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摩擦学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摩擦,乙醇胺,性能,磨损,磁控溅射,层状,台架。
摩擦学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孙怡龙,王志强,黄依凡,毋少峰,傅祺[1](2019)在《带仿生织构的水液压马达配流体摩擦副摩擦学特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水液压马达摩擦磨损的问题,基于动压支承理论,对水液压马达带仿生织构表面的配流副摩擦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现有表面微织构,在水液压马达配流副表面构建出了不同直径、不同深度及不同分布的仿生织构;然后运用有限元法,对不同织构形貌下的仿生配流体表面的应力分布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最后对其在不同深径比及织构密度下的摩擦等效应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配流体仿生织构表面的形状为锥形,转子端面为圆柱坑的双织构海水液压马达配流副的摩擦特性最优;在配流副表面加工出适当的凹坑,可以有效降低配流副表面的摩擦磨损,延长配流副的工作寿命。(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姜自超,方建华,刘坪,江泽琦,王鑫[2](2019)在《磁场环境下含纳米Cu润滑油摩擦学特性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油酸修饰的纳米Cu润滑油添加剂,并用改装的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添加纳米Cu的润滑油在不同磁场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磁场作用下,含纳米Cu添加剂润滑油中钢球的磨斑直径和摩擦因数均小于无磁场环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磨斑表面,并探讨了磁场条件下纳米Cu添加剂的摩擦学机理。分析认为:一方面,外加磁场引起的感应电流促进了Cu的软化涂抹;另一方面,外加磁场可能促进了Cu参与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了CuO。(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孙丽[3](2019)在《汽车风冷盘式制动器摩擦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出制动参数对汽车风冷盘式制动器摩擦学特性的影响机理,考虑空气流动和车辆惯性因素,基于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台架试验机精确模拟制动工况,研究摩擦副表面在不同制动压力(1.0~3.0 MPa)、行驶速度(5~30 m/s)以及温度(100~350℃)条件下平均摩擦系数与摩擦稳定系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制动压力增大时,摩擦力矩并非一定随之增大,尤其是较高行驶速度条件;当制动盘表面温度超过300℃时,低速条件下的平均摩擦系数和摩擦稳定系数急剧减小。(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10期)
韩玉蕊,杜安天,顾广瑞[4](2019)在《磁控溅射Ti掺杂NbN薄膜的机械和摩擦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Ti掺杂的NbN薄膜的机械和摩擦学特性,采用射频和直流磁控共溅射技术制备了Ti掺杂的NbN(Ti:NbN)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压痕仪、高温摩擦磨损实验机分别对Ti掺杂的NbN薄膜的微观结构、组成成分、表面形貌、机械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XRD测试结果显示,薄膜的结晶性随着Ti靶掺杂功率的增加(从0 W逐渐升高到40 W)而呈明显增强趋势,晶粒尺寸也由18.010 nm增加到21.227 nm.当Ti靶的掺杂功率为30 W时,NbN薄膜的硬度由4.5 GPa(未掺杂)增加到20.4 GPa,弹性模量由145.8 GPa(未掺杂)增加到224.5 GPa;当Ti靶的掺杂功率为40 W时,NbN薄膜的摩擦系数由0.73(未掺杂)下降到0.51,磨损率由3.3×10~(-6) mm~3/(N·mm)(未掺杂)下降到2.1×10~(-6) mm~3/(N·mm).这表明,掺杂Ti可使NbN薄膜的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陈文杰,孟祥铠,王玉明,梁杨杨,彭旭东[5](2019)在《机械密封织构化表面粗糙度效应的有限元模型与摩擦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粗糙度效应对机械密封织构化端面承载能力、摩擦学特性以及密封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机械密封的混合润滑模型,针对确定性非高斯随机分布粗糙表面,考虑润滑液膜的宏微观空化作用和粗糙峰的接触,研究了圆孔型织构化机械密封的摩擦学性能和密封性能.结果表明:平衡状态下处于全膜润滑区间的非高斯型粗糙织构表面,在研究范围内均方根值越大的表面其减摩效果越好,且泄漏率越大,从混合润滑区到全膜润滑区转变的速度也随之增大;非高斯表面的偏态值和峰态值对密封表面的承载能力,润滑性能以及密封性能有影响,但无明显规律;在混合润滑区,圆孔织构具有增摩效果,而在全膜润滑区表现出减摩效果.(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郭军刚,胡丽国,郝小龙,王志峰,赵经明[6](2019)在《超高速机械密封副离子注入与摩擦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高速机械动密封需满足CZ-5运载火箭伺服系统中涡轮泵可靠性及寿命指标要求。离子注入作为重要的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对有效改善机械密封副旋转环表面摩擦磨损特性至关重要。在对密封动环表面离子注入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密封副配对摩擦磨损特性进行综合验证的试验方案。通过选取常用典型石墨与旋转金属环配副进行干磨条件下的试验测试,改变线速度、端面比压,使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分析了配对摩擦副的摩擦磨损特性,系统研究了载荷和转速对密封副配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规律,揭示其密封摩擦学特性。通过机械密封在温度应力下的工作可靠性分析以及密封副整机稳态工作性能验证,为超高速涡轮泵的寿命与可靠性试验验证提供了一个合理的、高效费比的技术途径。(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方建华,王鑫,姜自超,丁建华,冯彦寒[7](2019)在《电磁场作用下含叁乙醇胺硼酸酯润滑油的摩擦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改进后的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添加叁乙醇胺硼酸酯(TBE)抗磨添加剂的150SN基础油在电磁场作用下的摩擦磨损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钢球磨痕表面形貌,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磨斑表面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并从电磁场的物理效应和化学效应两个方面对摩擦学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电磁场作用下,150SN基础油润滑下的钢球磨斑直径和摩擦因数均比无电磁场时大,含TBE润滑油润滑下钢球磨斑直径比无电磁场时小,但摩擦因数比无电磁场时大。分析认为,电磁场使得磨损微粒在摩擦表面形成一个保护膜层,并且电磁场会促进TBE中B和N元素与金属基体的键合作用,在摩擦表面形成含Fe和B元素的摩擦化学反应膜及含有机氮化物的高强度聚合物膜,从而影响TBE的抗磨减摩性能。(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李男儿,王琳[8](2019)在《不同含量盐水介质中丁腈橡胶水润滑轴承材料摩擦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润滑轴承用丁腈橡胶(NBR)材料为研究对象,在CBZ-1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开展其在清水及不同盐分含量水介质中以及不同速度及载荷下的摩擦学试验,对比分析其摩擦因数、磨损量以及磨损表面形貌等摩擦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水质量分数、速度和载荷对丁腈橡胶的摩擦学性能影响显着,其摩擦学特性的变化是盐水质量分数、载荷、速度以及丁腈橡胶的黏弹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丁腈橡胶材料与锡青铜配副的摩擦因数随转速的升高而降低,随载荷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盐水质量分数的增加,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先增大而后均有所减小,这是因为盐水质量分数通过影响润滑介质的黏度来改变水润滑的效果,通过对铜盘的腐蚀作用来改变摩擦副的摩擦情况,从而在整体上影响摩擦因数和磨损量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07期)
罗婷[9](2019)在《二维层状材料微结构的激光调控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层状材料不仅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热学性质,还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既可以单独用作润滑剂,也可以作为润滑剂添加剂显着改善其摩擦学性能,还能够展现出超滑等新颖摩擦现象。然而,由于二维材料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极易发生团聚,或在摩擦过程中被氧化,极大提高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实际应用难度。因此,设计新颖的二维材料复合结构,寻找适合的制备技术、深入分析其摩擦学机理是目前该领域最迫切的攻关难题。根据微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润滑机理,本课题采用简单快速的液相激光辐照技术,对二硫化钨(WS_2)、二硫化钼(MoS_2)、石墨烯等典型二维材料的微结构进行了系列调控,并对其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系统探索。(1)提出了一种实心WS_2亚微米球的一步液相激光辅助生长策略。在室温常压条件下,以WS_2大片为靶材,利用激光辐照固体靶材瞬间所产生的超高温超高压等极端非平衡环境和周围液相介质的快速冷却作用,同时实现了WS_2微米大片的破碎和近封闭实心球形结构的成型,有效地简化了制备流程、降低了制备成本。并对其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S_2亚微球能够在摩擦副表面沉积成膜,并在剪切力作用下起到微轴承作用,从而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2)发展了一种单分散类富勒烯结构二硫化钼纳米球(IF-MoS_2)的激光辐照制备方法。以水热法得到的二维MoS_2纳米片为靶材,利用纳秒脉冲激光直接辐照分散于液相中的MoS_2纳米片,在激光诱导的光热作用和周围液相介质的超快冷却双重作用下,获得了表面光滑、单分散的IF-MoS_2纳米球。这种IF-MoS_2纳米颗粒球形度高,颗粒粒径小,因部分边缘悬键闭合而具有较稳定的富勒烯结构,在摩擦过程中IF-MoS_2纳米球极易进入接触区形成转移膜,并且能够有效抑制摩擦高温所导致的MoS_2氧化失效,因此,具有优异的减摩和极压性能。(3)结合零维(0D)和二维(2D)纳米材料的优点,利用一步脉冲激光辐照技术,构建了一种新型的0D/2D迭层复合结构。以二维氧化石墨烯和MoS_2纳米片的混合水溶液为作用对象,通过激光辐照所产生的光热作用还原氧化石墨烯,同时诱导MoS_2纳米片释放高表面能而熔融重构为纳米球,并附着在相邻石墨烯片层之间,最终形成0D/2D相结合的MoS_2球/石墨烯片迭层复合结构。该复合材料结构比较松散,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而且,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中展现出显着提高的抗磨和减摩性能。(4)受夜光藻在海洋中良好悬浮稳定性的启发,基于硬度不同材料的协同润滑作用思想,设计了一种以超硬SiC球为核心、柔性石墨烯为壳,且表面被漂浮石墨烯纳米带装饰的核壳结构。借鉴SiC衬底上外延石墨烯气相生长策略,通过激光辐照超硬的SiC颗粒悬浮分散液,在简单、温和的液相脉冲激光辐照下,高比表面积的SiC纳米颗粒表面被光热激活,熔融成球,同时,激光与固体靶材接触界面处的极端非平衡条件导致SiC被刻蚀分解,C原子重组形成石墨烯,进而形成了纳米带修饰的SiC@G亚微米球。该复合材料在液相介质中具有优异的分散性,超硬SiC微球的微抛光和微轴承作用、石墨烯良好的吸附特性和自润滑性能相互协同,使其展现出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5)采用超快低温激光辐照生长技术,实现了超细SiC@G纳米球的制备,初步获得了超滑性能(摩擦系数小于0.01)。采用同样的SiC颗粒悬浮分散液,利用冰浴限制激光辐照过程中颗粒的生长速度,获得了小于10 nm的超细SiC@G纳米球。将其分散在PAO 4和液体石蜡中,观测到了超滑现象。通过球盘摩擦实验发现:SiC@G纳米球应用于PAO 4和液体石蜡超滑体系后,可以有效减少跑合时间,显着降低摩擦系数,减少磨损,并提高了超滑实现时的接触压力。(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闻小琴[10](2019)在《铜表面石墨烯层的滑动电接触摩擦学特性与润滑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接触应力和低滑动速率条件下,自配副铜面临摩擦学性能(强界面粘着和严重磨损)和电接触性能(电开路和不稳定接触电阻)的双重挑战。具有优异导电性和润滑性的石墨烯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思路。本论文以商品少层石墨烯乙醇溶液(1 mg/m L)为石墨烯源,通过滴涂法(drop casting)和自组装法(self-assembling)在T2铜表面制备了石墨烯层(GNP);以载流往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机为评价手段,考察了石墨烯层在非载流和载流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探讨了石墨烯层的润滑与失效机理;还考察了石墨烯层在热风循环和热处理的摩擦学特性。本论文得到以下的主要结果和结论。1.与滴涂法相比,自组装法在T2铜表面制备的GNP从宏观和微观上都更加均匀。但在粗糙T2铜表面均只能制备出不连续的GNP,石墨烯的缺陷较多。2.在高接触应力和低滑动速率条件下,无润滑的自配副铜出现高摩擦系数(2.5-3)、严重粘着磨损以及磨损的转变(即初始阶段的船头磨损、中间阶段的加工硬化和销试样磨损叁个阶段)。同样条件下,离子液体LP108、Ga-In-Sn液态金属的润滑作用较差或有限。GNP极大地降低了界面粘着,摩擦系数仅为0.3-0.35,摩擦副双方均为轻微磨损。3.铜盘表面GNP的润滑性优于铜销表面GNP的。改变电流方向、电流大小对铜盘表面GNP的摩擦学性能和接触电阻无明显影响。Raman谱表明,石墨烯在摩擦过程中出现缺陷增加和破坏。4.GNP有修复作用,在干摩擦阶段后,加入GNP,磨损机理由黏着磨损变成轻微磨损,而且摩擦系数降低8倍,磨损表面变的光滑。5.在干燥(RH<5%)的高速热空气(室温至100℃)中,GNP保持良好的摩擦学性能,即使经过两个室温至100℃的热风循环。6.热处理100℃后的GNP摩擦学性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400℃热处理后GNP的摩擦学性能明显降低。尤其是载流的情况下,基本无润滑作用。7.GNP的润滑性能与自润滑材料银-二硫化钼、Cu15%Gr相对比,摩擦系数相差不到0.1,而且无磨屑。GNP制作简单,成本较低。8.抛光(PS)与磨削(PG)相对比,在载流情况下,PS体系在<2min失效,但PG体系能坚持330 min。主要是PG织构的存在,GNP能够涂抹在平台,嵌入(trapping)在沟槽导致了“原位”Cu-GNP自润滑薄层复合材料的形成,在沟槽里储存,在滑动过程中形成filmy layer,filmy layer铜纳米晶周围被石墨烯包裹,为后续摩擦提供润滑剂。而PS织构磨损表面GNP的扫出及GNP在磨痕行程两端外的堆积。(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摩擦学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成了油酸修饰的纳米Cu润滑油添加剂,并用改装的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添加纳米Cu的润滑油在不同磁场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磁场作用下,含纳米Cu添加剂润滑油中钢球的磨斑直径和摩擦因数均小于无磁场环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磨斑表面,并探讨了磁场条件下纳米Cu添加剂的摩擦学机理。分析认为:一方面,外加磁场引起的感应电流促进了Cu的软化涂抹;另一方面,外加磁场可能促进了Cu参与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了CuO。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擦学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孙怡龙,王志强,黄依凡,毋少峰,傅祺.带仿生织构的水液压马达配流体摩擦副摩擦学特性仿真研究[J].机电工程.2019
[2].姜自超,方建华,刘坪,江泽琦,王鑫.磁场环境下含纳米Cu润滑油摩擦学特性及其机理[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3].孙丽.汽车风冷盘式制动器摩擦学特性试验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9
[4].韩玉蕊,杜安天,顾广瑞.磁控溅射Ti掺杂NbN薄膜的机械和摩擦学特性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陈文杰,孟祥铠,王玉明,梁杨杨,彭旭东.机械密封织构化表面粗糙度效应的有限元模型与摩擦学特性分析[J].摩擦学学报.2019
[6].郭军刚,胡丽国,郝小龙,王志峰,赵经明.超高速机械密封副离子注入与摩擦学特性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7].方建华,王鑫,姜自超,丁建华,冯彦寒.电磁场作用下含叁乙醇胺硼酸酯润滑油的摩擦学特性[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8].李男儿,王琳.不同含量盐水介质中丁腈橡胶水润滑轴承材料摩擦学特性分析[J].润滑与密封.2019
[9].罗婷.二维层状材料微结构的激光调控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9
[10].闻小琴.铜表面石墨烯层的滑动电接触摩擦学特性与润滑机理[D].西北大学.2019