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组织人才、中坚人才、基础人才构成了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共同支撑乡村振兴大业。分析了乡村振兴体系的人才现状,探讨了人才支撑体系建设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体系;组织人才;中坚人才;基础人才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国家七大战略之一,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补齐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短板的战略部署,其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同步发展,最终达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需要方方面面合力。人永远是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人才的推动作用,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兴”才有可能“乡村兴”。
1 乡村振兴人才现状
1.1 组织层面
各乡(镇)村级农村基层组织构成人员,基本上比较完备,一般性的农村事务都能处理,但他们多数是承担行政管理及社会治理方面的事务,对真正谋划乡村振兴,还没有提高到国家战略的认知程度,更谈不上对几十年的谋划,对领导、组织、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缺乏明晰的思路,尤其是贫困地区,目前工作人员的精力基本上被脱贫攻坚工作占据,对乡村振兴工作分身乏术或无能为力。
1.2 中坚人才层面
由于国家对乡村振兴的重视不断提高,不少外出务工人员开始返乡创业,但限于各种支持政策配套不够完善,农村创业环境不能令人满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才还是缺口很大,县、乡、村均缺乏区域领军人才,无法支撑起各地各类经营。作为乡村振兴最终落地的关键环节,人才稀落,振兴乏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学生推测,当R型菌携带大量S型菌荚膜多糖时,才可能发生回复突变。接着,针对如何验证该推测是否正确,教师引入书本上第三组实验: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证明无R型菌存在下,单独的S型菌荚膜多糖无致死效应。因此格里菲斯做了第四组实验,将R-Ⅱ活菌+杀死S-Ⅲ菌混合物(荚膜多糖)注入小鼠体内。结果发现:小鼠死亡,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S-Ⅲ活菌,并可稳定遗传。这说明格里菲斯的推测是正确的,由此引入“转化”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解释实验结果的假说: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使R-Ⅱ型活菌转化为S-Ⅲ型活菌,
1.3 基础劳力状况
绝大多数农村的现状是青壮年外出务工,受过高等教育的本地学子很少有人回乡,多数农村留守的是老人和孩子,他们能力有限,不能扛起乡村振兴的重担,乡村振兴将成为一纸空文。
2 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2.1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从思想上转变以往应付完行政事务即满足的作风,调配好乡村基层组织人员,坚持“以事择人”的用人导向,以乡村振兴的实际需要配置农村基层组织领导人员,吸引懂农业、爱农村的专业人员充实村级干部队伍,通过培训让他们成为领导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尤其是贫困地区,既要紧抓脱贫攻坚这项乡村振兴工作,同时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衔接起来,通盘考虑,长远谋划,以免贫困地区在未来的乡村振兴洪流中再次沦为后进地区,这对贫困地区来说任务尤其艰巨,既要不遗余力做好脱贫工作,又要奋起直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2.2 大力吸纳培养中坚人才
钩藤种植3年即可采收,第1年的投入为种苗、土地整治、肥料农药、人工管护等方面,第2~3年为人工管护、肥料等方面,每亩投入1 500~2 000元,第3年丰产期及以后每年产值可达6 000~8 000元/亩,可以持续采收20年以上,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农业资源是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产,乡村振兴需将土地与人才结合才能实现,要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生产条件,合理调配乡村所需的中坚人才。中坚人才是懂得经营农村土地资源的人,包括经营能人、科技人才、服务人员和职业农民等。目前真正的爱农村、懂经营的中坚人才缺口很大,要从体制设计、政策引导、各方支持上下功夫,吸引城市人才、务工人才回乡创业经营[1]。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农村养老保障及基础设施城乡差距大等现实问题,需要国家从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改革,这样才能真正吸引人才归乡。改革土地经营制度,更深程度上实现流转经营,用事业留住人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专业经营农业必须有相应的收入回报,国家要从大政策上调整,让农业经营收入不再低甚至高于其他行业,才能让农业生产经营者真正愿意从事农业经营。农业是弱质产业,投入大、周转慢、风险大,国家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真正解决投资风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填平城乡社会保障方面的巨大差距,例如教育、医疗、养老、日常文体活动等方面,改革农村建设用地制度,允许乡村人才建筑居所,让他们住得安心、舒心,以社会保障措施留住人才。
2.2.1 融合城乡体制机制吸引人才
这则有些像笑话的故事,其实不是笑话,而是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第二十二卷“海忠介抚江南”一章中,讲述的海瑞巡抚江南之时的一件“轶事”(海瑞谥号“忠介”,故史上又称他为“海忠介”)。这故事的发生有这样一个背景,那就是海瑞对于下级官员趋步至官厅,按礼谒见长官习惯性地弓腰低眉很有些看不惯,因此他下令郡县的长官“庭参”之时不得俯首;但是,他命令虽然下达了,可鉴于作为属下的那些官吏一个个十分畏惧上司,所以,依然没有人敢于仰视上级。
如果在垃圾填埋过程中覆盖不及时、集气设施局部破坏、填埋边缘地带收集死角、集气设施有效性差的情况下,实际气体的实际效率比理论产气量应小。对于该填埋场来说,由于地形复杂、形状不规则等因素的影响,其实际气体收集效率比平原型填埋场小。考虑到填埋作业和封场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规范化,二期工程气体收集效率取65%。
2.2.2 加大培养培训力度营造人才
人才的培养要从短期、中期、长期统筹规划。短期内通过激励措施,吸引和培训人才。中期则将高校专业设置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规划若干年后需要培养的专业人才,鼓励青年学子报考涉农专业,或定向委培,定时回乡助农,制订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例如薪酬待遇、政治待遇和生活关爱等,形成利于他们安心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打造一支农技专家人才队伍,以高科技人才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长期则要从基础教育入手,布局好乡村振兴的人才梯队结构[2]。
3 提升基础人才素质
基础人才是指最直接的劳动人员,即实际生产劳作的农民。现在留在农村的基本是老人和儿童,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较低。人口流失严重。农民群体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1.8%,要吸引本土人才回归,大学毕业生回乡,科技人员下乡,退役军人和农民企业进乡创业创新。除了政策措施外,这与产业兴旺是相辅相成的,农村产业兴起,自然有人回来,而人口回流,产业才有人去经营,最终达到产业与人口双旺局面。要高度重视农民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65%,科技贡献率达56%,这对农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文化科技素质要求,如良种选育、机械操作、科学种植管理、精深加工等,只有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撑握较高的科学种植技能,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目前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实施不尽人意,甚至有的培训机构以赚取国家培训资金为目的,轻视培训效果。要尽快培育大量的家庭农场经营人才、农业合作经营人才、城乡联合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实用人才等农村急需应用型人才,发挥国家农业培训主渠道应有的作用。国家专职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等可加强此方面的培养力度,以尽快弥补农村基础人才缺口。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规划到21 世纪中叶的长期国家战略,要实现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其任务是繁重而复杂的,没有多类人才的支撑不可能实现。乡村振兴需要系统的人才支撑,不是单靠一支人才队伍就能实现的。组织人才、中坚人才、基础人才3 个层次人才的贯通,构成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体系,在不同层面上对乡村振兴起着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共同支撑着乡村振兴大业,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范力军.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民职业化教育体系优化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8(22):12-13.
[2]卢向虎,秦富.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9(4):96-103.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8-013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9.18.074
作者简介:张海霞(1996—),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基层党校教学。
(编辑:李唯哲)
标签:人才论文; 乡村论文; 农村论文; 农业论文; 国家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才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山西农经》2019年第18期论文; 安徽太湖县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