和通信的终端,有效地隔离了IP组播在技术和安全层面带来的不足。但是以往的组播协议在用户自私性问题方面的研究仍然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本文则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叁方面的工作对于组播协议中用户自私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有效地降低组播中用户自私行为的概率。首先采用树-网混合结构来进行组播树的构建,此模型将树和网状形状相结合,同时采用动态传输机制有效的避免控制开销的过度增加;其次结合树网混合模型给出了综合考虑各种网络参数的综合传输算法;最后将市场机制引入到了组播协议当中,使得节点之间的无偿数据传输变为有偿传输。本文通过以上叁方面的工作来控制自私行为产生的概率。论文最后通过Myns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模型可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效地降低了组播协议中用户自私行为发生的概率。(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10-26)

崔建群,陈爱玲,韩洁,常亚楠,吴黎兵[7](2018)在《一种混合的基于分区策略的应用层组播恢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层组播技术由于依靠终端主机转发组播数据,任意中间节点的退出,都将导致其下游节点中断组播数据的接收,因此构建高效的组播恢复算法是提高组播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针对该问题,该文在充分考虑节点性能异构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混合的基于分区策略的应用层组播恢复算法HPLR,在该算法中,将节点的服务能力定义为其子孙节点的数目与其根路径长度的比值,再根据节点的服务能力将组播树划分成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组播恢复算法,以在系统的计算开销和时间开销方面达到平衡.位于中心区域的节点服务能力较强,一旦离开将会造成大面积的节点失联情况的发生.因此,针对中心区域节点失效的情况,该文提出了一种前向式的组播树重构策略HPLR-CD算法,在节点失效之前为其孩子节点寻找备份父节点,受影响节点通过与备份父节点联系以恢复数据传输,避免了在节点失联之后仍需计算备份父节点所产生的时间开销,能够快速进行组播树重构,提高组播的效率和性能.位于边缘区域的节点服务能力较弱,针对边缘区域的节点失效情况,该文提出了一种后向式的组播树重构策略HPLR-MD算法,当节点失效后,受影响节点通过与祖父节点联系以恢复组播连接,以此避免了为所有节点都计算备份父节点所产生的计算开销,并将节点离开事件对组播树所造成的拓扑结构的变化限制在局部范围.仿真实验表明,HPLR算法的累计百分比在同一重加入时延内均大于对比算法NICE以及BFN,并当累计百分比达到100%时,HPLR算法平均所需的重加入时延比BFN算法小0.16s、比NICE协议小0.24s.HPLR算法的平均重加入时延分布在1.05s至1.4s之间,随着组播规模的增加其波动范围较小,并且在同一组播规模下其值均小于NICE协议和BFN算法.此外,HPLR算法由于采用混合式恢复策略,其在同一规模下维护组播树所需的控制数据包总量均比对比算法Yang小约50KB.(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李兴盛,白似雪,饶上荣[8](2017)在《一种基于应用层组播的动态层次模型:DHALM》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层组播(ALM)由于其便于实现和推广等特点,在互联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出了一种动态层次应用层组播模型DHALM(Dynamic Hierarchical Application Layer Multicast)。DHALM模型节点加入快,对数据转发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可以快速恢复,能实现高效实时的数据传输;DHALM控制简单,能有效减少控制消耗,支持各种规模的组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DHALM平均路径长度小、控制开销小、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率和较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17年02期)

张志成[9](2017)在《移动应用层组播树全局重构策略与自适应节点失效检测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移动智能终端设备计算能力不断增强与存储容量逐渐扩大,而其价格日趋低廉,使得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得到大量普及。其中,流媒体终端应用日益为人们所喜爱。为移动智能终端应用提供流畅甚至高清品质的流媒体服务渐成研究热点。以端主机负责数据包复制转发并减轻流媒体服务器负载压力的应用层组播高效技术方兴未艾。以应用层组播树节点离开而迫使调整其子孙节点于组播树位置,进而引发暂时中断数据连续的稳定性问题,严重影响用户对QoS的需求。因此,根据应用需求合理处理应用层组播树的稳定性问题,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关键。针对应用层组播节点动态性进而引发稳定性问题,本文以缩短节点离开组播树恢复时间为突破点,研究应用层组播树恢复策略与失效节点检测算法。本篇文章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本文针对节点退出提出了基于异构节点应用层组播树全局优选恢复算法。该策略基于这样的认知:组播成员节点或快或慢会离开应用层组播树,为不可预知的节点离开,提供充足应对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应用层组播树维护一张全局节点信息表,并根据全局信息表提供可控数量候选父节点,针对节点主动退出,候选父节点收集重新加入节点的度与时延等关键信息并进行优选重加入的策略。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降低了节点重新加入时延,同时有利于改善组播树的稳定性。其次,针对节点失效,提出基于消息延迟预测自适应双超时节点失效检测算法。该算法采用基于统计历史消息延迟样本,计算并预测下一个消息的到达时间间隔,并同时采用有效的双超时检测判断策略。仿真实验通过预测时间间隔与真实时间间隔进行对比以及统计判断的错误率,可以得出该算法提高了检测速度与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曹欢欢[10](2016)在《基于轮总线混合结构的应用层组播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组播通信成为了互联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组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用于实现群组通信的网络通信技术。由于IP组播对路由器的依赖性等固有缺陷使得该技术未被广泛推广,应用层组播技术ALM应运而生。ALM便于实现和推广以及能够针对特定应用优化等优势,已逐渐成为互联网中提供组播服务的主要方式。但是,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应用层组播仍存在不少待改进的地方。因此,如何构建合理的ALM模型以适应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应用层组播模型的传输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轮-总线混合结构的分层应用层组播模型HWB-ALM。模型通过构建独特的覆盖网结构将节点映射到不同的层次中并根据节点性能值进行动态地调整,建立了完善的节点管理和维护机制。并以此覆盖网为基础构建数据传输拓扑,为数据传输提供高效、可靠的服务。根据应用需求的特点系统采取不同的数据传输策略,对于实时性应用实现一种基于节点度约束的数据泛洪传输算法。通过Myns仿真结果表明,本模型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率和带宽利用率,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11-18)

应用层组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组播技术从IP组播到应用层组播的发展,解决了IP组播部署困难的问题.应用层组播采用终端主机转发数据的方式,在一对多的媒体内容分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终端主机灵活性高,可随意退出组播树,在传输数据时易中断的特点,因此需要解决应用层组播的稳定性问题.首先分析了影响应用层组播稳定的叁个因素:节点的转发能力、稳定状态和节点间通信延时.其次根据这些约束条件抽象出T-DTD(Spanning tree based on degree-constrained,max on-session time and depth bound for ALM)模型,最后给出稳定度因子在T-DTD下的表达形式,并据此提出一种适用T-DTD模型下的DTD-H(DTD-heuristic)算法,模拟实验证明该算法在降低平均时延、最大延时和提高稳定度方面有明显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用层组播论文参考文献

[1].刘庆,王洋,李星,李红叶.基因池操作遗传算法的应用层组播路由优化[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9

[2].崔建群,马媛,常亚楠,吴黎兵.一种节点高稳定状态的应用层组播方案[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8

[3].谢远东.基于节点契合度和安全性的应用层组播树构建及维护算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代文姣.基于FFMpeg的稳定应用层组播流媒体直播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5].马媛.基于节点稳定状态的应用层组播树构建与恢复算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6].弟晓岩.应用层组播中用户自私性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

[7].崔建群,陈爱玲,韩洁,常亚楠,吴黎兵.一种混合的基于分区策略的应用层组播恢复算法[J].计算机学报.2018

[8].李兴盛,白似雪,饶上荣.一种基于应用层组播的动态层次模型:DHALM[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7

[9].张志成.移动应用层组播树全局重构策略与自适应节点失效检测算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10].曹欢欢.基于轮总线混合结构的应用层组播模型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

标签:;  ;  ;  ;  ;  ;  ;  

应用层组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